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5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和实训设备设施条件,制定本课程标准。
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理念。
一、实训的性质和目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间断,校内加强操作能力训练,校外与企业挂钩建立实习基地,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训练和综合考核。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的重点专业,为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围绕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倡导“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入手,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二、实训教学安排表三、实训模块设置说明1、模具钳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使学生具备机械类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划线、锉削、锯削、孔加工、攻套螺纹、锉配等加工技术和简单冲裁模制作、调试技术,同时也能掌握工量具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调整,并且能对一些常见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步骤有所了解,具备本专业中级技术人才所必备的理论、实训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敬业意识,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初级、中级钳工实训教学计划,在基本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精炼浓缩,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知识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好考核鉴定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2、普通车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模具拆装与调试实训》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模具制造技术、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模具类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模具拆装与调试》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顺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趋势,在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本课程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模具认识实习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拆装模具的技能和认知模具机构及零件而开设的。
学生通过模具拆装实训,掌握冲压模、注塑模拆装操作技能、形成冲压模、注塑模各典型机构及零件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模具测绘、模具设计以及模具加工专业系列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中职模具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以生产实践中的第任务为项目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围绕生产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知识目标1.具备冷冲模和注塑模的拆装工具使用和拆装操作技能。
2.形成模具机构和模具零件在实物上的感性认识。
3.能够参加模具的一般拆装工作,具有正确处理操作与维护管理中常见初级模具拆装操作技术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专门训练。
(二)能力目标(1)掌握以级进模、复合模为例冷冲压模具的拆装与测绘;(2)掌握冲压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3)掌握以单分型面注塑模、双分型面模具为例塑料模具的拆装与测绘;(4)掌握塑料模具的拆装调试与测绘(三)素质目标(1)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养成不断进取、探索知识和能力边界、务实创新性工作的习惯。
(2)使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初步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习惯和综合工作能力。
(3)使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具有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具体各模块教学目标1.模具零件及拆装的基本知识及安全知识学习2.级进模的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3.复合模的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4.冲压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5.以单分型面塑料模具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6.双分型面塑料模具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7.塑料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8.通过强化训练,能达到模具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资格水平;四、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本课程课内计划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20课时,实践52课时,理论课占总课时28%,实践课占总课时72%。
模具专业课课程标准模具专业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学科,它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改变,模具专业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模具专业课程标准,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
一、课程体系模具专业课程标准的体系包括以下方面: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时分配、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践。
其中,课程目标是模具专业课程标准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
课程目标应该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相适应,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课程大纲是模具课程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该包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让学生清晰了解课程的要求。
课程大纲也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准备。
课程大纲也应该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有效的和最实用的知识。
课时分配是指根据课程大纲将课程时间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章节。
这样能够有助于教师节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时分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真正满足课程的要求。
实验教学是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实验教学可以分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
实验设计是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是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报告是指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实验总结。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课程实践是指让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产实际情况,了解模具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教学方法模具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实践。
课堂教学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实际操作提供支持。
《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必修课参考学时:适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培养层次:中级制定人:批准人:陕西省********学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时:240学时适用层次:中级制定时间:2013.10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2、课程作用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拆装、调试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使用中常用结构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技术以及对模具保存、生产简单保养问题的能力,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能力。
3、前导、后续课程及关系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具钳工、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结构等相关课程。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CAD软件等。
4、课程设计的理念(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3)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冷冲模与注塑模相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2.掌握常用各类模具组成、分类和性能3.掌握模具相关零件的常用固定方法;4.掌握塑料成型工艺知识、能够操作简单的塑料成型设备;5.掌握冷冲压成型工艺知识、能够操作简单冲压成型设备;6. 掌握模具简单的安装与调试;2(二)能力目标1. 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2. 正确编写相关模具加工工艺与加工流程;3.能够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并正确操作;4.会在相关设备上安装调试模具;5. 懂的基本的模具维修与常用的检测;(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实训创新能力。
《模具装配与调试》教案2016—2017学年第1 学期
课程类型:理论实训一体化
授课班级:模具15
授课教师:蔡文华
2016年8月26 日
教学过程
图一装配尺寸链简图
a)装配简图b)装配尺寸链图
1-垫板2-固定板3-缷料螺钉4-弹压缷料板5-凸模
、装配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产品的装配方法是根据产品的产量和装配的精度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产品的装配精度要求高,则零件的精度要求也高。
但是,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装配方法,也可以用精度较低的零件来达到较高的装配精度。
图1-2 模柄装配图1-3 凸模与凸模固定板
(4)组装凹模、底板、固定板
将上模板、模柄组合件与凸模、凸模固定板组合件用螺钉固定在一起,配
6 mm和Φ5mm销钉孔并打入销钉。
图1-6 上模组件图1-7 下模组件
(四)问题及防治(20分钟)
1、装配前要认真清理场地,并擦干净零部件,装配过程中要小心,不要碰伤工作刃口。
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
教案
编号:QD-751b-16-10版本号:A/1 流水号:。
2.《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8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装配岗位.模具调试岗位.模具维修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时的安全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及正确操作办法。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后续课程为《典型模具制作》.《UG》。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以模具装配.模具调试与模具维修等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安全文明操作规范,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及文化素养。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常用模具的结构特点.装配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安全文明操作习惯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冲压模具的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2)掌握各类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检验(3)掌握各类塑料模具的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4)掌握各类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与验收(5)了解模具装配在模具行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2、能力目标(1)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获取相关的技术资料(2)能根据装配图样正确完成冲压模具的装配(3)能正确安装冲压模具并进行相应调试与检验(4)能根据装配图样正确完成塑料模具的装配(5)能正确安装塑料模具并进行相应调试与验收(6)能根据模具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案,并进行相关维修操作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2)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的工作习惯;(3)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4)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
