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法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0
一、单选题1. UV-Vis 吸收光谱是由( ) A. 最内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跃迁产生 B. 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产生 C. 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D. 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2.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外层电子能级跃迁的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 σ→σ*有最低的能量 B. π→π*最低的能量C. n →π*有最低的能量D. n→σ*可产生波长最大的吸收3. 某化合物在己烷和乙醇中的λmax 分别为305和307 nm ,则该化合物的跃迁是下列哪种跃迁( )A. π→π*B. n →π*C. n →σ*D. σ→σ*4. 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存在π→π*跃迁( ) A. 乙烯B. 丙酮C. 苯乙炔D. 乙醇5. 当pH 由酸性变为碱性,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 红移B. 蓝移C. 不变D. 不能确定6. 分光光度计中控制波长纯度的元件是( ) A. 棱镜B. 光栅C. 狭缝D. 光栅+狭缝7. 某浓度待测物的透射比为T ,若其它条件不变,浓度增大一倍后的透射比应为( ) A. 2TB. 2/TC. T 2D.T8.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 ) A. 增大、增大、增大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大、减小D. 增大、减小、不变9.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不会产生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差( )A. 溶质的离解作用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10. 下列哪种化合物不太适合作为UV 光谱测定时的溶剂( )A. 环己烷B. 甲醇C. 乙腈D. 甲苯11. 质量相同的A 、B 物质(摩尔质量M A >M B ),经过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则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为( ) A. εA >εBB. εA <εBC. εA =εBD. εA <1/2εB12.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透射比T 越大,说明对光的吸收越强B. 透射比T 与浓度成正比C. 摩尔吸光系数随λ改变,但与浓度无关D. 摩尔吸光系数随λ和浓度而改变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透射比与浓度呈直线关系B. 助色团可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红移C. 比色法测定FeSCN+时,应选用红色滤光片D. 玻璃棱镜适合紫外光区14.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A. 极大值B. 极小值C. 零D. 极大或极小值15.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个数B. 检测器个数C. 吸收池个数D. 使用单色器个数16.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和参比在λ2处的吸收之差17.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A. 标准溶液不同 D. 所选测定波长不同B. 参比溶液不同 D. 使用的光程不同18.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液c1的透射比为20%,试液透过率为12%;若以示差光度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射比透光度为()A. 40%B. 50%C. 60%D. 70%19. 某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误差∆T=0.01,在透射比T=7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A. 2%B. 8%C. 6%D. 4%20. 邻二氮菲法测定铁时,应在加入盐酸羟胺摇匀后应放置至少2分钟后再加显色剂邻二氮菲,若放置时间不足,则分析结果很可能会()A. 无影响B. 不一定C. 偏低D. 偏高21. 邻二氮菲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含量的分析步骤是()A. 还原-发色-调节pH-比色-酸化B. 酸化-还原-调节pH-发色-比色C. 发色-酸化-还原-调节pH-比色D. 调节pH-发色-还原-酸化-比色22. 在吸光光度法中,有时会出现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情况,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这一现象()A. 吸收池位置放置不当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 吸收池光学玻璃不洁净D. 显色反应灵敏度较低23.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α,β-不饱和酮可根据下列哪种吸收带出现与否来判断()A. K带 B. R带 C. E带 D. B带24. 下列四种化合物λmax的顺序为()(a)CH CH CH CH2(b)CH CH2C2H5(c)CH CH CH CH2(d)CH CH2C2H5A. b>c>d>aB. a>d>c>bC. b>d>c>aD. a>c>d>b25. 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射与激发光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镜像关系B.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C. 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D. 发射光谱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26. 用波长300 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所产生的300 nm的发射光是()A. 荧光B. 磷光C. Reyleigh散射D. 无法判断27.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A. 空心阴极灯B. 氙灯C. 氘灯D. 碳硅棒28. 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那种类型的光而达到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目的()A. 激发光B. 磷光C. 发射光D. 散射光29. 下列是化学发光仪必须的元件是()A. 光电倍增管B. 光栅C. 氘灯D. 氙灯30. 荧光物质,随溶液的温度降低,其荧光量子率将()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31. 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质的UV-Vis吸收光谱()A. 消失B. 精细结构更明显C. 发生位移D. 分裂32. 分子的UV-Vis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其原因是()A. 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电极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33.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其UV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04 nm(εmax=9750);λmax=314 nm (εmax=38)。
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 )。
A. B.C. D.2.所谓荧光,即指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光( )。
