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玩具发展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6
布老虎的民间艺术形象变异 摘 要:布老虎憨态可掬,可爱迷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更是研究民间艺术创作特点和方法的重要途 径。民间艺人巧妙地将老虎的现实形象夸张后运用到民间艺术创作中,融入人的性格和感情,达到形与神之间的完美结 合。在我国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逐渐丧失传统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忽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必要从中汲取灵 感,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关键词:布老虎 艺术形象变异 用途 现代设计
Abstract: The cloth tiger, with a simple and naive look and charming appearance enjoys a very high status in Chinese people’s mind.It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method to study the characters and means of the producing of folk arts.Folk artists skillfully exaggerate the realistic images of tiger and then apply them into the artistic creation,melting them with human’s characters and emotions so that the image and the spirit can reach a perfect harmony.And nowadays,with the constant influence exerted by the west culture and the gradual losing of our tradition,we can never ignore this precious historical legacy.It is definitely necessary for us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it so as to enrich and develop the modern design of its imag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Key words: cloth tiger, variation of artistic image, use, modern design
六堡茶简史:诞生、兴盛和复兴诞生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因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属于黑茶后发酵茶,其外形色泽黑褐光润,叶底红褐色,间有金黄花,汤色红浓,香气陈醇,滋味甘醇爽滑,具有独特的类槟榔香,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
远年陈茶还具有解暑祛湿、生津止渴、消食除滞、暖胃提神的保健功效。
六堡山区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均峰峦耸立,形成了以山地、丘陵构成的地貌,林区内溪流纵横,山青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
得益于这一片雨林水岸,生态优越,自古便是植茶佳所。
六堡镇在明清时期就是南方著名的茶叶产区,据史料记载,在清康熙年间的一张苍梧地图上,六堡镇所属区域就明确的被标为茶亭(当时茶商茶农的交易场所)。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出版的《苍梧县志》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夜不变……色香味俱佳”;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就其特殊的类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名茶之一,成为朝廷贡品。
广西通志稿(清)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生产之盛,以多贤乡之潘绍珊 摄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地处岭南的六堡,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属瘴疠之地。
数百年来,六堡茶就常以药的形式出现,当地人用喝茶的方式来治疗痢疾、祛湿避瘴,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这一乡风民俗。
过去,许多农家种茶也制茶,但茶并不是主要的营生,大多是自家采了自家喝,做好的茶用竹篓、葫芦等装满挂在灶台上方,被烟熏日久,所以那时的茶会带有浓重的烟熏味道,这种茶叶称为农家六堡茶,出门务农前,泡上一壶装进壶里随身携带,消暑解渴;平时在家煮一些,当预防感冒、梳理肠胃的“保健茶”。
六堡茶俗称“爷孙茶”,意思是爷爷做的茶留给孙子喝,制好的六堡茶一般是要被搁置几年以后才喝的,因此茶就一代一代延续下来。
民间常用陈年六堡加冬蜜来治疗痢疾拉肚子,所以有“三年药,五年宝,十年丹”之说。
六堡茶的早期传播,是沿着珠江流域开始的,这得益于广东人爱茶、嗜茶,大量消费茶水的生活习惯。
家⽤游戏机简史谈到家⽤游戏机的历史,事实上应该追溯到40多年之前。
当时,世界上资历最⽼的电视游戏⼚商Atari,基于其街机(不是在家⾥玩的,⽽是安装在游戏厅⾥的商⽤游戏机)游戏PONG,推出了⼀款家⽤游戏机版本号的HOME-PONG(1975年)。
这是⼀款两⼈对打的⽹球游戏。
内容事实上⾮常easy。
就是在⼀个纯⿊的背景上⽤⽩⾊的长⽅形来表⽰球拍和球。
然⽽,对于当时的⼈们来说,能够⾃⼰来操纵电视画⾯中的东西,还能跟别⼈对打,这实在是⼀种新鲜的娱乐⽅式。
因为⼈们的喜爱,当时⼏家⼚商開始陆续推出各种相似的⽹球游戏和打⽅块游戏。
在这些⼚商中。
就有⼀家京都玩具⼚商的⾝影。
它就是⽇后引领世界游戏市场的巨头——任天堂。
当时的家⽤游戏机中都仅仅能内置⼀个游戏,并没有更换软件的概念。
任天堂也推出过⼀些像TV-Game 6、TV-Game 15这样能够在⼀台游戏机上玩多种游戏的产品,但实际上它⾥⾯并⾮内置了多个游戏软件,仅仅是通过开关切换电路的接法来产⽣⼀些⾮常有限的变化⽽已。
