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气化工艺流程(精品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摘要介绍了液氯气化的工艺过程及所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
关键词液氯气化安全氯气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我国工业(特别是化工)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液氯是低压液化气体,属于危险品。
因此如何确保液氯气化在使用中的安全,是广大液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
液氯多由钢瓶气相出料。
钢瓶自身的气化氯气量(特别是冬季)有时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常采用对钢瓶直接加热的方法,以加速气化。
这种方法有可能使液氯温度急剧上升,引起液氯钢瓶或缓冲罐内超压或安全塞熔化,导致事故发生。
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户采用钢瓶液相出料法。
出钢瓶的氯气进入带加热套的气化罐进行气化(气化罐属三类压力容器),夹套内通常通蒸汽或热水加热。
通蒸汽可造成罐内液氯急剧气化而不易控制;通热水则需增加一套热水循环装置(如热水罐、热水泵等)。
最不安全的因素是:氯碱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工业食盐和水,会不可避免地带入铵类物质。
用含有铵离子的精制盐水进行电解反应时,铵离子则与电解产物氯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氯化氮。
后者随氯气一道进入液氯生产系统。
当氯气被液化时,三氯化氮也被液化混入液氯内。
用户在使用氯气时,气化罐内逐渐会贮存由氯气液化装瓶时一同液化带来的三氯化氮。
而三氯化氮的沸点比液氯的沸点要高得多(三氯化氮沸点>71℃),液氯沸点-34.6℃)。
液氯中三氯化氮的爆炸危险含量为5%。
当气化罐内液氯不断气化时,三氯化氮则不气化或气化不完全,久而久之,三氯化氮就会富集而达到一定浓度,且在一定条件(如振动、阳光、有机物作用等)下,则可能导致气化罐爆炸。
笔者参加过国内一些液氯用户的生产装置设计,设计所采用的是钢瓶液相出料,再经排管式气化器加热气化,同时采取下述工艺及安全措施,进而达到稳定、安全气化液氯的目的。
实践证明,该法对广大液氯用户是切实可行的。
2液氯气化工艺及安全措施为了操作方便、稳定、安全、可靠、易行,笔者建议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及如下安全措施:2.1 液相出料并配备安全、可靠、方便的流量、气化温度控制系统由钢瓶液相出来的液氯经气动调节阀进入排管式气化器气化,其流量则根据后系统工艺需要由缓冲罐上的压力反馈自行调节。
氯碱厂产品工艺规程工艺编号:YTY-TR-103-2002-02液氯工艺规程目录1.产品概述 (2)2.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及其它材料规格 (4)3.化学反应过程和生产流程图 (5)4.工艺过程 (6)5.生产控制和技术检查 (7)6.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10)7.安全技术 (10)8.环境保护 (13)9.操作工时、生产周期、单位产量所需工时 (14)10.劳动组织、岗位划分和定员 (14)11.设备—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5)12.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计算公式 (16)13.原材料、动力消耗和技术经济指标 (16)14.附录(有关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换算表 (17)一、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液氯2、氯气的化学结构:氯气元素符号Cl ,氯气的化学分子式Cl 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
它比空气重2.5倍,易向地面下降。
在0℃和1绝对大气压时,每1米3的氯气重3.214公斤。
3、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在常温时是黄绿色,具有窒息性刺激臭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对人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过多时还会致死。
一般操作场地氯含量不得超过0.001毫克/升。
氯气是易于液化的气体,1绝对大气压的纯氯气在-34.5℃时就可以液化成液体氯,若氯气的压力升高,液化温度则升高。
液氯的蒸汽压力:液氯是黄色透明的液体,0℃时每升液氯重1.4685公斤,相当于463升气体氯。
