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超声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90
急诊超声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规范急诊超声检查的管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保护患者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急诊超声检查,凡本院医务人员在超声室内从事超声检查参数调节和影像采集工作,应遵守本管理制度。
3. 医院领导应重视急诊超声检查的管理工作,各科室领导需积极配合,保证本管理制度得以全面实施。
二、超声室的设置和环境1. 急诊超声检查室应设置于急诊科的较为显著区域,院内设备设施应保证其临床急救需求。
2. 环境设备与医疗卫生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
3. 超声室内应有标准超声设备、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各种探头和配套设备等。
4. 超声室内应有专业的超声医生和护理人员,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和应急检查的需要。
5. 超声室应有完善的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设施,保障医疗信息安全。
三、超声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管理1. 超声医生应具备相关的医疗资质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开展急诊超声检查工作。
2. 超声医生应接受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保持专业水平和技术更新。
3.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护理资质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操作超声设备和协助医生完成检查。
4. 护理人员应接受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培训,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四、急诊超声检查的管理流程1. 门诊或急诊患者需要进行超声检查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求开具超声申请单,注明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检查要求等内容。
2. 护理人员接收到超声申请单后,应及时安排检查时间和预约等工作,保证患者能够及时完成超声检查。
3. 患者到达超声室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登记和登记,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等内容。
4. 超声医生根据超声申请单和患者病情,进行超声检查工作,完成检查报告并及时提交给临床医生。
5. 超声检查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排患者离开超声室,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适和并发症等情况。
五、超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1. 超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由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应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检查和维护。
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近年来,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了重视。
本文将探讨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急诊科床旁超声技术简介急诊科床旁超声技术,即在急诊科或急诊室,医生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器进行实时超声检查。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急诊科床旁超声具有迅速、便捷、无创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二、急诊科床旁超声在合适场景中的应用1.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是急诊科床旁超声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心脏超声,医生可以快速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判断心血管疾病、心源性休克等紧急情况。
2. 肺部超声:对于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患者,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
例如,可以用于判断胸腔积液、肺炎等肺部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3.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在急诊科床旁超声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腹部超声,医生能够快速评估腹部器官的情况,如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等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还可以用于判断腹腔出血、胆囊炎等紧急情况。
4. 血管超声:在某些急诊情况下,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用于血管超声检查。
例如,可以通过颈部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夹层等情况。
三、急诊科床旁超声的优势与局限1. 优势:a. 迅速: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快速获得影像结果,给予医生及时的诊断信息,缩短了诊断的时间。
b. 无创:与其他影像技术相比,超声检查无需利用射线或造影剂,对患者无辐射、无损伤。
