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31.51 KB
- 文档页数:7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公开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课前预习了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被认为苏轼词的代表作。
现在请大家集体诵读一遍。
(生齐读)师:读得相当不错,有节奏,有抑扬,也有气势。
个别同学读错了一个字,应是“小乔初嫁了(liǎ o)”。
好,下面开始解读词作。
请问,哪些内容集中体现了“赤壁怀古”这个题目?生:从“故垒西边”一直到“樯橹灰飞烟灭”,集中体现了题目。
师:回答正确。
具体说:哪是写赤壁,哪是言怀古?生:“故垒西边”到“卷起千堆雪”,描写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是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把赤壁与怀古自然衔接起来。
师:是这样。
我们先看前三句,这三句气势非同凡响,具体表现在哪儿?生:表现在有实有虚。
实景是滚滚东去、一望无际的长江水;虚景为千古风流人物一个个从词人眼前闪过,被淘得无影无踪。
生:“大江东去”四字让人想到了无限广阔的视觉空间,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苏轼心理空间的开阔。
生:说苏轼面对长江水心胸开阔恐怕不当。
他先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接着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句是说一代代风流人物都被历史的滔滔江水冲洗尽,这三句融入的是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师:好一个“历史的滔滔江水”。
这三句是胸襟开阔还是沧桑喟叹,应该结合下文来看。
生:说千古英雄都随江水流逝,烟消云散,与下文的怀古意思相左。
那么,该怎样理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呢?(生默然)师:这两句与《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同,那两句紧接的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充盈着历史的空虚。
苏轼的这两句意为江水洗尽了“千古风流人物”的形体,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而他们的丰功伟绩却留下来,感召着人们,特别是感召着苏轼。
所以,作者下文便寻找赤壁战场、追怀英雄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
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
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四)解题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句意翻译和修辞手法分析。
(2)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3)历史背景与诗词的关联。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2)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3)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诗词文本和注释。
(2)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
(3)教学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氛围。
(2)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诗词创作的背景。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词,体会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词,理解句意。
(3)学生查阅注释,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阐述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生尝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意境界的分析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7. 课后作业(1)熟练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其他古诗词的异同,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意境和情感。
2. 文化延伸(1)教师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赤壁矶头怀古的情感。
教学时,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苏轼怀古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诗,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怀古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寓意,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历史画面: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国时期的历史,当时英雄辈出,赤壁之战更是家喻户晓。
请大家谈谈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
(2)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寓言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2)回答课后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朗读、讨论,我们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美,感受了苏轼的怀古之情。
希望大家能够背诵这首诗,将苏轼的豪放派风格融入自己的文学修养之中。
六、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怀古之情七、作业设计1. 请将《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美,不少于1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微课教案(通用5篇)1教学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步骤和方法,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
自主学习检查内容和方法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1.对苏轼你了解多少?知人论世:见《新新学案》第24页“作者名片”。
2.你知道多少关于宋词的“豪放派”的知识?文学常识:见《新新学案》第24页“相关知识”。
3.本首词的写作背景吗?写作背景:见《新新学案》第24页“背景资料”。
4.你能准确朗读这首词吗?检查朗读,看同学们能否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三、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根据学生的问题整理的。
四、合作探究分析文本上阕:1.词章写了什么内容?上阕着重是在写什么?明确:以长江为背景,着重在写赤壁的壮丽景色,并称颂当时的英雄人物。
2.开头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
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了解苏轼的生平、豪放的词风以及本首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感知本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诵读和鉴赏水平。
3、了解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本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诵读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我们先听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伴着雄浑的音乐,我们思绪万千,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三国这个鼓角争鸣的乱世。
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中的英雄不胜枚举。
有文韬武略的曹操、怀柔的天下的刘备、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驰马射虎的孙权……但是我们的大文豪苏轼却偏偏对孙权手下的兵马大都督周瑜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二、题解“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游览赤壁这个地方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故人。
所以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这首词应该是一首“咏史怀古词”。
三、知人论世,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经常说到一个词语叫“知人论世”,我们不仅要学会赏诗,还要学会品人,要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他所生活的的时代背景。
对于北宋词人苏轼,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下面找同学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苏轼。
①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开创了豪放的词风,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10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的特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时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鉴赏诗歌方法;3、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1、分析,比较,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背景。
(教师略作提示)1、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学艺术成就颇丰。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
3、写作背景: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苏轼因被指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此词是游赤鼻矶时的感怀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正音强虏(lǔ)华发(huā)羽扇纶巾(guān)还酹江月(hái)(lèi)释义一尊(通樽,酒杯)华发(通花,花白)大江东去(名词作状语,向东)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句式①故国神游: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神游故国。
②多情应笑我: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为:应笑我多情。
2、品评朗读,感悟词情。
①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词。
读后教师作诵读指导。
②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我们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
关于如何朗诵这首词,还有一则小故事,请大家看屏幕。
)全文在那里就不再赘述,请大家看那里面有句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雄浑,应当读得铿锵有力,慷慨洒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领会苏轼的豪放词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启发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朗读。
