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270技术经济学

06270技术经济学

06270技术经济学
06270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选择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技术活动,目的是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

二是经济活动,目的是使农业生产活动如何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3.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5.四种基本技术主要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机械技术。

6.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10.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等。

1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

(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

A.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B.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一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从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从研究的角度,分为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12.狭义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含义:分为理论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13.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如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

二、名词解释

1.技术:广义技术泛指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现代技术的概念

现代技术概念已经延伸到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活动的领域扩大,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技术的结果不仅成为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劳动的工具,而且成为人类认识自然、进行科学探索的手段;

2)在技术原理活动形成和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科学知识的因素增加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

3)技术活动中的物质手段,不仅包括原来意义中的工具,而且包括运用硬件的软件。

2.简述技术进步的的作用

1)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2)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3.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存在哪些特殊矛盾

1)研究揭示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2)研究揭示技术措施、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和矛盾;

3)研究揭示生产措施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研究揭示及时措施与使用条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4.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方法;

3)具体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选择

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从质的规定来说,则是用于农业技术带来的成果,其内容包括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优于评价的内容、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绝对技术经济效果和相对技术经济效果。

4.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相关性、持续性、综合性、多样性、不稳定性。

5.经济临界点标志着经济效益发展变化的极限,是在经济上引起质变的地方,也称盈亏点或转折点。

6.农业生产资源就是农业生产所必须具备的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和人力因素的总称。

7.单项资源报酬形态有三种不同的情况:资源报酬固定形态、资源报酬递增形态和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8.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指赢利或利益,表示产值、成本、利润税收等因素之间的联系。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内容较广,它是经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展,在讲经济效益时,般就包括经济效果在内(判断改错)。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关心目前的技术经济效益,又要着眼于长远的技术经济效益(判断)。P28

10.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P29

11.把“木桶效应”解释成经济学语言即是: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是决定于总体中最强一部分的能力值,也不是决定于总体中各部分的平均能力值,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最弱的这一部分就构成了总体的“最小构成因子”,是“最大限制因素”。

12.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如果高度差越大,表明越不平衡,农业生产中的浪费越大,高低差愈小,表明不平衡性愈小,农业生产中的浪费越小,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P37

13.物质资源中包含有人类的劳动,所以它具有价值,具体体现为定的资金量,资金因而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是物质资源的货币表现。(判断改错)。

14.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15.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P43—P44

二、名词解释

1.经济效果: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2.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包括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两层含义。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4.物质资源:是天然资源的延伸,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加以采集贮存、加工、仿制、改良以提高其利用程度的资源它与自然资源的区别是其中加入了人类的劳动,经过了人类劳动的改造,因而物质资源又称为人工资源

三、简答题

1.经济效果的具体内容是

1)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支付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受益性成果的评价;

2)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以及替代稀缺资源的考察;

3)在分析微观和宏观经济效果时,特别着重于投入和产出最佳比值的研究。

2.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关系

1)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一致性;

2)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

a)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b)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c)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

3.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1)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成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消耗的增加量;

2)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消耗;

3)在劳动消耗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

4)在劳动成果增加的同时,劳动消耗量减少,经济效果可以明显提高;

5)在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劳动成果减少量小于劳动消耗的减少量。

4.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

1)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2)资源的储藏性和流失性;

3)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4)资源的再生性和相对性

5.什么是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其原因是什么

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资源报酬一开始是递增形态,在生产资源投入到一定数量之后则呈现报酬递减形态的规律。其原因是:

1)农业生产力是各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其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值的要素的水平决定,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往往并不知道各种要素的投入比例是否合理,可能会造成盲目投入,那么,某种要素的过剩投入将会出现报酬递减;

2)农作物、畜禽以及土地对追加的各种投入都有一定的容纳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

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半程序

一、填空、选择

1.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程序是制定研究计划、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与方案优选。

2.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确定课题项目、拟定课题研究提纲、明确资料来源、确定课题项目的研究方法。

3.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4.调查的方式一般有实地调查、通讯调查和报表调查。实地调查按调查的广度可分为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5.抽样调查即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或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抽样调查又可分为随即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等方式。

6.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适用的范围很广,一般研究分析下列技术经济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经济论证、推行新技术措施的实验、技术性实验的经济分析等。

7.总量指标是说明研究对象所达到的规模和总量水平,是计算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基础。平均数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8.农业技术方案评价的标准: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生产可行性。

9.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方法,通常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通常按所用的计量方法分为常规分析法和现代分析法两大类

10.农业技术方案的优选程序中包括横向水平分析和全面评价两个重要环节。

11.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整理主要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应用分组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综合。

二、名词解析

1.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评价:是依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生态合理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标要求和具体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权衡利弊得失的总评价。在进行综合评价前,应进行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三、简答题

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1)选择农业生产中带关键性的技术项目;

2)优先选择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较大影响、并且产品的社会需求量大的项目;

3)优先选择政府和农民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项目

4)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

5)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

2. 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

1)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

2)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

3)研究对象的及时效果方面的资料;4)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

3. 农业技术最优方案的实施程序

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程序;

2)要经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

3)要不断检验和修正农业技术方案。

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一、填空、选择、判断

1.用于计算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数量指标,即成为评价指标。

2.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是科学、实用,系统、全面,简便、易行。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三类。

4.生产资金包括资金消耗和资金占有率两个方面。

6.追加回收投资期指标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

7.土地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8.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

9.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1,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10.基本建设投机回收期,回收期越短,表明投资效果越好(判断)。P81

二、名词解释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全面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一整套指标所构成的体系,就称为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2.追加投资回收期:也叫补充投资回收期,是指两个方案投资总额差和成本总额差的比值。

追加投资回收期只能用以衡量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而不能指出投资方案的优劣程度的绝对数,因而追加投资回收期是一个相对的投资效果指标。

3.土地生产率:反映土地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品量或价值量来表示。

4.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它是用劳动者所花费的劳动同生产的成果对比来表示。劳动生产率是指活劳动生产率。

三、简答题

1.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作用

1)有助于衡量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优劣,深入揭示取得这种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与经济条件;

2)有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作比较系统、全面而又简明的评价,防治主观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3)有助于在评价工作中准确反映被评价的农业技术的经济效果,不至于把其他工作的效果也算进去,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4)有助于比较系统地认识各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便于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指标。

总之,设置农业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使评价有统一的标准,不仅有利于对具体问题的评价,而且有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此外,还有助于发现新的有特定意义的指标,以扩大评价的视野和分析的深度。

2.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与应该注意的事项

1)设置原则

a)科学、实用是指评价指标应具有明晰、严密的科学含义,并力求做到准确、可靠、实用;

b)系统、全面是指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评价的复杂内容;

c)简便、易行即评价指标的用途明确,计算方法要简便,要便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2)应注意问题

a)复杂问题简单化;

b)缺乏科学态度,存在主观随意性;

c)指标繁琐,主次不分;或零星分散,内容杂乱,缺乏简明实用性;

d)指标含义不明确,计量的内容不一致,尺度不统一。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可分为:

