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针灸治疗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针灸治疗哮喘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者,并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并对照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痊愈25例,显效13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3.72%.结论针灸在治疗哮喘病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使用。
标签:针灸;哮喘病;咳嗽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主要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所致,该病症会让患者气道发生高反应,进而导致可逆性气流受限。
临床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气急等,且容易在夜间或者凌晨发作。
哮喘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1]。
因此,临床上需要不断研究治疗哮喘病的有效方法。
针灸治疗在哮喘病的治疗中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86例接受针灸和药物治疗的哮喘病患者,得到的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病患者,患者均经变应原检测、肺功能测定、胸部X线等确诊,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咳嗽、气急等症状。
86例哮喘病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0例。
患者年龄为11-78岁,平均年龄45.5±2.5岁,病程为2个月-10年,平均病程4.5年。
将86例患者平均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激素、补液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具体的针灸治疗方法如下:首先确定针灸的穴位,分别为定喘穴、膻中穴、百会穴、风池穴、肺俞穴、风府穴、大椎穴、支沟穴。
如果患者伴有严重的咳嗽,早上和夜晚有明显加重情况,并且有咳痰现象,痰液成白色或者泡沫状,需要在原有穴位上增加合谷穴、列缺穴,进而帮助患者缓解咳嗽症状,宣降肺气;如果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和喷嚏不止症状,需要在原有穴位上增加迎香穴、上星穴来起到宣肺通窍;如果患者伴有舌苔偏紫或者是舌苔上有明显瘀斑的患者,需要在原有穴位基础上增加金津穴和玉液穴起到活血化瘀和祛痰;如果患者伴有咳嗽、咳痰症状,痰液呈现黄色,需要在原有穴位基础上增加丰隆穴和中脘穴,起到清热祛火和化痰止咳的效果。
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
方法:针刺取曲池、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均双侧、中脘、天枢(双),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取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均双侧,将这此穴位分成两组,每次选取一组穴位,取黄芪注射液5ml,日1次,每次选取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注射,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结果:本组痊愈率为60%,显效率为24%,有效率为12%,无效率为0。
结论:针刺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近远期疗效肯定。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针刺穴位注射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全世界约有1.6亿人患有此病,卫生部已将哮喘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慢性疾病,中国人约有2500万人患此病,约占人口总数的1%~3%。
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一直是增高趋势,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常为西医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应用可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实践中显示独特疗效,已成为当前防治哮喘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
1998~2011年采用针刺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9~73岁,病程3~22年。
50例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针刺曲池、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均双侧,中脘、天枢(双)、选用0.3mm×40mm刺入20~30mm,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刺毕取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均双侧,将这几个穴位分成两组,每次选取一组穴位;用一次性5ml口腔科专用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5ml备用;穴位常规消毒,直刺0.5~0.8寸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再缓慢将药物注入穴位,每穴1.25ml,退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每日1次,每次选取一组穴位,两组穴位交替注射,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近二十年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分析一、本文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强度随时间变化。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对近二十年来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梳理近二十年来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对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穴位、刺激方法、治疗效果等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分析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优势,以及针灸在调节免疫、改善气道炎症、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本文还将探讨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适用人群、禁忌症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