液氯的比重:4、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能溶解在水里,但溶解度不大,且温度越高,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
氯气溶解在水里,会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及次氯酸和存在一部份游离氯气。
而次氯酸受热或光照等作用,易分解出初生态氧,并生成盐酸。
其反应如下:Cl2 +H2O →HCl+HclO光照或热HClO → H+[O]次氯酸还会离解:HClO → H++ClO-次氯酸、次氯酸离子、初生态氧都是强氧化剂。
盐酸的腐蚀性很强。
这就是湿氯气具有漂白和杀菌能力的原因。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1、概述:1.1液氯工段任务:把气态氯进行降温液化,而使其变成液体,以便于运输和贮存,并满足对氯纯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1.2 液氯的用途: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冶金、医药、塑料、橡胶等行业。
1.3 液氯的贮运:液氯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切勿与易爆易燃及氨气共储共运,库温不超过35℃,防止日光照射。
失火时,可用水浇救。
2、原料及性质液氯工段主要原料有:氯气、氨、氯化钙、硫酸2.1 氯气的物化性质:2.1.1 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式Cl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重度3.214Kg/M3(标准状况下;1大气压,0℃),沸点:-33.9℃,熔点:-100℃,汽化热:20.39Kj/Mol(-34.4℃),熔融热:6.39Kj/Mol(-101℃)。
压缩系数:0.1—7.6MPa之间,平均为0.000202。
溶解度:0℃,1atm下100g水中溶解1.462克。
熔解热:22.07Kj/Mol,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76.74Kj/Mol;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色微橙的透明液体,具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2.1.2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属卤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对惰性气体、碳、氮等元素外,几乎可以与各种元素直接化合,氯也能和许多化合物起反应,因此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氯状态存在的氯是极少的,大多数呈无机化合物存在。
2.1.2.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如 2Ag+Cl2→2AgCl在有水存在情况下,即生成盐酸,促使金属腐蚀如2Fe+3Cl2→2FeCl3FeCl3+3H2O→Fe(OH)3+3HCl完全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反应,也有例外:如钛与湿氯气不反应,而与干燥氯气反应Ti+Cl 2→TiCl 2,TiCl 3,TiCl 42.1.2.2氯气与无机化合物反应:如2NaOH+Cl 2→NaClO+NaCl+H 2O2Ca (OH )2+Cl 2→Ca (ClO )2+CaCl 2+2H 2O2.1.2.3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C 6H 6+3Cl 2→C 6H 6Cl 62.1.2.4与水作用:氯气微溶于水,在9.6℃以下与水生成Cl 2·8H 2O 水合物,因此在冬季,水同氯很易生成水合物结晶,在常温下,氯微溶于水,生成少量盐酸和次氯酸:Cl 2+H 2O →HClO+HCl2.1.2.5和氢气反应:氯气和氢气在光照的情况下,能迅速反应与释放大量的热,并以爆炸的形式将热H 2+Cl 22HCl+Q (183.9kj )氯气和氨气即时在低温下,亦激烈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1、概述:1.1液氯工段任务:把气态氯进行降温液化,而使其变成液体,以便于运输和贮存,并满足对氯纯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1.2液氯的用途: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冶金、医药、塑料、橡胶等行业。
1.3液氯的贮运:液氯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切勿与易爆易燃及氨气共储共运,库温不超过35℃,防止日光照射。
失火时,可用水浇救。
