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下囊肿
- 格式:ppt
- 大小:778.00 KB
- 文档页数:15
胎儿颅内各种囊性病变产前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李一冰;王佳【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各种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疑为颅内囊性病变胎儿的18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尸检结果或随访产后新生儿头颅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80例经产前超声准确诊断为单纯脑室轻度扩张60例,单侧脑积水13例,脉络丛囊肿33例,单纯后窝池增宽17例,Dandy-Walker综合征4例,脑穿通囊肿1例,室管膜下囊肿19例,蛛网膜囊肿16例,透明隔囊肿9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6%.结论: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囊性病变的准确率较高,但对大脑中线部位的囊性病变有一定受限.【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4)010【总页数】3页(P1508-1510)【关键词】产前超声;胎儿;颅内囊性病变【作者】李一冰;王佳【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郑州450000;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5胎儿颅内囊性病变包括颅内各部位的特发性囊肿及各腔室系统的扩张,不同部位、性质的囊性病变预后不同[1],产前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有助于对胎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干预。
目前超声是检查胎儿颅内囊性病变的首选方法,但胎儿颅内解剖结构复杂,致使产前超声在诊断鉴别病灶的来源和性质上有一定困难。
本文回顾性分析180例经产前超声检查疑为颅内囊性病变胎儿的孕妇的临床资料,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囊性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疑为颅内囊性病变胎儿的1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孕妇年龄20~37岁,平均(27.4±5.1)岁,孕周15~40周,平均(27.4±4.2)周。
·经验交流·作者单位:511400广州市,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通信作者:马小燕,Email:mxym2001@126.com胎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诊断及临床结局尚宁肖珍张玉兰郭艳霞王丽敏马小燕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表现、临床结局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检出的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35例,分析所有病例声像图表现特点及临床结局。
结果囊肿均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或侧脑室前角与体部交界处的外侧,壁薄,边界清。
单侧发生41例,双侧发生94例。
表现为单发囊肿61例,多发或串珠样囊肿74例。
其中3例孕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例合并胎儿异常。
成功随访102例,4例因合并严重畸形引产,3例早产(其中1例出生后死亡,2例随访健康),2例胎死宫内,1例合并脑室扩张者随访至2岁智力发育迟缓,余92例随访至2岁均健康发育。
结论超声能准确诊断胎儿室管膜下囊肿。
排除其他相关异常及合并畸形的单纯室管膜下囊肿,短期预后良好。
关键词超声检查;胎儿;室管膜下囊肿;预后[中图法分类号]R714.53;R445.1[文献标识码]AUltrasonic diagnosi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Shang Ning ,Xiao Zhen ,Zhang Yulan ,Guo Yanxia ,Wang Limin ,Ma Xiaoya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 ,Guangzhou 511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ultrasonic appearance,clinical outcome and prognosis of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Methods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135fetuses with subependymal cys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the cysts were located in the lateral region of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or in the lateral region between anterior horn and 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The cysts had thin walls and clear boundaries.Forty -one cases were located in unilateral ventricle ,and 94cases were located in bilateral ventricles.Sixty-one cas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yst ,and 74cases were multiple or beaded cysts.Three pregnant women had 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Nineteen cases were found with other fetal abnormalities.One hundred and two cases were