c. 移动性:便携式超声设备的出现使得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在各个科室、急诊室中灵活应用。
d. 实时: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进行实时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即时观察来判断病情。
2. 局限:a. 操作者依赖性:急诊科床旁超声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超声技能才能进行准确评估和诊断,因此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对诊断结果有一定影响。
b. 部分结构的限制:由于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某些深部结构的评估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超声科在急诊服务体系中的职责超声科在急诊(含抢救)服务及急性创伤、重要脏器急性功能不全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中应积极配合临床科室,优先支持急危重症患者检查:
1.根据临床科室需求,超声科提供相关急诊检查项目或非急诊
检查项目。
对急危重症患者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对其进行检查,后补记费用,保证患者及时就诊;患者检查结束后一般在10分钟内发出超声检查报告,疑难病例先与主管医生沟通,于1小时内发出检查报告。
2.如果急、危、重症患者就诊人数过多,同时出现数个急诊患
者的情况,按先重后轻原则,有条件时专门设立“绿色通道”
诊室以备用。
3.当检查患者出现突发病情变化,威胁生命安全时,立即停止
超声检查,就地实施抢救,并请急诊科现场指导。
4.住院部各病区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可申请24小时急诊床
旁超声会诊。
超声科值班医师接到急诊床旁超声申请电话后,应该在10分钟内到达检查地点开展工作。
5.超声科保障提供24小时又7天连贯不间断的急诊检查服务,
实行二线班制度;值班人员需保证通讯畅通。
6.超声检查结果达危急值标准时,超声诊断医师对该患者按“危急值制度”处置。
常见急诊超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急诊超声诊断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对急诊患者进行全身各个系统的评估和鉴别诊断。
以下是常见急诊超声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的一些内容:1.心脏超声诊断要点:心脏超声是判断心脏功能和病变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心脏超声诊断要点包括:左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射血速率)、心脏壁运动、心腔大小和形状、心脏瓣膜病变(狭窄、关闭不全等)等。
2.肺部超声诊断要点:肺部超声可以用于诊断和排除肺部疾病,如肺水肿、肺不张、胸腔积液等。
主要诊断要点包括:肺表面规则性、肺滑膜下液积液的存在、扩张的肺动脉、肺小叶不张等。
3.腹部超声诊断要点:腹部超声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腹部器官病变,如肝脏病变、胆囊病变、肾脏病变等。
主要诊断要点包括:肝脏大小和形态、肝内结构(肿块、囊肿等)、胆囊壁厚度和内腔形态、肾脏大小和形态、肾内结构(肿物、积水等)等。
4.泌尿系统超声诊断要点:泌尿系统超声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病变、前列腺病变等。
主要诊断要点包括:膀胱内腔形态和容积、膀胱壁厚度、前列腺大小和形态、前列腺内病变(囊肿、肿块等)等。
5.血管超声诊断要点:血管超声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别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血栓、血管狭窄等。
主要诊断要点包括:血管直径和形态、血管壁厚度、血流动力学参数(速度、阻力等)等。
在进行急诊超声诊断时,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经验丰富的医师可以根据超声图像的表现、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等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的内容包括:1.鉴别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超声评估患者器官的功能和病变程度,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处理优先级。
2.鉴别不同病因引起的相似临床表现: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超声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帮助鉴别不同病因。
3.鉴别合并症:一些疾病可能同时伴有多个合并症,超声可以同时评估多个器官系统,提供全面的信息。
4.鉴别复杂病变:有时病变较为复杂,超声可以提供多角度和多平面的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超实用的妇科急诊超声诊断
即时超声导读:妇科急诊超声的多图病例,叮当出品,
学习吧!
1.异位妊娠 1.1临床特点} 停经史} 下腹痛& 触痛} 阴道流血} HCG阳性1.2 临床表现} 多因突发性下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晕厥或失血性休克就诊。
} 输卵管妊娠的发生部位以壶腹部最多,约占60%,其次为峡部,约占25%,伞部和间质部少见。
} 异位妊娠破裂} 腹腔内出血} 出血性休克 1.3 超声表现} 子宫外妊娠囊(有或
无胚胎)或子宫外包块} Doppler: 包块内偶可探及胎心搏动;高速低阻血流围绕包块} 盆腔游离液体} 宫内空虚;蜕膜管型} 卵巢黄体囊肿
2.黄体破裂 2.1 临床特点} 月经周期第20~27天} 无停经史,无性生活史} 下腹痛& 触痛} 严重者可出现口干、心悸、头晕、眼花、昏厥等休克症状。
2.2 超声表现} 子宫内膜一般呈分泌期内膜,厚度约10-13mm} 患侧卵巢增大,内可见不均质回声包块。
} 腹腔积液。
超声科急诊患者检查程序及流程
一、门诊急诊患者超声检查程序
1.登记:患者持门诊医师开具的急诊超声检查申请单到收费处交费后,在超声科门诊登记台登记,分诊人员给予急诊号,并告之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及相应的
准备工作。
2.检查:门诊超声检查室优先呼叫急诊患者,检查医师严格遵循查对制度及医嘱对患者进行详尽、细致的检查,疑难病例及时请上极医师共同会诊。