本文将结合现有文献,对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献回顾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对近二十年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针灸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逐渐增多。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针灸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气道炎症、缓解支气管痉挛等途径,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目的。
同时,针灸还可以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汤剂、穴位贴敷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在文献回顾过程中,我们发现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针灸方法的选择、治疗时机的把握、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等。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篇一: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非回享用户暂时不能发布经验“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2014.01.2002016.03.0402013.09.2702016.02.1902016.02.16作者的经验如要投诉,请到,如要提出意见、建议,请到反馈。
热门杂志第1期好梦相伴,一切安好652次分享第12期对抗失眠大作战2259次分享第2期吃出白富美1613次分享第2期冬季养生小常识1400次分享第8期减肥瘦身方法2933次分享 2017baidu◆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篇二: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针灸是中国古代流传到现在的养生疗法之一,针灸通过针刺来刺激人们的穴位,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缓解人们疲劳的作用。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针灸的另一个好处,那就是针灸还可以治疗疾病哦,下面看小编的具体介绍吧。
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
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的气道狭窄疾病。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是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好发于冬季,夏季缓解,任何年龄均可起病,以12岁以前始发为多,儿科患者则多以3岁前起病为多。
本病反复发作,病情严重者,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气胸。
支气管哮喘俗称气喘病或吼病。
按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学喘证、哮证、饮证的范畴。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哮喘发作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多因痰饮内伏,风寒袭肺,痰湿壅阻,肺失宣降所致。
由于肺气根于肾,哮喘日久,肾气虚衰,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表现。
诊断要点与辨证分型(一)诊断要点病史具有反复发作性的哮喘症状,发病时肺部有弥散性的哮鸣音,发作过后肺部体征可正常。
(二)辨证分型(1)实证(发作期):哮喘声高气粗,呼吸深长,呼出为快,体质较强,脉象有力。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病,属中医“哮证”、“喘证”范畴。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医以改善肺功能为主,多用针灸、中药等。
西医以抗炎和解痉,提高免疫力治疗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但不良反应较多、反复使用易产生耐药性[1]。
现将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控制炎症反应气道炎症是哮喘重要的病理基础,哮喘由于气道炎症所导致,主要涉及一些细胞。
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及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共同参与哮喘的发作。
其中TH1/TH2失衡分泌的IL-4、IL-6、INF-γ等因子与哮喘有着重大紧密的关系。
针刺肺俞穴可降低肺免疫炎症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EOS总数、降低大鼠BALF和血清中IL-4及肺组织中IL-6含量,升高大鼠BALF 和血清中IFN-γ含量。
神经内分泌和神经组织合成并影响TH1分泌的IL-10,同时IL-10还参与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HPA)的调节作用。
垂体细胞分泌的IL-10的含量直接影响着中枢对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糖皮质激素将直接影响HPA轴下游肾上腺反应的强度和类型。