2、原料及性质液氯工段主要原料有:氯气、氨、氯化钙、硫酸2.1氯气的物化性质:2.1.1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式Cl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重度3.214Kg/M3(标准状况下;1大气压,0℃),沸点:-33.9℃,熔点:-100℃,汽化热:20.39Kj/Mol(-34.4℃),熔融热:6.39Kj/Mol(-101℃)。
压缩系数:0.1—7.6MPa之间,平均为0.000202。
溶解度:0℃,1atm下100g水中溶解1.462克。
熔解热:22.07Kj/Mol,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76.74Kj/Mol;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色微橙的透明液体,具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2.1.2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属卤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对惰性气体、碳、氮等元素外,几乎可以与各种元素直接化合,氯也能和许多化合物起反应,因此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氯状态存在的氯是极少的,大多数呈无机化合物存在。
2.1.2.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如2Ag+Cl2→2AgCl在有水存在情况下,即生成盐酸,促使金属腐蚀如2Fe+3Cl2→2FeCl3FeCl3+3H2O→Fe(OH)3+3HCl完全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反应,也有例外:如钛与湿氯气不反应,而与干燥氯气反应Ti+Cl 2→TiCl 2,TiCl 3,TiCl 42.1.2.2氯气与无机化合物反应: 如2NaOH+Cl 2→NaClO+NaCl+H 2O 2Ca (OH )2+Cl 2→Ca (ClO )2+CaCl 2+2H 2O 2.1.2.3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C 6H 6+3Cl 2→C 6H 6Cl 6 2.1.2.4与水作用:氯气微溶于水,在9.6℃以下与水生成Cl 2·8H 2O 水合物,因此在冬季,水同氯很易生成水合物结晶,在常温下,氯微溶于水,生成少量盐酸和次氯酸:Cl 2+H 2O →HClO+HCl2.1.2.5和氢气反应:氯气和氢气在光照的情况下,能迅速反应与释放大量的热,并以爆炸的形式将热释放出来。
目录一、生产工艺流程 (3)氯气液化流程: (3)液氯包装的流程: (3)液氯排污的流程: (3)事故氯吸收流程 (4)二、岗位操作 (4)(一)液化岗位 (4)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4)2、液化系统开车的步骤 (5)3、正常操作 (5)4、液氯储罐切换操作 (6)5、液化系统停车操作: (6)(二)包装岗位 (6)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7)2、液氯包装的操作: (7)3、液环式氯气泵的操作 (8)5、正常操作 (10)事故氯吸收岗位操作 (11)(三)钢瓶技术检验岗位 (11)1、检验规程 (12)2、钢瓶试压操作 (12)3、钢瓶合格条件 (13)三、工艺控制指标 (13)四、不正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15)1、氯气泵 (15)2、液下泵 (16)五、岗位职责 (16)1、工段长工作职责 (16)2、班长工作职责 (17)3、液化工工作职责 (18)4、包装工岗位职责 (18)5、复磅工岗位职责 (19)6、整瓶工岗位职责 (19)六、设备一览表 (20)附件一液氯工段事故预案 (22)一、液氯钢瓶发生液氯泄漏事故处理方案 (22)二、液氯包转管线发生泄漏事故的处理方案 (23)附件二液氯工段安全操作要点 (24)附件三液氯槽车充装操作规程 (25)一、生产工艺流程自氯氢处理来的氯气,进入原氯分配台,根据氯气平衡情况,一部分去氯化氢工段生产氯化氢,一小部分去乙炔配制次氯酸钠溶液,剩下的全部去生产液氯。
氯气液化流程:原氯通过分配台进入氯气缓冲罐(V0901),然后进入氯气液化器(E0901A、B、C)壳程内,与来自冷冻站的-20℃盐水换热冷却,部分液化成液体氯;液体氯及不凝性气体,经气液分离器(V0903A、B、C)分离,液体氯进入液氯储罐(V0904A—E)贮存。
需装瓶外运的液氯由液氯储罐进入液氯中间槽(V0911),由液下泵(P0902A、B)输送去装瓶。
未液化尾气经气液分离器顶部送出,经尾氯分配台送去合成盐酸。
氯气生产安全氯(Cl)是化学元素之一.通常所说的氯,是指分子氯(Cl2)而言的,分子氯由约76%的氯-35和24%的氯-37构成。
气态氯称为氯气,液态氯称为液氯。
氯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用途极广。
生产工艺氯的工业生产方法是电解食盐水。
当前流行的工艺是隔膜法电解和离子膜法电解。
原盐经溶解、沉降分离出杂质并制成饱和精盐水,通入隔膜电解槽(或离子膜电解槽),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电解,在槽的阳极室生成氯气,阴极室内生成碱液和氢气(见图1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图),生产是连续进行的。