2. 诗中意象与哲理的理解。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领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教材。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及其词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引导学生联系历史,思考人生。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诗中的难懂字词和苏轼的豪放词风。
5. 拓展延伸:介绍苏轼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哲理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课程资源:1. 苏轼词作选集。
2. 《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关注释资料。
3. 苏轼生平介绍资料。
4.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古战场图片,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联系历史,深入理解诗中的哲理。
3. 比较教学:组织学生比较苏轼的其他词作,突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
4.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体会诗意,理解诗境。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意象、典故等,分析苏轼的豪放词风。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豪放精神和爱国情怀。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相关资料:苏轼的生平介绍、词作选集、《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课件:诗歌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3. 讨论话题: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苏轼的豪放词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是否适度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苏轼生平、创作背景等。
2. 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古诗文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简要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4. 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和典故。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步骤: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诗歌手法鉴赏教学目标:1. 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韵律、节奏和对仗排比等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教学步骤: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第四章:情感体会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诗词文本:《念奴娇·赤壁怀古》2. 诗词背景:介绍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3.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等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解析诗词结构、分析诗词意境等2. 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 欣赏法:让学生反复品读、欣赏诗词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 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等4. 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5.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6. 背诵:让学生背诵诗词,加深记忆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书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读后感。
2. 让学生设计一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主题的画作。
3.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读后感、画作等作业,了解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诗词背诵评估: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评估其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诗词原文:打印或投影《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2. 相关资料:苏轼生平介绍、诗词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资源。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手法解析诗词。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思考。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2)了解诗词的背景,分析诗词的意境、主题和表现手法;(3)提高古文阅读能力,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主题;(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尊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分析;2. 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3. 诗词的表达手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感悟;2. 古文词汇和句式的掌握;3. 诗词表达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词原文、注释、译文、相关背景资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诗词原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内容;(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词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主题;(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4. 诗词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词的意境、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3)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
5. 实践拓展:(1)学生尝试背诵诗词,提高记忆力;(2)学生模仿诗词的表达手法,创作自己的作品;(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1)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3)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整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整教案模板(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整教案模板(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整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了让您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9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1课时【阅读准备】:一、查资料,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三、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
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情况。
2.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意境。
3.学习分析和鉴赏诗歌的技巧,培养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背景和作者介绍。
2.诗歌中所描绘的历史事件和意象。
3.诗歌分析和鉴赏。
三、教学准备1.复制《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歌原文。
2.学生参考资料: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资料和分析文章。
3.课堂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兴趣,例如:“你们听说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吗?它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它的背景是什么?”2.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包括诗歌所描绘的历史事件——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以及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3.诗歌分析(15分钟)从字面上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其意象和意义。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意境描写、对联应韵和修辞手法等。
4.诗歌鉴赏(15分钟)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鉴赏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5.练习与讨论(15分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鉴赏。
6.梦联续编(20分钟)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编写自己的梦联。
可以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和展示。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激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欣赏。
五、教学延伸1.拓展阅读: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古代文学。
2.研究赤壁之战:深入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与诗歌中的描写进行对比研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课前预习了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被认为苏轼词的代表作。
现在请大家集体诵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得相当不错,有节奏,有抑扬,也有气势。
个别同学读错了一个字,应是“小乔初嫁了(liǎ o)”。
好,下面开始解读词作。
请问,哪些内容集中体现了“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生:从“故垒西边”一直到“樯橹灰飞烟灭”,集中体现了题目。
师:回答正确。
具体说:哪是写赤壁,哪是言怀古?
