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玻璃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98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1个标准大气压下)。
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沸点为78℃),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甲、乙两试管中的液体()A.都会沸腾B.都不会沸腾C.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D.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答案: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图像。
OA、OB、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曲线,O点称为三相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先熔化再汽化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碘蒸气凝华并对外放热答案:DA.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气态,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碘物质可能处于液体碘的最低温度为114 ℃,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或者气态,故B错误;C.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室温(25 ℃)下碘物质缓慢热到100℃时,碘不会出现液态,而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即升华,故C错误;D.1个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将100 ℃的碘蒸气冷却至室温(25 ℃)时,点碘不会出现液体,而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即凝华,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合金。
1. 定义。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 性能特点。
- 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硬度大。
例如,纯铝较软,而硬铝(含铜、镁、锰等)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硬度比纯铝大得多。
- 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如保险丝是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的合金,其熔点比这些金属都低,在电流过大时能及时熔断,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 金属腐蚀的本质。
-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即M - ne^-→ M^n +。
2. 金属腐蚀的类型。
- 化学腐蚀。
- 定义: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如O_2、Cl_2、SO_2等)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 特点:反应简单、金属与氧化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铁与氯气直接反应2Fe + 3Cl_2 = 2FeCl_3,铁被腐蚀。
- 电化学腐蚀。
- 定义:不纯的金属(或合金)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腐蚀。
- 吸氧腐蚀(以钢铁为例)- 正极反应:O_2+2H_2O + 4e^-=4OH^-。
- 负极反应:Fe - 2e^- = Fe^2 +。
- 总反应:2Fe+O_2 + 2H_2O = 2Fe(OH)_2,后续Fe(OH)_2还会被氧化为Fe(OH)_3,Fe(OH)_3分解为Fe_2O_3· xH_2O(铁锈的主要成分)。
- 析氢腐蚀(酸性较强条件下,以钢铁为例)- 正极反应:2H^++2e^- = H_2↑。
- 负极反应:Fe - 2e^- = Fe^2 +。
- 总反应:Fe + 2H^+=Fe^2 ++H_2↑。
3. 金属的防护。
- 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 例如,把铬、镍等加入普通钢里制成不锈钢,就大大地增加了钢铁对各种侵蚀的抵抗力。
- 覆盖保护层。
-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膜,使金属与周围具有腐蚀性的气体或电解质溶液隔离。
高二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3.1 金属晶体★基础过关练★1.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形成的水晶柱是晶体,从水晶柱上切削下来的粉末不是晶体B.晶胞中任何一个粒子都属于该晶胞C.玻璃制成的弹珠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所以玻璃弹珠是晶体D.缺角的NaCl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答案】D【详解】A.晶体形成后,其结构是有序性和可复制性,所以即使是粉末,其微观结构也是晶体的有序结构,描述错误,不符题意;B.晶胞的顶点、棱上、面上的离子均为多个晶胞共用,描述错误,不符题意;C.玻璃属于混合物,不是晶体,描述错误,不符题意;D.晶体的自范性能使结构有缺损的晶体结构在适当的环境中恢复晶体完整,描述正确,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
2.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玻璃B.石蜡和沥青C.塑料D.干冰【答案】D【详解】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玻璃、石蜡、沥青、塑料均属于非晶体,综上所述,D项正确;故选D。
3.关于晶体的自范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破损的晶体能够在固态时自动变成规则的多面体B.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C.圆形容器中结出的冰是圆形的,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D.由玻璃制成规则的玻璃球体现了晶体的自范性【答案】B【详解】晶体的自范性指的是在适宜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规则的多面体外形的性质,这一适宜条件一般指的是自动结晶析出的条件,A项所述过程不可能实现,错误;C项中的圆形并不是晶体冰本身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容器的限制形成的,错误;D项中玻璃是非晶体,错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石英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B.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可能是晶体C.粉末状的固体肯定不是晶体D.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固体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答案】B【详解】A.石英玻璃是非晶态(玻璃态)的SiO2,石英玻璃不是晶体,水晶是晶体,A项错误;B.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会表现出各向异性,B项正确;C.许多粉末状的固体用肉眼看不到晶体外形,但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规则的晶体外形,说明这些粉末状的固体仍是晶体,C项错误;D.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粒子在微观空间是否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D项错误;答案选B。