危重患者检查时应由经治医生陪同,随到随查。
3.报告时限:患者检查结束后,检查医师及时准确书写、签发诊断报告,出具结果时间w 15分钟;如遇“危急值”情况,应电话报告临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诊治,并在超声科“危急值”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接诊情况。
4.报告发放:门诊急诊报告由患者或其家属在检查结束后取回。
二、住院急诊患者超声检查程序
1.登记:住院急诊患者须经临床医师在超声检查申请单注明“急诊”,由勤务中心人员持申请单到超声科住院登记台预约登记,分诊人员给予急诊号,及时
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并告之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及相应的准备工作。
2.检查:住院超声检查室优先呼叫急诊患者,检查医师严格遵循查对制度及医嘱对患者进行详尽、细致的检查,疑难病例及时请上极医师共同会诊。
危重患者应由经治医生陪同,随到随查。
3.报告时限:患者检查结束后,检查医师及时准确书写、签发诊断报告,出具结果时间w 15分钟;如遇“危急值”情况,应电话报告临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诊治,并在超声科“危急值”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接诊情况。
4.报告回传:住院报告由PACS^传至临床医生工作站。
5.报告发放:住院急诊纸质报告由患者家属或勤务中心护工在检查结束后取
超声科急诊患者检杳流程图。
急诊超声标准操作规范专家组1 急诊超声简介30年前急诊医师将超声技术应用于急诊医学领域,随着急诊医疗领域的扩大和超声技术的快速进步,这项医学技术已经在医疗水平先进国家的各种规模的社区医院和教学医院广泛应用,并且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急诊超声有别于传统的超声检查,它是由急诊医师主导的超声检查技术,被誉为“急诊医师的可视听诊器”,通过它便于急诊医师随时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对于危及生命的急诊疾病做出快速的诊断、引导临床侵入性操作及指导相关急诊状况的处置等。急诊超声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急诊患者的诊治效率,有效降低了侵入性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传统的超声检查更加注重某个脏器病变的检查和描述,急诊超声则从临床出发,有目的的对急诊患者进行超声的重点扫查,对于患者的疾病状态和脏器功能状况做出更为直观的评价,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对患者进一步治疗和处置提出指导意见。由于超声具备方便快捷、低成本、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检查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急救医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技术。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其体积更小、更轻便、更易于使用且影像质量更佳,有利于急诊医师为患者提供最便捷有效的急诊超声信息,如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使这项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操作,从“盲目”实施转变为“有的放矢”。在医疗水平先进的国家,实时床旁超声技术已经成为急诊科医师的一项重要技能,急诊医师可以熟练应用超声技术对创伤及其他危重症患者进行更直观的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我国此项技术尚未在急诊医师层面上推广,大部分医院急诊科还停留在请超声科会诊阶段,但许多医院面临超声科医师不能全天候提供超声检查,一些医院即使可以在急诊配备超声科医师,但对于急诊医师关注的脏器或病变(如肺脏超声检查)并不能完全覆盖,同时对于患者的连续性随访观察(如针对创伤患者的FAST检查) 由超声科医师来完成也不现实。在国内的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已经配备了便携式超声设备,并开展了急诊医师主导的超声检查,在提高急诊患者诊治效率和降低有创操作并发症风险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各个医院在超声的应用范围上不尽相同,检查水平也高低不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来指导急诊医师的临床操作,因此制定急诊超声标准操作规范,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系统的培训教程,对在我国各级医院急诊科医师中推广超声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超声标准操作规范”代表的是急诊超声技术方面最新的、专科专用的综合性指导。规范当中列出了适合急诊医师学习使用的超声技术。规范还为这些急诊医师的新技能提供了灵活、系统的培训方案、证书授予方案、继续教育方式及急诊超声报告格式。各级急诊医师协会和学会、医疗机构可使用这些指导原则来实施急诊超声技术,从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急诊超声技术是急诊医学中的一个迅速成长起来的分科,它与其他临床专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与临床超声检查之间。本协会将致力于普及和规范我国的急诊超声技术,保持与国际专业机构的联系沟通,倡导急诊床旁超声(pointofcareultrasound)的理念。急诊超声技术的发展也会促使超声仪器变得更加符合急诊医学实践和信息系统的需求,超声设备的持续改进推动超声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急诊医学实践,并减少辐射成像设备的应用。随着急诊超声技术的发展,将会面临一些相关问题,如分科发展、实践方向、与其他应用技术的整合、该领域的科学研究等。在急诊医师专业性的全力参与和努力奋斗下,超声技术将会在我们急诊科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得以充分发展和合理利用。2 急诊超声定义及临床应用范围急诊超声技术是指将超声技术应用到急诊医师日常工作中,运用超声技术及时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评估,得到急性病患者、危重患者或创伤患者更准确的评估和诊断信息,以指导临床处置及高风险手术或困难手术的实施。急诊医师运用超声还可以对患者病情变化状态进行实时可视化监测,以及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手段。