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0.54 KB
- 文档页数:2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医疗服务的基础,其医药消耗品采购和使用是影响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目前国内许多基层医院在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过度使用抗生素、滥用营养补剂、疑似假药乱象等。
这种现象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浪费了医疗资源。
本文将对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1.过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能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但是,许多临床医生在治疗感染时滥用抗生素,导致抗菌药物滥用,特别是一些广谱抗生素的常规使用,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也增加了抗药性菌株的发展。
2.滥用营养补剂营养补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营养健康问题,但是滥用营养补剂不仅不能改善健康状况,反而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增加肾脏、心脏负担,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可能引发疾病。
3.疑似假药乱象医生推荐过多质量不可靠的药品,可能导致病患购买低质量的药品,无法治疗病情,有时甚至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二、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原因1.药品宣传力度大许多医药公司为了拓展市场,经常搞一些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引起医生和病患的关注,并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信息传递。
这种药品宣传使得医生在处方时更加倾向于该品牌的药物。
2.医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基层医生普遍处于缺乏一线临床医院训练、技能水平不高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基层医生没有掌握规范的药品使用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诊疗标准,导致了未能规范用药的情况。
3.药品的质量不可靠基层医院药品的供应体系相对复杂,供货渠道难以控制。
因此,药品质量控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许多低质量的药品就会进入基层医院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可能性。
三、应对不合理用药的措施1.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监管应该建立完善的药品采购渠道,努力遏制假冒伪劣药品的出现和扩散。
与此同时,建立基层医院的药品质量监管机制,要求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药品使用规范。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在门诊西药房中,由于处方用药的不合理使用,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本文主要分析了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保证用药处方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医疗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性,旨在增强医院门诊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改进措施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为了确保疗效的提升,医疗人员必须规范用药标准,在用药时要保证药物安全、有效。
一般来说,合理化的药物使用能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提升,国际上开发了各类新型药物。
因此,医疗人员在治疗患者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用药等问题的出现,为新型药物的推广带来了严重阻碍。
用药处方是一种较为专业的医学文件,处方的准确合理直接关系着相关医疗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对医疗人员的职业生涯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1]。
1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在门诊西药房中,不合理用药处方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药物选择、联合用药、药物剂量、用药次数、给药方式以及用药间隔时间等不合理状况,具体为:①药品选择不合理。
由于部分药物的适用人群存在差异性,如氟喹诺酮类药物孕妇和患儿不能食用,一旦服用的话,可能会对这类人群造成软骨伤害[2]。
因此,医疗人员在用药时要予以谨慎的态度。
②联合用药不合理。
在临床治疗中,医疗人员对药物适应性缺乏了解,药物联合用药能够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类药物的有效性。
③药物剂量不合理。
由于医疗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不全面,在指导患者用药时,可能会出现剂量不合理的现象,如偏大或偏小,剂量偏大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剂量过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疗效。
④用药次数不合理。
如部分医生为患者注射克林霉素磷酸酯时,1次/d,这种用药次数极为不合理。
由于克林霉素半衰期较短,成人的血清消除为3 h左右,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映,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3]。
我院门诊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分析目的对门诊不合理中成药处方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方法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规则》和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不合理中成药处方进行归类并加以分析点评。
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归纳为诊断与用药不符、联用不合理、医师未签字、用法错误、处方颜色用错、超说明书最大用量、儿童用量不适宜、大处方、禁忌证用药、开药超限量和疑似重复用药共11个方面。
不合理用药占比较大的科室主要有中医科、手外科、心内科、矫形骨科及干部科等。
结论处方的事前审核干预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意义重大,医师和药师应不断提升中医药相关知识水平,完善不合理处方监察的各项措施,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Methods Based on Hospital prescription review management standard,Clinical application guideline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and the drug instructions. The prescriptions of irra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the outpatient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was summed up as follows:inconsistent of diagnosis and prescriptions,unreasonable of combination,no signature of doctor,usage error,wrong prescription color,ultra-maximum dosage of instructions,inappropriate dosage of children,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contraindications,ultra-limit and repeated medication. The larger proportion departments in unreasonable use of drugs were mainly TCM department,hand surgery department,cardiology,orthopaedic orthopaedics,cadre branch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 pre-audit intervention of prescrip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ty of patients,the doctors and pharmacist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asures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surveillance should improve and regulate the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Rational drug use;Intervention;Prescription analysis據世界卫生组织评估,全球有超过一半的药物以不适当的方式处方、调配和销售,而且所有患者有半数未能正确使用药物。
不合理用药处方点评分析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其意义重大。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以及药品说明书,本着促进我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适度之目的,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