followed up successfully ,in which 4cases had induced abortion due to severe deformity ,3cases delivered prematurely (1case died after birth and 2cases were healthy when followed up ),2fetuses were intrauterine death ,1case who had ventricular expansion was followed up to 2years old and developmental delay was found.The rest of 92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24months after birth and all of them had a healthy neurological development.ConclusionPrenatal ultrasonography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Excluding other related abnormalitiesand malformations ,isolated subependymal cysts have a good short-term prognosis.KEY WORDSUltrasonography ;Fetus ;Subependymal cysts ;Prognosis室管膜下囊肿是指发生在尾状核头部与丘脑交界处、侧脑室前角旁的室管膜下区域即胚胎生发层基质的囊肿,因为此囊肿无上皮细胞覆盖,故为假性囊肿。
室管膜瘤名词解释简介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一种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室管膜是脊髓和脑室内衬的一层细胞薄膜,室管膜瘤常见于脑和脊髓的室管膜区域。
它通常是缓慢生长的肿瘤,但有时也可能具有侵袭性。
室管膜瘤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年人,但也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病因室管膜瘤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它可能与某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突变的基因和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最终形成室管膜瘤。
病理特征室管膜瘤通常呈结节状或囊性生长。
肿瘤细胞显示出室管膜细胞的特点,包括透明膜的核均分和嗜碱性胞质。
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征和组织结构,室管膜瘤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室管膜乳头状瘤、室管膜囊肿状瘤等。
症状室管膜瘤的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
脊髓室管膜瘤常导致下肢瘫痪、尿失禁等症状。
诊断室管膜瘤的诊断通常包括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的肿瘤组织分析,可以明确诊断室管膜瘤。
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室管膜瘤可分为不同的分级。
常用的分类系统是WHO分级系统,将室管膜瘤分为Ⅰ、Ⅱ、Ⅲ级。
Ⅰ级为低度恶性肿瘤,Ⅲ级为高度恶性肿瘤。
治疗室管膜瘤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通过完全切除肿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放射治疗可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清除未切除的肿瘤细胞。
化学治疗可用于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预后室管膜瘤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肿瘤的分级、患者的年龄、肿瘤的位置和治疗的效果等。
完全切除肿瘤后,Ⅰ级室管膜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Ⅲ级室管膜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通常在40%左右。
预防目前尚无特别针对室管膜瘤的预防措施。
然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和放射线等有害因素,可以降低患室管膜瘤的风险。
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听到“囊肿”这个词,也许是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被诊断出患有某种囊肿。
那么,囊肿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又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要弄清楚囊肿的成因,首先得了解一下囊肿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囊肿是一种良性的包块,里面通常充满了液体、半固体或者气体等物质。
囊肿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肝脏、肾脏、卵巢、皮肤等等。
引起囊肿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说。
遗传因素在囊肿的形成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有些家族中可能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使得某些人更容易患上特定类型的囊肿。
比如,多囊肾就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多囊肾,那么其亲属患病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
内分泌失调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以卵巢囊肿为例,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卵巢滤泡无法正常破裂排卵,从而形成滤泡囊肿。
另外,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囊肿。