图1 隔膜法盐水电解工艺流程由于氯气输送贮存困难,而氯气易于液化,液氯贮存和长程运输又比氯气方便得多,所以液氯常以很大规模生产,有低压、中压、高压三种液化工艺(见图2液氯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 液氯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危害液氯的沸点是-33.97℃,氯气的相对密度是2.485(空气=1).因此,液氯一旦大量泄漏,会迅速蒸发形成低温氯气云团并低空漂移、扩散,对人和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中毒——中毒是氯气生产最主要的职业危害。
氯气是强烈刺激性气体,属高毒类。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氯气对人有急性毒性和慢性影响,但未见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报道。
人对氯耐受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低浓度阶段,高浓度长时间接触无一例外地会造成严重伤亡。
氯气的急性毒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反应一般于24小时内消退;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可有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性肺水肿;重度中毒则引起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窒息、昏迷可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甚至猝死。
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见下表。
氯气的慢性影响:在含氯不高于7.5mg/m3的大气环境中长期工作,一部分人中可有早期气道阻塞性病变倾向,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个别人中可有哮喘发作、肺气肿、神经衰弱综合征或伴有胃炎症状,但无生命危险,也不会因而升高死亡率;皮肤暴露部位可有灼热发痒感,往往发生氯痤疮;有的还可发生牙齿酸蚀症。
液氯汽化技术方案一、工艺说明液氯汽化工艺是环氧氯丙烷生产的配套工艺,直接为环氧氯丙烷提供高纯度的氯气,以满足环氧丙烷生产需要。
汽化工序两台液氯储罐交替接受液氯和为液氯汽化器供应液氯,每8小时切换一次,汽化后的氯气经氯雾分离器送往环氧氯丙烷分厂使用,液氯汽化器的热源由热水罐的高温水经热水泵送入,水循环使用。
两台液氯储罐加压空气中所带出的氯气和和液氯液下泵密封气体中所含氯气,以及液氯中间罐检修时排空气体中所含氯气,集中送入氯气缓冲罐中。
由吸收塔用碱液进行吸收处理,碱液由碱液循环泵打循环使用,当吸收碱液达到一定浓度由输液泵送出,作为次氯酸钠产品使用,并更换碱液再进行吸收,吸收后尾气排空。
各主要控制点参数范围如下表所示:一期和二期工艺相同,将一期各工艺点位号前加数字2即为二期位号。
二、控制功能一期和二期DCS I/O表如附表所示,组态及参数设定可参照DCS I/O表进行。
其中,PICA-8231、TICA-8250、2PICA-8231、2TICA-8250为单回路PID控制,PICA-8210由PV-8210A和PV-8210B进行分程控制,2PICA-8210由2PV-8210A 和2PV-8210B进行分程控制。
其它模拟量输入点为单纯显示模块。
一期所有的泵不进DCS,由生产现场手动控制其开停,二期泵进DCS,由DCS控制其开停。
一期、二期所有的开关阀、限位开关均为双反馈,其联锁逻辑如逻辑图所示。
二期泵为单反馈,但控制每台泵的启动和停止占两个DO通道。
操作站监控画面应具有历史趋势查询及监控组画面等功能,控制器及通讯电缆应采用冗余配置。
三、联锁逻辑一期、二期联锁原理基本相同,如逻辑图所示。
唯一的不同在于二期逻辑图中开关阀2XCV-8211A和2XCV-8211B的联锁条件中没有LIA-8211A、LIA-8211B 低限报警联锁。
逻辑图中所有的开关按钮以及报警指示灯的变色、闪烁均以软件形式实现。
四、监控画面工艺流程图要求监控画面工艺流程图以PID(附图)为依据,管道颜色要求如下:冷水:绿色;蒸汽:银白色;空气:天蓝色;氮气:黑色;氯气:中黄色;液氯:黄色;碱液:朱红色。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一、工艺流程: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
现分述如下:(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
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0.15~0.20MPa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
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