生:“故垒西边”到“卷起千堆雪”,描写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是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把赤壁与怀古自然衔接起来。
师:是这样。
我们先看前三句,这三句气势非同凡响,具体表现在哪儿?
生:表现在有实有虚。
实景是滚滚东去、一望无际的长江水;虚景为千古风流人物一个个从词人眼前闪过,被淘得无影无踪。
生:“大江东去”四字让人想到了无限广阔的视觉空间,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苏轼心理空间的开阔。
生:说苏轼面对长江水心胸开阔恐怕不当。
他先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接着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句是说一代代风流人
物都被历史的滔滔江水冲洗尽,这三句融入的是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师:好一个“历史的滔滔江水”。
这三句是胸襟开阔还是沧桑喟叹,应该结合下文来看。
生:说千古英雄都随江水流逝,烟消云散,与下文的怀古意思相左。
那么,该怎样理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呢?
(生默然)
师:这两句与《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同,那两句紧接的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充盈着历史的空虚。
苏轼的这两句意为江水洗尽了“千古风流人物”的形体,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而他们的丰功伟绩却留下来,感召着人们,特别是感召着苏轼。
所以,作者下文便寻找赤壁战场、追怀英雄豪杰。
(生颔首)
师:我们接着赏析描写赤壁的句子,请注意是“赏析”。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得很有气势,让人惊心动魄。
生:这三句炼字准确,有表现力。
“穿”字写山峰高耸入云,“惊”字写巨浪汹涌,“拍”字写声响震天。
生:我补充一下。
“卷”字写出浪涛的强劲有力,“千堆雪”描绘出巨浪撞击岩石后浪花飞溅的壮美。
师:“壮美”,很富有审美感受的一个词。
记得诗评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刚才三位同学基本是赏景,哪位同学再来析一下情?
生:面对高耸的高山、澎湃的大江,苏轼内心异常激动。
生:何止是激动,应该是昂扬振奋,对江山充满了由衷的赞美之情。
因为“江山如画“呀!
生:是的,面对如此美丽壮观的江山,人们怎能不赞叹?我想,“一时多少豪杰”一句蕴藏了苏东坡的“英雄情结”。
师:体味得真深啊!你走进了苏东坡的灵魂深处,他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被你触摸到了。
同学们,“故垒西边”三句有没有要品析的地方?
生:“三国周郎赤壁”很有意思。
“赤壁”本不属于任何人,这里偏说“周郎赤壁”,竟成了周瑜的了。
师: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周郎赤壁”有异文,为“孙吴赤壁”。
同学们认为二者有何异同?
生:它们都是用赤壁大战胜利者来命名,反映了“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观点。
生:二者区别明显。
“孙吴赤壁”强调赤壁之战的胜利者是吴国,“周郎赤壁”却把功绩全交给了周瑜。
生:“周郎赤壁”突出了周瑜的赫赫战功,这四个字含着热情赞美。
生:老师,我觉得“周郎赤壁”含有轻蔑的意思。
初中学过杜牧的《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表达了对周瑜的轻视。
所以我认为应当改为“周瑜赤壁”。
师:这个问题涉及古人的称谓。
古人称呼他人很讲究尊重,不直呼其名,常称对方字或号,也有称官爵、地望、郡望的。
根据课下注释,
哪个同学来解释“周郎”是何种称谓?
生:根据书上注释,周瑜24岁被封为中郎将,吴中人都称他为“周郎”,这应当是官爵称谓,表达的是尊敬。
苏轼的“周郎赤壁”表达的情感与之一样。
师:“周郎赤壁”一语虽普通,但含有赞美与尊敬双重情感。
看来在阅读时,显性的精彩不能放过,平淡中的奇蕴也要留心。
我们接下来分析“怀古”的内容,看看周公瑾在苏东坡笔下是怎样的形象。
生:“雄姿英发”写周瑜英俊潇洒,“羽扇纶巾”说周瑜儒雅斯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周瑜作战时的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师:好嘛,周瑜美好形象的概括让你一网打尽。
对“小乔初嫁了”有要分析的吗?