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和生态效果分析指标三类。

1)经济分析指标是用来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经营状况以及影响经济效果各种经济因素的数值指标,具体包括水平分析指标和结构分析指标。

2)技术效果分析指标就是用来反映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应用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先进程度的数值指标。

3)生态效果分析指标,就是反映使用某一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政策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应的指标,包括生态效应的性质与数量指标。生态效果分析指标,是评价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分析指标:在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中,常用的生态效果

四、计算题

公式:追加投资回收期=(K1-K2)/(C2-C1)

式中:K1、K2为同一用途的两种投资总额,C1、C2为同用途的两种成本总额或利润总额。

例如,甲方案投资2000元,年成本为600元;乙方案投资1300元,年成本为800元。则追加投资回收期为:

追加投资期=(2000-1300÷(800-600=3.5年

四、本章的一些相关指标(计算与应用)

(一)土地生产率指标组

土地生产率=产品量\产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产量\产值=产量\产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组:

劳动生产率=产量\产值÷(活劳动时间+物化劳动时间)正指标

劳动生产率=活劳动时间÷产品

劳动净产出率=(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活劳动时间

劳动盈利率=(产品收入-产品成本)÷活劳动时间

(三)资金生产率指标组:

1)成本产品\产值率=(产量\产值÷产品成本)*100%

单位产品\产值成本=产品成本÷产量\产值

2)成本净产出率=净产出÷产品成本

成本利润率=(利润÷产品成本)*100%

3)资金占用产品率=(产量\产值÷资金占用总额)*100%

固定资金占用产品率=(产量\产值÷固定资金占用总额)*100%÷流动资金占用总额)*100%

资金占用净产率=(净产值÷资金占用总额)*100%

资金占用盈利率=[(产品收入-产品成本)÷资金占用总额]*100%

第五章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

一、填空、选择、判断

1.我国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一般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连环代替法、综合评价法。在一般分析法中,最基本的是比较分析法。

2.比较分析法一般应用于与农业生产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效益生产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和效益有关的指标的对比与评价。

3.比较分析法的分类:平行比较法、分组比较法、动态比较法、比较优势法。

4.比较优势法是根据对相对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的大小来确定地区之间的生产分工和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优化方案。

二、简答题

1.试算分析法:根据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实验数据等,对新方案新技术的经济效益进行试算,并将所得的数据与现行的标准方案或基础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获得预期其预期经济效益的估计值,确定是否采用新方案新技术。特点:预测性、严密的科学性。

2.连环代替法:分析多因素条件中,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逐个分析其中一个因素变动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从技术方案内部找出影响,制约经济效果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3.综合评分法:将各项指标的优劣统一实行数量化,再集中用一个数量综合起来,求得总体得分的高低,是解决多方案多指标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评价择优的分析方法。

4.比较分析法的原则和条件——八大可比性

1)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2)资源的的可比性;

3)技术功能的可比性;4)消费耗用的可比性;

5)价格指标的可比性;

7)空间的可比性;

8)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5.试算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试算分析法具有预测的特性;

2)试算分析法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6.连环代替法的局限性

1)分析结果带有一定假定性;

2)如果各个分析因素排列的顺序改变了,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将随排列顺序的改变而改变。

三、计算题

1、连环代替法

从表可以看出,每1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实际数比计划数降低2.8元,是由于每公顷小麦产量、每公顷化肥消耗量和化肥单价三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即:

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1/每公顷小麦产量)×每公顷化肥消耗量×化肥单价

表5-5某单位小麦生产每10kg产品化肥成本分析

第一步,计算出其计划数额。即

(1/3)×390×0.36=46.8(元)

第二步,计算第一个因素的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即:

(1/3.75)×390×0.36=37.44(元)

其差额就是第一个因素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即

37.44-46.8(元)=-9.36(元)

说明由于每公顷小麦产量的增加使得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降低9.36元。这是合理的因素变动。

第三步,计算第二个因素的变动对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即

(1/3.75)×412.5×0.36=39.6(元)

其差额就是第二个因素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即

39.6-37.44=2.16(元)

说明由于每公顷化肥消耗量的增加使得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提高2.16元

第四步,计算第三个因素的变动对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即:

(1/3.75)×412.5×0.4=44(元)

其差额就是第三个因素变动对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即

44-39.6=4.4(元)

说明由于化肥单价上涨使得每100kg小麦化肥成本提高4.4元。

如果还有第四个因素、第五个因素……则按其顺序连续代替和计算,直到最后一个因素为止。

最后,综合各因素变动对每1000g小麦化肥成本的影响程度,就是所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如 -9.36+2.16+4.4=-2.8(元)

根据这样的结果,我们就能够查明原因,有说服力地提出意见,从而促使成本进一步降低。

表5-6某单位每1000kg小麦化肥成本影响因素分析表

2.综合评分法

表5-7评分项目与标准

分数 每公顷年产粮食(千克) 每公顷年产值

(元) 每公顷年生产费

(元)

每工作日 产值

(元) 环境影响 5 12000以上 3901~4200 525以下 4.5以上 最佳 4 9001~12000 3601~3900 526~600 4.1~4.5 有利 3 36001~9000 3301~3600 601~675 3.6~4.0 一般 2 23001~6000 3001~3300 676~750 3.1~3.5 较差 1

3000

3000 以下

751~900

2.6~

3.0

最差

上例农作物种植制度方案项目的权重假定如下:

每公顷年产粮食W1 40% 每公顷年产值W2 20% 每公顷生产费W3 15% 每工作日产值W4 10% 对环境保护的影响W

15%

即可得出各方案的总分。

第一方案K1=P11W1+P12W2+P13W3+P14W4+P15W5

第二方案K2=P21W1+P22W2+P23W3+P24W4+P25W5

第三方案K3=P31W1+P32W2+P33W3+P34W4+P35W5

第六章农业生产资源投入的边际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总产量TPP :指在其他投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随变动资源(X)投入量变化所能得到的产品总量。

公式为: TPP=f(X)

2. 平均产量APP :是投入资源在各不同投入水平时单位投入资源所取得的产品量,即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变动资源投入量之比。

公式为:X

TPP APP

3. 边际产量MPP :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公式为:X

Y X

TPP MPP ??=??=

式中,△TPP 或△Y 为总产品增量,△X 为资源的增量。当资源投入量的增量变化越小,即△X →0时,边际产量的计算越精确.平均边际产量的几何含义为总产量曲线上某一段的切线的斜率,精确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4.生产弹性E :是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的比率。它反映了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变动的敏感程度,是衡量生产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即当资源投入增加1%时,产品产量能增加百分之几。

公式为:APP

MPP X

X Y Y E P =??=//

5.边际技术替代率MRS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根据边际替代率计算的精确程度,可分为平均边际替代率和精确边际替代率。

(1)平均边际替代率反映的是等产量曲线上某一区间内的资源替代率,几何意义为等产量曲线上某一段的斜率。资源X2替代X1的平均边际替代率。

公式为:2

1X X MRS ??=

(2)精确边际替代率反映的是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资源替代率,几何意义为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公式为:2

1

22

121dX d lim X X

X MPP MPP X X X MRS -==??=→?