A. 波长长的光线;B. 波长短的光线;C. 能量大的光线;D. 频率高的光线3.下列化合物中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是( )A BC DNN N N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大于激发波长B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小于激发波长C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D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5.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 );磷光最强的是( )。
Cl BrA BIC D二、1.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
2.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温度,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或荧光量子产率越高。
3.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与检测器呈角度。
这是因为。
4.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1)。
(2)。
5.荧光分光光度计中,第一个单色器的作用是,第二个单色器的作用是。
6.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回到基态时常有、去活化过程。
三、计算题1.用荧光法测定复方炔诺酮片中炔雌醇的含量时,取供试品20片(每片含炔诺酮应为0.54~0.66 mg,含炔雌醇应为31.5~38.5 μg),研细,用无水乙醇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5.00 mL,稀释至10 mL,在λex285nm和λem307 nm处测定荧光强度。
已知炔雌醇对照品乙醇溶液的浓度为1.4 μg/mL,在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得荧光强度为65,则合格片的荧光读数应在什么范围内?2.用酸处理1.00 g谷物制品试样,分离出核黄素及少量无关杂质,加入少量KMnO4,将核黄素氧化,过量的KMnO4用H2O2除去。
将此溶液移入5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吸取25 mL放入样品池中以测定荧光强度(核黄素中常含有发生荧光的杂质叫光化黄)。
仪器分析考试练习题和答案第5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5-1】 分子吸收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分子光谱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它与原子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表现形式为带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5-2】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有σ→σ*跃迁,n →σ*跃迁,π→π*跃迁,n →π*跃迁,其中π→π*跃迁,n →π*跃迁对应的波长在紫外光区。
【5-3】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电荷转移跃迁常用于定量分析,而配体场跃迁在定量分析中却很少使用?【5-4】 何谓生色团和助色团?请举例说明?答:生色团:分子中含有非键或π键的电子体系,能吸收外来辐射时并引起π–π*和n –π*跃迁,可产生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主要的生色团有–C=O 、–N=N –、–N=O 等。
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非键电子对),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称之为助色团,如–OH 、–OR 、–NHR 、–SH 、–Cl 、–Br 、–I 等。
【5-5】 何谓溶剂效应?为什么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红移而n →π*跃迁的吸收峰发生蓝移?答:溶剂效应指由于溶剂极性的不同所引起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峰发生红移或蓝移的作用。
溶剂极性增强时π→π*跃迁红移,n →π*跃迁蓝移。
这是因为在π→π*跃迁中,激发态的极性大于基态,当溶剂的极性增强时,由于溶剂与溶质相互作用,溶质的分子轨道π*能量下降幅度大于成键轨道,使得π*与π间的能量差减少,导致吸收峰max λ红移。
但n →π*跃迁中,溶质分子的n 电子与极性溶剂形成氢键,降低了n 轨道的能量,n 与π*轨道间能力差增大,引起吸收带max λ蓝移。
检验科三基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只制备一种标记抗体,却可检测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系统的方法是( )A、间接法B、混合法C、直接法D、补体结合法E、双标记法正确答案:A2、以下哪项与补体结合试验无关( )A、抗体B、补体C、溶血素D、酶E、抗原正确答案:D3、用于分离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的方法是( )A、速率免疫比浊法B、WesternC、免疫固定电泳D、凝胶过滤E、琼脂糖凝胶电泳正确答案:D4、在缺铁潜伏期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贫血B、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消失C、血清铁开始降低D、有贫血E、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正确答案:D5、下列哪种菌不属于志贺菌属包括的血清群(型)( )A、痢疾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C、福氏志贺菌D、鲍特志贺菌E、克雷伯菌正确答案:E6、肾上腺素分泌于( )A、肾上腺皮质网状带B、肾上腺皮质球状带C、肾上腺皮质束状带D、肾上腺髓质E、垂体正确答案:D7、IL-2主要由下列哪种细胞产生( )A、巨噬细胞B、B细胞C、CD4T+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肾小管内皮细胞正确答案:C8、下列有关渗出液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多不能自凝B、多混浊C、细胞较少D、无细胞E、非炎性积液正确答案:B9、血糖去路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尿液排出体外B、合成糖原C、糖酵解D、有氧氧化E、转化成脂肪正确答案:D10、在急性时相反应中,以下哪项蛋白不增高( )A、HpC、AAGD、ALBE、Cp正确答案:D11、凝血过程中,起反馈加速(催化)的因子是( )A、钙离子B、接触因子C、组织凝血活酶D、因子XE、凝血酶正确答案:E12、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 )A、前带B、中带C、后带D、等价带E、带现象正确答案:E13、网织红细胞是属于( )A、成熟红细胞B、异常红细胞C、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D、退化红细胞E、变性红细胞正确答案:C14、不能用于检查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尿囊接种B、动物接种C、细胞培养D、人工培养基培养E、鸡胚卵黄囊接种正确答案:D15、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场所是( )B、脾脏C、淋巴结D、骨髓E、边缘池正确答案:D16、粒红比值指的是( )A、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比B、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及成熟红细胞之比C、粒细胞百分比总和与成熟红细胞之比D、非成熟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之比E、粒细胞百分比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百分比总和之比正确答案:E17、肾小管性蛋白尿和肾小球性蛋白尿区别在于( )A、前者尿中β2-M增高B、后者尿中仅β2-M增高C、前者尿中以清蛋白增高为主D、后者尿β2-M及清蛋白均增高E、后者尿β2-M及清蛋白均不增高正确答案:A18、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