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几何概型知识与常见题型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384.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数学必修3 第三章 概率 知识点总结及强化训练一、 知识点总结3.1.1 —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n(A)=n n A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 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3)若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 ∪B)= P(A)+ P(B);3)若事件A 与B 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 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2)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几何概型》备课资料教学内容的分析1.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本课选自人教A 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中3.3几何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古典概型情况下教学的。
它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使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延伸,此节内容也是新课本中增加的,反映了《新课标》对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它在概率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高考中的题型的转变。
2.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将本节内容与古典概型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基本事件个数由有限向无限过渡,以及对实际背景的转化上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
3.教学重难点重点:几何概型概念及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几何概率模型,并求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学生动手试验为主要形式,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思路,体会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及几何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个问题的分析及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的特征,归纳总结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渗透有限到无限,转化与化归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会学生用数学方法去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帮助学生获取认识世界的初步知识和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1:复习古典概型的特点及其概率公式:(1)1 (2) 2A () A P A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古典概型的特点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古典概型包含基本事件的个数、事件的概率公式:基本事件的总数 对比练习:1.(赌博游戏):甲乙两赌徒掷骰子,规定掷一次谁掷出6点朝上则谁胜,请问甲掷一次获胜(事件A )的概率?2. (转盘游戏):如图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事件A )的概率是多少?思考:⑴两个问题概率的求法一样吗?若不一样,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赌博游戏分析:骰子的六个面上的数字是有限个的,且每次都是等可能性的,因而可以利用古典概型;所以P (A )=61 转盘游戏分析:指针指向的每个方向都是等可能性的,但指针所指的位置却是无限个的,因而无法利用古典概型; ⑵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利用模拟实验得到概率探究归纳(模拟实验):1.转盘游戏引导:先分析,做示范。
高二数学 第三章第3节几何概型 理 知识精讲人教新课标A 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2)熟练掌握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 (3)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4)能运用模拟的方法估计概率,掌握模拟估计面积的思想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并能正确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三、考点分析:本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在练习时,侧重于一些简单的试题即可。
(1)区别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2)理解随机模拟求几何概型的概率1、几何概型的概念: 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可以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可以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的概率: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d P A D的测度的测度。
说明:(1)D 的测度不为0;(2)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
(3)区域为“开区域”;(4)区域D 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区域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位置无关。
4、模拟计算几何概型的步骤: (1)构造图形(作图);(2)模拟投点,计算落在阴影部分的点的频率m n; (3)利用()m d P A n D ≈=的测度的测度算出相应的量。
3.3 几何概型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
难点:把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
三、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这部分是新增加的内容.介绍几何概型主要是为了更广泛地满足随机模拟的需要,但是对几何概型的要求仅限于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所以教科书中选的例题都是比较简单的.随机模拟部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是另一类等可能概型,它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试验的结果不是有限个,利用几何概型可以很容易举出概率为0的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的例子,概率为1的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的例子.
利用古典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利用几何概型产生的随机数是取值在一个区间的随机数,是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比如[0,1]区间上的均匀随机数,是服从[0,1]区间上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一个样本.随机模拟中的统计思想是用频率估计概率.本节的教学需要一些实物模型为教具,如教科书中的转盘模型、例3中的随机撒豆子的模型等.教学中应当注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以使学生相信模拟结果的真实性,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均匀随机数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模拟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结果的精度会越来越高.