6.产品的边际替代率:指当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时,甲产品的数量变动一单位时,所引起

乙产品的改变量,即两产品的增量之比。根据计算的精确程度不同,分为产品平均边际替代率和精确边际替代率。

(1)平均边际替代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某一段两种产品增量之比,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

(2)精确边际替代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的两产品产量的变化率,几何意义为生产可能性曲线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7.边际分析的基本概念: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表示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

8.边际均衡原理

盈利最大公式: (1)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

(2) 产品价值增量=资源成本增量(MPP*Py=Px) (3) 边际产量=资源与产品价格比(MPP =Px /Py)

9. 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相对于一定量的有限资源应该如何分配于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技术单位,以获得最大收益。

A 、边际产量最大法: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资源利用最佳;

B 、B 、边际产量相等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要使各生产单位的资源利用边际产量相等,此时资源分配最佳。

二、简答题

生产函数三个阶段的特征

当EP>1时 ,即MPP>APP ,表明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生产 要素增加的幅度,此时,若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平均产 量会不断增加。

当EP= 1时,即MPP=APP ,表明产量增加的幅度与生产要素 增加的幅度相等,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

当EP<1时,即MPP

当EP= 0时,即MPP= 0,此时生产要素的转化效果等于零,总产量达到最高点。

当EP<0时,即MPP<0,此时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是负效用,总产量不但不能增加,反而减少。

三、计算题

1、边际产量的计算

[例]某地农业技术经济试点,进行了化肥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实验,具体数据如下:

表6-1化肥投入量与玉米产量间的关系 化肥投入量

(X)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总产量(Y)

3.7 13.9 28.8 46.9 66.7 96.4 10

4.

5

119.5

129.6

133.3

129.1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总产量与化肥投入量变动的具体函数关系为:3

230

X X Y -

=,试计算不同化肥投入水平下玉米的平均产量平均边际产量与精确边际产量。

解:当化肥投入量为2时,平均产量为1.9(TPP/X=3.7/2)。当施肥量由2增加到4时,平均边际产量为5.1(MPP=△Y/△X= (13.9-3.7)(4-2)=5.1)

根据生产函数,可以精确地计算平均产量与精确边际产量。平均产量APP 的计算方程为:

230

1X X X Y APP -==

(1) 对生产函数求导得到精确边际产量MP 的计算方程为: 210

12/X X dX dY MPP -== (2)

将化肥不同的投入量代入(1)、(2)式,即可分别求得平均产量与精确边际产量

2、资源成本最低成本公式

[例]已知生产函数为22221418X X X X Y I I -+-=,资源单价3,221==X X P P 元元,要取得105单位的产量,资源如何组合能使成本最低? 解:根据最低成本条件:1

21

2

X X X X

P P MPP MPP =

得: 2321821412121

212==--=????=PX PX X X X Y X Y

MPPX MPPX

整理得:2

13312-=X X

将Y=105及X2=(3X1-13)/2代入生产函数,解得 X1=6.2, X2=2.8

所以,产量为105单位,资源X1=6.2、X2=2.8为成本最低的资源组合,成本合计为20.8元。 3、盈利最大的资源组合

[例]已知生产函数为22221418X X X X Y I I -+-=,资源单价元元,元53,22

1

===Y X X P P P ,计算获得最

大盈利的资源组合。

解:根据最大盈利条件,可得:

3

)214(52)218(522211121==-?=?===-?=?=X X Y X X X Y X P X MPP P MR P X MPP P MR

求得:1X 和2X 分别为8.8和6.7。在此资源组合下的产量为129.87,可获最大盈利。 4、 产品组合的最大收益公式【代数法】

[例]设有化肥总量60千克用于两种作物的生产,即602

1

=+Y Y X X ,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222

12

21

1033.068.2216017.079.1218Y Y Y

Y X

X Y X X Y -+=-+=

当两种产品的价格分别为元元24.0,44.02

1

==Y Y P P 时,求最大收益的产品组合及相应的资源投入量

解:根据边际收益均衡原理,最大收益须满足: 2

1

21d d Y Y P Y P Y ?=?

对两生产函数求导:

1

122034.079.1/d d 066.068.2/d d 12Y Y Y Y X X Y X X Y -=-=

所以:)034.079.1(44.0)066.068.2(24.01

2

Y Y X X -=- 又:602

1

=+Y Y X X

解方程组得 :45,.24,55.362

1

==Y Y X X

将1

Y X 与2

Y X 代入生产函数可得: Y1=260.15, Y2=261.80

所以,最大收益的产品组合为Y1=260.15单位,Y2=261.80单位。相应的资源投入为Y1投入化肥36.55千克,Y2投入24.45千克。

第七章生产函数模型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1、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a 要反应农业生产的周期性;

b 表明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的相关关系;

c 是既定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产出关系;

d 是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

e 变量的纯质性;

f 采用连续可导函数;

g 具体最大值的特点;

总之实用性、多样性、条件性。

2、随机参数——对那些不可控的生产因素的随机参数引入生产函数式

由于各个试验点或调查点的天气条件有差异,相同的投入得不到相同的产出。为排除天气的干扰,可采用下述生产函数式:)(2b a e cX X Y -+=βω 式中,β表示常量;ω表示随机参数。 ω=0,为正常天气,则1e e 0==ββω。

ω>0,为好于正常天气,则βωe >1,即同样投入,得较多产出。 ω<0,为比正常天气差,则βωe <1,即同样投入得较少产出。

3、虚变量:可用数字1和0来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生产因素的两种状况,使该种生产因素

4、生产函数的选择:符合生产特性;便于估计;尽量少的自变量数目。

5、比例报酬和齐次生产函数

6、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三个特点:

(1)函数式中的参数b1与各生产要素变量的经济意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且与使用的生产要素单位无关,计算方便。

(2)函数式通过取对数可以线性化,求解比较容易

(3)函数式中∑b1可以大于1,小于1,或等于1,因此,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生产实际

所有投入要素 产出 比例报酬

增加1%

增加1% 固定比例报酬(没有经济或不经济

>1%

递增比例报酬(比例经济)

<1% 递减比例报酬(比例不经济)

第八章农业技术市场、贸易与技术定价

1、农业技术商品: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可以用来生产新产品、改良设备和工艺等提高生产率的、具有独