IL-10对HPA轴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诱导垂体前叶前阿黑皮素转录子和蛋白的表达,ACTH是主要的阿黑皮素(POMC)蛋白之一[2-3],针刺肺俞穴可升高大鼠血清中ACTH含量[4]。
Th1/Th2免疫失衡以及Th2型的优势应答,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的影响。
IL-4是由细胞生成的一种低质量蛋白质,可以刺激Thl细胞以及Th2细胞启动以及发展,加剧Th细胞失衡问题,决定支气管哮喘病情的发生发展[5-7]。
针刺肺俞穴从肺俞穴的神经节段特性出发,通过脊神经中感觉纤维传到大脑,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从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释放的细胞因子起调控作用,即Th1/Th2功能失衡问题[4]。
IL-1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因此,Th17细胞介导了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
针灸治疗哮喘案例二则作者/刘智斌郭遂成高新彦—1—王本显医案万某,男,70岁,离休干部。
1989年8月3日初诊。
主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夜不能平卧,日渐加重。
病史:患慢性咳嗽,喘促已20余年。
每年秋冬发病,春夏则好转。
近年来,因心情不舒畅,病状日渐加重,春夏季亦出现咳喘发作,尤其今年更甚。
现在终日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夜间更甚。
过去服中西药后症状有所好转,近3年来服中西药疗效转差。
针灸虽然可以减轻症状,但疗效不满意。
检查:患者极度瘦弱,呈现慢性病容,胸呈现桶状,吸气短促,呼气延长,说话费力,坐卧不安。
叩诊两胸部呈现明显鼓音,听诊两肺呈现明显哮鸣音。
舌苔白腻,两脉沉细无力。
诊断:哮喘(支气管哮喘),肺肾两虚型。
治疗:调补肺肾,理气平喘。
取穴:肺俞、孔最、肾俞、气海。
操作:电针疗法。
肺俞、孔最一组,肾俞气海一组,隔日交替进行。
电针波型选具有解痉作用之密波(50HZ),强度以适宜为度,每次治疗15分钟。
第1次治疗后患者症状便明显减轻,经2次治疗后便可以平卧,喘促明显减轻。
(引自《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患者喘促日久,肺气受损,母病及子,累及于肾,肺肾两虚,愈演愈重。
继续用针药治疗,疗效多不理想。
故改用电针,通以微量电流,使下焦肾气得以培益,上焦肺气得以调理,故收到良好之疗效。
—2—许帼光医案某患者,男,65岁。
主诉:胸闷气急不得平卧半天。
病史:患者支气管哮喘已10余年,经常反复发作,服解痉平喘化痰止咳药能缓解,严重时急诊注射肾上腺素能控制,近半年尚平稳,今日劳累复感风寒,哮喘又作,气促胸闷不能平卧,入院后口服、肌注药物均无效,遂请针灸会诊。
查体:痛苦面容,端坐呼吸,张口抬肩,呼吸费力,两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呼吸23次/分,心率98次/分,舌淡苔白脉滑数。
辨证:素有宿疾,正气已虚,卫气不固,劳累后兼挟风寒袭肺,肺失宣肃所致。
治则:急则治其标,宣肺平喘。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中医诊断:哮证。
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薛秋平;蔡婷婷;江其影;黄樱菲【摘要】目的剖析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的施行效果,旨在研讨其应用价值,确保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此次剖析对象,平均分配为剖析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n=49)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剖析组(n=49)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再继续采用针灸疗法.将两组的施行效果、复发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剖析组49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施行效果95.92%;剖析组49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施行效果75.51%,经对比,剖析组的施行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6个月,剖析组的复发情况(4.08%),对照组的复发情况(20.41%),相比于对照组,剖析组的复发情况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采用针灸疗法,具有良好施行效果,减轻患者患病痛楚,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实践价值.【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8(024)033【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针灸疗法;复发情况【作者】薛秋平;蔡婷婷;江其影;黄樱菲【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区,广东阳江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区,广东阳江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区,广东阳江 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区,广东阳江529500【正文语种】中文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是一种普遍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类型,具有易反复、难治愈的疾病特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从患者不同程度临床症状可以分成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与慢性持续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罹患支气管哮喘约有2 500万人次,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给患者增添了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