特点( )A、白细胞计数增高B、外周血和骨髓象中易见到篮状细胞C、多见于老年人D、常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骨髓中见到大量幼稚淋巴细胞正确答案:E19、下列哪项检查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A、无肝脾及淋巴结肿大B、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减低C、巨核细胞减少D、先累及髂骨,然后向心性发展,最后累及脊柱及胸骨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20、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CTnT开始升高的时间为( )A、1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8~12小时E、0.5小时正确答案:C21、白细胞数小于2×109/L,采用下列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重新采血复查B、取血量20μl改为40μlC、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乘2D、结合分类涂片细胞分布综合判断E、以上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C22、皮内注射DNP引起的DTH反应明显降低是因为( )A、接受抗组胺的治疗B、接受大量x线照射C、接受抗中性粒细胞血清治疗D、脾脏切除E、补体水平下降正确答案:B23、瑞氏染色时,血涂片偏红,调整染色的方法是( )A、与缓冲液pH无关B、降低缓冲液pHC、增高缓冲液pHD、稀释缓冲液E、首先更换染液正确答案:C24、应用荧光染料喹丫因氮芥处理染色体标本,显示出( )A、O带B、G带C、R带D、C带E、P带正确答案:A25、亚甲蓝作为厌氧培养指示剂,在无氧情况下呈( )A、蓝色B、无色C、绿色D、棕色E、黄色正确答案:B26、胞体大,外形不规则,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核呈笔架形或S形,核染质纤细网状,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符合下列哪一项(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E、红白血液病:M6正确答案:C27、反映肝细胞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的血清酶是( )A、γ-GTB、ALTC、MAOD、ChEE、ALP正确答案:B28、急性肝炎时,LD同工酶的特点是( )A、LD3↑B、LD2↑C、LD3↑D、LD4↑E、LD5↑正确答案:E29、病毒性肝炎酶免疫检验中,有高值、中值、低值及阴性值的质控物,我们认为其中哪种质控物最重要( )A、高值B、中值D、阴性值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C30、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慢性肺源性心脏病D、肺源性心脏病E、某些肿瘤患者正确答案:A31、多发性骨髓瘤最少见的型别是( )A、IgAB、IgEC、IgDD、IgGE、IgM正确答案:B32、血液缓冲系统中( )A、以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缓冲系统最重要B、以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最重要C、以血红蛋白缓冲系统最重要D、血浆中以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最重要E、以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系统最重要正确答案:D33、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B、补体和溶血素C、特异性抗原和补体D、红细胞和溶血素E、特异性抗体和补体正确答案:D34、羊水中哪一种物质反映胎肾逐渐发育成熟( )A、蛋白质C、甘油三酯D、肌酐E、AFP正确答案:D35、在ELISA中酶反应起了什么作用,使ELISA测定极为敏感,测定物的水平可从ng/ml至pg/ml( )A、扩散作用B、放大作用C、缩小作用D、平衡作用E、催化作用正确答案:B36、关于前清蛋白以下哪项不对( )A、是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B、足运载蛋白C、是肝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D、不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蛋白E、分子量比清蛋白小正确答案:D37、血清铁不增高的是( )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血色病C、含铁血黄素沉着症D、溶血性贫血E、感染性贫血正确答案:E38、扫描电镜下T细胞急淋的原始淋巴细胞表面结构特点是( )A、高而窄的嵴样突起B、相对光滑或出现短微绒毛C、出现长而多的微绒毛D、表面主要呈光滑型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39、尿崩症致多尿为( )A、肾前性少尿B、肾后性少尿C、生理性多尿D、病理性多尿E、肾性少尿正确答案:D40、目前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正常的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A、PTB、APTTC、CTD、RTE、BT正确答案:B41、下列何种物质能促红细胞形成缗钱状聚集()( )A、镰形红细胞B、纤维蛋白原C、卵磷脂D、清蛋白E、球形红细胞正确答案:B42、大量腹泻后少尿为( )A、肾性少尿B、肾后性少尿C、肾前性少尿D、病理性多尿E、生理性多尿正确答案:C43、血浆脂蛋白电泳时出现宽—β带常见于( )A、Ⅳ型高脂蛋白血症B、Ⅰ型高脂蛋白血症C、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D、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E、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正确答案:E44、HiCN转化液不能贮存于塑料瓶中的原因是( )A、延长血红蛋白转化时间B、Hi生成减少,结果偏低C、CN-下降,结果偏低D、可出现浑浊现象E、CN-升高,结果偏高正确答案:C45、抗血友病球蛋白因子称为( )A、Ⅱ因子B、Ⅻ因子C、IX因子D、X因子E、Ⅷ因子正确答案:E46、正常人血清中钙和磷相百的浓度关系是(以mg/Dl)( )A、[Ca].[P]=40~65B、[Ca]·[P]=35~40C、[Ca]·[P]=25~30D、二者不相关E、[Ca]↑时[P]↑正确答案:B47、血小板MPV减少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May-HEgglin异常,Alpport综合征B、wishtt-AlDriCh综合征C、蒙特利尔血小板综合征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和Swiss-ChEEsE血小板综合征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答案:B48、肾小球可以滤过血浆是依靠( )A、有效滤过压作用B、有效渗透压作用C、易化扩散D、逆流倍增作用E、主动转运正确答案:A49、血浆PCO2在呼吸性碱中毒时常常( )A、<50mmHgB、<35mmHgC、>50mmHgD、>35mmHgE、<45mmHg正确答案:B5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特征性蛋白是( )A、白蛋白B、免疫球蛋白轻链C、Tamm-Horsfall糖蛋FtD、免疫球蛋白E、β球蛋白正确答案:B51、IFCC建议缩短测定周期(TNT)应控制在( )A、1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8~12小时E、0.5小时正确答案:A52、我国临床检验中心推荐测定血浆葡萄糖的方法是( )A、福林一吴法B、葡萄糖氧化酶一过氧化物酶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己糖激酶法E、邻甲苯胺法正确答案:B53、正细胞正色素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哪期( )A、缺铁初期B、缺铁潜伏期C、早期缺铁性贫血D、重度缺铁性贫血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C54、单倍型指的是( )A、控制一个HIA特异性的基因,如HLA-A或HLA-DPB、同一家族中细胞表面所有的同种异型特异性的一半C、同一家族中在一个孩子而不是其他孩子身上发现的基因D、同一条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HLA等位基因的组合E、