生:有。
“小乔初嫁了”用的是衬托手法,小乔是东吴有名的美人,这里是以美女凸显英雄。
生:“小乔初嫁了”是说小乔刚出嫁,也就是周瑜指挥赤壁战争时很年轻,二十多岁吧。
春风得意,年轻有为,怎能不让苏轼羡慕?
生:这句平淡语中有深意。
读者会由小乔想到大乔,大乔是孙策妻、孙权嫂。
苏轼似乎暗示读者,周瑜年轻有为是受到吴主信任,自己身陷黄州是因为不被信任,不被重视。
师:体会很到位。
记得清人吴乔这样评价怀古咏史诗,他说:“古人怀古,,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
”并举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来说明,杜牧借对周郎的否定,来倾吐自己胸怀兵法韬略却不得施展的抑郁不平之气。
那么,
苏轼的这首怀古词出的“己意”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品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传达的情意。
生:作者从神游赤壁大战的情境回到现实,笑自己不该多愁善感,因被贬官竟愁白了头发。
生:书上注释“多情”为多情善感,这个注释模糊不清。
我认为“多情”指对像周瑜一样的英雄豪杰的羡慕及渴望。
生:作者身在黄州,无法像周瑜那样施展才华成就功名,却又偏偏追怀英雄,心中有难以消除的英雄梦,这不正是多情吗?
生:我也认为“多情”是神往英雄。
苏轼前面写周瑜备受信任、春风得意、功业早成,目的是与自己形成鲜明对比。
在对比中,苏轼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无法干出一番事业,所以笑自己自作多情,刚才竟然神游故国,追慕英雄。
师:分析细致入微。
我们来想一下,可否把“多情应笑我”改为“失意应笑我”?
生:不能。
因为“失意”表意太显,没有“多情”含蓄。
生:“多情”是自责之语,“失意”含他责之意。
用“失意”怨君情绪明显,恐怕会招来祸端。
生:“多情”是嘲笑自己自作多情,比用“失意”更能体现苏东坡壮志难酬的痛苦。
师:是呀,由渴慕、神往英雄豪杰一下子跌入坎坷磨难的现实,真令他感慨万千啊!用苏轼的话说就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好,我们最后来解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的情思。
生:“人生如梦”意思是人生像梦一样虚无、短暂,这是词人感到人生艰险、仕途无望的心态反映。
生:“一尊还酹江月”是以酒祭月,是祭赤壁英雄周瑜,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景仰与缅怀。
这样解释,符合“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生:表面看“酹江月”是祭千古风流人物,实质上是苏轼祭奠心中无法圆的英雄梦。
“酹江月”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师:三位见解颇有道理。
同学们对这两句还有什么看法?可以关注一下两句的语意关系。
生:这两句是转折关系。
苏轼在明白了“人生如梦”的道理后,不会再为心中的英雄梦失意、忧愁,他想借“一尊还酹江月”推掉萦绕心头的一怀愁绪。
生:课本注释说,“酹”指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我想,“酹月”指举酒邀月,好像词人在说:“江月啊,来来来,我们喝杯酒,管他什么英雄,人生恰如梦!人活在世上,应当开开心心才是!”“酹江月”是苏轼的自我宽解,他想从忧愁痛苦中解脱出来。
生:老师,最后两句可以不可以这样解读:“一尊还酹江月”是词人把酒欣赏江月交映的美丽景色因为毕竟“江山如画”。
师:这样解读未尝不可,只是不能理解成及时行乐。
“诗无达诂”,关于“酹江月”的行为解释历来看法不一。
在“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中,我们聆听到了苏轼人生失意的哀叹,感受他抛却英雄梦的无奈,触摸到了他欲从痛苦的泥淖中挣扎出来的坚强灵魂。
下面,我们来倾听表演艺术家鲍国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录音,再次感受
苏东坡灵魂深处的吟唱吧!
(放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