摘要】穴位疗法包括穴位针刺法、穴位刺血拔罐法、穴位艾灸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穴位药物贴敷法等。
本文对穴位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近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哮喘/针灸疗法哮喘/治疗笔者将以穴位疗法为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近况综述如下。
1 穴位针刺法从近年来治疗哮喘的研究看,许多针灸医家均认为针灸对哮证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取穴方法。
有人采用单穴针法,蒋向东[1]取翳风穴治疗60例,有效率为97%;沈群[2]用听会穴治疗75例,有效74例;林学兴[3]以泻法针刺膻中穴治疗20例,总有效率为90%。
亦有人采用多穴针法,如田敏[4]选用针刺膻中、丰隆穴治疗l23例,总有效率72.4%;刘红娥[5]取膻中、定喘、肺俞、鱼际、肾俞治疗87例,临床痊愈32例,显效5例,好转27例,无效23例。
2 穴位刺血拔罐法临床常采用辨证对症和远近部配穴的方法,如孙来雷[6]先取大椎、定喘穴以三棱针刺血拔罐,再针刺膻中、曲池、三阴交,脾肺气虚者配脾俞、肺俞,肺肾阴虚者配肾俞、太溪、复溜治疗129例,总有效率82.1%;高洁[7]取肺俞、大椎、定喘、天突、膻中、中府、风门、膏肓、合谷、天泽、足三里、鱼际、列缺、丰隆等,先用梅花针叩刺,然后于叩刺的背俞穴加拔罐治疗,共治疗100例,总有效率为93.0%;董洪魁等[8]先在膻中、大椎、定喘、肺俞、膈俞、心俞、脾俞、肾俞穴,用皮肤针叩刺,再用闪火罐法迅速在刺激部位拔罐,共治疗46例,痊愈26例,有效9例,好转8例,无效3例。
3 穴位艾灸法陆波等[9]选取肺俞、膈俞、风门、大椎、胞中、膏肓等,每年夏季三伏天艾炷隔姜灸治疗278例,总有效率83%;赵吉平等[10]取大椎、足三里、肺俞、列缺穴,以艾条温和灸,脾虚型加脾俞,肾虚型加肾俞,治疗36例,总有效率86.1%;刘明清[11]分组取穴,第1组天突、大椎、定喘、风门、肺俞,第2组膏肓、至阳、脾俞、肾俞,第3组膻中、列缺、关元、足三里、丰隆,采用化脓灸法治疗33例,愈显率为93.94%。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48例关建敏 姚月根* 指导 周兆章(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200092) 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反复发作,尤以春秋季节,气候剧变时发病较多。
我们从1991年10月至1993年11月赴摩洛哥医疗队工作2年期间里运用传统针灸、拔罐及穴位埋线综合治疗哮喘,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6岁;病程最长27年,最短6个月。
其中痰热型36例,风寒型12例。
本病多属邪实正虚,在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实证,但有寒热之别。
证见喘急胸闷,喉中有哮鸣声,气粗声高,脉象有力。
其寒者则咳痰清稀,伴有寒象;其热者则咳痰黄稠胶粘,伴有热象。
在缓解期多表现为虚证,证见咳喘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尤甚,气短乏力,面色晦滞,脉象软弱。
日久则伤及脾肾,可伴有脾肾两虚的症状。
治疗方法1.针刺主穴取定喘(双)、尺泽(双)。
实证(发作期)配天突、丰隆(双);虚证(缓解期)配膻中、足三里(双)、太溪(双)。
不论实证虚证,手法均用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周针刺2次, 10次为1疗程。
2.拔罐取肺俞(双)、膏肓俞(双)、中府(双)。
虚实证相同,留罐5~10分钟。
3.穴位埋线(针灸10次后穴位埋线)术前准备 选用7号腰椎穿刺针,0.35 mm×100m m毫针剪去针尖,1号羊肠线各剪成约1cm长备用,6号注射针,10ml注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针筒,麻醉药利多卡因,镊子,剪刀,皮肤消毒用品,消毒纱布及胶布。
具体操作 用7号腰椎穿刺针作套管, 0.35mm×100mm毫针作针芯,将准备好的羊肠线放入针头内,患者取仰(卧)位,取穴参照针刺虚实证哮喘的穴位。
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右手持7号腰椎穿刺针迅速刺入,进针深度则根据穴位的深浅而定。
刺膻中、天突时用左手提捏皮肤,右手持针沿胸骨柄刺入。
得气后,将针退出稍许,一边抵住针芯,把羊肠线推进穴内,然后将针全部拔出,羊肠线头不能外露,如有出血用棉球压迫止血1~2分钟,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及胶布固定3天,以免感染。
90例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性目的:探讨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为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和一个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理。
结果:各针刺组肺、肠系统症状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
结论:从肺论治、从肠论治以及肺肠合治均可使哮喘患者的肺系统症状以及大肠系统症状得到改善,且肺、肠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相关性。
标签:肺肠论治;针刺;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该病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反复性的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
目前,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减轻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1.临床治疗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选取的是自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共90例。
对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以及对照组。
肺经穴组患者共45 例,患者年龄在61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86±3.19岁,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30例,病程时间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7.42±6.57年。