随机数的产生与随机模拟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自动手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用一种统计软件统计模拟的
结果.。
几何概型【知识梳理】1.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常考题型】题型一、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1)在区间[-1,2]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1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区间[-1,2]的长度为3,由|x |≤1得x ∈[-1,1],而区间[-1,1]的长度为2,x 取每个值为随机的,∴在[-1,2]上取一个数x ,|x |≤1的概率P =23.[答案] 23(2)某汽车站每隔15 min 有一辆汽车到达,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是任意的,求一位乘客到达车站后等车时间超过10 min 的概率.[解] 设上一辆车于时刻T 1到达,而下一辆车于时刻T 2到达,则线段T 1T 2的长度为15,设T 是线段T 1T 2上的点,且T 1T =5,T 2T =10,如图所示.记“等车时间超过10 min ”为事件A ,则当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t 落在线段T 1T 上(不含端点)时,事件A 发生.∴P (A )=T 1T 的长度T 1T 2的长度=515=13,即该乘客等车时间超过10 min 的概率是13.【类题通法】1.几何概型概率问题的一般步骤(1)选择适当的观察角度(一定要注意观察角度的等可能性);(2)把基本事件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区域D ; (3)把所求随机事件A 转化为与之对应的区域I ; (4)利用概率公式计算.2.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的计算公式如果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长度表示,则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对点训练】一个路口的红灯亮的时间为30秒,黄灯亮的时间为5秒,绿灯亮的时间为40秒,当你到达路口时,看见下列三种情况的概率各是多少?(1)红灯亮; (2)黄灯亮; (3)不是红灯亮.解:在75秒内,每一时刻到达路口亮灯的时间是等可能的,属于几何概型. (1)P =红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3030+40+5=25.(2)P =黄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575=115.(3)P =不是红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黄灯亮或绿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4575=35,或P =1-P (红灯亮)=1-25=35.题型二、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 (1)有四个游戏盘,如果撒一粒黄豆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希望中奖,他应当选择的游戏盘为( )(2)ABCD 为长方形,AB =2,BC =1,O 为AB 的中点,在长方形ABCD 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到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A.π4 B .1-π4C.π8D .1-π8[解析] (1)根据几何概型的面积比,A 中中奖概率为38,B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为13,C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为(2r )2-πr 2(2r )2=4-π4,D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为r 2πr 2=1π,故A 游戏盘的中奖概率最大.(2)长方形面积为2,以O 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在矩形内部的部分(半圆)面积为π2,因此取到的点到O 的距离小于1的概率为π2÷2=π4,取到的点到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1-π4.[答案] (1)A (2)B 【类题通法】1.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如果试验的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面积表示,则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面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面积.2.解与面积相关的几何概型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1)根据题意确认是否是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2)找出或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计算相关面积; (3)套用公式,从而求得随机事件的概率. 【对点训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M 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的区域,E 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M 中随机投一点,则所投的点落入E 中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如图,区域M 表示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内部(含边界),区域E 表示单位圆及其内部,因此P =π×124×4=π16.答案:π16题型三、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3】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任意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求AM <AC 的概率.[解] 如图,在AB 上取AC ′=AC ,连接CC ′,则∠ACC ′=180°-45°2=67.5°.设A =⎩⎪⎨⎪⎧⎭⎪⎬⎪⎫在∠ACB 内部任意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AM <AC ,则所有可能结果的区域角度为90°,事件A 的区域角度为67.5°,∴P (A )=67.5°90°=34.【类题通法】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概率的求法(1)如果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角度表示,则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角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角度.