现将我院2013年典型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如下:一、用法用量不适宜门诊号:08507300 性别:女年龄:29 临床诊断:早期人工流产R:莫西沙星片400mg*3 德国拜耳用法:1*400mg po qd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200ml 四川美大用法:1*200ml ivgtt qd分析:按照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成人每天0.6-1.2g,分2-4次应用,此方200ml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药含1.0g克林霉素且1次给予,1次给药剂量偏大可增加对皮肤和静脉的刺激,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1天只给药1次难以达到治疗的血药浓度,因盐酸克林霉素葡萄糖注射液为时间依赖性药物,其成人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约为3h,血消除半衰期约为3h,如减少给药次数,将无法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大于细菌MIC(最小抑菌浓度)时间的百分率,此时不但不能将细菌杀死(这时药物浓度可能使细菌处于亚致死水平),反而可使细菌菌株产生选择耐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故此方用法用量不适宜。
建议:用法用量每天0.6-1.2g,分2-4次应用。
二、配伍禁忌门诊号:J139153 性别:女年龄:18 临床诊断:肠炎R: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g 西安万隆用法:1*0.3g ivgtt qd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 1.5g 威尔曼用法:1*1.5g ivgtt qd0.9%氯化钠注射液(双塞式)100ml 青岛首和用法:1*100ml ivgtt qd分析: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是第三代硝基咪唑类药物,《国家药品质量标准》中规定其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pH:3.0~4.5。
2015年1月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以下简称《规范》)对我院2015年1月的门诊处方进行抽查。
发现我院不合理处方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
对我院门诊存在的典型的不合理处方存在的的分析如下。
1.不规范处方我院1月门诊不规范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诊断或诊断不全、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
1.1诊断不全或缺少诊断《规范》规定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为不规范处方。
我院12月门诊处方仍然医师在开具处方时没有注明诊断或者诊断不全。
如处方—1中,某85岁女性,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该患者确有心律失常,但开具的药物明显是治疗细菌感染,应补充相应的细菌感染的诊断。
如处方-2中,某30岁女性,诊断空白,应补充相应的诊断。
1.2处方量超过规定未注明原因《规范》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但由于一些医师没有写规范处方的意识,即使知道自己开具的处方中慢性病药物有超量的情况,也没有注明理由。
如处方-3中,某46岁女性,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本处方药品用量大于7天。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慢性病,但医师未注明理由,仍属不规范处方。
2.不适宜处方我院7月门诊不适宜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给药途径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及重复给药。
2.1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处方-4中,某38岁男性,临床诊断为神经衰弱,可能合并有冠心病,开具的药品硝酸甘油片,注明的给药途径为口服。
硝酸甘油片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为8%,舌下含服立即吸收,生物利用度80%,所以给药途径应该改为“舌下含服”。
2.2给药频次不适宜如处方-5中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注明的给药频次为“bid”,不符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药代动力学,因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消除半衰期很长,为35-50h,根据药品说明书及药品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应将给药频次修改为一日一次。
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现在开始选择到医院门诊进行就诊。
但是同时也许多患者发现,在我院门诊中,每个月都会出现不合理的处方,这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同时也让患者感到非常疑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不合理处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分析我院门诊月月不合理处方的情况。
一、不合理处方的原因1.医生处方能力不足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现今很多医院门诊由于医疗人才稀缺,因此会雇佣大批未经过良好培训和考核的医生来补充医疗队伍。
这些医生在处方能力方面可能比不上经验丰富的医生,甚至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差错。
比如说有的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不够准确,或者在选择药品时容易出现忽视患者身体情况的情况,导致出现了不合理处方的情况。
此外,以前不合理处方未产生严重后果,也是原因之一。
2.药品利益链其次,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还与药品销售有直接关系,很多医院由于贪图药品销售的利润而开出了不合理的处方。
这种药品利益链其实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但是由于监管不力与规定缺乏,导致了不少医生和药企之间的勾结。
二、如何避免不合理处方1.加强医生处方能力培训要想减少不合理处方的产生,首先需要从源头入手,加强医生处方能力的培训。
医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医生的处方能力,并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
对于医生不能按照规定提出合理的处方,要加强工作纪律和惩戒措施。
2.建立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来防止不合理处方的产生。
药品使用的标准化流程包括了对于药品品质的审查、药品的选择、用药前的必要检查等等。
这些流程可以有效减少药品的不必要使用。
3.加强监管与管理力度最后,要想避免不合理处方的产生,还需要加强监管与管理力度。
政府和医院应该制定更为详细和现实的管理条例,并由专业机构对医院的药品使用进行定期抽样检测和监管。
另外还要积极推动医疗行业的规范化运作。
总之,在我院门诊中的不合理处方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还会受到公众的质疑与怀疑,如果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处理这些问题,就会引起不良影响。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1 前言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中药饮片以其使用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逐渐被患者所青睐,用药量占医院门诊部的比例逐步增大。
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加工工艺,对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药材、中成药一起构成了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中药饮片是我国古老中医的智慧结晶,是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在门诊中合理使用中药饮片意义重大。
以下为本人在XX 时间段对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用药情况的的调查分析。
2 现状分析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主要有普通中药饮片、中药免煎饮片、中药颗粒饮片、中药精制饮片等种类。
《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都对中药饮片的处方书写、用药味数、单味药物使用量以及毒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能够直接反应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
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门诊部中药饮片处方6000张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保证有效性,我们根据医生的职称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分成三组,每组随机抽取2000张。