感染也是导致囊肿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时,局部组织可能会发生炎症反应。
在炎症修复的过程中,有时会形成囊肿。
比如,肝包虫囊肿就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
创伤同样可能引发囊肿。
身体受到外伤后,组织受损,局部的液体积聚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就可能形成囊肿。
这种囊肿通常被称为创伤性囊肿。
长期的慢性刺激也不容忽视。
某些职业或者生活环境中,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受到物理刺激,可能导致组织反复损伤和修复,增加囊肿形成的风险。
比如,长期摩擦手腕部位可能导致腱鞘囊肿的发生。
另外,先天性的发育异常也会导致囊肿的出现。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某些组织或器官的发育出现异常,就可能形成先天性的囊肿。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囊肿的形成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且,不同部位的囊肿,其形成的具体原因也可能有所不同。
比如,肝囊肿可能是由于胆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胆管局部扩张形成囊肿;也可能是后天肝脏组织受到创伤或者炎症的影响而形成。
侧脑室囊肿是什么相信有些准妈妈在产检的时候会发现胎儿侧脑室囊肿,这听起来很令人害怕,准妈妈们总是会想得比较多,长期这样,准妈妈会精神过于紧张,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侧脑室囊肿是什么,准妈妈们也可以有个心理准备,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产检,才能给胎儿最好的保护。
目前认为侧脑室囊肿病理分型有:神经上皮样囊肿(包括脉络丛囊肿和室管膜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其中大多数为脉络丛囊肿。
脉络丛囊肿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在整个脑室系统均可发生,最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其次为侧脑室体部、枕角和颞角,额角罕见,与脉络丛的解剖分布有关。
脉络丛囊肿常在胎儿时就已经发生,与第18号染色体三体有关,也可能和21号染色体变异有关,但是大多数在出生后2年内消失,并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侧脑室囊肿可单发,也可多发.本病一般无任何症状,一旦囊肿阻塞脑脊液循环,则可以造成胎儿脑室扩张.脉络膜囊肿多在早期妊娠晚期或中期妊娠早期发现,孕24~26周后明显缩小或消失.侧脑室有囊性肿块一般对胎儿没有直接影响。
如果囊肿比较小,而且在左侧侧脑室一般不会堵塞脑脊液循环,不造成颅内压增高等。
暂时可以先不处理这个囊肿的问题,如果胎儿未发现合并其他畸形,则可嘱孕妇随访观察,至妊娠结束。
检查中若发现胎儿脉络膜囊肿,不要立即认为是病理性或生理性的,应同时仔细检查胎儿是否合并有其他畸形,如果胎儿合并有其他畸形时应建议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抽羊水作染色体检查,以尽早排除染色体疾病.如果胎儿未发现合并其他畸形,则可嘱孕妇随访观察,至妊娠结束.等生产完后,可以到神经外科就诊,可能需要定期复查,确定此囊肿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然后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上面的介绍,对于侧脑室囊肿是什么,相信准妈妈们心中也有自己的理解了,其实,每个宝宝都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天使,作为准妈妈千万要放松自己的心情,如果发现侧脑室囊肿就要坚持复检,最后确定情况如何,这是为宝宝未来的健康保障,也是为每个家庭的幸福保障。
囊肿的名词解释囊肿是指体内某一部位或器官内的异常囊状物,常常是一种液体或半固体的含脂质、粘液或其他组织成分的肿块。
它可以在身体各个部位形成,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在医学上,囊肿被归为一种良性病变,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囊肿也可能带来疼痛、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以及潜在的恶性转变的风险。
囊肿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体内某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发生异常的生长或发育导致。
造成囊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外伤、炎症或某些疾病等。
囊肿通常在体内逐渐增大,形成一个包裹着囊壁的囊腔。
这个囊腔内可能是液体或半固体物质,还可能含有细胞脱落物、纤维组织或异物等。
囊肿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取决于其所在的具体位置。
例如,囊肿出现在皮肤上时,可能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肿块,质地柔软或坚硬,表面一般可见或可触及到。
当囊肿位于内脏器官内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疼痛感,甚至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导致相应的症状和功能障碍。
诊断囊肿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在临床上,医生可能通过触诊肿块的质地、大小和活动性等特征来预估囊肿的性质。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等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囊肿的类型和性质,并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治疗囊肿的方法多样,主要取决于囊肿的性质、位置、大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对于一些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可能无需治疗,医生会选择进行观察。