(2)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事件A 在区域角度内是均匀的,进而判定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对点训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射线OT 为60°角的终边,在任意角集合中任取一个角,则该角终边落在∠xOT 内的概率是( )A.16B.23C.13D.160解析:选A 如图,∵在任意角集合中任取一个角,则该角终边落在∠xOT内对应的角度为60度,而整个角集合对应的角度为圆周角,∴该角终边落在∠xOT 内的概率P =60360=16,故选A. 题型四、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4】 (1)在一球内有一棱长为1的内接正方体,一点在球内运动,则此点落在正方体内部的概率为( )A.6πB.32πC.3πD.233π[解析] 由题意可得正方体的体积为V 1=1.又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对角线,故球的半径R =32.球的体积V 2=43πR 3=32π.这是一个几何概型,则此点落在正方体内的概率为P =V 1V 2=132π=233π. [答案] D(2)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内有一个内切球O ,则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内任取点M ,点M 在球O 内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内切球O 的半径是其棱长的一半,其体积为V 1=43π×13=4π3.则点M 在球O 内的概率是4π323=π6.[答案] π6【类题通法】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概率的求法如果试验的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体积表示,则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体积.【对点训练】有一个底面圆的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点O 为这个圆柱底面圆的圆心,在这个圆柱内随机取一点P ,求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解:圆柱的体积V 圆柱=π×12×2=2π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体积.以O 为球心,1为半径且在圆柱内部的半球的体积V 半球=12×4π3×13=2π3,则构成事件A “P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区域体积为2π-2π3=4π3,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 (A )=4π32π=23.【练习反馈】1.下列概率模型中,几何概型的个数为( ) ①从区间[-10,10]内任取出一个数,求取到1的概率;②从区间[-10,10]内任取出一个数,求取到绝对值不大于1的数的概率; ③从区间[-10,10]内任取出一个整数,求取到大于1而小于2的数的概率;④向一个边长为4 cm 的正方形ABCD 内投一点P ,求点P 离中心不超过1 cm 的概率. A .1 B .2 C .3D .4解析:选B ①不是几何概型,虽然区间[-10,10]有无限多个点,但取到“1”只是一个数字,不能构成区域长度;②是几何概型,因为区间[-10,10]和[-1,1]上有无限多个数可取(满足无限性),且在这两个区间内每个数被取到的机会是相等的(满足等可能性);③不是几何概型,因为区间[-10,10]上的整数只有21个(是有限的),不满足无限性特征;④是几何概型,因为在边长为4 cm 的正方形和半径为1 cm 的圆内均有无数多个点,且这两个区域内的任何一个点都有相等可能被投到,故满足无限性和等可能性.2.如图所示,在一个边长为a ,b (a >b >0)的矩形内画一个梯形,梯形上、下底长分别为a 3与a2,高为b .向该矩形内随机地投一点,则所投的点落在梯形内部的概率为( )A.112B.14C.512D.712解析:选C S 矩形=ab ,S 梯形=12(13a +12a )b =512ab .故所投的点在梯形内部的概率为P =S 梯形S 矩形=512ab ab =512.3.方程x 2+x +n =0(n ∈(0,1))有实根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由于方程x 2+x +n =0(n ∈(0,1))有实根,∴Δ≥0,即1-4n ≥0,∴n ≤14,又n ∈(0,1),∴有实根的概率为P =141-0=14.答案:144.在400毫升自来水中有一个大肠杆菌,今从中随机取出2毫升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大肠杆菌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大肠杆菌在400毫升自来水中的位置是任意的,且结果有无限个,属于几何概型.设取出2毫升水样中有大肠杆菌为事件A ,则事件A 构成的区域体积是2毫升,全部试验结果构成的区域体积是400毫升,则P (A )=2400=0.005.答案:0.0055.已知一只蚂蚁在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内爬行,求此蚂蚁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概率.解:设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其面积为4 3.分别以A ,B ,C 为圆心,1为半径在△ABC 中作扇形,除去三个扇形剩下的部分即表示蚂蚁距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均超过1的区域,其面积为43-3×12×π3×12=43-π2,故所求概率P =43-π243=1- 3 π24.。
新课标必修3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 事件:随机事件( random event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certain event )和不可能事件( impossible event )❖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古典概率(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m A P = ⍓ 几何概型(geomeg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的侧度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颜老师说明: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三章统计3.3.1《几何概型》要点梳理【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几何概型的含义,会区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会求一些事件的概率.【要点梳理·夯实知识基础】1.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根据定义,向半径为r的圆内投针,落在圆心上的概率为0,因为点的面积为0,但此事件不一定不发生.[答案]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2.几何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总数)有____________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________.[答案](1)无限多(2)相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常用结论]几种常见的几何概型(1)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其基本事件只与一个连续的变量有关;(2)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其基本事件与两个连续的变量有关,若已知图形不明确,可将两个变量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样基本事件就构成了平面上的一个区域,即可借助平面区域解决问题;(3)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可借助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公式解答问题.