占性的、用来交换的农业技术成果。

两种形态: A、已经物化的农业技术知识积累形成技术物质商品;

C、还停留在经验知识信息形态上的农业技术商品

A交易的特殊性(使用价值具有共享性和可重复性);

B农业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形损耗突出,决定技术

商品的寿命长短;

C其使用价值的实现时间长;

D生产和应用的高风险。

3、农业技术商品寿命的概念、各阶段的划分,划分依据

(1)农业技术商品寿命:指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部门中

有效应用的时间。

(2)技术商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

第Ⅰ阶段(OA阶段)是生长阶段。由于是新技术刚引

入,处于试制投产阶段,用于技术培训、配套设施等方面的经费较多,产品生产和销售较少,因此,

成本高,效益低。

第Ⅱ阶段(AB阶段)是成长阶段。基本掌握了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销售

量迅速增长,经济效益迅速提高。

第Ⅲ阶段(BC阶段)是成熟阶段。技术商品已进入成熟阶段,生产不仅比较稳定,而且产量高,市场

销售量已经达到饱和,产品销售增长减缓,为稳定销售,应做好广告宣传工作,做好销售服务。

第Ⅳ阶段(CD阶段)是经过成熟阶段后的衰退阶段。原有的技术商品已进入陈旧期,市场上出现了

性能更好的改进、更新产品,原技术商品进入寿终阶段,市场销售不断减少,经济效益下降,最终被新技

术商品所代替。

4、农业技术市场三要素:市场客体、市场主体、市场载体

5、农业技术市场是农业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既技术在纳入经济活动以后,在交换中得到传递、

应用并渗透到生产领域去实现价值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经济关系总和,以及进行这一过程交易活动的

场所。

6、农业技术成果以商品的形式通过买、卖、中介三方所进行的交易活动。

特征:农业技术商品交易的局限性价格低;地区差异性:购买主体分散

7、农业技术贸易的基本形式

A技术转移(包括卖方技术转让,买方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引进与转让;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合资

经营

B技术许可证贸易:专利许可证贸易〔普通许可证、独家许可证、独占许可证、交易许可证、分

许可证);专有技术许可证贸易;商标许可证贸易;技术诀窍许可证贸易。

C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贸易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包括:决策咨询、综合咨询、工程技术咨询、

管理咨询、专业咨询、信息咨询

8、农业技术价格是指技术许可证合同所规定的承受方(买方)向技术提供方(卖方所只付的全部费用,

对卖方来说是一项特定技术的卖价或研制成本的回收,对买方来说是一项引进技术的只付成本

9、价格的三个层次:基本价格;供求价格;附加值。

10、农业技术的不同特点:是复杂劳动产物,活劳动计价应高于一般活劳动计价:使用价值对买方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导致农业技术价格及其只付的复杂性

11、农业技术价格是由技术软件价格(许可证费2\3;技术转让实施费10%;技术服务费25%)和硬件价格(商品本身价格意外的运输、装卸、仓储、保险、关税等费用)组成。

12、农业技术价格的影响因素

A、研究开发成本:物质资料费用;活劳动费用;活劳动消耗的特殊方面

B、技术商品的法律状态和寿命周期:受知识产权的价格要高与同类的专有技术;技术商品寿命周期(T)长,总的价格高,平均分摊成本低,可转移次数多。

C、技术商品的成熟程度:生长阶段(技术不成熟价格低)成长\成熟阶段(技术成熟价格高)衰退阶段(技术即将淘汰价格低)

D、市场的供求关系(一般市场价格规律)

E技术转让次数(一般情况转让次数与技术价格成反比):研究开发总费用既定,转让次数越多,总收入越多单次转让价格相对越低;转让次数增加,技术的垄断降低使用产品的市场缩小,收益受到影响。

F、技术利用的预期增值效用(S)(预期增值效用与转让价格成正比)

G、技术转让费用:既农业技术转让的服务经营费用,包括技术转让的实施费和服务

第九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经济评价

1、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基础性成果(理论基础):应用性成果(农艺性成果、可物化成果);软科技成果。

2、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把能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知识形态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商品性生产和网络化营销,转化为具有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三要素:成果条件(基础);市场条件(前提);生产条件(保证)

3、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标志:物质产品,集合,具有“三化”,企业群体

4、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作用:

A、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

B、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转变农业科技运行机制;

C、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教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

D、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输入,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5、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A产业化项目的局限B技术可控性差C、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D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拉力相对较

6、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的模式:

A科研、开发经营型B科企联合型C科技企业型 D进入企业集团

7、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特点:

A、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生产各环节共同活动的结果;

B、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相对、动态的经济效益;

C、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上市要决定于无形损耗;

D,农业科技成果有估测的性质

8、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A,确定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资方向;

B,加强科研、推广和生产三环节之间的协调; C,加强农业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 9、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原则:

A,整体效果最佳B,经济效益最大化C,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D,科学、简明、实用。

10、绝对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在使用中产出的有用效果与其研究、推广和使用中的劳动耗费比较的结果。

[例]某一转基因大豆种子,科研费为20万元,推广费为14万元,使用过程中投入的劳动消耗为18万元,劳动成果折合为130万元,它的绝对经济效益为:

5.218

1420130

=++

或 130-(20+14+18)=78(万元)

即投入1元的劳动耗费可得2.5元的收入,利润率为150% 经济效益为78万元。

11、相对经济效益: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与原有科技方案的经济效益比较(新农业科技的推广价值取决于相对经济效益。

例如,某一农业科技园培育绿色蔬菜,年产量为36万吨,按当年市场平均价格算1500元/吨,同类蔬菜的年产量为30万吨,市场平均价格为900元/吨。绿色蔬菜的相对经济效益为:

230

90036

1500=??

或 1500×36-900×30=27000(万元)

即绿色蔬菜的经济价值是传统蔬菜经济价值的2倍,经济价值增加27000万元。

12、新增总产量指标: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采用新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农产品增长量

13、新增纯收益指标:纯收益是主副产值扣除生产成本、科研费用和推广费用之余额。新增纯收益是指在有效使用期间节约的资源数额。 14、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是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技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收益。科技费用是指科研费、推广费和新增生产费用之和。

15、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可以分解为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推广费用新增收益率和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三个分指标。

第十章 农业技术政策及其经济评价

1、农业技术政策:是在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下,为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确定农业技术活动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可行性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所确定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策略原则和行为准则。

2、农业技术政策的特征:鲜明的政治性,坚定的原则性,灵活的变通性,实施中的权威性以及评及相对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公共政策的组成: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和元政策。

4、我国农业技术政策普遍采用文件下达方式,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一般以法律形式下达,这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5、农业技术政策的下达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法律、计划、文件和措施。

6、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综合性;地域性;适用性;战略性;公益性等。(三大因素:技术、经济、社会)