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
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
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
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
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液氯工段工艺操作规程1、概述:1.1液氯工段任务:把气态氯进行降温液化,而使其变成液体,以便于运输和贮存,并满足对氯纯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1.2 液氯的用途: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冶金、医药、塑料、橡胶等行业。
1.3 液氯的贮运:液氯应贮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专库专储,切勿与易爆易燃及氨气共储共运,库温不超过35℃,防止日光照射。
失火时,可用水浇救。
2、原料及性质液氯工段主要原料有:氯气、氨、氯化钙、硫酸2.1 氯气的物化性质:2.1.1 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式Cl2;原子量35.453,分子量70.906,重度3.214Kg/M3(标准状况下;1大气压,0℃),沸点:-33.9℃,熔点:-100℃,汽化热:20.39Kj/Mol(-34.4℃),熔融热:6.39Kj/Mol(-101℃)。
压缩系数:0.1—7.6MPa之间,平均为0.000202。
溶解度:0℃,1atm下100g水中溶解1.462克。
熔解热:22.07Kj/Mol,水合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生成热76.74Kj/Mol;外观:气体为黄绿色,液体为黄色微橙的透明液体,具有窒息性刺激气味。
2.1.2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属卤族元素,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除了对惰性气体、碳、氮等元素外,几乎可以与各种元素直接化合,氯也能和许多化合物起反应,因此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氯状态存在的氯是极少的,大多数呈无机化合物存在。
2.1.2.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如 2Ag+Cl2→2AgCl在有水存在情况下,即生成盐酸,促使金属腐蚀如2Fe+3Cl2→2FeCl3FeCl3+3H2O→Fe(OH)3+3HCl完全干燥的氯气和液氯常温下几乎不与金属反应,也有例外:如钛与湿氯气不反应,而与干燥氯气反应Ti+Cl2→TiCl2,TiCl3,TiCl42.1.2.2氯气与无机化合物反应:如2NaOH+Cl2→NaClO+NaCl+H2O2Ca(OH)2+Cl2→Ca(ClO)2+CaCl2+2H2O2.1.2.3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C6H6+3Cl2→C6H6Cl62.1.2.4与水作用:氯气微溶于水,在9.6℃以下与水生成Cl2·8H2O水合物,因此在冬季,水同氯很易生成水合物结晶,在常温下,氯微溶于水,生成少量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O+HCl2.1.2.5和氢气反应:氯气和氢气在光照的情况下,能迅速反应与释放大量的热,并以爆炸的形式将热H2+Cl2 2HCl+Q(183.9kj)氯气和氨气即时在低温下,亦激烈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
液氯气化工艺流程简述一、工艺流程:二、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
现分述如下:) M"r6 o+ y* `! {9 r(1)液氯储槽进料部分:三维,cad,机械,技术,汽车,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时空,镇江9 v, E: N! G6 A! j, f6 ]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三维|cad|机械|汽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a1 R/ k1 K) a4 x( c9 z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
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车3才可进行过料。
0.05 MPa。
4操作压力5车12/3)。
排污。
2稳定在50g/l。