大肠经穴组患者共45 例,年龄在60到7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28±4.32岁,其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29例,病程时间最短2年,最长15年,平均7.94±4.12年。
肺大肠经穴组患者共45例,年龄在60到8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2.36±5.37岁,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27例,病程时间最短1年,最长20年,平均11.57±9.49年。
针刺和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47例临床比较摘要为探讨针刺、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对47例进行了临床比较观察。
针刺组16例,有效率为75%,穴贴组16例,有效率为75%,药物组15例,有效率为80%,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对临时性者的肺功能进行了检测,每组FEV1,FEV1/FVC,PE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提示:针刺、穴贴和西药具有类似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理有待探讨。
主题词支气管哮喘/针灸疗法肺活量穴位贴敷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它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疑难病。
笔者于1995~1997年采取针刺、穴贴和药物的方法,对47例发作期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同样的疗效。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共观察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1岁,平均45.23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55年,平均17.39年。
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哮喘增刊所载《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修正方案)》进行病情分级,以中度和重度为多。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16例,穴贴组16例,药物组15例。
2 治疗方法2.1 针刺组取穴:膻中、定喘、肺俞、中脘、足三里。
操作:定喘直刺,泻法;膻中散刺,分别向上、下、左、右强刺激;肺俞斜刺,补法;中脘直刺,泻法,针尖稍向上。
以上腧穴均要求使针感向胸廓两侧放散。
足三里直刺,补法。
每穴留针20~30分钟,隔日针1次,每周3次,共治疗10次。
2.2 穴贴组取穴:肺俞、大椎、命门、章门、足三里。
药物:购于北京护国寺中医院(由白芥子、苏子、甘遂、莱菔子等药物组成)。
操作:取药膏如蚕豆大,贴于穴位,用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次贴敷24小时,隔日换药1次,每周3次,共治疗10次。
2.3 药物组不针刺,不穴贴,仅用平喘药或激素类药对症治疗,只是在相应的时间测定相应指标。
第1篇一、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哮喘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针灸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针灸缓解了哮喘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本报告将总结本人从事哮喘针灸治疗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哮喘针灸治疗原理哮喘的发病机理复杂,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紊乱。
针灸治疗哮喘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免疫功能: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针灸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缓解哮喘症状。
2.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气道平滑肌的舒缩功能,缓解气道痉挛。
3. 调节气血:针灸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哮喘症状。
4. 抗炎镇痛:针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哮喘患者的疼痛症状。
三、哮喘针灸治疗经验1. 病例选择哮喘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我治疗哮喘患者的一些经验:(1)轻症患者: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采用局部穴位针灸,如肺俞、膻中、定喘等。
(2)中度患者:在改善症状的基础上,加强调节免疫功能,采用全身穴位针灸,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重症患者:在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的基础上,注重调理气血,采用全身穴位针灸,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百会等。
2. 针灸方法(1)针刺:采用0.25~0.5寸不锈钢针,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穴位,进行针刺。
针刺深度以患者感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为宜。
(2)电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将电针仪输出端连接至针柄,调节电流强度,使患者感到舒适。
(3)温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将艾条点燃后置于针柄上,进行温针灸。
(4)耳穴压豆:选取哮喘相关穴位,如肺、肾上腺、交感、神门等,将耳穴压豆贴在穴位上,轻轻按压。
3. 治疗周期哮喘针灸治疗周期一般为10~15天,每周治疗3次。
参与构成一个边,共同围成一个不等四边形的间隙。
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腱膜的前方有肾。