《模具装调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形成专业所需知识与能力的专业应用性课程,是模具制造过程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理论性。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冲模、塑料模的装配、安装、调试与维护。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模具拆装与测绘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基本技能;(2)熟悉冲模、塑料模装配工艺知识、装配、调试和维修基本技能。
2.能力培养目标(1)能进行模具的拆装与测绘;(2)能进行冲模、塑料模的装配;(3)能进行冲模、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4)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树立守法、安全、质量、效率和环保的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5)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
三、授课课时72课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教学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建议采取教具演示、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方式,最好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注重现场教学,大力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以项目为主的模块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整合。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综合使用各种适合情景教学的方法。
理论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演示、模型演示,实物演示等方法。
实训课程要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适当的分组使每个学生获得充分的训练机会,通过教师演示后学生操作、师生点评或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大家点评,学生训练、完成相关训练项目的实训工作。
2.评价方法(1)本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建议考评要理论、实践并重,应用能力考核应在评价中占较高的比例。
(2)考核原则坚持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应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部分的考核可以采用课堂综合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学习效果课堂展示、综合笔试等多元评价方法。
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第一篇: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工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专业课。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模具的拆装与测绘,冲模装配,塑料模装配,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知识与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模具拆装、调试与维修方面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应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的模具拆装与测绘知识,并熟悉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2)掌握冲模装配的工艺知识,并掌握冲模装配基本技能。
(3)掌握塑料模装配的工艺知识,并掌握塑料模装配基本技能。
(4)掌握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5)掌握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教授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讲练结合。
建议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营造真实工作氛围,尽量以实际操作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以具体模具的拆装、调试与维修技能为主线,工艺理论应围绕技能需要编排,但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归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要充分用用实物、教具、挂图和多媒体进行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力求使学生对新知识建立清晰、全面的认识。
(5)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6)注重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训任务,并从各个方面强调安全生产,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观念。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一模具的拆装与测绘(一)模具的拆装(以注塑模为例)(二)模具的测绘(三)模具的装配复原二冲模装配(一)单工序冲裁模的装配(二)复合式冲裁模的装配(三)多工位级进模装配三塑料模装配 4 2 2 62 2 2(一)热固性塑料注射模装配(二)热塑性塑料注射模装配四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一)冲模的安装(二)冲模的调试(三)冲模的维护与修理 6 2 2 2 总学时 6 2 2 2 学时五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一)塑料模的安装(以卧式注射机为例)(二)注射模在注射机上的测试(三)塑料模的维护﹑保养与修理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模块一、模具的拆装与测绘教学要求:1.掌握模具拆卸一般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学时24学时
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合作开发企业长春市吉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执笔人赵洪波、张清学审核人李玉青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包含知识、技能和实践的综合型课程。
课程建构是:通过对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模具的结构、制件的材料、模具制件的尺寸、模具制件的精度正确选择冲压设备和成型设备,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有责任心的职业修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前修课程为:识图与制图、CAD绘图技能训练、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拆装与测绘、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技术、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
后续课程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CAE 动态模拟分析、模具逆向工程设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为导向,在模具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经验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
向,以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与调试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展现教学内容,全面检验综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课程目标
学习并掌握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培养在设计和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实际模具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身心、劳动安全和环保意识。
2.1知识目标
(1)典型冲压模具的结构。
(2)冲压成形工艺。
(3)典型冲压模具的装配方法。
(4)典型模具冲裁间隙的调整方法。
(5)典型压力机的结构及操作规程。
(6)典型塑料模具的结构。
(7)塑料成型工艺。
(8)典型塑料模具的装配方法。
(9)典型注射机的结构及操作规程。
2.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认知典型冲模结构。
(2)能够完成的冲压模具的装配。
(3)能够在设备上调试冲压模具。
(4)能够正确操作压力机及其维护能力。
(5)能够正确认知典型塑料模结构。
(6)能够完成的塑料模具的装配。
(7)能够在设备上调试塑料模具。
(8)能够正确操作注射机及其维护能力。
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3)具有良好的交往与沟通表达能力。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评定事物的能力。
(6)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兼顾协同设计能力的培养,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4其他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工具应用能力、技术文件写作与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教学内容
通过对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模具的结构、制件的材料、制件的尺寸、制件的精度正确选择冲压设备和成型设备,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培养在设计和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做到由典型到一般的实际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
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身心、劳动安全和环保意识。
具体内容如下:
表1 项目描述
4.实施建议
4.1师资队伍
(1)团队规模:基于每届2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3人左右(含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人。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实际背景,系统掌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调知识、成型设备操作,了解典型模具的结构,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3)课程负责人:熟悉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调、成型设备的知识,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教师。
4.2教材及相关资源
推荐教材:《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资料:
《模具装配与调试》,北京大学出版社。
《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具安装调试实训指导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装配实训指导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4.3教学组织模式
表2 教学组织模式
4.4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导向、实践操作、见习参观等方法。
其中应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给学生以感性认知;分组讨论时,教师应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4.5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总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实训报告及各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
表3 过程考核描述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组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