3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0.6MPa)。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0.2MPa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0.15MPa,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40℃,压力≤0.02MPa,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三维|cad|机械|汽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l+ M# V" t9 k; W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
(三)、尾气处理部分:1、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3.5Kpa。
液氯气化岗位安全技术流程液氯气化作业是一个相对危险的工作岗位,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流程。
下面是一个液氯气化岗位安全技术流程的简要说明:1. 安全准备:- 确保工作场所清洁、无明火、无易燃易爆物品;- 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破裂防护面罩等;- 确保喷雾装置完好,并进行密封检查;- 平整工作区,并设置警示标志。
2. 液氯储存设施检查:- 检查液氯储罐密封性和安全阀的正常工作情况,确保液氯储存设施无泄漏;- 检查液氯罐的液位,确保液位在安全范围内。
3. 操作前准备:- 进行操作前安全交底和岗前培训,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液氯的危险性,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操作员佩戴完整的工作服,并戴好防护设备。
4. 气化设备操作:- 确保气化设备开启前,没有可燃材料和易燃气体泄露;- 打开液氯气化设备,并调整好气化温度和压力;- 在气化过程中,定期检查液位和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气化结束后,关闭气化设备,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设备排压。
5. 废气处理:- 确保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得到有效处理,防止废气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6. 紧急情况处理:- 针对液氯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告知所有操作人员;-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如关闭阀门、报警、撤离现场等。
7. 巡视和检查:- 定期巡视液氯气化设备及周边环境,及时发现可能的安全隐患;- 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液氯气化岗位的安全技术流程不仅仅是上述几个步骤,还应包括岗位操作规范、事故防范措施、紧急疏散预案等详细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和应急方案。
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安全技术措施。
液氯汽化单元培训资料1氯气的性质氯气分子量为71,熔点-101.6℃,沸点-34.6℃,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气体,气体密度3.21克/升。
氯气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有助燃性。
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氯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45,比空气重,泄漏的氯气常常滞留在地面。
液氯/氯气为剧毒物质,氯气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mg/m3。
其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等级为Ⅱ级,属高度危害,能严重刺激皮肤、眼睛、粘膜;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可引起喉肌痉挛、粘膜肿胀、恶心、呕吐、焦虑和急性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炎等;氯气还能刺激鼻、口、喉,随浓度升高引起咳嗽直至引发喉肌痉挛而导致死亡。
人吸入氯气最低致死浓度为:2530mg/m3/30min或500ppm/5min。
1.1与氢气的反应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异常激烈,在光照或加热情况下二者迅速反应合成HCL,并放出大量的热〔Q〕:H2 + CL2=2HCL + Q氢气和氯气在稳定燃烧时,会发出苍白色火焰。