新型液态金属材料的润滑性能研究第一章引言液态金属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在高温环境中表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对于一些需要高温润滑的工业应用而言,液态金属材料的润滑性能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针对新型液态金属材料的润滑性能展开研究。
第二章液态金属材料概述液态金属材料,也称为金属玻璃或非晶态金属,是一种无序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非晶结构的特点。
与传统的晶态金属相比,液态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液态区域,可在更高的温度下维持液态。
液态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导性、电导性以及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在高温环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液态金属材料的润滑机制液态金属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为其作为润滑材料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液态金属材料的润滑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液态金属材料具有较低的粘滞性,能够减小摩擦力和表面粗糙度,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液态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在高温氧化环境中保持稳定,不易出现氧化腐蚀;最后,液态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性,可以有效地吸收和散发热量,降低工作温度,延长设备寿命。
第四章液态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液态金属材料的润滑性能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测试进行评估。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摩擦力测试、抗氧化性能测试以及磨损性能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获得液态金属材料的摩擦系数、氧化温度以及磨损率等指标,进而评估其在润滑领域的应用潜力。
第五章新型液态金属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液态金属材料被研制出来,并逐渐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这些新型液态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因此其润滑性能也会有所差异。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具有较好润滑性能的新型液态金属材料,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第六章液态金属材料的应用案例液态金属材料在润滑领域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
例如,在高温轧制过程中,使用液态金属材料作为润滑剂,可以有效降低摩擦力,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在高温机械加工中,使用液态金属材料作为润滑剂,可以减少刀具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第三章熔体和玻璃体§3-1 熔体的结构-聚合物理论一、聚合物的形成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一)、石英颗粒分化熔体化学键分析:离子键与共价键性(约52%)混合。
Si-O键:σ、п 故具有高键能、方向性、低配位特点;R-O键:离子键键强比Si-O键弱 Si4+能吸引O2-;在熔融SiO2中,O/Si比为2:1,[SiO4]连接成架状。
若加入Na2O则使O/Si比例升高,随加入量增加,O/Si比可由原来的2:1逐步升高到4:1,[SiO4]连接方式可从架状变为层状、带状、链状、环状直至最后断裂而形成[SiO4]岛状,这种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由于Na+的存在使Si-O-Na中Si-O键相对增强,与Si相联的桥氧与Si的键相对减弱,易受Na2O的侵袭,而断裂,结果原来的桥氧变成非桥氧,形成由两个硅氧四面体组成的短链二聚体[Si2O1]脱离下来,同时断链处形成新的Si-O-Na键。
邻近的Si-O键可成为新的侵袭对象,只要有Na2O存在,这种分化过程将会继续下去。
分化的结果将产生许多由硅氧四面体短链形成的低聚合物,以及一些没有被分化完全的残留石英骨架,即石英的三维晶格碎片[SiO2]n 。
(二)、各类聚合物缩聚并伴随变形由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同时释放出部分Na2O,这个过程称为缩聚。
[Si04]Na4+[Si2O7]NA6=[Si3O10]Na8+Na2O(短链)2[Si3O10]Na8=[SiO3]6Na12+2Na2O(三)、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聚合⇌解聚达到平衡缩聚释放的Na2O又能进一步侵蚀石英骨架,而使其分化出低聚物,如此循环,最后体系出现分化⇌缩聚平衡。
熔体中存在低聚物、高聚物、三维晶格碎片、游离碱及石英颗粒带入的吸附物,因而熔体是不同聚合程度的聚合物的混合物,这些多种聚合物同时存在便是熔体结构远程无序的实质。
功能材料概论复习资料第三章超导材料一。
概念1.超过临界磁场便立即转变为正常态的超导体,称为第一类超导体.2.在绝对零度下,处于能隙下边缘以下的各能态全被占据,而能隙上边缘以上的各能态全空着。
这种状态就是超导基态。
3.引进声子的概念后,可将声子看成一种准粒子,它像真实粒子一样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通常把电子与晶格点阵的相互作用,称为电子-声子相互作用.4.产生临界磁场的电流,即超导态允许流动的最大电流,称为临界电流。
5.在处理与热振动能量相关的一类问题时,往往把晶格点阵的集体振动,等效成若干个不同频率的互相独立的简正振动的叠加。
而每一种频率的简正振动的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其能量量子 (q)就称为声子。
6.只要两个电子之间有净的吸引作用,不管这种作用多么微弱,它们都能形成束缚态,两个电子的总能量将低于2E F。
此时,这种吸引作用有可能超过电子之间的库仑排斥作用,而表现为净的相互吸引作用,这样的两个电子被称为库柏电子对。
7.库柏对有一定的尺寸,反映了组成库柏对的两个电子,不像两个正常电于那样,完全互不相关的独立运动,而是存在着一种关联性.库柏对的尺寸正是这种关联效应的空间尺度.称为BCS相于长度。
8.对处于超导态的超导体施加一个磁场,当磁场强度高于H C时,磁力线将穿人超导体,超导态被破坏。
一般把可以破坏超导态的最小磁场强度称为临界磁场。
二 .填空1.(电子)与(晶格点阵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超导电性产生的根源。
2.超导体的三个临界参数为:(临界温度)、(临界磁场)(临界电流)。
3.超导材料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元素超导体)、(合金超导体)、(化合物超导体)。
三。
简答1.请简述第一类超导体与第二类超导体的区别H C0为0K时的临界磁场.当T=T C时,=0;随温度的降低,H C增加,至0K时达到最大值H C0。
H C与材料性质也有关系,上述在临界磁场以下显示超导性,超过临界磁场便立即转变为正常态的超导体,称为第一类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