⽐⽅说,TV-Game 15上标明能够玩《⽹球》《排球》《曲棍球》《乒乓球》《射击》等游戏,但事实上这些游戏的画⾯差点⼉是全然⼀样的。
感觉更像是在玩“⼤家来找茬”。
并且,这⼏种所谓不同的游戏竟然还有相似“A/B”“单打/双打”等不同版本号,把这些所有加起来就算是“总共15种游戏”了。
我真想说:“不带这么坑爹的吧!”当然。
这么⼲的也不⽌任天堂⼀家。
Epoch、万代、Tomy等公司也不例外,像当时这种把游戏直接烧进电路的游戏机。
形式都⼤同⼩异。
简⽽⾔之,在那个时代还没有硬件和软件相互独⽴的概念。
在当时的设计思想下,假设要换⼀个游戏玩。
就必须为每⼀个游戏设计不同的电路。
难度可想⽽知。
今天,“游戏机”和“游戏软件”已经成为两种相互独⽴的产品。
这种局⾯,事实上是到装有可编程“微处理器”的游戏机问世之后才确⽴的。
前⾯我们讲到,在诺兰•布什内尔A率领下的Atari推出了⼀炮⾛红的PONG。
民俗学简史一、国外民俗学发展简史民俗学发端于欧洲诸国,作为一门学科却是最早在英国建立。
最早使用民俗学(F olklore)这个词语的是英国人古物学者汤姆斯,他在1846年提议以Folklore这个词代替过去对民俗文化的种种称呼。
近代欧洲个国民俗学是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发展而兴起的,而它的发端多由搜集整理民间口头作品开始。
18世纪后期之后,欧洲社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转型,不仅发生了诸如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剧烈社会政治变革,而且在精神文化领域也经历了一场大革命——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崛起。
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国家为单位,强调一国民族性和排他性,希望建立统一的民族精神和独立的国家,统一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政治诉求。
语言是衡量民族性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载体,在国家被外来文化入侵的情况下,他们希望能够找到真正能够代表民族特色的东西,而那些在民间流传的、未被外来文化“入侵”的乡土中的民间口头传说就成了他们收集整理的第一选择。
民俗学首先产生于德国,德国的学者在浪漫主义者赫尔德(Johann Herder,17 44—1803)的影响下开始对民间口头传说进行搜集和整理。
比较有影响的有德国民俗学奠基者、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格布•格林(Yacob Grimm,1785—1863),威廉•格林(Wilheim Grimm,1786—1859)出版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德国的传说》、《德国的神话》等影响极大的著作。
以格林兄弟为代表的民俗研究方式后来发展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神话学派。
此后,德国民俗学在本国民俗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继续发展,于1891年建立了德国第一个民俗学组织——柏林民俗学会,于190 4年成立了全德民俗学会联盟。
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在英国建立,在格林兄弟的影响下,英国那些嗜好古物的学者开始了对民俗的研究。
他们不但搜集口头传说,而且,一切年代久远的东西他们都感兴趣,包括搜集民间风俗习惯、信仰仪式等等。
机器人的概念及发展简史机器人是在科研或工业生产中用来代替人工作的机械装置,虽然现在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机器人定义的标准却没有统一,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虽然定义的基本原则大体一致,但仍有较大的区别。
直到四十多年前,“机器人”才作为专业术语加以引用,然而机器人的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已存在三千多年了。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能歌善舞的木偶,称为“倡者”,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67)后期,被称为木匠祖师爷的鲁班,利用竹子和木料制造出一个木鸟,它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这件事在古书《墨经》中有所记载,这可称得上世界第一个空中机器人。
东汉时期(公元25~220),我国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震惊世界的“候风地动仪”,还发明了测量路程用的“计里鼓车”,车上装有木人、鼓和钟,每走1里,击鼓1次,每走10里击钟一次,奇妙无比。
三国时期的蜀汉(公元221~263),丞相诸葛亮既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发明家。
他成功地创造出“木牛流马”,可以运送军用物资,可成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
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较早进行机器人的研制。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
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书籍中,描写过一个具有类似机器人角色的机械化剧院,这些角色能够在宫廷仪式上进行舞蹈和列队表演。
近代,随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各种机械装置的发明与应用,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
这些装置大多由时钟机构驱动,用凸轮和杠杆传递运动。
1920年,捷克作家K.凯比克在一科幻剧本中首次提出了ROBOT (汉语前译为“劳伯”)这个名词。
现在已被人们作为机器人的专用名词。
1950年美国作家I.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学(Robotics)这一概念,并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三原则”,即: 1.机器人不可伤人;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与,但不和1矛盾的指令; 3.在与1,2原则不相矛盾的前提下,机器人可维护自身不受伤害。
