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讲:火山岩区填图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0.40 MB
- 文档页数:37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区域地质填图也称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的比例尺一般有1∶1000000、1∶500000、1∶250000、1∶200000、1∶50000、1∶10000、1∶5000、1∶2000等等,根据不同的比例尺,其工作方法略有差异。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只讨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一、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调查区内陆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五个程序。
三、地质填图方法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DZ001-19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的要求下进行。
并按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填图中要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加强综合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并报审批单位核准。
不同的基岩出露区,应选择不同的填图方法。
1.沉积岩区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
火山岩地区研究与填图方法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陶奎元一、火山地层—岩相—构造一体化研究思路鉴于火山作用的物性,火山岩地区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模式思路途径,理应与火山岩地区特点适应。
地质界对近代火山喷发的研究及在新生代、中生代乃至古生代火山岩区地质实践,已逐步形成了火山岩相构造学研究的趋势,即:火山地层—岩相—构造的综合的或系列的研究。
这一研究方向的基本点为:以遥感地质为先导,以测制火山岩相构造图、恢复火山(古火山)面目与历史为主体,并与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最终解决火山(火山构造)的模式、空间格局、演化及火山根部构造形成或火山深部构造。
这一方向的基本任务和思路是:1.以火山构造单元为范围,建立火山岩系地层层序和相应的侵入活动时序研究思路已突破传统地层学(生物和岩石地层)方法,而采用以地质—岩相地层法为主体,并与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地层、古地磁等结合的“四统一”的综合方法。
在解决火山岩系地层问题中,这些方法各具自身的功能。
(1)地质—岩相地层法:为了有别于以往虽于以往单纯以分层的岩性描述岩石而称之为地质—岩相地层法。
其要求是查明火山岩系中的层、层次、标志性对比层(例如破火山口外流相);相类型、组合;冷却与侵位单元的岩石、矿物、化学特征的变异;层与层之间和侵出、侵入体之间相互接触关系,综合各方面特征以合理划分火山活动旋回,为研究火山构造、火山发展历史提供基础。
(2)生物地层法:其功能是查明火山岩系沉积夹层中生物群的组合面目,以确定时代和大区域地层对比的古生物准则,并提供判别沉积岩相的生物标志。
(3)同位素年代地层法:其功能是在地质研究所确定时序的基础上,测定可靠的年代数据,建立火山岩年代学地层剖面,包括火山活动时代、各旋回时限和时差、并为大区域地层对比提出年代依据。
(4)古地磁法:测定地层磁场的变化和热剩磁方向作为地层对的依据,同时可以助证侵位过程热状态和和冷却单元划分的合理性。
因此,对火山岩对层研究,特别是具有基准性剖面的研究应该采用综合方法。
第九章区域地质填图主要手段区域地质填图的常规方法通常主要有剖面测制、路线填图。
带有方法研究以及专题研究任务的地质填图项目,还需要进行专题性和专门性的地质填图与研究。
第一节剖面调查一、剖面测制的目的任务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填图的基础。
因为区域地质填图从根本上来说是填绘地质填图单位,即将各填图单位及其空间关系和相互关系按规范和技术要求并按一定比例尺填绘在某种载体上(纸质或计算机桌面系统)。
因此,地质填图单位建立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填图的质量,而剖面测制是建立地质填图单位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无论实测或修测图幅都必须按规范要求测制地质剖面。
通过地质剖面测制,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的填图单位和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质填图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如沉积岩沉积层序,沉积盆地充填样式、沉积相、古地理、古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区域地质填图都是从剖面测制入手的。
剖面通常有实测剖面、修测剖面、详细路线剖面3种。
二、实测剖面方法与技术1.实测剖面的质量要求实测剖面是指在踏勘选定的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的过程。
是对剖面通过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
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
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等。
剖面实测多用导线法,对于极短的剖面可用直线法。
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即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
火成岩填图的野外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火山岩区的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四、复式岩体的侵入期次及接触关系五、岩体内部构造和围岩构造的观察六、岩石包体及岩墙(脉)的观查七、侵入体内部的相带划分八、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化u 岩体的大小与岩体的剥蚀深度、同期岩浆活动的强弱等有关u 岩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常与所处构造环境相关,也受侵位机制的影响。
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u 严格说来,岩体的大小、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要在结合遥感、物探和钻探等方法,在开展详细地质填图之后才能确定。
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要尽可能收集也有的各种资料,尤其是矿区的勘探资料。
在野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初步分析岩体的三维形态:Ø多测量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产状,分析岩体向深部的变化趋势,如接触面外倾,岩体向深部变大,接触面内倾侧向深部变小;Ø其次是对岩体中的原生构造(各种面状和线状组构)和岩石包体的分布特征进行大量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细致观察岩体内部的岩石结构、岩相带的变化以及接触变质带的宽窄和变化特点。
在伸展背景下侵位的岩体常常呈圆形,并截断区域构造线方向,而在造山作用中形成的岩体,往往呈带状分布,长轴走向与造山带延伸方向一致。
因此,野外要注意观察火成岩的分布与区域上的构造线、断层和褶皱之间的关系。
北京周口店岩体构造图浅成相中深成相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1。
岩石的结晶程度及相带变化2不同深度条件下岩基和岩株的构造样式深成相。
岩体内部组构与围岩构造的关系3。
接触带的特征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除断层接触不能确定岩体时代外,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都具有相对的时代意义(1)在观察侵入接触关系时,尤其要注意岩体所侵入的地层时代,同一侵入体的不同部位可能与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但最新的地层应为侵入体形成时代的下限2)沉积接触关系的确定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标志是:①侵入体与上覆地层间有不平整的古风化壳或侵蚀面;②上覆地层底部有下部侵入岩的砂砾或矿物碎屑;③沉积地层的层理与接触面平行,且无任何热接触变质等现象;④靠近接触面处,岩体无冷凝边。
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培训和野外现场交流会会议纪要
佚名
【期刊名称】《华东地质》
【年(卷),期】2017(038)004
【摘要】中国东部以大面积出露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为最显著的区域地质特征,因而陆相火山岩区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以及大火山岩省成因与成矿作用研究是中国东部区域地质调查的关注焦点。
【总页数】1页(P249-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新进展——以松多地区新生代火山机构为例
2.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的实践——以浙江嵊州新生代玄武岩为例
3.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研究新进展——"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填图方法
4.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方法培训和野外现场交流会会议纪要
5.试论陆相火山岩区火山地层单位与划分——关于火山岩区填图单元划分的讨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