[学练结合]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是零.()(2)几何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就是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相等. ()(3)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与几何图形的形状有关.()(4)从区间[1,10]内任取一个数,取到1的概率是P=19. ()答案: (1)√(2)√(3)×(4)×2.在线段[0,3]上任投一点,则此点坐标小于1的概率为()A.12 B.13 C.14D.1答案: B解析: 坐标小于1的区间为[0,1),长度为1,[0,3]的区间长度为3,故所求概率为1 3.3.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扔一颗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A B C D答案: A解析: ∵P(A)=38,P(B)=28,P(C)=26,P(D)=13,∴P(A)>P(C)=P(D)>P(B).]4.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内随机取点M,则使四棱锥M-ABCD的体积小于16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 2解析: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M-ABCD的高为h,则13×S四边形ABCD×h=16.又S四边形ABCD=1,所以h=12.若体积小于16,则h<12.即点M在正方体的下半部分,所以P=12.5.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随机撒1 000粒豆子,有180粒落到阴影部分,据此估计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0.18解析: 由题意知,S 阴S 正=1801 000=0.18,∵S 正=1,∴S 阴=0.18. 【考点探究·突破重点难点】考点一: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1.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现作一矩形,邻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 ,CB 的长,则该矩形的面积大于20 cm 2的概率为 ( )A.16B.13C.23D.45答案: C解析: 设|AC |=x ,则|BC |=12-x ,所以x (12-x )>20,解得2<x <10,故所求概率P =10-212=23.2.记函数f (x )=6+x -x 2的定义域为D .在区间[-4,5]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D 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95 解析: 由6+x -x 2≥0,解得-2≤x ≤3,∴D =[-2,3].如图,区间[-4,5]的长度为9,定义域D 的长度为5,∴P =95. 3.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任作一条射线CM ,与AB 交于点M ,则AM <AC 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43 解析: 过点C 作CN 交AB 于点N ,使AN =AC ,如图所示.显然当射线CM 处在∠ACN 内时,AM <AC .又∠A =45°,所以∠ACN =67.5°,故所求概率为P =67.5°90°=43. [解题方法] 求解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方法,求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的方法是把题中所表示的几何模型转化为长度(角度),然后求解.要特别注意“长度型”与“角度型”的不同.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事件的区域(长度或角度).[跟踪练习](1)在区间[0,2]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则事件“-1≤lo≤1”发生的概率为( ) A.43 B.32 C.31 D.41 答案: A 解析:由-1≤lo ≤1,得lo 2≤lo ≤lo ,所以21≤x+21≤2, 所以0≤x ≤23.由几何概型可知,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2023--=43. (2)设p 在区间[0,5]上随机地取值,则关于x 的方程x 2+px+1=0有实数根的概率为( )A .51 B .52 C .53 D .54 答案:C 解析:因为方程x 2+px+1=0有实根,则Δ=p 2-4≥0,解得p ≥2或p ≤-2(舍去),所以由几何概型可知所求的概率为0525--=53,应选C . (3)已知A 为圆周上一点,在圆周上等可能地取点B ,与A 连接,则弦AB 长不超过半径的概率为( )A.81B. 41 C.31 D.21 答案:C 解析:如图,O 为圆的圆心,∠AOP=∠AOP'=60°,因为当点B 在劣弧上时,AB 长不超过半径, 所以所求概率为00360120=31. (4)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m 的概率为65, 则m= .答案:3 解析:由题意[-2,4]的区间长度为6,而满足条件的x 取值范围的区间长度为5,故m 取3,x ∈[-2,3].考点二: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考法1 与平面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1】 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14B.π8C.12D.π4答案: B解析: 不妨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则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为1,可得S 正方形=4.由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得S 黑=S 白=12S 圆=π2,所以由几何概型知所求概率P =S 黑S 正方形=π24=π8. 故选B.►考法2 与线性规划知识交汇命题的问题【例2】 在平面区域{(x ,y )|0≤x ≤1,1≤y ≤2}内随机投入一点P ,则点P 的坐标(x ,y )满足y ≤2x 的概率为( )A.1 4B.12 C.23 D.34答案: A解析: 依题意作出图象如图,则P(y≤2x)=S阴影S正方形=12×12×112=14.[1.与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问题的解题思路利用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相关知识,先确定基本事件对应区域的形状,再选择恰当的方法和公式,计算出其面积,进而代入公式求概率.2.与线性规划交汇问题的解题思路先根据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再确定形状,求面积大小,进而代入公式求概率.[跟踪练习](1)已知实数m∈[0,1],n∈[0,2],则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x2+4mx-n2+2n=0有实数根的概率是()A.1-π4 B.π4 C.π-32 D.