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一串基因正确答案:D55、有关CRP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CRP是炎性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的B、CRP的升高反映了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的脱落C、在AMI发生后12小时才能在血中测得升高D、hsCRP和TC/HDL-C联合分析,可大大提高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E、任何感染、创伤、手术可导致CRP升高正确答案:C56、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毫米(mm)B、微米(μm)C、纳米(nm)D、纳克(ng)E、道尔顿(Dalton)正确答案:B57、女性内源性17酮类固醇几乎全部来自( )A、肾上腺皮质B、卵巢C、子宫D、肾上腺髓质E、肾小球正确答案:A58、下列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煮沸法属于湿热灭菌法B、间歇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灭菌法C、流动蒸汽消毒法属于湿热灭菌法D、加压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灭菌法E、巴氏消毒法属于干热灭菌法正确答案:E59、诱导髓样干细胞向红细胞分化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IL-3B、GM-CSFC、IL-7D、G-CSFE、EPO正确答案:E60、肾小管重吸收受损可检出的标志物不包括( )A、α2-巨球蛋白B、尿蛋白C、溶菌酶D、β2-微球蛋白E、α2-微球蛋白正确答案:A6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B、叶酸也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C、DNA是细胞增殖的基本物质条件D、细胞发育胞浆落后于细胞核E、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D62、HIJA细胞学分型技术用于检测( )A、HLA-A抗原B、HLA-DR抗原C、HLA-DP抗原D、HLA-B抗原E、HLA-C抗原正确答案:C63、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 )A、尿酮体B、全血乳酸C、己糖激酶法D、葡萄糖氧化酶法E、胰岛素抗体正确答案:A64、影响血涂片厚薄的因素有( )A、血滴大小B、推片与载玻片间的夹角C、推片速度D、血细胞比容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65、在R1A中,放射强度测定所用的单位是( )A、Cpm或CpsB、ODC、G或mCiD、mCi/μgE、IU正确答案:A6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形成微血栓的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浆中缺乏血小板聚集因子的抑制物B、血小板聚集活性减低致血管扩张C、免疫复合物损伤微血管壁,同时致敏血小板,使血小板被网状内皮细胞清除D、机体产生血小板表面相关IgGE、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正确答案:B67、不属于连续监测法中干扰因素是( )A、分析容器的污染B、自动生化分仪的类型C、样品中某些代谢物或药物的干扰D、工具酶中混有杂酶E、样品本身含有与化学反应有关的酶正确答案:B68、最先被用作标记免疫技术的标记物是( )A、激素B、荧光素C、放射性核素D、酶E、生物素一亲和素正确答案:B69、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提示下列哪.组凝血因子缺陷( )A、因子Ⅱ,Ⅴ,Ⅶ,ⅩB、因子Ⅴ,Ⅶ,ⅧC、因子Ⅷ,Ⅸ,ⅪD、因子Ⅶ,Ⅻ,ⅪE、因子Ⅸ,Ⅹ.ⅤⅡ正确答案:A70、鉴定肠杆菌科的基本条件是( )A、不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B、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还原硝酸盐C、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D、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E、不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还原硝酸盐正确答案:C71、肾小管病变时,易出现( )A、红细胞管型B、蜡样管型C、脓细胞管型D、颗粒管型E、上皮细胞管正确答案:E72、NBT还原试验可用于吞噬细胞免疫缺陷病的检查,其正常值范围一般为( )A、>15%B、<5%C、>20%E、>10%正确答案:D73、食用海产品8小时出现剧烈腹痛、呕吐、水样便,最可能感染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B、普通变形杆菌C、副溶血弧菌D、铜绿假单胞菌E、伤寒沙门菌正确答案:C74、AIDs患者痰液检查中常可见下列哪种寄生虫( )A、阿米原虫B、卡氏肺孢子虫C、细粒棘球蚴虫D、多房棘球蚴虫E、卫氏并殖吸虫正确答案:B75、正常人体内数量最多的炎症细胞是( )A、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肥大细胞正确答案:B76、某部位黏膜受抗原刺激后,无抗原诱导的其他黏膜部位是否同样产生抗原活化细胞( )A、同样产生B、不产生C、不一定D、微量产生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77、""首过消除"明显影响药物的( ) "B、生物转化C、排泄D、生物膜对药物的转运E、吸收正确答案:E78、以下叙述不符合白细胞计数值生理性变化的是 ( )A、早晨较高,下午较低B、妊娠期常轻度增加C、安静时较低D、出生后到青春期,中性粒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有两次交叉E、剧烈运动显著增多正确答案:A79、关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物质是细胞壁成分B、从C3激活开始C、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晚D、亦有激活效应的扩大E、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正确答案:E80、指出下列何种细胞属大颗粒淋巴细胞(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K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大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81、临床标本为提高军团菌的阳性检出率时常采用酸处理法,一般使用的物质是( )A、20%HClB、30%HClC、pH2.0HCl和pH7.3PBSD、0.2NH2S04E、1NH2S0482、粪便中最小的寄生虫卵是A、蛔虫卵B、华枝睾吸虫卵C、鞭虫卵D、钩虫卵正确答案:B83、肾小管髓襻升支的功能主要是( )A、重吸收水B、重吸收溶质C、重吸收水而不重吸收溶质D、水与溶质均重吸收E、水与溶质均不重吸收正确答案:B84、皮质醇分泌降低( )A、艾迪生病B、Graves病C、侏儒症D、呆小症E、肢端肥大症正确答案:A85、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血沉减慢( )A、心肌梗死B、肺结核C、肾病综合征D、动脉粥样硬化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E86、检验培养基质量的基本项目包括A、无菌试验和效果试验B、效果试验C、培养基的颜色D、无菌检验E、培养基外观87、尿蛋白测定方法是( )A、二乙酰一肟法B、双缩脲法C、JAffE法D、紫外分光法(290nm)E、ELISA正确答案:B88、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移植物与受者血管接通的( )A、数周B、数月C、数年D、数分钟到数小时E、6~10天正确答案:D89、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 )A、少见B、不可见C、<5个/HPFD、极为少见E、<10个/HPF正确答案:D90、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分子是()( )A、TCRB、BCRC、AD、补体E、NK正确答案:D91、关于血细胞计数误差来源,不属于偶然的误差的是( )A、计数板刻度误差B、取血部位不当C、计数时未充分混匀D、稀释倍数不准确E、充液不当正确答案:A92、夏季从留取尿标本后到完成检验的时间应为( )A、2.5小时内B、3.0小时内C、1.5小时内D、2.0小时内E、1小时内正确答案:E93、对质量体系的总要求可以归纳为( )A、写你所做的(应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写成文件)B、做你所写的(写入文件的内容一定要做到)C、记你所做的(做到的事情一定要有记录)D、以上都对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94、诊断重度贫血的标准是血红蛋白含量( )A、HB<90g/LB、HB<70g/LC、HB<60g/LD、HB<50g/LE、HB<30g/L正确答案:C95、关于溶血性贫血机制不包括()( )A、S/V比值减低B、脾功能亢进C、单核巨噬系统的参与D、血红蛋白浓度降低E、珠蛋白合成障碍正确答案:D96、患者,女,26岁,经常感到头晕,脸色较苍白。