7、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主要内容:生产可行性评价(前提);技术先进行评价(重要);经济合理性评价(首要原则);社会环境条件适应性评价;政策实施后果无害性评价。

8、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时效性;规范性;动态性;区域性;可比性。

9、农业科学研究的经济评价: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政策的经济评价、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果评价、科研投资评价、农业科学技术预测,以及农业技术改造战略等内容. 10、农业技术政策的目标评价指标:

(1)科学决策率:可以从总体上和程度上判定政策目标的正误

科学决策率=报告期科学(民主)决策制定的政策数/ 报告期制定的政策数

(2)技术政策目标实现度:衡量政策实现程度,以及从总体上观察其他因素对政策的影响程度 政策目标实现度=政策实施后的实现目标/政策实施前的计划目标 (3)技术政策目标变动率:反映新政策较之旧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技术政策目标变动率=(新技术政策的实现目标-旧技术政策的实现目标)/旧技术政策的实现目标

(4)农民得益率:采用技术所支付的生产费与新增产量(产值)的比较

农民得益率=(单位面积新增产量(产值)/单位面积新增生产费)×100% (5)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反映技术政策目标的实现

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全年主要农产品生产量/年均人口总量 (6)优质产品率:衡量技术政策目标的重要指标

优质产品率=优质农副产品总量/农副产品总 11、农业技术政策的效果评价指标

(1)年技术进步速度:不仅表示年技术进步速度, 也可以反映技术政策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

年科技进步速度=年社会生产成果增长速度-a ×年资金增长速度-β×年劳动力增长速度 或表示成:ɑ=Y –ɑK —βL

如果把土地也作为投入要素考虑,则上式可表示为: ɑ=Y –ɑK —βL-YC

其中,C 是年土地增长速度;a 、B 、Y 分别是资金、劳动、土地的产出弹性。

(2)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净产值或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

反映技术进步在现实技术政策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若把净产值和总产值两种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则可从不同的角度检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科技发展的条件、发展规模,也能反映管理单位的经济实力及

科技在整个

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科技费用支出/同级政府财政支出总额)×100%

(4)综合要素生产率:既考虑了劳动合理利用,还可以看出技术水平变化趋势,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能源、原材

料等物化劳动的节约。分为三类:几何指数法、算数指数法、超越对数指数法 (5)科技成果年平均增长率:反映出技术政策对科技及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视

100%× 报告期初科技成果总数

报告期末科技成果总数科技成果年均增长技n

)(

式中:n为报告期年份数,不包括基期年。

(6)科技成果转化率:反映科技成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可以反映技术政策对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宏观

指导作用。

科技成果转化率=(报告期在生产中应用和已转让技术成果总数/报告期实现技术成果总数)×100%

(7)推广成效率

技术推广成效率= (某技术实际推广面积/本区某技术适宜推广面积)×100%

(8)劳动者平均文化程度:反映技术政策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多年的指标计算数据可以反映出教育发展水平,以

及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科技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

劳动者平均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同一年限人数)/∑各年限人数

(9)科技人员占农民总数比重:了解农村人口科技素质,也可以进一步明确科技人员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10)科技人员专业对口率

农业科技人才理应学用一致。但目前一些科技人员用非所学,这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也是技术政策的失误。运用这个指标,可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并促使其合理化。

(11)绝对经济效益指标:这一指标是指某一技术政策实施后或预测的结果与资源消耗量的比较,反映资源消耗的有效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绝对经济效益=社会结果—资源消耗量

绝对经济效率=社会结果/资源消耗量

(12)相对经济效益指标

相对经济效益=(甲方案经济效益-乙方案经济效益)/(甲方案资源消耗量一乙方案资源消耗量)相对经济效率=(甲方案社会结果-乙方案社会结果)/(甲方案资源消耗量-乙方案资源消耗量)

第十一章农业科技体系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定

1、农业科技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层次包括:

科研开发体系(龙头)——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

推广服务体系——技术推广体系(主体和核心)、产后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加油站)、政策法规体系(保障体系)。

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它是科研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

2、农业技术进步:是一个不断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把知识形态生产力变成物质形态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历史发展过程。

3、农业技术进步:既包括农业技术科学的进步,又包含农业经济科学的进步

4、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中性技术进步;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

5、劳动的节约主要是通过机械技术的采用而实现的,也称为农业机械化技术

6、土地的节约主要是通过化肥、农药和优良品种等生物,化学技术的采用而实现的,又称为生物化学技术。韩国、中国的台湾、日本的情况相似。

7、中性技术进步它表现为既节约资金,又节约劳动和土地

8、原发性技术进步:是本经济系统内的技术发明所推动的技术进步。

9、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时要考虑的四个主要因素:农业资源的自然禀赋;农业发展的目标;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10、农业技术进步的四个特点(综合性、外生性、选择性、渐进性) 11、常用的几种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法的比较

12、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成果增长的贡献(%,用A E 表示)

这是直接衡量农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起作用的指标。其公式是:

农业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成果增长的贡献=(年技术进步速度/ 年社会生产成果增长速度)×100% 或表示成: A E =a/y ×100%

这项指标值越大,表明农业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越好。

还可以类似地用下述三个指标测算资金、劳力、土地对社会生产成果增长的贡献。 y /,y /,y /C E L E K E K L K γβα===

13、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科学研究的新发展,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原有技术的改造和革新,管理方法的改进,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资源的分配与组合及规模经济。 14、14、农业技术进步率是指农业技术投入产出比变化的时间速率;

农业技术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因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经济增长量中科技进步作用所占的份额。 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农业技术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15、农业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源泉

16、(1)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规模效益化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

(2)不断提高质量的生产资料,不断开发新的生产资料和新能源,提高资源生产效率; (3)不断更新动植物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和农产品质量;

(4)通过提高农艺水平去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5)促进结构合理化,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6)通过哟提高劳动力素质去提高经济效益;

(7)改善和提高宏观微观决策管理水平,从更高层次上提高经济效益; (8)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提高弄明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 (9)15、农业技术进步阶段:创新、转化、应用。 (10)16、农业技术进步主体

一是直接参与农业技术进步活动的主体,一般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推广机构、农业生产者及从事农业科技进步的学校企业合作组织;

二是直接为农业技术进步活动提供条件保障、并在这过程中作出实际贡献的主体。

17、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

(一)按科技进步的内容分类按科技进步的内容分类,科技进技进步。

1.硬科技进步

2.软科技进步

(二)按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结构的影响分类

1.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

2.土地节约型的技术进步

3.资金节约型的技术进步

4.中性技术进步

(三)以技术变化的质态分类

1.技术革新

2.技术革命

(四)以技术进步的途径分类原发性技术进步

1.原发性(自创性)技术进步

2.获得性技术进步

18、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

A,是农业增长增收的关键因素;