π2-1(2)在满足不等式组⎩⎨⎧x-y+1≥0,x+y-3≤0,y≥0的平面内随机取一点M(x0,y0),设事件A=“y0-2x0”,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A.14 B.34 C.13 D.23(1)A(2)B[(1)方程有实数根,即Δ=16m2-16(-n2+2n)≥0,m2+n2-2n≥0,m2+(n-1)2≥1,画出图形如图所示,长方形面积为2,半圆的面积为π2,故概率为2-π22=1-π4.(2)作出不等式组⎩⎨⎧ x -y +1≥0,x +y -3≤0,y ≥0的平面区域即△ABC ,其面积为4,且事件A =“y 0<2x 0”表示的区域为△AOC ,其面积为3,所以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34.考点三: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1.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底面边长为4,高为3,在正三棱锥内任取一点P ,使得V P -ABC <12V S -ABC 的概率是( ) A.78 B.34 C.12 D.14答案: A解析: 当P 在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的中点所在的平面及下底面构成的正三棱台内时符合要求,由几何概型知,P =1-18=78.2.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点M 是AB 的中点,一只蝴蝶在几何体ADF -BCE 内自由飞翔,则它飞入几何体F -AMCD 内的概率为( )A.34B.23C.13D.12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V F -AMCD =13×S 四边形AMCD ×DF =14a 3,VADF -BCE =12a 3,所以它飞入几何体F -AMCD 内的概率为14a 312a 3=12.[求解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注意点,对于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关键是计算问题的总体积(总空间)以及事件的体积(事件空间),对于某些较复杂的也可利用其对立事件去求.[跟踪练习](1)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内随机取点M ,求使四棱锥M-ABCD 的体积小于61的概率. 解:如图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设四棱锥M-ABCD 的高为h ,由31×S 正方形ABCD ×h<61, 又S 正方形ABCD =1,∴h<21,即点M 在正方体的下半部分. ∴所求概率为1111111121D C B A ABCD D C B A ABCD V V --正方体正方体=21.【连线真题·提升备考能力】1.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13B.12C.23D.34答案: B解析: 如图,7:50至8:30之间的时间长度为40分钟,而小明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是指小明在7:50至8:00之间或8:2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此两种情况下的时间长度之和为20分钟,由几何概型概率公式知所求概率为P=2040=12.故选B.2.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A.710 B.58 C.38 D.310答案: B解析: 如图,若该行人在时间段AB的某一时刻来到该路口,则该行人至少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AB长度为40-15=25,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知,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40-1540=58,故选B.]3.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个数x1,x2,…,x n,y1,y2,…,y n,构成n个数对(x1,y1),(x2,y2),…,(x n,y n),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A.4nm B.2nm C.4mn D.2mn答案: C解析: 因为x1,x2,…,x n,y1,y2,…,y n都在区间[0,1]内随机抽取,所以构成的n个数对(x1,y1),(x2,y2),…,(x n,y n)都在正方形OABC内(包括边界),如图所示.若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则对应的数对在扇形OAC内(不包括扇形圆弧上的点所对应的数对),故在扇形OAC内的数对有m个.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可得S扇形S正方形=mn,即π4=mn,所以π=4mn.][处理几何概型问题就要先计算基本事件总体与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几何概型【学习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基本特点;2.熟练掌握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3.会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4.能运用模拟的方法估计概率,掌握模拟估计面积的思想.【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概型1.几何概型的概念: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中的点.这里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用这种方法处理随机试验,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一般地,在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d P A D 的测度的测度. 说明:(1)D 的测度不为0;(2)其中"测度"的意义依D 确定,当D 分别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时,相应的"测度"分别是长度,面积和体积.(3)区域为"开区域";(4)区域D 内随机取点是指:该点落在区域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测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位置无关.要点诠释:几种常见的几何概型(1)设线段l 是线段L 的一部分,向线段L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线段l 上的点数与线段l 的长度成正比,而与线段l 在线段L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线段l 上的概率为:P=l 的长度/L 的长度(2)设平面区域g 是平面区域G 的一部分,向区域G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g 上的点数与区域g 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区域g 在区域G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g 上概率为:P=g 的面积/G 的面积(3)设空间区域上v 是空间区域V 的一部分,向区域V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v 上的点数与区域v 的体积成正比,而与区域v 在区域V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v 上的概率为:P=v 的体积/V 的体积要点二:均匀随机数的产生1.