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6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1. 硬件部分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指令、进行运算和控制数据的流动。
2)内存内存用于存储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具有高速读写的特点,可快速提供数据给CPU进行运算。
3)存储设备存储设备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4)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例如键盘、鼠标和触摸屏等。
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从计算机输出数据,例如显示器、打印机和音响等。
2. 软件部分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实用工具等,它们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和提供基本的运行环境。
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娱乐软件和专业软件等,它们用于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二、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四个基本环节。
1. 输入输入是指将外部的数据或命令传递给计算机系统,数据可以通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输入设备输入,命令可以通过程序或操作系统传递。
2. 处理处理是指计算机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运算,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核心部件,它执行指令、进行运算并控制数据的3. 输出输出是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呈现给用户,数据可以通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输出设备输出,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设备获取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
4. 存储存储是指将计算机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和已处理的结果存储到内存或存储设备中,以便后续的读取和使用。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这些环节,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运算,从而实现各种应用需求。
以上是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计算机系统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一、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原理是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首先会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
执行过程中,控制器负责协调运算器、内存、输入和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完成相应的任务。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和程序均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这使得计算机可以准确地完成各种任务。
简单来说就是存储和程序控制。
在计算机运行时,它会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
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
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二、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各功能部件的集合,是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各种程序以及任何与之相关的文档和数据的集合。
1.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主要负责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作为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其中内存储器(如RAM)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外存储器(如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指令。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展示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组成。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程序组成的,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和加载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和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
系统软件可以看作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控制和访问硬件的手段,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统完成。
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系统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了解系统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系统如何工作,并为我们学习计算机编程和系统管理提供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运行原理和常见的系统类型。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系统工具等。
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
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原理主要包括指令执行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
在指令执行过程中,CPU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执行相应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数据传输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CPU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交换,以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这些过程可以通过时钟信号来调控,保证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
常见的系统类型
常见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分布式系统等。
单用户系统适用于个人用户,只能同时支持一个用户进行操作;多用户系统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分布式系统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分布在不同地点并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作计算。
系统原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还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深入学习系统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实现对数据的加工与处理。
①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主要用于完成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和与、或者、非等逻辑运算,以及移位、求补等操作。
②标志存放器:用于存放算术、逻辑运算过程中产生的状态信息。
③累加器〔ACC〕:用于暂存运算结果以及向 ALU 提供运算对象。
发出指令脉冲,控制机器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从内存取指令和执行指令。
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位置,将取出的指令送入指令存放器,启动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发展分析,最后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和定时信息,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的工作,以完成指令所规定的操作。
①程序计数器〔PC〕②指令存放器〔IR〕③指令译码器:对现行指令发展分析,确定指令类型、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以及寻址方式。
④时序部件:用于产生时序脉冲和节拍电位以控制计算机各局部有序地工作。
⑤状态/条件存放器:用于保存指令执行完成后产生的条形码。
比方:计算是否溢出、结果为正还是为负等。
此外,该存放器还保存中断和系统工作状态等信息。
⑥微操作信号发生器:根据指令提供的操作信号、时序产生器提供的时序信号,以及各功能部件反响的状态信号等综合特定的操作序列,从而完成对指令的执行控制。
存放器是CPU 内部的暂时存储单元,既可以用来存放数据和地址,也可以用来存放控制信息或者CPU 工作时的状态。
增加存放器的数量,就可以使CPU 把执行程序时所需的数据尽可能地放在存放器中,从而减少访问内存的次数,进步其运行速度。
但是存放器的本钱很高,因此必须在性能和本钱之间取个平衡点。
①累加器:是一个数据存放器,在运算过程中暂时存放被操作数和中间运算结果,是CPU 中使用最频繁的存放器,但累加器不能用于长期地保存一个数据。
②指令存放器: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
③标志存放器:用于记录运算中产生的标志信息,普通存放指令执行结果的状态信息。
典型的标志如下:*进位标志位〔C〕:当运算结果最高位产生进位时置“1”。
组成原理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呢?它的组成原理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计算机。
一、计算机的组成原理计算机是由许多不同的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正常工作。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部件。
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处理所有的指令和数据。
中央处理器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
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执行它们,而算术逻辑单元则是负责执行各种算数和逻辑运算。
2、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内存,它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随机存储器的容量和速度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
3、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它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硬盘的容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最大的硬盘容量已经达到数十TB。
4、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也是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而输出设备则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喇叭等。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它描述了计算机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包含两个层次: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层次。
1、指令集体系结构指令集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处理器和编译器之间的接口。
它定义了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以及这些指令的语法和语义。
指令集体系结构包含许多方面,比如地址模式、数据类型、寄存器、中断和异常等。
2、微体系结构微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处理器内部的设计,它描述了如何实现指令集体系结构。
微体系结构包括处理器中的电路、指令流水线、分支预测、缓存和总线等。
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教学课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
1.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
2.认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部分。
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4.了解信息编码。
5.了解病毒的一般知识及防病毒的方法。
6.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中央处理器的认识。
2.对内存储器的认识。
3.信息编码。
教学过程(.fwsir.):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他们共同决定计算机的工作能力㈠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主机: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
外设:主机以外的部件。
1.主机
⑴中央处理器(CPU)
CPU: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通常CPU的型号决定了整机的型号和基本性能。
计算机的主频率:中央处理器时钟的频率。
主频通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是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CPU的型号有Pentium(奔腾)、Pentium II、Pentium III等等。
⑵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工作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数据等,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分类:按功能分,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随机存储器(RAM):主要用来随时存储计算机中正在进行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允许被读取,还允许被修改。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只读存储器(ROM):它存储的信息一般由计算机厂家确定,通常是计算机启动时的'引导程序、系统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只能读取,不能修改。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ROM 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称B)
常用的单位:千字节(KB)、兆字节(MB)、千兆字节(GB)。
换算关系: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将各种信息(如文字、数字、声音、图象等)传送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显示向计算机输入的内容和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语音输入设备。
常用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3.外存储器
功能:主要用来存放需要保存的信息。
常用的外存储器有:软磁盘、硬磁盘、光盘
软磁盘:常用的容量为1.44M
硬磁盘:简称硬盘,存储容量较大,一般为几百兆到及千兆,存储速度比软盘快。
光盘:分为只读光盘和可读写光盘,常见的是只读光盘。
光盘的容量很大,一般在600MB左右。
㈡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使用的程序、供程序用的数据以及相关文挡资料的集合。
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的运作。
常用的有DOS、WINDOWS。
应用软件:直接用于完成某种具体应用而无须用户编程的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软件设计者脑力劳动的创造性产品,有版权,受法律的保护。
计算机系统机构图。
二、信息编码
冯。
诺依曼结构的要点:
1.计算机有输入、存储、控制、运算和输出五大功能部件组成。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
3.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内,简称“程序存储”。
三、二进制
计算机中所有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二进制的运算法则是逢二进一。
目前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 码。
它由八位二进制组成。
十进制数
二进制数
0 0000 1 0001 2 0010 3 0011 4 0100 5
6 0110
7 0111
8 1000
9 1001 10 0
四、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1.计算机病毒
定义:是指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破坏作用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防治
⑴增强软件保护意识,不使用非法复制或来历不明的软件。
⑵对存有重要信息的文件作好备份。
⑶经常使用杀毒软件。
五、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