二、原子吸收及荧光光谱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分析?()(1)工作曲线法(2)内标法(3)标准加入法(4) 间接测定法2.原子吸收测定时,调节燃烧器高度的目的是()(1)控制燃烧速度(2)增加燃气和助燃气预混时间(3)提高试样雾化效率(4)选择合适的吸收区域3.采用调制的空心阴极灯主要是为了()(1)延长灯寿命(2)克服火焰中的干扰谱线(3) 防止光源谱线变宽(4)扣除背景吸收4。
用有机溶剂萃取一元素,并直接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时,操作中应注意() (1)回火现象(2)熄火问题(3) 适当减少燃气量(4) 加大助燃比中燃气量5。
可见光的能量应为()(1)1。
24×104~1.24×106eV(2) 1.43×102~71 eV(3)6。
2~3。
1eV (4)3.1~1.65eV6.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灯中有连续背景发射,宜采用()(1)减小狭缝(2)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3)另选测定波长(4) 用化学方法分离7.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1)比色法(2)示差分光光度法(3)光度滴定法(4)分光光度法8. X荧光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1)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2) 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3)辐射原子最内层电子产生跃迁(4) 辐射能使分子外层电子从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基态9.为了消除火焰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的发射光谱干扰应采用下列哪种措施?()(1) 直流放大(2)交流放大(3)扣除背景(4) 减小灯电流10. 下列哪种原子荧光是反斯托克斯荧光?()(1)铬原子吸收359。
35nm,发射357.87nm(2)铅原子吸收283。
31nm,发射(3) 铅原子吸收283。
31nm,发射405。
78nm(4)铊原子吸收,发射535.05nm11。
荧光分析法思考题和习题1.如何区别荧光、磷光、瑞利光和拉曼光?如何减少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荧光:是某些物质吸收一定的紫外光或可见光后,基态分子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的各个不同能级,然后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在发射光子后,分子跃迁回基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
这时分子发射的光称为荧光。
荧光的波长比原来照射的紫外光的波长更长。
磷光:是有些物质的激发分子通过振动弛豫下降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层后,经过体系间跨越至激发三重态的高振动能层上,再通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层.这种光辐射称为磷光。
磷光的波长比荧光更长。
瑞利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弹性碰撞时.不发生能量的交换,仅是光子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散射光叫做瑞利光,其波长和入射光相同。
拉曼光:光子和物质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在光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同时,光子与物质分子发生能量交换,使光于能量发生改变。
当光子将部分能量转给物质分子时,光子能量减少,波长比入射光更长;当光子从物质分子得到能量时,光子能量增加,波氏比入射光为短。
这两种光均称为拉曼光。
为了消除瑞利光散射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上进行,并通过调节荧光计的狭缝宽度来消除为消除拉曼光的影响可选择适当的溶剂和选用合适的激发光波长2.何谓荧光效率?具有哪些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荧光效率又称荧光量子效率,是物质发射荧光的量子数和所吸收的激发光量子数的比值称,用Ψf表示。
以下分子结构的物质有较高的荧光效率:(1)长共轭结构:如含有芳香环或杂环的物质。
(2)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就越大,并且荧光波长产生长移。
(3)取代基:能增加分子的π电子共轭程度的取代基,常使荧光效率提高,荧光长移,如-NH2、-OH、-OCH3、-CN等。
3.哪些因素会影响荧光波长和强度?(1)温度:物质的荧光随温度降低而增强。
色谱随堂练习一.简答题(共6题,28.0分)1.(简答题2.0分)色谱法中两组分分离的先决条件是(1)分配系数不等;容量因子不等;分配系数或容量因子不等2.(简答题2.0分)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所需时间称为死时间3.(简答题6.0分)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从进样汽化了的样品在分离分离后的各组分依次流经,并将各组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转换成电量变化,输给记录仪,描绘成色谱图(1)气化室(2)色谱柱(3)检测器4.(简答题,6.0分)流动相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则称为正相色反之,流动相的极性()固定相的极性称为反相色谱(1)小; 弱(2)大; 强(3)大; 强(4)小; 弱5.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有型和型。
其中最常用的检测器FID是属于型。
(1)质量型;(2)浓度型;(3)质量型;6.(简答题,6.0分)HPLC中反相色谱常用为固定相,以为流动相,极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1)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2) 甲醇-水(3)大7.(单选题3.0分)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用石油醚为冲洗剂,分离植物叶子的色素时是采用A.液液色谱法B.液固色谱法c.凝胶色谱法D.离子交换色谐正确答案: D8(单选题3.0分)纸色谱法分离糖类应采用下列何种展开剂A.怒类B.卤C.类D.醇类正确答案: D9.(单选题3.0分)用薄层色谱法对待测组分定性准确度最高的是A.斑点至原点的距离B.比移植C.相对比移植D.保留时间正确答案:C10.(单选题3.0分)气相色谱测定化学原料药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宜选用何种做检测器A.TLDB. FIDC. ECDD. FPD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11.(单选题,3.0分)气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是A.空气B.二氧化碳气C.氮气D.乙快气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3.0分答案解析:12.(单选题30分)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选择非常重要下列哪项不符合要求A.对被分离组分有适宜的溶解度B.黏度大C.与检测器匹配D.与固定相不互溶正确答案: B13.(单选题3.0分)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时间为()A死时间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D.容量因子正确答案:C14.在柱分析色谱中,有分配系数K为零的物质,则可用它来测定:A色诺柱中流动相的体积B.柱中填料所占的体积c.色谱柱的总体积D.