中国民间玩具的功能特征略探杨海云(怀化学院设计系,湖南怀化418008)摘 要:中国民间玩具丰富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决定了其在中国民间美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文化观念的物化形式,其功能特征具有多样性。
开展对民间玩具的功能特征的探讨,发掘和吸取传统民间玩具的精髓,为现代玩具设计提供精神文化养分。
关键词:中国民间玩具; 功能特征; 发掘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8)04-0084-02On the Functional Features of Chinese Folk ToysY ANG Hai -yun(Design Department o f Huaihua Univer sity ,Huaihua ,Hunan 418008)Abstract :The substantial contentsand colorful forms of Chinese folk toys play a major role in Chinese folk arts.As a materialized form of cultural concepts ,Chinese folk toys have a variety of functional features.This paper discusses Chinese folk toys πfunctional features ,exploring and abs orbing the traditional folk toys πquintessence ,and offering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utrients for m odern toys design.K ey w ords :Chinese folk toys ; functional features ; explore收稿日期:2008-03-29作者简介:杨海云(1978-),女,湖南会同人,怀化学院设计系助教,从事平面设计教学及相关方面的研究。
但是,变形金刚的真正诞生身份及目的,是从做为玩具开始的。
这就要追溯到变形金刚真正的出生地———日本说起。
1983年,日本著名玩具公司TAKARA(タカラ)将自己公司的变身车机器人DIAKRON(外国译为DAICLONE)以及MICROMAN这两种主要的玩具推向了美国市场,受到了好评。
其实在这之前的八十年代初期,日本的DIAKRON的确是当时世界上销售不错的变形机器人玩具,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来说,按当时的销量来算,几乎全世界每三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拥有一个DIAKRON玩具。
看到这一巨大的商机,美国人当然不会坐而视之。
于是,在1984年,美国玩具的大姥级企业——HASBRO(孩之宝)公司将TAKARA公司为主旗下的机器人玩具形象采用后,联合了美国著名的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推出了全新的机器人玩具系列,那就是被我们中国翻译为变形金刚而用英文直译为变化者的TRANSFORMERS。
为了更好的在美国推销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玩具,孩之宝公司制作了TRANSFORMERS——MORE THAN MEETS THE EYE(国内译名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共三集的广告商业动画片,并付费在美国各大电视台上播出,同时,MARVEL COMICS也于1984年9月推出了THE TRANSFORMERS的美版漫画以便与动画相呼应。
(早期的美版漫画几乎是与动画并行的,当时为月刊发行,从第四集开始改为二月刊,基本上每期为22页左右,B5纸,四色印刷,共发行了80集)但是,好像是为了区分与动画的差别吧,MARVEL版的漫画在内容上与动画有着本质的差别,除了主线均为汽车人与霸天虎之间的战斗外,在情节上可以说是绝对走着自己独立的路线。
不过,早期的美版漫画制作之粗糙,画风之差实在不敢让人恭唯。
所以,在宣传上,还是动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变形金刚一度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的动画片。
于是,借着这股热潮,孩之宝又在1984年当中陆续推出了十三集动画,加上之前的三集,共十六集,史称第一季。
风筝的起源与历史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
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
这些说明,中国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
中国从唐朝开始,逐渐变成。
到了晚唐,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的名字。
也有人说“”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中国到了宋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的场面。
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
”又如:“我亦曾经放鹞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
”到了,玩之风更盛。
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
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
中国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的情景。
可以说,中国的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从唐宋开始,中国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
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
中国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和火箭。
”的传说关于的起源,大体有三种传说。
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说;三是飞鸟说。
但就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则是目前世界界一致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