B,是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C,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有重要意义;

D,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在农村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

(a.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物质保障

(b.有利于活跃农场市场经济

(c.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8、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经济的发展为技术的进步提供物质保障。

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1) 农业技术进步,可以不断提供先进的设备;

(2)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生产资料;(

(3)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4)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

(5)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综合功能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技术经济学吉大2016-2017大作业

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 1、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为什么强调可比原则?有哪些可比原则必须考虑? 2、试分析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中全投资财务效果评价与自有资金财务效果评价有何不同? 3、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动态指标有哪些? 4、全投资财务效果和自有资金现金财务效果有什么不同? 5、一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要包括哪些内容? 6、资金约束条件下独立方案选择比较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7、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8、试述标准投资回收期的确定方法。 9、比较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有何联系与区别? 10、备选方案选优时间可比的含义是什么? 1、解答:方案是互相排斥的,具有可比性的方案才能进行比较,决定取舍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考察时间段及计算期的可比性;收益与费用的性质及计算范围的可比性;方案风险水平的可比性和评价所使用假设的合理性。 2、解答:当全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贷款利率时,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大于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且贷款比率越高自有资金的内部收益率越高;当全投资内部收益大于基准折现率,且基准折现率大于借款利率时,自有资金净值大于全投资净现值。 3、解答:财务评价应该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编制,比较重要的参数有总投资收益率、总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净利润率、税后回收期和财务净现值等。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角度出发,使用的是市场价格,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现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借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4、解答:内部收益率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它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该指标越大越好。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该项目是可行的。投资项目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为项目的净现值,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就是项目的内部收益

《技术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

《技术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项目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事业(或任务)。 2、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效益评估方法:贴现现金流法、实物期权法 3、技术经济的研究对象:1)研究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新技术装备的经济效果,寻找提高经济效果的途径和方法,2)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3)研究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一、现金流的构成和资金等值计算 1、现金流量:技术经济分析中,把各时点上实际发生的以货币形式体现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净现金流量(NCF)=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因素:投资、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 2、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3、总成本费用: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和费用。总成本费用中含有既不属于现金流入也不属于现金流出的折旧和摊销费。 4、经营成本(现金流出项)=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利息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用于其他各种用途的最高收益。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对固定资产以先行价格重新购置或重新制造所需的全部成本。 5、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折旧法上缴所得税的总额相等,上缴的时间不同 6、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后4项的和为总成本费用)。 7、营业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折旧、摊销-利息)-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 =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折旧、摊销+利息 =营业利润-所得税+折旧、摊销+利息 =税后利润+折旧、摊销+利息 8、销售利润=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销售收入-总成本费用-产品营业(销售)税金及附加 9、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风险因素。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技术经济学课下作业及答案

《技术经济学》作业 评价指标计算练习 1、某项工程,前三年的每年年初分别投资1000、1500和2000万元。若资金都是银行贷款,复利利率为8%,从第3年末开始,分10年等额偿还,求:每年偿还银行多少万元? 713 2、某方案期初投入18万元,第2年开始至第10年每年净收入2.8万元,折现率8%。求净现值和净年值。 净年值-0.27 3、某地新建一个地下通道,初始投资50万元,建设期1年。每年可增加相应地段收入6万元,但管理费用需1万元。如果资金的机会成本是10%,计算期30年。①试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②若有残值10万,该方案是否可行? ①-7.41; ②-6.84 4、某方案期初投资200万元,第1至10年中每年净现金流量39万。①求IRR;②若有残值20万,则IRR变为多少? ①14.5%;②15.2% 5、某企业花费1万元购买一台小设备,使用期5年,每年可带来收益4000元,但第三年末需要大修理一次,费用5000元,求IRR(企业希望至少达到10%)。 15.6% 6、某方案的每年净现金流量如下,求IRR 38.1% 7、某地方发改委收到3个寿命期均为5年的独立投资项目申请,基准折现率为10%。单位:万元 项目0年投资年净收益残值 A 100 32 8

B 180 50 12 C 230 62 16 问题:①如果A、B方案用增量内部收益率法进行最优方案必选,该如何选择?②如果该地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只有400万元用于三方案的选择,应当如何进行决策? ①建立增量方案,并求△IRR。选A;②求各方案的净现值。选A 8、某地方发改委收到3个独立投资项目申请,数据如下,基准折现率为10%。单位:万元 项目0年投资年净收益寿命期(年) A 100 40 6 B 150 50 7 C 200 60 8 ①如果只能建一个项目,应批准哪一个(最低期望收益率为10%)? ②如果该地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只有400万元,应当如何进行决策? 求各方案的净年值。①A;②B+C 9、某机械项目,年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件,单位产品售价2000元,生产总成本为520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2000万元,总变动成本与产量成正比关系。 试求:(1)以产量、销售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2)销量为4万件时的保本单价是多少;(3)若年目标利润定为1000万元,盈亏平衡产量是多少? (1)1.47万件,1040元;(2)1140元;(3)2.21万件 10、某工厂拟安装一种自动装置,据估计,初始投资I为1000万元,服务期限10年,每年销售收入B为450万元,年总成本为280万元,若基准收益率ic=10%,分别就I、S,以及C各变动±10%时,对该项目的NPV作敏感性分析,并请判断该投资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何。 敏感性分析表 SAF(I)=-22.4; SAF(B)=62.0; SAF(C)=-38.6。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技术经济学课堂试题

技术经济学课堂试题库 一、填空选择题 (1) 二、判断分析题 (4) 三、简答题: (5) 四、计算题 (6) 一、填空选择题 1、技术经济学的可比原理包括:,, ,。 2、某项借款年利率为18%,每月计利一次,则名义利率为,实际利率为(写出表达式),名义利率(大于,小于,等于)实际利率;若该项借款每季复利一次,则每月计利一次的实际利率(大于,小于,等于)每季计利一次的实际利率。 3、现金流量图的三要素是:,,。 4、已知: 且利率为i,则与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现值位于(画在现金流量图上), 且P= , 与上图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将来值位于,且F= 。 5、已知 且利率为i,则与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现值位于(画在现金流量图上), 且P= , 与上图现金流量序列等值的将来值位于,且F= 。 6、李明现在借款10000元,第12年末一次还清本利和,若利率为8%时,按单利和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各为,。若利率为10%时,按单利和复利法计算本利和各为,。 7、第15年末的50万元的资金,每半年利率为10%,则现值是。 第15年末的50万元的资金,每18个月利率为30%,则现值是。 8、若某项目,当折现率i=10%时,净现值NPV=20万元,当i=12%时,NPV=-5万元,用线性内插法求其内部收益率为。 9、若年利率为12%,每月计息一次,其月利率为,实际利率为。 10、若一年中计息m次,当m>1时,名义利率将(大于,小于,等于)实际利率。 11、年复利次数m→∞时,年名义利率为r,年实际利率i为。 12、在详细可行性研究时,对投资和生产费用估算精度要求在左右。 13、技术创新的理论观点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 1912年在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技术经济学”学习指南