盲门和志室2穴处在三角区中,故取盲门、志室2穴不可直刺,易刺伤肾脏。
2穴的测量:最小值为2.0cm,最大值为2.8cm,平均值为2.2cm。
2穴针刺方向以向内斜刺较为安全,可刺入竖脊肌,长度以不超过2.5cm为好。
收稿日期:1998—01—23・文献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概况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 杨火祥主题词 哮喘/针灸疗法 综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而针灸治疗则有其优势和特色,且治疗手段多样、方法独特、简便安全。
现将笔者收集到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临床治疗1.1 单穴治疗近年来,一些特效穴、经验穴被广泛应用。
陈氏〔1〕发现少商穴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取艾炷在双侧少商穴处直接灸,每日1次,每次灸3~5壮,收到很好的疗效。
张氏等〔2〕对哮喘持续状态采用头针疗法,针刺双侧胸腔区后接通电针治疗仪,观察34例,结果有30例在30分钟内呼吸困难基本消失。
沈氏〔3〕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采用40mm 毫针刺入双侧听会穴,捻转提插,行针1分钟,结果在75例中有74例经1分钟左右治疗后,喘平,口唇紫绀缓解转红润,听诊哮鸣音明显减少。
王氏等〔4〕自制玻璃罐,在肺俞穴吸拔后,往罐内注入药液(麻黄、苏子、生军、地龙)留罐20~40分钟,每日1次,总有效率达到91.18%。
吴氏等〔5〕在神阙穴隔姜灸,连续3壮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观察27例,临床治愈5例,有效率为89%。
王氏〔6〕在膻中穴针刺后拔火罐治疗155例哮喘,有一定的疗效。
蔡氏〔7〕则在膻中穴处作浸润麻醉,切开后埋入兔脑垂体,收治600例,2年后随访,临床治愈179例,总有效率为92%。
1.2 多穴治疗1. 2.1 针刺 韩氏〔8〕用三针一罐法治疗,先在大椎穴针刺得气后即出针,以闪火法拔上火罐,再取双侧孔最穴针刺,留针40~6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总有效率92.1%。
支气管哮喘的针灸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3-0325-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
表现为:气急、哮鸣、咳嗽、痰多,严重时呼吸苦难、胸闷、紫绀、轻者轻治疗后缓解,重者频发和反复发作,甚至窒息而死。
[病例]杨某某、男、29岁、商人,出诊日期2006年6月12日。
主诉:咳嗽、气喘9年。
患者于9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经服药后症状缓解,几日后再次感寒而出现咳嗽、气喘;逐去某医院诊治,给予抗炎、止咳、平喘等药对症治疗,症状稍减,但效果不很明显,其后每遇冬春季则病情加重,曾几次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多次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曾用过小诺霉素、青霉素、头孢类抗菌素针、氨茶碱针、地塞半松针、中药、民间单方都服用;但好转一段时间后又复发,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近期又频发。
哮喘病的折磨,他以很消瘦,很沮丧,很绝望。
经人建议来我处,诚恳请求为其针灸治疗。
查体:体温36.80c,脉搏68此/分,呼吸24次/分,气粗,两肺有哮鸣音、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发作时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紫绀、出汗;饮食欠佳,大小便尚可,舌质暗红,苔白、脉紧。
[珍断]支气管哮喘
[辨证]寒痰伏肺、阻揭气道。
[治则]散寒化痰、宣肺平喘,扶正固本。
[处方]
主穴:鱼际、肺俞、定喘、天突、太溪。
配穴:膻中、关元、阴陵泉、足三里。
[操作]每天主穴、配穴各二穴交替进行。
鱼际针刺05寸,直刺用泻法,肺俞0.5寸向脊柱斜刺,平补平泻;天突针三至五分,仰头取穴,针尖向下方斜刺,平补平泻,关元、足三里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7天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三天。
艾柱隔姜灸: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气海、中极、膻中、天突、大椎、肺俞、肾俞、合谷、避开当天针刺针眼,皮肤潮红为止,尽量不起泡灸;如有穴气泡,预防感染即可。
第一疗程一天一次,第二疗程开始隔日一次。
本病例按上法针灸治疗4个疗程后未再发病,随访至今未复发。
[讨论]支气管哮喘是细支气管平滑肌发作性的过敏疾病。
由于细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伴不同程度的粘膜水肿,分泌亢进,产生胸闷、气急、哮喘及咯痰等症状。
本病属中医“哮证”“哮喘”范畴。
据《内经》曰:“诸气郁皆属于肺”,其呼吸哮鸣,喘息不得平卧,咳嗽吐痰说明病位在肺;故制定散寒化痰、宣肺平喘、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
方中肺俞为主穴,肺俞肺具有调肺气、止咳喘、司腠理之开合,外邪入侵,肺气首当其中,肺气虚则俞不满。
天突围任脉,阴维之会,有降气平喘之效,为止喘要穴;鱼际穴系肺经的荥穴,
有较强的止咳平喘之功,定喘配肺俞、膻中、增强止咳、平喘之功效。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利湿化痰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胃益气,滋生化源,取二穴实为补土生金之法;加之肾之源太溪以固本纳气。
这样诸穴合用补肺健脾,益肾纳气,共同祛除顽疾。
艾灸有温通十二筋脉,生姜有祛寒利湿化痰之功效;隔姜艾柱灸,还能增强免疫力,抗病力,对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里欧阿姐病情,同情病人,真诚的安慰病人,和病人交谈,理解其忧郁心理,帮助病人正常对待疾病,注意生活调理,加强营养,调整好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知道病人掌握哮喘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戒烟酒,长期防寒防感冒,以防止哮喘复发。
参考文献
[1] 刘明清、黄启嵩等.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2.8,2-53
[2] 杜善侠、吴延逊、崔联民等.梅花针加艾灸治疗哮喘120例.中国针灸,2002.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