中国民间玩具
- 格式:ppt
- 大小:1006.11 KB
- 文档页数:10
一、中国民间玩具教案二、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种类、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制作民间玩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民间玩具概述1. 民间玩具的定义2. 民间玩具的分类3. 民间玩具的特点第二章:民间玩具的制作材料与工具1. 民间玩具的制作材料2. 民间玩具的制作工具第三章:纸质民间玩具1. 纸质民间玩具的种类2. 纸质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第四章:泥塑民间玩具1. 泥塑民间玩具的种类2. 泥塑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第五章:木雕民间玩具1. 木雕民间玩具的种类2. 木雕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五、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讲解民间玩具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制作材料与工具。
2. 制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民间玩具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六、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复习课堂内容,了解不同种类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
2. 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民间玩具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民间玩具的图片、制作过程等。
2. 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民间玩具。
3. 制作材料与工具:纸张、泥巴、木材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玩具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 学生对民间玩具制作的兴趣与热爱。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课堂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新民间玩具的设计与制作。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与鼓励。
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玩具展览,加深对民间玩具的了解。
2. 邀请民间玩具制作师傅到校进行讲座与示范,提高学生的制作技巧。
3. 开展民间玩具制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传统玩具有哪些
传统玩具有摇铃、九连环、陀螺、竹蜻蜓、风筝等。
1.拨浪鼓: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民间乐器和玩具,出现于战国时期。
拨浪鼓流行于甘肃卓尼、中甸、未夕和云南丽江、盐源、四川和中国北方。
2、九连环:是中国传统民间智力玩具,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
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
3、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4.竹制蜻蜓:是中国传统民间儿童玩具之一,流传甚广。
玩的时候双手搓一搓,然后松开手,竹蜻蜓就飞上天了。
5.风筝:南北朝时期,风筝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隋唐以来,由于造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在宋代,放风筝成为一种流行的户外活动。
《中国民间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制作民间玩具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与分类2. 中国民间玩具的特点3. 中国民间玩具的历史文化内涵4. 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5. 民间玩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历史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民间玩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玩具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历史文化内涵。
2. 演示法:展示各种民间玩具,让学生直观感受。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民间玩具,体验制作乐趣。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民间玩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玩具实物、图片、视频等。
2. 材料:制作民间玩具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 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动手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民间玩具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民间玩具》。
2. 讲授新课:讲解民间玩具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历史文化内涵。
3. 演示与实践:展示制作民间玩具的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制作乐趣。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民间玩具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作业布置1. 调查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2. 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民间玩具,拍照记录制作过程,分享到班级群。
八、评价标准1. 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动手制作民间玩具的能力和创意表现。
3.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阐述。
九、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民间玩具知识点总结一、民间玩具的种类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玩具、儿童玩具和民俗玩具三大类。
其中传统玩具是指流传已久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玩具,主要包括竹编、泥塑、木雕、纸艺等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儿童玩具是指用于儿童游戏和娱乐的玩具,主要包括各种布艺玩具、积木玩具、益智玩具等。
民俗玩具则是指由于民间习俗和传统而形成的特殊玩具,例如舞龙、舞狮、风筝等。
二、民间玩具的历史民间玩具起源于古代民间生活,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人们常常利用自然材料和手工艺制作各种玩具,用以解闷娱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玩具也逐渐发展壮大。
而在宋代,民间玩具由士绅阶级中传入民间,成为平民百姓子弟的玩物。
随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民间玩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成为了当地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到了清代,中国的民间玩具更加丰富多样,有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玩具。
三、民间玩具的制作工艺民间玩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手工艺和机械制作两种。
手工艺制作是指利用人的智慧和劳动,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进行制作,这种方式制作的玩具有着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制作逐渐成为主流制作方式,可以大批量生产玩具,满足市场需求。
四、民间玩具的文化意义民间玩具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价值。
在过去,民间玩具不仅是儿童的玩具,更是成年人的娱乐和陶冶情操的艺术品。
此外,民间玩具还承载了当地的民间传说、习俗、信仰等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民间玩具逐渐成为了旅游纪念品或文化产品,成为了当地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