但在较低温度和无光照情况下,二者的反应速度缓慢。
因此,当氢气和氯气发生混合后应注意降温、避光和卸压,并送入大量的氮气稀释,产生的尾气通入碱洗设备处理。
1.2与水的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是盐酸和次氯酸:CL2 + H2O=HCL + HClO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当水中H+含量偏高时,可认为氯气溶解于水中,加热时氯气会逸出。
次氯酸是强氧化剂和杀菌剂。
自来水厂的杀菌工序就是向水中通入少量氯气,生成次氯酸进行杀菌和除臭。
1.3与碱溶液的反应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实际上是,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再与氢氧根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氯化盐和次氯酸盐:CL 2 + H 2O =HCL + HClO H + + OH -= H 2O利用氯气易于与碱反应的性质,工业上用NaOH 溶液吸收或洗涤氯气。
利用氯气可溶于水的性质(1体积水溶解2.5体积的氯气)也可用大量的水洗涤,亦能除去泄露在空气中的氯气。
【关键字】精品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液氯气化站安全操作规程(试行)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2011- - 发布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液氯气化站安全操作规程(试行)编写:校核:审核:审批:前言本操作规程是对液氯气化工序职工在操作方面的规范性要求。
本标准为试行版。
本标准首次发布:液氯汽化站安全操作规程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氯气化站从开车到停车、从日常维护到特护以及所有所属气体、液体的物化性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事故中的防范措施,并都做了具体要求和规范,以此来确保气化的生产正常运行和人员的人身安全。
2、液氯气化站安全运行规程(一)本工段管辖区内危险品种类及其特性日常生产和巡检过程中如果发现气化站设备、管道有氯气泄漏应立即汇报氯处理装置技术人员联系处理,若泄漏量较大,对设备和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时,应立即切断漏源。
及时向上级汇报,应立即组织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若出现严重泄漏,严重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岗位人员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紧急停车等手段,以保障安全。
(三)液氯气化安全操作规程1、岗位任务把液氯用液氯汽化器气化成氯气,并使气化后的氯气压力均衡、稳定地供氯化石蜡装置使用。
2、液氯气化开车操作2.1原始开车(使用液氯)3、长期停车后的开车3.1准备好稀氨水及相应的工具。
3.2液氯管道、氯气管道、蒸汽管道、热水管道及加水管道试漏合格备用。
3.3液氯、氯气、热水循环泵、加水阀调试合格,各旁路阀处于关闭状态,3.4确认各仪表完好可用。
3.5确认气化器液氯进、出阀门处于闭、开状态。
3.6确认气化器水池液位、水温满足开车需要。
3.7确认气化器循环水泵运行正常。
3.9接班长或运控中心开车的通知后,开启液氯调节阀(PV1101A)的前后手动阀,监控现场液氯、氯气压力,配合DCS调节好气化氯压力(0.15~0.2 MPa)。
3.10随时检查气化水池水温变化情况,循环回水温度满足不了气化需要时可用蒸汽给气化水池的水加热。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液氯气化工艺及计算
一、工艺流程:
本工艺分为共三部分:液氯储槽进料部分,液氯气化部分,废气处理部分。
现分述如下:
(一)、液氯储槽进料部分:
1、首先确认槽车泄料口、尾气接口及氮气接口连接完毕,以氮气试压至0.70MPa,确认连接点有无泄漏。
2、在确认连接点无泄漏的情况下,管道泄压。
检查槽车与储罐压力,确保槽车与储罐压力差值在0.15~0.20MPa范围内,如槽车压力低,可采取槽车用氮气加压,或储罐泄压的方式进行处理(注:槽车压力大于储罐压力)。
3、在确认槽车与储罐压力、压差无误的情况下,打开储罐进料阀、槽车泄料阀开始进料。
在进料过程中注意保持槽车与储罐的压差值,如压差过小可暂停进料,按2中所述进行处理后,才可进行过料。
同时在槽车与储罐的打压泄压过程中,槽车与储罐压力不得超过0.65MPa,同时不得低于0.05 MPa。
4、在槽车泄料过程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以氮气向储罐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储罐进料阀,打开槽车进料阀,以氮气向槽车方向压料,完毕后关闭槽车泄料阀。
注意在压料过程中,操作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规定压力,同时在操作阀门过程中,一定要缓慢进行。
