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996.69 KB
- 文档页数:106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一、概论1、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操作者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管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阶段。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控制,并通过有效的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
质量环和系统工程可以用过程来体现,过程的不稳定性,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控制。
7、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及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差异:强调系统管理、强调预防为主、强调不断改进、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点1、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控制点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动。
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
3、工序是制造控制的主要环节。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_知识中心_质量管理一、质量和顾客满意1.顾客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
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正确的顾客观: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 (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 (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 (5)顾客是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 (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几代人的人,有感受和感情; (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 (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待; (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 (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 (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巾贴心; (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1)主观性。
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上,感受的对象是客观的,而结论是主观的。
(2)层次性。
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或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个产品或某甚而服务的评价可能不尽相同。
(3)相对性。
顾客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等经济指标通常不熟悉,他们习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型的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具有相对性。
(4)阶段性。
任何产品都具有寿命周期,服务也有实践性,顾客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去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一、质量的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管理方法和理念,旨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内部流程,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TQM强调团队合作、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TQM的核心原则1. 客户导向TQM的核心是将客户置于最高的位置,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为组织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点,组织需要不断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使所有流程和活动都围绕客户展开。
客户满意度的提高是TQM成功的关键。
2. 全员参与TQM认为每个员工都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每个员工都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中。
这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工具和资源,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3. 过程管理TQM强调对组织的所有流程和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
通过分析和优化每个流程,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质量。
流程管理的关键是不断改进和持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4. 数据驱动TQM强调通过数据和事实来制定决策和改进。
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可以全面了解组织的质量状况,并识别出改进的机会。
数据驱动的方法还可以帮助组织做出准确的决策,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5. 持续改进TQM认为质量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寻求新的方法和工具来优化质量和流程。
持续改进需要全员参与,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并及时纠正问题,以实现质量的持续提升。
TQM的实施步骤1. 创建质量意识和文化TQM的实施需要组织中每个员工都具备质量意识,并将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
为了创造质量意识和文化,组织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并通过奖励和认可来激励员工的积极参与。
2. 设定质量目标和指标TQM的实施需要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以便组织能够衡量自己的质量绩效。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篇概论第一章概述一、质量和顾客满意1.顾客即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也包括组织内部的顾客。
顾客是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组织存在的前提。
正确的顾客观:(1)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相关方;(2)顾客不用依靠企业,反之企业依靠他们;(3)顾客决定企业的盛衰;(4)顾客不是对企业工作的打扰,他们恰恰是企业工作的目的所在;(5)顾客是光顾是帮企业的忙,企业为他们服务不是在帮他们的忙;(6)顾客不是统计数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几代人的人,有感受和感情;(7)顾客带着需要来到企业,企业的工作是满足他们;(8)顾客值得企业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最彬彬有礼的接待;(9)顾客有需求,所以企业的员工才有工作;(10)顾客有选择的权利,企业成为顾客的最佳选择才能留住他们;(11)顾客很敏感,企业对顾客要巾贴心;(12)顾客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所以企业在质量策划时要有弹性。
2.顾客满意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它是顾客将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实际感受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顾客满意有以下基本特性:(1)主观性。
顾客的满意程度是建立在其对产品和服务的感受上,感受的对象是客观的,而结论是主观的.(2)层次性。
处于不同层次需求的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不同,因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或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某个产品或某甚而服务的评价可能不尽相同。
(3)相对性。
顾客对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等经济指标通常不熟悉,他们习惯于把购买的产品和同类型的其他产品,或和以前的消费经验进行比较,由此得到的满意或不满意具有相对性.(4)阶段性.任何产品都具有寿命周期,服务也有实践性,顾客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自于过去的使用体验,是在过去多次购买和提供的服务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呈现出阶段性。
第二章质量一、质量的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加强质量管理,重视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质量”也日益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词。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TQC或TQM)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方向发展。
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
第一章概述1.质量管理的发展史:A.第一阶段:质量检验阶段B.第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C.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公司的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
他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这本书。
3.著明质量管理专家霬明提出了(十四点管理法则)4.著明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质量管理三部曲)5.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分别为:计划(研制)、维持(控制)、改进(提高)三类活动。
第二章:质量1.质量:根椐ISO8402-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満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的,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就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它可以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
4.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5.质量职能:是指企业为使产品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全部产活动的总和6.为什么说质量的概念具有相对性?A.质量是个历史的范畴,因时而异。
B.质量因人而异。
C.质量因产品而异。
7.产品的质量特性有那几个方面:(1)性能(2)寿命(3)可靠性(4)安全性(5)经济性(6)可销性8.服务的质量特性有那几个方面:(1)功能性(2)经济性(3)安全性(4)时间性(5)舒适性(文明性)9.产品质量特性还可以分(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A.真正质量特性:能够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
B.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必须相应地制定标准,要求,确定一些数据和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之为代用质量特性。
10.任何产品都要经历(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
质量基础知识摘要:一、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1.质量的定义2.质量的重要性二、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发展1.质量管理的定义2.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3.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三、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2.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四、质量控制方法1.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2.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3.质量控制的应用实例五、全面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2.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3.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六、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1.质量改进的定义和目的2.质量改进的方法和工具3.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正文:质量基础知识一、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
质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发展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维护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实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
我国质量管理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经过不断发展,现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部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它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程序、过程和资源等。
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全球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为组织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方法来建立、实施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
四、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评价和改进,确保其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有:检查、试验、统计过程控制、过程能力分析、六西格玛管理等。
五、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包括: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客户关注和供应商关系等。
2021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2021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包括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目标,以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员工需要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术语。
2.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9000家族标准、TQM(全面质量管理)等各种质量管理模式和体系。
员工需要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流程和实施方法。
3. 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包括流程图、鱼骨图、Pareto图、直方图、散点图、控制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
员工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用于问题分析、质量改进和决策支持。
4. 质量测量和评价:包括质量指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员工需要了解质量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便进行绩效评估和质量改进。
5. 质量保证和控制:包括质量保证的基本原则、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工具。
员工需要了解质量保证和控制的要点,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6. 不良品管理和缺陷分析:包括不良品管理的方法和流程、缺陷分析的工具和技巧。
员工需要学习和运用这些知识,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质量问题。
7. 过程改进和持续改进:包括PDCA循环、六西格玛等过程改进和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
员工需要了解这些方法和工具,参与和推动企业的质量改进活动。
8.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需求的管理和满足、客户投诉的处理和反馈。
员工需要了解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9.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包括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方法、有效沟通的技巧和策略。
员工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0. 管理信息系统和技术应用:包括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质量管理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员工需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质量管理软件和工具的操作和应用。
以上是2021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