学习方法指导 1.关于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细,不断地从原有科学门类中派生出新的科学分支;另一方面是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也日益发展,不同的科学技术不断相互渗透。技术经济学就是兼跨工程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两个不同领域的边缘科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技术有两类问题,一类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一类是经济分析方面的问题,前者是研究如何把自然规律应用于工程实践,这些知识构成了诸如工程力学、工程材料等学科的内容;后者是研究经济规律在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应用,这些知识构成了技术经济学的内容。 由于技术经济学是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产物,所以在学习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技术经济分析必须把自然与社会因素恰当的结合起来。自然科学理论的评价较少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主要探讨科学理论的真理性问题。但某项工程技术能否付诸实施,必须注重其经济效果问题,而经济效果不仅与工程技术本身的性能有关,而且与当时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心理的状况等关系密切。例如,西方六十年代是经济繁荣的时期,美国小汽车向着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的方向发展,与之相联系的是汽车质量好但价钱贵,马力大但耗油多。由于当时销路好,美国汽车技术发展仍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到了七十年代由于石油能源危机,美国这种高质量的汽车大量积压,卖不出去,相反日本小汽车纷纷打入欧、美市场。其原因并不是美国技术水平不如日本,当时,日本小汽车刹车的质量比美国要差,但是由于石油涨价,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因而价格较便宜、小型、节油的日本汽车更受欢迎。这说明,技术实践要取得好的经济效果,必须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把握技术发展的方向,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2)技术经济分析必须从全局出发,树立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一项技术实践活动包括技术原理构思、技术设计、实施、生产经营和销售等环节。如果只偏重于技术原理而不考虑实现它的工艺的合理性,只计算技术指标的先进性而不考虑成本(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的高低、市场竞争力和投资环境的好坏,这样的工程技术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可能性就无法变成现实性。例如,半导体收音机最早是美国军用部门研制成功的,但因废品率高、成本贵,无法与电子管收音机竞争。而日本索尼公司却引进这一技术并组织了近千人的研究所,专门研究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在解决工艺上下功夫,他们制造出合格的大批量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并最终淘汰了电子管式收音机。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科学方法只是构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技术经济学作业 1

本答案是基于吴添祖《技术经济学·第二版》所做,希望对小伙伴们有用。 6、求表4-18所列投资方案的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 表4-18 习题六的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年0123456 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 解:静态现金流量表为: 年0123456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累计净现金流量-60-100-70-203080130由静态投资回收期公式 得:=3.4年 动态现金流量表为: 年0123456净现金流量-60-403050505050净现金流量折现值-60-36.424.837.634.431.528.3累计净现值-60-96.4-71.6-340.435.563.8 由动态投资回收期公式 得: 7、某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如表4-19所示: (1)试用净现值指标判断项目的经济型; (2)计算该项目方案的净现值率( 年限(年) 项目 01234~10 投资30750150 收入6751050 其他支出450675 净现金流量-30-750-150225375 解: (1)NPV(10%)=-835.79+225*(P/F,10%,3)+375*(P/A,10%,7)=-930+169.04+1825.65=704 .91 故此方案可行。 (2)===0.84

8、某项目初始投资为8万元,在第年末现金流入2万元,在第二年末现金流入3万元,在3、4年末的现金流入均为4万元。请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净年值、净现金率、内部收益 率、动态投资回收期(。 解: NPV(10%)=-8+2(P/F,10%,1)+3(P/F,10%,2)+4(P/A,10%,2)=2.04万元 NAV=NPV(A/P,10%,4)=2.04*0.31574=0.644万元 NAVR==0.255=25.5% 经试算可得:NPV(15%)=0.925 NPV(20%)=-0.0359 由内插法可以得到 IRR=15%+ *5%=19.8% 年01234净现金流量-8000020000300004000040000净现金流量折现值-8000018181247933005227320累计净现值-80000-61819-37026-697420364 3.26 10、某工业公司可以用分期付款来购买一台标价为22000美元的专用机械,订金为2500美元,余额在以后五年末均匀的分期支付,并加上余额8%的利息。但现在也可以用一次支付现金19000美元来购买这台机器。如果这家公司的基准收益率为10%,试问应该选取哪种方案?(用净现值法) 解:设第一种购买方式为A,第二中购买方式为B 年度012345 净现 金流 量折 现值 2500 =21056.18元 因为NPA(A)NPA(B)故选择方案B,选择一次性支付。 11、某厂可以用40000元购置一台旧机床,年费用估计为32000元,当该机床在第4年更新时残值为7000元。该厂也可以60000元购置一台新机床,其年运行费用为26000元,当它在第4年更新时残值为9000元。两种机床收益相同。如基准利率为10%,问应该选择哪个方案? 解:设第一种方案为A,第二种方案为B。 PV(A)= 40000+32000*(P/A,10%,4)-7000*(P/F,10%,4) =-136655.8 AC(A)=136655.8(A/P,10%,4)=136655.8*0.31547=43110.81 PV(B)=60000+26000*(P/A,10%,4)-9000*(P/F,10%,4) =136270.4 AC(B)=136270.4(A/P,10%,4)=-42989.22

思考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思考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技术经济学主要研究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寻求技术与经济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协调发展的规律,研究项目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及选优的理论和方法,从经济角度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直接面向实践应用的课程,目前,多门执业资格考试都涉及到了技术经济学知识的考核,例如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中都有关于技术经济类的内容,经管类研究生人学考试科目也少不了技术经济学。该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加强经济管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市场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规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好技术经济学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经营决策、项目投资评估、工程咨询、技术经济论证等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经济学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毕业后能在该领域继续学习和深造,为本学科的发展储备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技术经济学课程主要面向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管理(招投标方向)这三个专业开设。该课程课时为32学时。其中工商管理专业还安排有为期一周的课程大作业。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技术经济分析与经济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初步具备进行项目前期策划和评估、投资分析、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能力,为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使学生树立经济意识、市场观念,自觉运用经济分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项目和方案的经济效益。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主要注重技术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讲解,对于一些难点通过案例和例题来增强学生的理解。但是在这种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下,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内容,对于一些计算方法也多是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从考试成绩来看,相对于其他课程技术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技术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机器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称( A )。 A. 有形磨损 B. 第一种有形磨损 C. 第二种有形磨损 D. 无形磨损 2、当多个工程项目的计算期不同时,较为简便的评价选优方法为( C )。 A. 净现值法 B. 内部收益率法 C. 年值法 D. 费用现值法 3、在多方案决策中,如果各个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是独立的,其中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均 不影响其他方案是否采用,则方案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C)。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独立 D. 互斥 4、在复利系数的关系式中,(A/P,i,n)=( D)+i。 A. (F/P, i, n) B. (P/F, i, n) C. (F/A, i, n) D. (A/F, i, n) 5、某人以单利方式借款5000元,年利率为6.7%,则第一年末的利息额为( B )元。 A. 160 B. 335 C. 332.8 D. 5335 6、某项目,当折现率i=10%时,净现值NPV=5.6万元,当i=12%时,NPV=-1.8万元,用线性内插求其内部收益率为( A )。 A. 11.51% B. 11.3% C. 10% D. 12%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我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ABCD )。 A.财政资金B.企业自留资金C.外商资金D.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2、影响资金等值的因素主要有(ABD ),它们也是构成现金流量的几个要素。 A.资金额大小B.资金发生的时间C.资金的收益D.资金适用的利率