以上就是对民间玩具知识点的总结,民间玩具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品,无论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还是对于民间传统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民间玩具,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16课中国民间玩具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知识。
2.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民俗、信仰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
由于它是各民族、各地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启发学生初步认识、感受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玩具(包括民间、现代的玩具)(教师)民间玩具及有关图片资料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1) “玩具总动员”: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玩具。
(2) 揭示课题:《中国民间玩具》。
2.直观体验。
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有些玩具虽然不是很精致、美观,但距今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
接下去我们看一看祖先制作了哪些玩具,翻开课本第36、37、38、39页,以及民间玩具挂图。
①燕风筝“五福捧寿”(纸玩具)②大公鸡(泥玩具)③狮子滚绣球(布玩具)④木马(木玩具)⑤螳螂(棕榈叶玩具)⑥面人(面粉玩具)⑦鹿鸟(糖玩具)⑧三勿猴(石玩具)3.师生交流。
(1) 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玩具?(2)说说对这些玩具的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赏图片,了解民间玩具的材质、造型、色彩、花纹等特色,初步认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探究其制作方法。
并以自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玩具作出简单的评述。
(3) 教师小结补充:续上述玩具:①产于北京,风筝色彩鲜艳,造型简洁对称,其制作主要有扎、糊、绘、放四个基本过程。
老北京民间玩具的风格特征拨浪鼓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问世;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
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
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
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鬃人用胶泥、秫秸、棉花、彩衣、猪鬃制作而成。
鬃人身高约9厘米,都以皮影戏和京剧中的人物为角色,塑造出不同的形象。
玩时把鬃人放置在一个铜盘中,轻轻敲击铜盘,鬃人会伴随着铜盘声有节奏地转动。
鬃人的转动借助于底座粘有一圈长约二、三厘米的猪鬃,鬃毛具有弹性且排列角度的不同和敲击铜盘力量的大小,鬃人可以正转或反转。
因它有趣的象一楚楚戏剧,故老北京人亲切的称它为“盘中好戏”。
面人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在加入各种颜色,捏出不同造型的人物。
在老北京街头,尤其是在白塔寺、护国寺、东岳庙等较大的庙会上都有卖的。
是当时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小巧玩赏品和陈设品。
现在故宫内仍然收藏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玩赏的面塑。
草编玩具这是过去北京儿童常玩的一种用草编的玩具。
是用一种名叫马莲草编成,因此又称马莲玩具。
长枪一种木制的玩具。
其外形以古代兵器长枪为模子;采用木料制成。
此类玩具简捷、轻便又不伤人,是老北京城男孩子普遍喜爱的玩具。
至今仍被保留。
风筝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
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
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
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
又称“纸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削木为鹊乘而放之的记载。
古时风筝多为战争服务,成为一种有效的通讯联系工具,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娱乐工具,最早见于宋代画家苏汉臣的绘画作品中。
到了明、清时期,每逢清明前后人们都要走出户外去放风筝。
当时北京最有代表性的风筝是“黑锅底”和“瘦腿子”。
空竹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也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空竹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由一个中空的木制圆环和一条绳子组成,通过技巧和动作使得圆环在空中旋转、翻转,并发出独特的声音。
空竹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游戏性,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人的专注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同时,空竹还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春节、元宵节等,人们会以空竹表演形式来迎接节日的到来。
空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得到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相关的机构和团体开展了许多空竹文化的推广和培训活动,以延续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此外,空竹也逐渐在国际间引起了兴趣,并在一些国际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快乐和互相了解的机会。
总的来说,空竹非遗文化是中国非常独特和有价值的一部分,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人们娱乐、锻炼的好方式。
通过传承和发扬空竹非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民间玩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中国民间玩具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民间玩具的分类3. 常见的中国民间玩具制作方法4. 中国民间玩具的文化意义5. 保护与发展中国民间玩具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玩具制作方法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中国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中国民间玩具。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民间玩具的文化意义和保护策略。
五、教学准备1. 教具:中国民间玩具样品、制作材料。
2. 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
3. 教材:中国民间玩具相关书籍、资料。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民间玩具样品,引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讲解】1. 讲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与特点。
2. 讲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分类,如泥玩具、木玩具、布玩具等。
3. 讲解常见的中国民间玩具制作方法,如泥玩具的制作方法、木玩具的雕刻方法等。
4. 讲解中国民间玩具的文化意义,如寓意、地域特色等。
【演示】教师展示中国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中国民间玩具的制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讨论】1. 引导学生探讨中国民间玩具的文化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与发展中国民间玩具。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民间玩具的文化价值和保护意识。
【作业】1. 学生完成中国民间玩具制作实践的作业。
六、教学进程1. 第1周:讲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定义与特点。
2. 第2周:讲解中国民间玩具的分类。
3. 第3周:讲解常见的中国民间玩具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