色谱仪的总体积我的答案:A正确答案:A15(单选题3.0分)在气相色谱中,描述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死时间D.相对保留值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16.(单选题3.0分)根据Van Deemter 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越大,则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B.固定相颗粒越细,填充越均匀,柱效越高C.载气线速越高,柱效越高D.溶质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越大,柱效越高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 B17.(单选题,3.0分)分析宽沸程多组分混合物多采用()A气相色谱B.气固色谐c.毛细管气相色谱D.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18.(单选题,3.0分)色谱分析中,要求两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R应是A. ≥0.1B.≥0.7D.≥1.5我的答案:D正确答案: D19(单选题3.0分)下列()参数能代表柱效A.tB.A(峰面积)C.W(峰宽)D.K(分配系数)我的答案:C正确答案:C20.(单选题3.0分)在HPLC中,当用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做固定相时,流动相的pH应控制在()A.9~12B.2~8C.3~7D.5~8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 B21.(单选题3.0分)色分析中其特征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的是A.保留时间B.相对保留值C.峰面积D.半峰宽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22(单选题3.0分)在色谱法中量柱效常用的物理量是A.色谱峰的高度B.理论塔板数C.保留体职D.保留时间我的答案:B正确答案:B23.(判断题,2.0分)甲醇的毒性比醇大,但是其黏度小于乙醇,常用甲醇作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A对B.错我的管案:对正确答案:对24.(判断题2.0分)热导检测器是浓度型检测器A对B.错我的答案: 对正确答案:对25.(判断题,2.0分)气相色谱仪只能适于气体样品的分离分析A.对B.错我的答案:错正确答案: 错26.(判断题2.0分)薄层色谱法最常用的固定相是吸附剂。
紫外练习(仪器分析)紫外、红外、核磁共振练习⼀、选择题1. 1335下列哪⼀种分⼦的去激发过程是荧光过程? ( )(1) 分⼦从第⼀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2) 分⼦从第⼆激发单重态的某个低振动能级过渡到第⼀激发单重态(3) 分⼦从第⼀激发单重态⾮辐射跃迁⾄三重态(4) 分⼦从第⼀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2. 1075⼀种能作为⾊散型红外光谱仪⾊散元件的材料为( )(1) 玻璃(2) ⽯英(3) 卤化物晶体(4) 有机玻璃3. 1105 在紫外光谱中,λmax最⼤的化合物是( )4. 108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吸收与参⽐吸收之差(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4) 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在λ2的吸收之差5. 1372在⼀定波长处, ⽤2.0 cm⽐⾊⽫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60%, 若改⽤3.0 cm⽐⾊⽫时,该试液的吸光度为( )(1) 0.11(2) 0.22 (3) 0.33 (4) 0.446. 1341某化合物的浓度为1.0 ×10-5mol/L,在λmax=380nm时, 有透射⽐为50%, ⽤1.0cm吸收池, 则在该波长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 /[L/(mol?cm)]为( )(1) 5.0 ×104(2) 2.5 ×104(3) 1.5 ×104(4) 3.0 ×1047. 1082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1) 极⼤值(2) 极⼩值(3) 零(4) 极⼤或极⼩值8. 1357荧光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光路(2) 光源(3) 单⾊器(4) 光电倍增管9. 1101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其突出优点是( )(1) 可以扩⼤波长的应⽤范围(2) 可以采⽤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产⽣的误差*. 1769物质的颜⾊是由于选择性地吸收了⽩光中的某些波长所致,CuSO4溶液呈蓝⾊是由于它吸收了⽩光中的()(1) 蓝⾊光 (2) 绿⾊光 (3) 黄⾊光 (4) 红⾊光 11. 1221将 H 11 放在外磁场中时,核⾃旋轴的取向数⽬为 ( )(1) 1 (2) 2 (3) 3 (4) 51. 1783在分⼦荧光法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激发过程中的电⼦⾃旋虽不变,但激发态已不是单重态(2)激发态电⼦的⾃旋不成对,此状态称为单重态(3)激发三重态能级⽐相应激发单重态能级要低⼀些(4)单重态到三重态的激发概率⾼于单重态到单重态2. 1725下列关于分⼦振动的红外活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凡极性分⼦的各种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 ⾮极性分⼦的各种振动都不是红外活性的(2) 极性键的伸缩和变形振动都是红外活性的(3) 分⼦的偶极矩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即为红外活性振动(4) 分⼦的偶极矩的⼤⼩在振动时周期地变化, 必为红外活性振动, 反之则不是3. 1173下列结构中哪⼀种能产⽣分⼦荧光? ( )OHNO 2COOHI(1)(2)(3)(4)4. 1021 按⼀般光度法⽤空⽩溶液作参⽐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为 10%,如果更改参⽐溶液,⽤⼀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为 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 )(1) 8% (2) 40% (3) 50% (4) 80%5. 1307已知相对分⼦质量为320的某化合物在波长350nm 处的百分吸收系数(⽐吸收系数)为5000, 则该化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 ( )(1)1.6×104L/(moL·cm) (2)3.2×105 L/(moL·cm) (3)1.6×106 L/(moL·cm) (4)1.6×105 L/(moL·cm) 6. 1781现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互⼲扰的A 和B 两组分,它们的最⼤波长分别为λA 和λB ,若⽤双波长测定A 组分的含量,则下⾯哪⼀种选择λ1和λ2的⽅法是正确的?()(1)使λ1和λ2分别等于λA 和λB(2)选λ1等于λA ,选λ2使B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3)选λ1等于λA ,选λ2为A ,B 两组分吸收峰相交处的波长(4)选λ1等于λB ,选λ2使A 组分在λ2的吸光度和它在λ1处的吸光度相等7. 1760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的标准偏差为0.006,对某溶液测得的透射⽐T =0.015 时那么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 +2.5% (2) +5.0% (3) +9.5% (4) +12.5%8. 1754某化合物在⼄醇中λmax⼄醇=287nm,⽽在⼆氧六环中λmax ⼆氧六环=295nm ,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是() (1) σ→σ * (2) π→π * (3) π→σ * (4) π→π * 9. 1217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光谱区应选⽤的光源为 ( )(1) 氘灯或氢灯 (2) 能斯特灯 (3) 钨灯 (4) 空⼼阴极灯灯10. 1333指出下列说法中哪个有错误? ( )(1) 荧光和磷光光谱都是发射光谱(2) 磷光发射发⽣在三重态(3) 磷光强度I p与浓度c的关系与荧光⼀致(4) 磷光光谱与最低激发三重态的吸收带之间存在着镜像关系11. 