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ical Econom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27 学分:1.5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专业任选课。化工技术经济是一门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相互渗透和外延发展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应用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化学工业的特点,研究化学工业发展中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及科研等个方面和个阶段的经济效益问题,任务是将化工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和统一,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化工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对项目的资金筹措、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及风险决策等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掌握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以达到能对具体化工项目进行公正、客观、合理、准确评价的目的。 开设本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增强经济观念,培养效益意识,使学生能将化工技术实验与经济效果正确地结合起来。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着重讲述化工生产中技术经济问题,培养学生作为化学工程师备的素质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了解 2 第二章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投资、项目资产、成本和费用的基本概念及销售收入、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作业

, 《技术经济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 姓名:______ ______ 学院:___ ___ 专业: __ : 学号: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 ________

2014年 12月日 ; 1.设计题目 某房地产项目财务评价 2.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验证课堂理论、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3.任务 任务要求:充分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项目的经济评价,内容全面合理。每个同学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相关数据做适量调整,做到一人一题。 设计资料及相应数据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 ] ※建筑物地点:某大中城市,可参照郑州;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是:商品房住宅楼、商业写字楼、商业综合楼、工业厂房等,规模可以是:多层、小高层或高层; ※建设用地50000m2; ※投资估算相关数据: (1)前期费用: 土地费用:商业用途1400万元/亩;住宅用途1000万元/亩 可行性研究费:自行考虑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80元/ m2×建筑面积 , 消防设施配套费:5元/ m2×建筑面积 生活垃圾服务费:12元/ m2×建筑面积 白蚁防治费:元/ m2×建筑面积 勘察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造价×2% 规划管理费:元/ m2×建筑面积 (2)建设期间费用

建筑安装费用:多层按1200元/平方米考虑,高层和小高层按1800元/平方米考虑; 设备:要求考虑电梯,写字楼要求考虑中央空调。供水电工程:自行考虑。 < (3)管理费和预备费:自行考虑。 (4)其他费用:自行考虑。 ※建设期:多层按2年考虑,年末付款;小高层和高层按3年考虑,每年年末等额付款;※若考虑商品房销售,销售价格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销售时间按3年考虑; ※写字楼出租按每年80%出租率,月租金参照报纸或网络提供的均价考虑(在课程设计中注明其价格出处); ※建设资金:自有资金占总造价的35%以上,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统一按7%计算),银行贷款在年中支付; ※要求自有资金率在35%以上; ※建筑容积率要求(最大值):住宅:多层2:1,高层和小高层4:1。商业用房:7:1。. ※行业基准收益率按15%统一考虑; ※计算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折旧、要求考虑税金; ※数据不足的可自行增加数据,但要注明数据来源(若数据无法查到,可自行估算,但应说明估算理由);若认为附录所给数据不合理的可作调整,但应说明理由。 4.时间安排 本次课程设计安排在2014-2015年第一学期第17周进行。 5.设计内容 — 本课程设计是考虑在某大中城市中的某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根据给定的资料数据(数据不足可自行设定,但要予以说明)设计若干种开发方案,综合运用“工程经济学”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最佳方案。 ※至少设计2种开发方案进行比选; ※各种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可参照第7章内容):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讲解学习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 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11-??? ? ??+=m eff m r i 第四节 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 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 经济评价方法

《技术经济学》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技术经济学》模拟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名称(中文):技术经济学模拟实习 实习名称(英文):Practice of Techn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 实习学期:第七学期 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学时:1周 学分:1学分 撰写人:刘德弟 审定人:刘德弟 一、实习目的 模拟实习是《技术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模拟实习就是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模拟成为教学案例,然后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的过程。《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较强,为使学生具有初步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安排一周摸拟实习,主要内容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需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技术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模拟实习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取得一定感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模拟实习的目的,就在于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可行性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二、实习基本要求 为了达到模拟实习目的,完成实习任务,对模拟实习提出如下基本要求:1.参加模拟实习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习内容和进度,认真完成实习任务。 2.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不准无故迟到、早退和缺勤。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假,

如有特殊情况,应向指导教师请假。 3.同学必须认真对待实习,要认真听讲和认真思考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努力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习结束后,要认真写好实习报告。实习成绩不及格者,按规定进行重修。 三、实习内容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基础数据估算。 2.财务评价: (1)财务评价数据及报表。 (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和资本金利润率。 (3)清偿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4)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 (5)财务评价的结论。 3.国民经济评价: (1)国民经济评价数据及报表。 (2)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 (3)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 (4)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结论。 5.主要方案比较::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 四、实习时间分配表

吉林大学技术经济学大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5分×5=25分) 1、机会成本:是指将有限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 用途中的最高收益。 2、投资:是将一定的资金或资源投入到某项事业,以便未来能获得所 期望的收益或效益的经济活动。 3、技术创新: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 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包括工作方法创新、学习创新、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等。 4、有形磨损:有形磨损又称实物磨损,是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的过程在所发生的实体上的磨损或损失。 5、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0分×3=30) 1、简述确定最低期望收益率MARR时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 答:(1)行业或社会平均利润率; (2)无风险收益率; (3)行业或投资项目风险报酬率; (4)通货膨胀率。 2、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节能节水,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3、简述内部收益率的经济涵义。 答:它是能使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IRR满足下列等式:计算内部收益率的一般方法是逐次测试法。当项目投产后的净现金流量表现为普通年金的形式时,可以直接利用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内部收益率,公式为:(P/A,IRR,n)=1/NCF2.内部收益率的优点是可以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水平,又不受行业基准收益率高低的影响,比较客观。 三、计算题 1、某人打算购买一项资产,目前有三种费用支付方式:第一种支付方式是8年内每年支付10万元;第二种支付方式是第1年支付15万元,以后7年每年减少万元;第三种支付方式是第1年支付5万元,以后7年每年增加万元。问哪种支付方式合算(年利率为10%)(A/G,10%,8)=(10分)答:A1=10(万元) A2=(A/G,10%,8)=(万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