5、压料完毕后,缓慢开启尾气阀做抽空处理,同时开启氮气阀置换,分析检测合格后方可拆开泄料阀,完成槽车泄料操作。
(二)、液氯气化部分:
1、液氯气化器采用热水循环加热,热水槽循环水依靠外接软化水补充,并控制一定液位(2/3)。
循化水依靠外接蒸汽管道加热,并且水温控制在40~45℃范围内。
热水循环罐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
2、液氯储槽中的液氯依靠液下泵送至液氯气化器内,液下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65MPa左右,依靠液位传感器传输信号调节进料量,维持气化器中液位在2/3左右。
气化器通过离心泵送来的循
环热水加热使液氯转化为气体,通过气化器上的压力传感器调节进水流量,来调节蒸发量使气化器压力稳定在0.6MPa左右。
气化器通过底部排污口定期排污至废气缓冲罐内,严格控制汽化器中三氯化氮含量不超过50g/l。
3、从气化器出口排出的氯气通过调节法进入氯气缓冲罐,为防止氯气夹带液氯影响后系统操作安全,氯气缓冲罐采用加套式,加套内通以热水保温加热(40~45℃),使带入的液氯完全气化,氯气缓冲罐压力通过进口调节阀控制(0.6MPa)。
从氯气缓冲罐出口排出的氯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
4、液氯气化器排污操作:
a、将气化器液位控制在30%,压力泄至0.2MPa左右,再向中间排污罐排料。
b、排料完毕后,关闭气化器排污阀,以氮气给中间排污罐打压至0.15MPa,然后缓慢向残氯吸收罐过料,残氯以15%稀碱液缓慢吸收,稀碱液通过外置冷却器换热,保证吸收罐温度≤40℃,压力≤0.02MPa,尾气排至废气处理塔。
c、残液处理过程中,及时监测吸收碱液中的含碱量,当碱液低于2%含量是及时更换碱液。
(三)、尾气处理部分:
1、本工序槽车泄料,储罐进料,设备管道泄压、液下泵氮气密封、设备排污,设备检修置换等含氯废气均排至废气缓冲罐内,废气经废气处理塔经碱液吸收后,由塔顶风机抽出排至大气,风机进口压力稳定在-3.5Kpa。
2、碱液经由碱液高位槽定量放至循环罐内,向碱液循环罐加入定量水,开碱液循环泵打循环混合碱液。
分析检测混合碱液浓度达10~15%时,停止加水。
开启碱液循环泵,向废气处理塔输送碱液吸收系统所排含氯废气。
定时分析检测循环液中碱含量及次氯酸钠含量,当碱含量达到PH值为8~10时,将碱液循环切换至另一碱液循环罐继续吸收含氯废气。
3、将转化为次氯酸钠溶液的吸收液泵送至次氯酸钠高位槽外售。
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严禁设备超压、带病运行。
2、严禁氯气外逸。
3、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操作,杜绝各类违章行为。
4、严格执行汽化器定期排污及三氯化氮的检测工作。
5、装置区配备氯气捕消器、防护滤毒面具、防护眼镜及氧气呼吸器等,以备发生异常时作应急处理。
6、液氯储存区应有备用储罐,以备液氯储罐发生异常时,将液氯倒置备用罐中,操作时可通过液下泵将泄漏储罐中液氯泵送至备用罐中。
(严禁对泄漏罐进行加压操作)
7、残液排料、吸收过程中各容器压力一定不要超过工艺规定压力值,同时保证过料,吸收等过程均为液相过料。
三、工艺条件:
设备名称工控指标
热水槽液位2/3
水温40~45℃
热水泵Q=5m3/h H=25m
电机功率 1.5 KW
液氯储槽液位2/3
工作压力≤0.65MPa
液下泵Q= m3/h H= m
电机功率KW
液氯蒸发器工作压力≤0.65MPa
加热水温40~45℃
液位≤2/3
氯气缓冲罐工作压力≤0.65MPa
加热水温40~45℃(设定值为42℃)
废气处理塔塔顶压力3~5Kpa(真空度)
废气机前缓冲罐工作压力-30~+50Kpa
氯压机进口压力-30~+50Kpa
出口压力50~80Kpa
出口温度≤50℃
废气机后缓冲罐工作压力50~80Kpa
塔顶风机真空度5~10KPa
电机功率KW
碱液循环槽液位≤80%
碱浓度10~15%
碱液循环泵Q= m3/h H=30m
电机功率KW
碱液循环冷却器碱液出口温度≤40℃
碱液高位槽液位≤80%
容量m3
次氯酸钠储槽液位≤80%
容量m3
PH ≈8~10
有效氯4~7%
四、工艺计算:
(一)、液氯气化器:
1、操作参数:
氯气操作压力0.7MPa(绝压),查数据表可知其沸点温度为22℃循环热水温度40~45℃,对应45℃下的氯的饱和蒸汽压力为1.27MPa,故气化器设计压力不低于1.4~1.5 MPa。
安全阀设计压力应设定在0.75~0.80 MPa
2、换热面积:
液氯的气化热(22℃,0.7MPa压力下)约为250kJ/kg
以液氯蒸发量10t/d计,则每小时蒸发量为0.417t
Q汽=0.417*250*1000=104250 kJ/hr=24940kcal/hr
循环热水进出口温差以10℃计算(进口42℃、出口32℃)
则所需热水循环量为M=24940/(1*10*1000)=2.494t/hr
3、管路计算:在22℃,0.7MPa压力下,氯气的密度约为23kg/m3 则氯气流量为V=0.417*1000/23=18.13m3/hr
气体流速取u= m/s
则管径为d=
4、蒸汽需求量:热量损失以实际需求量的1.2倍计
则m=1.2*24940/539=55.5kg/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