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哮喘哮喘.肺系疾病的针灸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1.98 MB
- 文档页数:67
穴位疗法治疗哮喘概况哮喘是一种突然发作,并以呼吸喘促,喉间痰鸣有声为临床特点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具有复杂免疫机制的气道慢性炎症疾患,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哮喘病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极难治愈,故如何防治哮喘一直是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热点,根据哮喘的发作情况和临床表现,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本文主要综述缓解期哮喘的穴位治疗。
关于哮喘,祖国医学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全面的理论知识,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内经》对哮喘就有了较多论述。
如《灵枢·五阅五使》说:“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曰:“肺高则上气肩息咳。
”提示哮喘以肺为主病之脏,并以呼吸急促、鼻煽、抬肩为特征。
《灵枢·五邪》指出:“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喘动肩背。
”《素问·举痛论》又说:“劳则喘息汗出。
”指出哮喘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病机亦有虚实之别。
此外,《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
”《素问·经脉别论》云:“有所坠恐,喘出于肝。
”提示喘虽以肺为主,亦涉及它脏。
汉《伤寒论》、《金匮要略》已经认识到许多疾病,如伤寒、肺痿、肺痈、水气、黄疸、虚劳都可导致哮喘,并开始了具体的方药治疗。
金元以后,诸多医家充实了内伤诸因致喘的证治。
如《丹溪心法·喘》说:“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
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
”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伤,体质虚弱皆为哮喘的病因。
明代张景岳把哮喘归纳为虚实两证。
《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指出了哮喘的辨证纲领。
现代经过无数中医专家学者的临床研究,对哮喘的病因尤其是缓解期的哮喘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中医认为缓解期哮喘主要表现以虚为主,病位在肺肾二经上,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动则气促,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而数。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引言中医肺系疾病包括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哮喘、肺炎等,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
为了有效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本文将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肺系疾病治疗原则1.根据症状辨证施治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具体来说,根据痰的性质(黄色、白色、粘稠等)、咳嗽情况(干咳、咳痰、痰多等)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鼻塞、喘息等),中医可以判定疾病所属的证候类型。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疏风散寒、燥湿化痰中医认为有些肺系疾病是由于风寒湿痰侵袭所致。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常常会运用疏风散寒、燥湿化痰的方法。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常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草果、苏子、陈皮等。
对于湿痰较重的疾病,中医则会使用干燥化湿的药物,如白术、炒山豆根等。
3.温肺化痰对于咳嗽咳痰较重的疾病,中医重视温肺化痰的治疗方法。
温肺化痰可以促进痰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症状。
中医常使用一些温化痰药物,如桔梗、白芥子、半夏等。
4.滋阴润肺对于病情较重,引起肺系疾病的阴液不足的患者,中医会选择滋阴润肺的治疗方法。
滋阴润肺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常见的滋阴润肺药物有沙参、麦冬、黄耆等。
5.辨证施治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
不同的患者,即使是相同的病症,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治疗手段会有所不同。
中医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
6.调理体质中医注重调理体质,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中医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选用调理体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7.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是与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在草药配方、穴位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综合治疗肺系疾病。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理身体的平衡。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和治疗许多疾病和身体不适,其中包括呼吸系统相关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
一、调理气息平衡中医认为,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调整气息平衡可以促进健康。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息的流动,以达到平衡和调和身体的目的。
例如,在呼吸不畅、气喘等问题中,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某些特定穴位,改善气息流通,增加肺功能,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针灸能够平衡人体的阳气和阴气,达到调理人体呼吸系统问题的效果。
二、缓解呼吸道疾病中医针灸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
例如,感冒、鼻窦炎、喉咙炎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鼻腔、喉咙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息流通,增强呼吸道的免疫力,从而加速病情的恢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对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三、增强肺功能针灸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和气息的流通,增强肺的功能。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吸纳清气和排除浊气的作用,因此,保护和增强肺功能对于保持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肺经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息的流通,增加肺部供氧,改善肺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整体呼吸能力。
四、调节呼吸节律中医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呼吸节律,使呼吸更加平稳和有节奏感。
呼吸节律的调整对于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中医针灸可以调理呼吸中枢,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和调和,从而达到调节呼吸节律的效果。