统计结果如下:表1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规范情况表2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每张药方用药味数情况表3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毒性中药饮片使用情况3 问题提出医院门诊部存在中药饮片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剂量不合理、单味药物以及有毒中药饮片剂量偏大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4 目的针对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措施,加强用药管理,促进中药饮片临床合理用药。
5文献查证《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是保证用药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文献,是判断中药饮片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不少学者和医务人员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出发,也对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过抽样统计分析,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梁晋川发表的《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朱育风对解表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都反映了其所在医院的中药饮片用药情况。
・108・生圄塑岱药塑应用!鲤!笙§旦筮!鲞筮!!翅g竖!!丛鲤坠塾蝎叁EP!:丛型;螋!:!!!:!t丛!:!Q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张树梅【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处方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门诊处方13412张。
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处方分析。
结果不合理处方总计1451张(占10.82ok),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配伍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合并用药品种多。
结论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对不合理的处方用药问题值得重视,应多管齐下,综合管理。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分析;合理用药医药科学日新月异,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也日渐复杂,药源性疾病常因不合理用药而发生。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1资料与方法取某天的门诊处方13412张,处方样本覆盖我院门诊各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2结果在抽查的13412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451张,不合理本资料抽取我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lO月每月各抽用药处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不合理用药处方分类统计结果3分析与讨论3.1重复使用同类药物如青霉素与头孢呋辛钠,头孢唑啉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均属于B.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同。
头孢拉定Ⅵ与哌拉西林钠,有报道可致d,JL血尿…。
分析认为,两药均主要通过肾脏以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形式代谢,同类药物间可能有竞争性抑制,减慢药物的排泄速度,增加血药浓度,加重肾脏损害。
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同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格列喹酮与格列齐特(同属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因刺激胰岛素中正常的B:一细胞释放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联用后剂量掌握不当可引起低血糖。
维拉帕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三者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同服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
甲氧氯普胺与多潘立酮,两者同属于多巴胺受体拈抗剂,作用基本相似,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易发生。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5300张为样本,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以头孢类药物使用率较高,共计2873张,大环内酯类1089张,喹诺酮类115张,硝酸咪唑304张,抗真菌类37张,氨基糖苷类234张,林可酰胺类883张(部分处方同时处在有2种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处方共计236张,其中临床诊断书写不全65张,适应症不适宜为46张,遴选药物不适宜的为29张,给药途径不适宜的5张,用法用量不适宜的41张,联合用药不适宜50张。
结论门诊抗菌药物在使用方面以头孢类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不合理用药类型较多,在后续处方开具过程中须有针对性的采取质量改进措施,保障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属于门诊最为常用药物,其功效主要表现在抗菌、抑菌方面,可以迅速稳定患者病情,达到帮助患者进行恢复的目的[1]。
抗菌药物在门诊的使用率较高,且可选择的抗菌药物类型较多。
为保障抗菌药物的整体治疗价值得到彰显,需做到合理用药。
本次研究就主要对门诊抗菌药物的开具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该院门诊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5300张为样本,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由该院具备抗感染能力的临床药师对处方进行分析,确保每张处方用药评估的准确性。
1.2方法由CIS处方点评系统随机抽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5300张为样本,分析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用药情况。
2结果结合统计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以头孢类药物使用率较高,共计2873张,大环内酯类1089张,喹诺酮类115张,硝酸咪唑304张,抗真菌类37张,氨基糖苷类234张,林可酰胺类883张(部分处方同时处在有2种抗菌药物)。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蒋本斌(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房用药处方不合理情况,探讨其改进措施。
方法抽选2020年1月—8月南京市江宁医院鼓山路院区门诊药房处方810份进行研究,根据《药典》《处方管理办法》、药物说明书等有关要求,对处方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点评分析,统计不合理处方占比,归纳不合理处方科室分布情况及类型,提出改进对策。
结果810份门诊处方中总计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25份,占比3.09%,不合理用药科室分布主要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具体情况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当、药物剂量不当、用药次数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间隔不当等。
结论门诊药房处方尚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问题,应强化处方点评力度,予以针对性预防改进,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改进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1-1586-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11.057处方是医生诊断患者病情后开具的单据,同时也是药房人员审核、配制药物的依据,是患者取药的凭证,同时具有技术、法律、经济上的意义。
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提高,新兴药物种类、数量均明显增多,对处方用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方用药合理与否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关乎患者用药安全,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损害医院整体形象[1]。
因此,应做好门诊药房处方的点评工作,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不断予以改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本研究对南京市江宁医院鼓山路院区门诊药房810份处方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研究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改进策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2020年1月—2020年8月南京市江宁医院鼓山路院区门诊药房处方810份进行研究,包括男性病患处方410份,女性病患处方400份,患者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为84岁,平均年龄(40.3±1.5)岁,其中包括内科开具处方304份、外科开具处方229份、妇科开具处方128份、儿科开具处方59份、皮肤科开具处方31份、其他科室开具处方5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