不同于传统的、由超声科完成的超声检查和介入性诊疗技术,急诊超声技术是由急诊医师主导的目标明确的超声检查技术,其特征是:根据临床急诊患者病情的需求,以直接而又迅速的方式开展急诊超声检查,了解危急重症的主要且重要的临床问题,或用于诊断涉及到多个系统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分析,甚至立即采取措施。因此,急诊超声技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能够为急症患者的诊治工作提供解剖学、功能及生理学方面的信息;易于掌握,可快速完成;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单独做一次急诊超声检查或重复进行急诊超声检查;可以用于临床操作的引导,也可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生理上或病理上的特征监测。急诊超声技术是由急诊医师或在急诊医师的指导下的其他人员,在急诊科或急诊科以外的急救场所,实施急诊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急诊超声检查应当作为独立的收费检查项目进行收费。如果其他专科的从业人员要以上述方式实施急诊超声检查,也可以参考本规范。因此,急诊超声技术与传统的、由超声科完成的超声检查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技术范围。急诊超声是急诊医学当中用到的一种临床检查技术,不是对传统超声检查的代替。根据急诊超声的特征及临床工作的需要,总结了急诊超声的基本应用及高级应用。纳入到“核心应用”的标准是:广泛被应用,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在诊断或指导临床决策方面具有独特性;或在主要的急诊诊断和恢复期治疗中发挥极大作用;已经在国外发达国家被很好地应用20多年;实用性、安全性和研究性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DVT、肺超声)。急诊超声技术的每种应用方式都代表的是临床上的一项检查技术,体现了急诊超声技术在各种急诊场所中的极大优势。在急诊超声技术的分类方面,某单项应用技术可能会被应用在多个种类和多个临床环境中。例如:急诊超声重点心脏评估技术,可用于判断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脏扩大的心脏病患者是否有心包积液的情况;在心肺复苏术中,可用来区分真正的无脉性电活动和极度血容量减少情况。另外,也可以将多种急诊超声技术用于一种临床情况判断(例如:急诊超声重点心脏评估技术/肺超声技术结合)结合临床症状,用于评估患者所呈现的整体循环功能情况。为了使急诊超声技术广泛推广,促进更多急诊医师使用这项技术,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根据临床需求的重要性及难易程度,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将急诊超声技术分为急诊超声基本应用和急诊超声高级应用。急诊超声基本应用包括创伤超声重点评估、心脏急诊重点超声、气道急诊超声评估、腹主动脉超声重点评估和超声引导操作技术;急诊超声高级应用包括肺急诊重点评估、腹部急诊重点评估、阴囊急诊评估、外周血管急诊重点评估、妇产科急诊重点评估和眼睛急诊评估。3 急诊超声主要检查技术3.1 创伤急诊重点超声创伤重点超声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通过对胸腔、心包、腹腔以及骨盆等部位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积液(图1)。FAST可识别由于脏器损伤而溢出的游离液体。游离液体往往是器官损伤的标志。但是FAST不能区分病理性游离液体的性质,如尿液、血液等。FAST是外伤抢救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FAST的同时,其他诊断性、治疗性干预可以先期或同时进行。超声无创、快捷、无辐射,可就地检查,无须将患者搬动离开抢救现场。这些优点对急症处置帮助很大,例如急性胸腹部外伤。FAST 特别适用于突发性群体性创伤事件,可以帮助急诊医师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分类处理。图1 胸腔、腹腔和盆腔常见液体积聚部位示意图。
急诊超声的检查诊断与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急腹症的诊断率,提高超声对急腹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98例患者的急诊超声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泌尿系统疾病占35.4%,胆道系统疾病占27.3%,妇科急性疾病占21.2%,内脏损伤占10.1%,其他占7.0%。
结论:超声检查能迅速及时地发现急腹症患者的病源,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急诊患者超声诊断超声分析资料与方法2008~2009年收治急诊患者198例,经我院急诊超声诊断并收治或得到手术证实,包括急性泌尿系疾病、急性胆道系统疾病、妇科急症、内脏损伤、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肠梗阻等。
男82例,女116例,年龄18~75岁。
均行超声检查。
方法:对急诊患者详细了解病史,依次对各器官脏器进行详细、全面、仔细的检查。
结果本组198例急诊患者,泌尿系疾病70例(35.4%),主要为尿路结石停留或嵌顿,少数为前列腺增生或血块阻塞引起尿潴留。
急性胆道系统疾病54例(27.3%),包括胆道系统的感染、结石嵌顿、寄生虫。
妇科急诊42例(21.2%),主要为异位妊娠,少数为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等。
内脏损伤20例(10.1%),实质性脏器损伤65%,空腔脏器损伤30%,其他损伤5%。
急性腹腔炎症14例(7.0%),包括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
急腹症的超声表现泌尿系统疾病:大多数为尿路结石,表现为输尿管扩张和肾脏不同程度积水,结石多位于输尿管的三个生理狭窄处,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一般比较容易显示,输尿管下段结石需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经输尿管膀胱入口部向上追踪显示,输尿管中段结石显示率较低,必须在肠腔胀气减少或灌肠后才能显示。
下尿路梗阻需用高倍探头才可清晰显示。
急性胆道系统疾病:多表现为胆囊增大,主要为横径的增大明显,张力增高,胆囊壁明显增厚,有些呈“双边”,厚度一般>4mm,胆囊内胆汁透声欠佳,有些可见胆汁瘀积,大部分伴有结石,其他为蛔虫,有些为活体,可见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