然而,对于一些较大或有明显症状的囊肿,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穿刺抽吸、手术切除或其他介入性操作等,具体选择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总体来说,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大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忧。
然而,如果患者发现身体内出现任何异常的囊块或感到不适,建议尽快寻求医生的建议。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避免潜在的并发症,并确保他们能够尽早恢复健康。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室管膜下囊肿摘要目的探討产前超声对胎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产前超声发现的42例胎儿室管膜下囊肿声像图特征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2例胎儿室管膜下囊肿均于中晚孕期发现,囊肿在头颅横切面时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或侧脑室前角与体部交界处的外侧;在头颅冠状面时可见位于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在头颅旁矢状切面时可见位于尾状核头与丘脑交界的室管膜下区,壁薄,边界清,部分内可见分隔,无血流信号,直径3~18 mm;单侧发生13例,双侧发生29例;单发囊肿19例,多发囊肿23例。
合并其他颅内及颅外发育异常4例,均引产;单纯性室管膜下囊肿38例,引产2例;20例孕妇行产前超声复查,囊肿消失2例,复查间隔平均孕4周,34例产后颅脑超声检查或磁共振(MR)检查,均证实室管膜下囊肿。
随访至出生后1~3个月体检未见发现异常。
结论胎儿室管膜下囊肿有明确的发生部位及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产前超声可以基于明确的发生部位及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对胎儿室管膜下囊肿进行诊断。
单纯性室管下囊肿的预后短期随访未发现异常。
关键词胎儿;室管膜下囊肿;超声检查;预后Prenatal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of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 WANG Xiao-hua.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Zhongshan City Affiliated Boai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Zhongshan 528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iagnostic value by prenatal ultrasound for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ultrasonogram features and prognosis in 42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 cases detected by prenatal ultrasound. Results All 42 cases of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 were discovered in middle-late pregnancy. Head cross section showed cysts outside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or outside junction of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somatic part;head coronal plane showed cysts underneath 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somatic part;lateral head sagittal section showed cysts underneath ependyma in junction of head of caudate nucleus and thalamus,with thin wall,clear boundary,separation in some cysts,no blood flow signal,and diameter as 3~18 mm. There were 13 unilateral cases and 29 bilateral cases;19 cases with single cysts and 23 cases with multiple cysts. There were 4 induced labor cases with other complicated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dysplasia. Among 38 cases with single subependymal cysts,there were 2 induced labor cases. Among 20 cases in prenatal ultrasound reexamination by equispaced 4 weeks,there were 2 cases with disappeared cysts. All 34 cases in postnatal craniocerebr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r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were confirmed as subependymal cysts. Follow-up till postnatal 1~3 months showed no abnormality. Conclusion Due to specific occurrence site and characteristic ultrasonogram manifestation of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prenatal ultrasound can provide diagnosis of fetal subependymal cysts on the basis of its specific occurrence site and characteristic ultrasonogram manifestation.Short-term prognosis follow-up for single subependymal cysts shows no abnormality.【Key words】Fetal;Subependymal cysts;Ultrasonic examination;Prognosis室管膜下囊肿是指发生在尾状核头部与丘脑交界处、侧脑室前角旁的室管膜下区域即胚胎生发层基质的囊肿[1],是一种少见的脑部良性囊肿。