这对于那些患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的人来说,具有积极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调理和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功效。
通过调理气息平衡、缓解呼吸道疾病、增强肺功能以及调节呼吸节律,针灸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的呼吸系统问题,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内科的执业范围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和治疗内科疾病。
其执业范围涵盖了很多常见的内科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感冒、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采用针灸、中药煎剂等治疗方法,调理患者的肺气机能,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治疗手段,调节患者的血液循环、心脏功能,以达到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症状的效果。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方法,调整患者的神经功能,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内分泌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手段,调整患者的内分泌功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泌尿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肾结石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尿路功能,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
在血液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内科可以治疗贫血、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等治疗手段,调整患者的血液状态,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内科的执业范围广泛,可以治疗很多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医生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疗法,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
如果把⼈体⽐喻成⼀个家,那么肺经⼀定是个称职的管家。
所有⼊⼝的⾷物,经过胃部的消化之后,哪些有⽤,哪些没⽤;哪些保留,哪些扔掉,都有它来掌握。
不仅如此,⼿太阴肺经还起到帮助肺⽓宜发,调理全⾝⽓⾎的作⽤,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找它来帮忙。
⼿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太阴肺经,主要功能是帮助肺⽓宜发,调理全⾝⽓⾎,是⼈体最为重要的⼀条经脉。
它不仅能够反映肺的疾病,⽽且还能够治疗和保健呼吸系统。
⼿太阴肺经的循⾏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左右共计22⽳。
其循⾏路线是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然后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横膈膜,⼊属于肺脏⽓管,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进⼊⼨⼝(⼿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经过鱼际,沿着其边缘,到达⼤拇指末端。
肺经还有⼀条⽀脉,它从⼿腕⾻处的列缺⽳分出,⼀直沿着掌背⾛向⾷指指端,与⼿阳明⼤肠经相接。
⼿太阴肺经上的疾病肺经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只要保证肺经的畅通⽆阻,就可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的⾝体会出现以下这些⽑病。
外经病的症状是:沿肺经循⾏路线上,锁⾻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有⿇⽊、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脏腑病的症状是:当本经经⽓出现异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喘、⽓短、⼼烦不安;⽽⼜因为肺与⼝腔和⿐⼦相通,所以也会出现感冒、⿐塞、伤风怕冷、流涕等症状。
由于肺经主要联系着肺脏,因此这条经脉上的腧⽳都能够治疗咳喘、上⽓、烦⼼、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肺经与⼤肠经互为表⾥,所以如果⽣了肺病,还会影响到⼤肠的相关功能,进⽽发⽣便秘、泄泻等疾病。
由于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也有调节⼈的情绪的作⽤。
当情绪异常时,可以尝试着做⼀些有强⾝健体作⽤的⽓功和导引术。
中医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呼吸器官及其功能的各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而中医技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学认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外邪入侵、气滞血瘀、肺气虚弱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顺畅运行,增强肺脏的功能。
中医技术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针灸可通过调节患者的气息,舒缓呼吸道痉挛,缓解呼吸困难。
例如,在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时,经过正确的针灸穴位的刺激,可以缓解气喘、咳嗽等症状,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度。
另外,中医技术中的推拿按摩也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推拿按摩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的循环和排泄,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这种方法在治疗感冒、鼻炎等疾病时具有独特的疗效。
通过按摩鼻部的穴位,可以刺激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加黏液的分泌,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功能。
另外,中药疗法也是中医技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中药疗法通过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调节作用,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在治疗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时,中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等作用,缓解炎症反应,消除病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中医技术中的呼吸法也可以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呼吸法通过调整人体的呼吸方式和节律,改善气血的循环和供应,增强肺脏的功能。
例如,在治疗哮喘、胸闷等疾病时,可以通过深呼吸、吐故纳新等呼吸动作,增加肺脏的通气量,调整患者的呼吸节律,缓解呼吸道的痉挛,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
总之,中医技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其以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疗法和呼吸法为主要手段,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气血的循环和供应,增强肺脏的功能,从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关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内关的作用内关是人体穴位中的一种,位于手腕部的正中央,也就是手掌与手臂的交界处。