1824核磁矩的产⽣是由于( )(1) 核外电⼦绕核运动(2) 原⼦核的⾃旋(3) 外磁场的作⽤(4) 核外电⼦云的屏蔽作⽤1. 1762对某特定的仪器,其透射⽐的标准偏差为0.006,当测得溶液的吸光度A=0.334时,则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是()(1) +0.6% (2) +1.7% (3) +3.5% (4) +7.6%2. 1009在红外光谱分析中,⽤KBr制作为试样池,这是因为:( )(1) KBr 晶体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会散射红外光(2) KBr 在4000~400 cm-1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吸收特性(3) KBr 在4000~400 cm-1范围内⽆红外光吸收(4) 在4000~400 cm-1范围内,KBr 对红外⽆反射3. 1342在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系统中, 以光电管代替硒光电池, 可以提⾼测量的( )(1) 灵敏度(2) 准确度(3) 精确度(4) 重现性4. 1232助⾊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1)波长变长(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5. 1381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1) 试样与参⽐吸收之差(2) 试样与参⽐吸收之和(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4)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6. 1785在分⼦荧光分析法中,下⾯说法正确的是()(1)荧光发射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改变(2)荧光发射光谱要随激发波长的变化⽽改变(3)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4)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置也⼀样7. 1106⽤实验⽅法测定某⾦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决定于( )(1) 配合物的浓度(2) 配合物的性质(3) ⽐⾊⽫的厚度(4) ⼊射光强度8. 1759某化合物在⼰烷中(λmax=220nm)的摩尔吸收系数εmax=14500L/(moL·cm),若⽤1.0cm吸收池,1.0×10-4mol/L 的该化合物在该波长处的百分透射⽐为()(1) 5% (2) 3.5% (3)10% (4)50%9. 1765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下列具有最⼤吸收波长的物质是()O(1) (2) (3)(4)10. 1374阶跃线荧光的波长( )(1)⼤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2)⼩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3)等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4)正⽐于所吸收的辐射的波长11. 1805外磁场强度增⼤时,质⼦从低能级跃迁⾄⾼能级所需的能量( )(1) 变⼤(2) 变⼩(3) 逐渐变⼩(4) 不变化⼆、填空题12. 2321 使⽤分光光度计, 在检测器不受光时, 应调节透光度T为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通过参⽐溶液时, 调节透光度T为____________________当光通过试液时, 则可读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2011当⼀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时,应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产⽣分⼦的红外吸收峰。
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含答案1、常用于胰腺炎诊断的酶是A、AMY和LPSB、ALP和CKC、AST和AMYD、CK和CK-MBE、ALT和AST答案:A2、IV型高脂蛋白血症中是指空腹血浆中A、CM及VLDL同时升高B、LDL升高C、CM升高D、LDL及VLDL同时升高E、VLDL升高答案:E3、血中哪一种胆红素增加会在尿中出现A、间接胆红素B、未结合胆红素C、肝前胆红素D、结合胆红素E、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答案:D4、决定尿量多少最关键的部位是A、髓袢升支B、肾小囊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D、近曲小管E、髓袢降支答案:C5、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是A、PH值B、白细胞C、红细胞D、血小板E、凝血因子6、血气分析时,标本采集处理中,错误的做法是A、立即分析B、不须与空气隔绝C、以甘肝素抗凝D、测定前将血液混匀E、采集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答案:B7、药物浓度测定常用标本不包括A、全血B、血浆C、血清D、组织E、尿液答案:D8、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B、肾小管重吸收不足C、蛋白质摄入量减少D、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E、肝脏合成白蛋白不足答案:A9、载脂蛋白CⅡ能激活A、脂蛋白脂肪酶B、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C、肝脂肪酶D、胰脂酶E、所有酯酶答案:A10、胎儿呼吸窘迫征的患儿血浆中浓度明显降低的是A、α-抗胰蛋白酶B、低密度脂蛋白C、转铁蛋白D、结合珠蛋白E、前清蛋白11、与糖尿病诊断和血糖控制是否达标无关的检查項目是A、血糖B、C肽C、OGTTD、血红蛋白E、糖化血红蛋白答案:D12、评价胰岛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能力的是A、C肽B、醛固酮C、肾上腺素D、糖化血红蛋白E、胰岛素增敏剂答案:A13、患者男,42岁,因食欲不振,肝区痛,巩膜黄染入院,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肝炎。
此时患者尿液中胆色素的检查结果最可能是A、胆红素阴性,尿胆原阴性B、胆红素阳性,尿胆原不确定C、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强阳性D、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阳性增强E、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答案:B14、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9h血清LD同工酶电泳结果为A、LD>LD>LD>LD>LDB、LD>LD>LD>LD>LDC、LD>LD>LD>LD>LDD、LD>LD>LD>LD>LDE、LD>LD>LD>LD>LD答案:A15、下列关于Lp(a)叙述错误的是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B、Lpa水平在个体间相差较大C、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同源性D、Apoa)可从Lpa上脱落下来,剩下不含Apoa)而仅含ApoB100的颗粒称LDLE、肝脏是Lpa合成的主要场所答案:D16、患儿男,5岁。
第十二章荧光分析法(药学)一、A型题1.若需测定生物试样中的微量氨基酸应选用下述哪种分析方法()。
A、荧光光度法B、磷光光度法C、化学发光法D、X荧光光谱法E、原子荧光光谱法答案:A2.分子荧光分析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选择性高的原因是()。
A、分子荧光光谱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B、能发射荧光的物质比较少C、荧光波长比相应的吸收波长稍长D、荧光光度计有两个单色器,可以更好地消除组分间的相互干扰E、分子荧光分析线性范围更宽答案:B3荧光量子效率是指()。
A、荧光强度与吸收光强度之比B、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C、发射荧光的分子数与物质的总分子数之比D、激发态的分子数与基态的分子数之比E、物质的总分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分子数之比答案:B4.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荧光光谱D、工作曲线E、标准工作曲线答案:C5.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荧光光谱D、工作曲线E、标准工作曲线答案:B6.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