•专家论坛•颅内囊性结构(室管膜下囊肿、布莱克 囊肿、韦氏腔、中间帆腔)产前超声报告与解读李胜利 廖伊梅 文华轩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8.05.0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1598);深圳市科技计划 项目(JSGG20160428154812749,JCYJ20170307091013214)作者单位:518028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通信作者:李胜利,Email :lishengli63@随着产前超声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胎儿颅内囊性结构被超声医师发现,如室管膜下囊肿(subependymalcysts )、Blake ′s pouch 囊肿、韦氏 腔(cavum Vergae ,CV )、中间帆腔(cavum velum interpositum ,CVI ),这些结构有的是正常胚胎发育过程、有的是正常潜在腔隙的扩张、有的出生后可自行吸收、有的被视为正常变异而持续存在,对以上颅内囊性结构的来源及临床预后的错误认识,可能导致误诊,甚至不必要的引产。
而随着产前超声图像质量和成像技术的提高,对胎儿解剖结构的观察更细致,许多产前超声医师以观察到这些结构为异常,导致过度报告,会引起孕妇焦虑,同时给妇产科医师带来困扰,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本文对产前超声可显示的4种颅内囊性结构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产前超声医师、妇产科医师提供 参考。
一、室管膜下囊肿室管膜下囊肿(subependymal cysts )又称室管膜下假性囊肿(subependymal pseudocysts ),是指沿着侧脑室前角下壁或临近侧脑室前角侧壁的囊性结构,少见于侧脑室颞角或枕角内壁的囊性结构[1]。
囊壁缺乏上皮层,因此也称为假性囊肿。
(一)病因及发生率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室管膜下囊肿并不少见,国外文献报道足月健康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 经前囟超声检查时,室管膜下囊肿的发生率为0.5%~5%[2-3],国内文献报道正常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发生率为7.6%~8.19%[4-5],疾病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发生率为20.54%[5]。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00例花秋菊;关云萍;项宇识【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表现。
方法对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妊娠22~40周的孕妇71800例,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胎儿颅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域有无病变及超声表现。
结果共检出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00例,超声表现为胎儿侧脑室前角外侧或内侧和(或)体部外侧出现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无回声的结构,边界清晰,未见血流信号,囊肿大小约0.4 cm ×0.3 cm ~3.3 cm ×1.4 cm,合并脑室增宽、合并脑室积水、合并其他畸形分别占12.0%、4.0%、1.0%。
结论胎儿室管膜囊肿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278-279)【关键词】胎儿;室管膜下囊肿;超声表现【作者】花秋菊;关云萍;项宇识【作者单位】110014 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110014 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110014 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颅脑损伤,由多种因素引起,与宫内窘迫密切相关,可对新生儿及婴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1],受到产科和儿科医生的重视。
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00例,现结合文献资料对本病的病因及超声表现进行探讨,以提高认识。
对象与方法1.对象: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71 800例,孕妇年龄19~42岁,平均(28.3±4.3)岁,妊娠22~40周,平均(32.3±4.2)周,无其他合并症,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占98.6%(70 802/71 800),1.4%(998/71 800),均为单胎妊娠。
2.方法:孕妇均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
应用GE-730、GE-E8、PhilipsIU-22超声诊断仪,C5探头,频率为3.5~5.0 MHz,重点扫查胎儿颅内尾状核头部与丘脑交界处的侧脑室前角外方区域,凡在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域呈现的中央为无回声区,周边为环状结构的一个或数个囊腔,可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2]。
室管膜瘤who分级标准
一、恶性程度
室管膜瘤的WHO分级主要根据其恶性程度来划分。
WHO将其分为四个等级:WHO I级为良性室管膜瘤,WHO II级为低度恶性室管膜瘤,WHO III 级为中度恶性室管膜瘤,WHO IV级为高度恶性室管膜瘤。
二、组织学表现
WHO分级也考虑了组织学表现。
在良性室管膜瘤中,组织学表现相对简单,细胞形态和结构比较正常。