内关穴是人体经络系统的要点之一,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内关的作用主要包括:•调节气血流通:内关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起点,通过刺激内关穴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活血、止痛、消肿等作用。
•缓解身体不适:内关穴与全身各个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刺激内关穴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各种不适,如头痛、胸闷、腹痛等。
•提升免疫力:内关穴的刺激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2. 内关的功能主治内关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调节呼吸系统内关穴是手太阴肺经的起点,刺激内关穴可以改善肺部功能,调节呼吸系统的平衡,对于缓解咳嗽、气喘、哮喘等病症有明显的效果。
2.2 缓解心脑血管疾病内关穴位于手掌的神门部位,刺激内关穴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预防和缓解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2.3 调节消化系统内关穴与胃肠道有着紧密的联系,刺激内关穴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道蠕动,缓解消化不良、胃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疾病。
2.4 缓解神经系统疾病内关穴的刺激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神经系统的耐力和适应力,缓解焦虑、失眠、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
2.5 舒缓情绪,缓解压力内关穴的刺激可以产生放松的效果,缓解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提高心理状态,增加人体对压力的抵抗能力。
3. 如何刺激内关穴刺激内关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使用手指按揉:用拇指或食指按揉内关穴,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按摩数分钟,每日多次,以感到酸麻为宜。
•使用刮痧板刮拭:使用刮痧板轻轻刮拭内关穴,以调理气血为目的,每日1-2次,每次2-3分钟。
•使用针灸刺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针灸针对内关穴进行刺激,具体方法和次数需要个体化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刺激内关穴时,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度进行,不宜过度刺激。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是人体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系统,它负责人体的呼吸过程,将氧气带入身体,同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然而,由于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并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感冒与流感感冒和流感是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们的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鼻塞、喉咙痛等。
预防感冒和流感的最佳方式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此外,流感疫苗的接种也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的发生。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及时就医并按医嘱进行治疗是关键。
二、哮喘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气喘、胸闷、咳嗽等。
为了预防哮喘的发生,需要避免接触引发病情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空气污染物等。
对于已经确诊的哮喘患者,定期使用预防性的哮喘控制药物非常重要,以减少发作频率和病情的恶化。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组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表现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气短、咳嗽、咳痰等。
预防COPD的关键是避免吸烟和二手烟的暴露。
已经确诊的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四、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等。
为了预防肺结核的传播,需要提高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传染者密切接触,并定期接种结核菌素。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坚持使用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以上。
五、肺癌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吸烟。
为了预防肺癌的发生,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戒烟。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规范的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此外,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治愈率。
六、呼吸系统疾病的其他预防和治疗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外,还有一些其他如肺炎、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也需要引起重视。
足三里治肺系病题目
【最新版】
目录
1.足三里穴的意义和作用
2.肺系病的概念和常见病症
3.足三里穴治疗肺系病的原理
4.足三里穴治疗肺系病的具体方法
5.注意事项和建议
正文
足三里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三寸,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等作用。
肺系病是指肺脏及其相关器官受到病邪侵袭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常见的包括感冒、咳嗽、哮喘等。
足三里穴治疗肺系病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经络上的关键节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重要穴位,胃经与肺经相表里,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整胃经气血,从而影响肺经,达到治疗肺系病的效果。
足三里穴治疗肺系病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按摩和针灸两种。
按摩方法是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 5-10 分钟,每天进行数次。
针灸方法是用针刺入足三里穴,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适当的针灸操作。
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选择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治疗肺系病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二是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三是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拔罐等,以增强治疗效