A、分子结构B、激发光的波长C、温度D、溶剂的极性E、激发光的强度答案:A7.下列结构中荧光效率最高的物质是()。
A、苯酚B、苯C、硝基苯D、苯甲酸E、碘苯答案:A8.下列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的有()。
A、激发光强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小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E、激发光强度增大答案:D9.为使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激发光足够强B、吸光系数足够大C、试液浓度足够稀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E、仪器选择性足够好答案:C10.在测定物质的荧光强度时,荧光标准溶液的作用是()。
A、用做调整仪器的零点B、用做参比溶液C、用做定量标准D、用做荧光测定的标度E、以上都不是答案:D11.荧光分光光度计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光源B、光路C、单色器D、检测器E、吸收池答案:B12.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弛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过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瑞利散射光D、拉曼散射光E、原字荧光答案:B13.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
A、空心阴极灯B、氙灯C、氚灯D、硅碳棒E、钨灯答案:B14.采用激光作为荧光光度计的光源,其优点是()。
A、可以有效消除散射光对荧光测定的干扰B、可以提高荧光法的选择性C、可以提高荧光法的灵敏度D、可以避免荧光熄灭现象的产生E、可以提高荧光法的发光效率答案:C15.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选择性较好,是由于不同荧光物质的哪种性质不同?()。
A、荧光强度B、最大激发光波长C、最大荧光波长D、荧光寿命E、入射光强答案:D16.下面分析方法不属于分子发射光谱法。
()。
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荧光分析法C、磷光分析法D、化学发光分析法E、生物发光分析法答案:A17.Which factor has no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molecule?( )A、m olecular structureB、t he presence of heavy atomsC、t 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D、t he temperature of solutionE、none答案:C二、X型题1.下列关于分子荧光分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灵敏度高B、用量大,分析时间长C、用量少,操作简便D、选择性强E、应用广泛答案:ACD2.列关于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性质叙述正确的有()。
A、激发单重态分子是抗磁性分子,而激发三重态分子则是顺磁性的B、激发单重态的平均寿命要长于三重激发态C、基态单重态到激发单重态的激发容易发生,为允许跃迁D、激发三重态的能量比激发单重态的能量低E、激发三重态的能量比激发单重态的能量高答案:ACD3.下列跃迁方式属于无辐射跃迁的有()。
A、振动弛豫B、内转换C、系间跨越D、猝灭E、磷光发射答案:ABCD4.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 can enhance fluorescence intensity().A、—OHB、—NH2C、—COOHD、—NO2E、—NO答案:AB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荧光波长一般比激发波长要长B、分子刚性及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高C、苯环上吸电子基团会增强荧光D、苯环上给电子基团会增强荧光E、荧光波长一般比激发波长要短答案:ABD6.下列关于环境对荧光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有()。
A、荧光强度一般会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剂极性增加使荧光强度增加C、溶剂粘度增加使荧光强度降低D、溶液的pH对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E、卤素离子是荧光猝灭剂的一种答案:BE7.下列物质属于荧光猝灭剂的有()。
A、卤素离子B、重金属离子C、氧分子D、羰基化合物E、重氮化合物答案:ABCDE8.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 have no effect on quantum efficiency of fluoresce ().A、constitutionB、concentrationC、temperatureD、polarity of solventE、gram-molecule答案:BE9.分子中有利于提高荧光效率的结构特征是()。
A、双键数目较多B、共轭双键数目较多C、含重金属原子D、分子为平面刚性E、苯环上有给电子基团答案:BDE10.可以改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的措施是()。
A、增强激发光源强度B、降低溶剂极性C、增加检测器的灵敏度D、升高测量温度E、增加溶剂极性答案:AC11.下列哪些取代基会减弱芳香化和物的荧光强度()。
A、-NH2B、-NO2C、-OHD、-COOHE、-NR2答案:BD2.13知识点:基本原理S214.分子荧光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法的主要区别为()。
A、分析方法不同B、仪器结构不同C、灵敏度不同D、光谱带个数不同E、光源不同答案:BCDE15.使荧光增强的取代基团有()。
A、―OHB、―ClC、―OC2H5D、―C=OE、―NO2答案:ABC16.使荧光减弱的取代基团有()。
A、―COOHB、―ClC、―SHD、―CNE、―NH2答案:ABC三、分析计算题1.用荧光分析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2的含量:称取2.00g食品,用10.0mL氯仿萃取(萃取率100%),取上清液2.00mL,再用氯仿稀释为10.0mL。
维生素B2氯仿标准溶液浓度为0.100µg·mL -1。
测得空白溶液、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分别为:F o =1.5,F s =69.5,F x =61.5,求该食品中维生素B 2的含量(μg ·g -1)。
答案:解 F s - F o =Kc s ,F x - F o =Kc x将F o =1.5,F s =69.5,F x =61.5,c s =0.100μg ·mL -1代入方程中, 解得 c x =0.088μg ·mL -1则 食品中维生素B 2的含量= c x ×10.0×10.0/2/2μg ·g -1=22μg ·g -12. g 00.1谷物制品试样,用酸处理,分离出核黄素及少量无关杂质,加入少量4KMnO ,将核素氧化,过量的4KMnO 用22O H 除去。
将此溶液移入50ml 容量瓶,稀释至刻度。
吸取25ml 放入试样池,测量荧光强度(核黄素中常含有发生荧光的杂质光化黄)。
事先将荧光计用硫酸奎宁调整至刻度100处。
测得氧化液读数为6.0格。
加入少量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422O S Na ),使氧化态核黄素(无荧光)重新转化为核黄素,这时荧光计读数为55格。
在另一样品池中重新加入24ml 被氧化的核黄素溶液,以及1ml 核黄素标准溶液(5.0µg·mL -1),这时溶液的读数为92格,计算每克试样中含核黄素的g μ数?解:设此谷物制试样中含核黄素x c (1-⋅g g μ),g 00.1该谷物经题要求处理后配成50ml 氧化核黄素,其浓度为50xc µg·mL -1,荧光计用硫酸奎宁调整至刻度100处,测得氧化液读数为6.0格,为杂质荧光黄产生荧光。
氧化核黄素重新还原,这时荧光计的读数为55格,由核黄素荧光读数与浓度成正比有 (55-6.0)=50xc ⋅κ (1) 另一试样中含24ml 氧化核黄素溶液与1ml 核黄素标准溶液5.0µg·mL -1,该体系含核黄素浓度为25/5.0µg·mL -1 ,其荧光计读数(核黄素与杂质荧光黄)为92格,故有⋅=⨯-κ)25240.692(25/)5.0( (2) 由(1)、(2)式联立解得5682.0=x c µg·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