而在恶性室管膜瘤中,组织学表现会更加复杂,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常,核分裂象增多,并伴有间质纤维化和血管增生。
三、脊髓内位置和切除容易程度
脊髓内位置和切除容易程度也是WHO分级考虑的因素之一。
室管膜瘤主要位于脊髓的中央区域,对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是否能够完全切除,对分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中央区域的肿瘤比位于边缘的肿瘤更难以切除,因此分级也会更高。
四、肿瘤的边缘和压迫性
肿瘤的边缘和压迫性也是WHO分级的重要考虑因素。
良性室管膜瘤的边缘比较清晰,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的压迫。
而恶性室管膜瘤的边缘比较模糊,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的压迫,甚至侵犯到周围的组织结构。
因此,肿瘤的边缘和压迫性也会影响到分级。
总之,室管膜瘤WHO分级标准主要考虑了恶性程度、组织学表现、脊髓内位置和切除容易程度、肿瘤的边缘和压迫性等方面。
通过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室管膜瘤的病情和预后,为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指导。
妇科囊肿怎么治疗方法妇科囊肿是指妇科器官内腔或结构中的液体或半固体物质形成的肿块。
根据囊肿的位置和性质,治疗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妇科囊肿治疗方法。
1.观察治疗对于一些小型、无症状的囊肿,医生可以选择观察治疗。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观察囊肿的大小和形态变化,一般情况下囊肿会自行消退。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功能性囊肿或者无临床症状的囊肿,但需要密切关注囊肿的变化情况。
2.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囊肿引起的不适症状,如疼痛或者月经失调等,医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和口服避孕药等。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而口服避孕药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对于囊肿形成的调节性异常囊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囊肿穿刺引流术对于较大或有症状的囊肿,医生可以选择行穿刺引流术来排除囊肿内的液体或半固体物质。
穿刺引流术可以通过妇科检查室或手术室进行。
在局部麻醉或全麻下,医生使用针头将囊肿内的物质抽取出来。
穿刺引流术可以缓解疼痛和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囊肿,因为囊肿壁并没有切除。
4.囊肿切除术当囊肿持续增大、伴有严重症状或囊肿疑似恶性时,医生可以选择进行囊肿切除术。
囊肿切除术可以通过腹腔镜或开放手术进行。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较小的囊肿。
而开放手术则适用于较大的囊肿或者囊肿与周围器官粘连情况复杂的患者。
在手术中,医生会将囊肿完整切除,以防止复发。
5.辅助治疗对于一些囊肿的病因可以通过辅助治疗来改善囊肿的情况。
例如,如果囊肿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的治疗来改善囊肿症状。
如果囊肿与感染相关,医生可以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囊肿,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以通过激素疗法来控制囊肿的生长。
总之,妇科囊肿的治疗方法会因囊肿的大小、症状、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了解囊肿的性质和临床表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及早发现和治疗妇科囊肿,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及脉络丛囊肿、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拉克氏囊肿等颅内正常变异囊肿、各种病因囊肿、肿瘤囊性变部分疾病临床病理、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颅内囊肿性病变分类第一类为正常或变异,多无临床表现,经常在体检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发现,认识此类疾病的作用在于避免过度或者不恰当的治疗。
第二类为各种病因引起的单纯囊肿,包括先天性、外伤性、血管性、感染性等,此类疾病临床症状从轻到重,轻者仅表现为头痛,重者甚至可以引发猝死。
第三类为颅内原发或继发肿瘤的囊性变部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感染类囊肿与普通意义上的囊肿有一些不同之处,亦不在讨论之列。
前两类囊肿的影像表现第一类:颅内正常变异囊肿1、脉络丛囊肿又名黄色肉芽肿。
临床与病理:最常见的神经上皮囊肿,占尸检约50%;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常双侧发生;体积较小,2~8mm,超过2cm罕见;绝大部分无症状,少数使脑室扩张;脉络丛球内土黄色结节;囊状、结节状或囊实性;被覆脉络丛上皮细胞;内含脂质和脉络丛上皮脱落细胞碎片。
影像表现:CT表现为与脑脊液相等或稍高密度,钙化常见;T1WI等或稍高信号(相比脑脊液),T2WI高信号,F1air序列高信号;羽弥散受限;增强扫描从无强化到明显环形强化、结节状强化。
鉴别诊断:室管膜囊肿:单侧、脑脊液信号、无强化;脉络丛绒毛样增生。
2、室管膜囊肿临床与病理:神经上皮囊肿,较少见;最常见于侧脑室或侧脑室周围(额叶或颍顶叶交界区)脑实质,也可发生于蛛网膜下腔、脑干或小脑;囊壁薄,为室管膜细胞,分泌清亮的液体。
影像表现:侧脑室或脑实质内脑脊液样信号/密度;薄壁;无强化。
鉴别诊断:脉络丛囊肿:双侧;信号与脑脊液不同;强化。
蛛网膜囊肿:蛛网膜下腔;压迫周围结构。
脑室发育不对称:形态。
3、神经胶质囊肿临床与病理:来自神经管上皮细胞,罕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脑实质内较脑实质外多见;额叶最常见;壁薄,为脉络丛上皮细胞(立方上皮)或室管膜上皮(柱状上皮);囊液为清亮液体,似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