果;四是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足三里穴是治疗肺系病的一个有效手段,患者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的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同时,还需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结合其他中医疗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中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组织或器官不属于呼吸系统的一部分?A. 肺B. 喉C. 脾D. 鼻腔2.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A. 咳嗽B. 呼吸困难C. 胸痛D. 鼻塞3. 呼吸系统中的肺与下列哪个经络相联系?A. 胃经B. 足太阳膀胱经C. 肺经D. 脾经4. 中医认为,下列哪个病因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A. 情绪不畅B. 高血压C. 骨折D. 遗传因素5.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以下哪个穴位可以辅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A. 骨盆穴B. 肺俞穴C. 胃穴D. 肝俞穴二、判断题1. 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A. 对B. 错2.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并不一定表示有病变。
A. 对B. 错3. 《内经》是中医领域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呼吸系统的疾病知识的经典著作。
A. 对B. 错4. 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因素无关,完全取决于个体体质。
A. 对B. 错5. 利用中药进行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常常会选择苦寒性味的中药。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中医对于外感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并列举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外感性呼吸系统疾病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
辛温解表法适用于风寒感冒,通过使用温热的药物来祛除感冒病邪。
而辛凉解表法适用于风热感冒,使用辛凉的药物来清热解毒。
2. 中医认为,情绪对呼吸系统健康有影响,请简要说明其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情绪和呼吸系统健康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情绪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
理论依据包括肺为单于、喜怒伤肺等概念。
肺主气,喜怒伤肺会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3. 请列举几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并简要说明其主要症状。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哮喘、支气管炎等。
感冒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热等;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频繁的喘息、胸闷、呼气困难等;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闷等。
咳嗽之针灸治疗处方风门是督脉与足太阳经之交会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督脉统一身之阳,本穴内应于肺,又为风、气出入之门户,故可疏通卫阳、祛风解表、清热宣肺。
《针灸甲乙经》云:“督脉、足太阳之会,风眩头痛,风门主之。
……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
”灸之能振奋经气,紧密腠理,固表强卫,可以预防伤风感冒。
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该穴还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背疼痛,《针灸大成》云:“风门,主上气喘气。
”循经还可治疗项强背痛,《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风门,治伤寒颈项强。
”主治伤风咳嗽,哮喘,鼻塞,风眩头痛,身热胸背痛,痈疽发背,项强,痹证等。
现代常用风门穴治疗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肺系病症,以及荨麻疹、肩背部软组织疾患等。
近年来有报道风门穴针刺后闪罐,对于反复咳嗽有较好疗效。
【取穴方法】风门穴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微向脊柱方向斜刺0.5~1寸,局部酸胀,有时向肋部扩散;亦可自上而下沿肌层透刺,进针1~1.5寸。
但应注意,此穴不可直刺深刺,以免引起气胸。
【案例】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一般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动作,有时亦见于健康人体。
但是,对那些超过3周以上无痰而剧烈的干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休息和睡眠,增加体力消耗,甚至会引起病症的发展,产生其他并发症。
针刺风门穴能够有效治疗此类慢性咳嗽。
如治王某,女,54岁,2个月前感冒后咳嗽,入夜加重。
开始咳痰量多,色白黏稠,服用抗菌药物及化痰止咳药治疗,1周后痰液逐渐减少,现干咳少痰,咳声响亮有力。
心脏及肺部听诊无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针灸治疗处方:风门、肺俞、膈俞、天突、膻中。
刺法:风门、肺俞、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局部酸麻胀感;天突穴用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朝下,沿胸骨柄后缘刺入约1.5寸;膻中穴沿皮向下平刺1寸。
比较针灸和中药疗法对咳嗽的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5-08-26T16:03:27.2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作者:陈立山[导读] 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针灸和中药疗法对咳嗽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中药治疗治愈率更高治疗周期也更加短。
因此推荐中药治疗。
陈立山(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摘要】目的:比较针灸和中药疗法对咳嗽的治疗效果,选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式,使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随机选取30例临床病例,分组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
结果:中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针灸治疗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和中药疗法对咳嗽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中药治疗治愈率更高治疗周期也更加短。
因此推荐中药治疗。
【关键词】针灸;中药;咳嗽【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374-02 引言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
因内脏功能失调,波及于肺导致咳嗽,称内伤咳嗽。
本文对中医治疗咳嗽的主要方法针灸和中药的临床效果做具体分析,论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0例临床病例,分组进行针灸和中药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
其中男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30.6岁;女性病例15例,平均年龄34.3岁。
经过诊断,其中外感咳嗽17例,内伤咳嗽13例。
1.2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组[1]:外感咳嗽选取处方三拗汤加减或桑杏汤加减;内伤咳嗽采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针灸治疗组:外感咳嗽选穴:肺俞,列缺,合谷。
方法: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刺,风寒留针或另炙。
内伤咳嗽选穴:肺俞,大渊,章门;肝火犯肺者选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方法:毫针刺用平补泻法,或加灸。
肝火犯肺者不加灸。
1.3 疗效评估有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无痰,不再发热无效:咳嗽剧烈,头痛、畏寒,脉浮或浮紧。
2.结果2.1 一般结果见表以上数字说明,中医治疗咳嗽效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