随机数的概念随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并且得到这个范围内任何一个数的机会是均等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模拟随机试验,特别是一些成本高、时间长的试验,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的作用.2.随机数的产生方法(1)实例法.包括掷骰子、掷硬币、抽签、转盘等.(2)计算器模拟法.现在大部分计算器的RAND 函数都能产生0~1之间的均匀随机数.(3)计算机软件法.几乎所有的高级编程语言都有随机函数,借用随机函数可以产生一定范围的随机数. 要点诠释:1.在区间[a ,b]上的均匀随机数与整数值随机数的共同点都是等可能取值,不同点是均匀随机数可以取区间内的任意一个实数,整数值随机数只取区间内的整数.2.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结合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求概率、面积、参数值等一系列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3.用随机模拟试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包含这个图形的规则图形作为参照,通过计算机产生某区间内的均匀随机数,再利用两个图形的面积之比近似等于分别落在这两个图形区域内的均匀随机点的个数之比来解决.4.利用计算机和线性变换Y=X*(b-a)+a ,可以产生任意区间[a ,b]上的均匀随机数.【典型例题】类型一: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例1.取1根长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的两段长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有多大?【思路点拨】从每一个位置剪断绳子,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 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基本事件有有限多个,而且每一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因此事件的发生的概率只与剪断位置所处的绳子的长度有关,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精校版几何概型题型归纳山东 曹贤波几何概型适用于有无限多结果而又有某种等可能的试验.其中事件A 的概率定义为: ()A P A =构成事件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对于几何概型,关键是要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度量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下面分类例说几何概型的实际应用.一、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时间不多于12分钟的概率(假设电台每隔一小时报时一次).分析:假设他在0到60分钟之间任一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但0到60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的公式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因为电台每隔1小时报时1次,他在0到60之间任何一个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打开收音机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解:设A ={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2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打开收音机的时刻位于[]4860,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121()605P A ==.即等待时间不多于12分钟的概率是15.二、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 街道旁边有一游戏:在铺满边长为9cm 的正方形塑料板的宽广地面上,掷一枚半径为1cm 的小圆板,规则如下:每掷一次交5角钱,若小圆板压在边上,可重掷一次;若掷在正方形内可再交5角再掷一次;若压在塑料板的顶点上,可获得一元钱.试问: (1)小圆板压在塑料板的边上的概率是多少?(2)小圆板压在塑料板顶点上的概率是多少?解析:小圆板中心用O表示,考察O落在ABCD 的哪个范围时,能使小圆板与塑料板ABCD 的边相交接,及O落在哪个范围时能使小圆板与塑料板ABCD 的顶点相交接.(1)如图1所示,因为O落在正方形ABCD 内任何位置是等可能的,小圆板与正方形塑料板ABCD 的边相交接是在圆板的中心O到与它靠近的边的距离不超过1cm 时,所以O落在图1阴影部分时,小圆板就能与塑料板ABCD 的精校版 边相交.因此,试验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是边长为9cm 的正方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事件A:“小圆板压在塑料析边上”.于是29981(cm )S =⨯=正方形,2997732(cm )S =⨯-⨯=阴影.故所求概率32()81P A =. (2)小圆板与正方形的顶点相交接是在中心O 到正方形的顶点的距离不超过圆板的半径1cm 时,如图2所示的阴影部分.图2中阴影部分表示事件B :“小圆板压在塑料板顶点上”.于是29981(cm )S =⨯=正方形,22π1π(cm )S =⨯=阴影故所求的概率π()81P B =. 三、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3 一个球型容器的半径为3cm ,里面装有纯净水,因为实验人员不小心混入了一个SARS 病毒,从中任取1ml 水,含有SARS 病毒的概率是多少?分析:病毒在水中的分布可以看作是随机的,从中取得1ml 水可看作构成事件的区域,所有水可看作试验的所有结果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比公式计算其概率.解:水的体积为33344ππ336π(cm )36π(ml)33R =⨯⨯==. 故含有病毒的概率为10.0088436πP =≈.。
⾼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全章复习概率全章复习⼀、基础知识梳理(⼀)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定会发⽣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定不会发⽣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也可能不发⽣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例nn A f An)(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的频率)(A f n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的次数A n 与试验总次数n 的⽐值nn A,它具有⼀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的可能性的⼤⼩。
频率在⼤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若A∩B 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3)若A∩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事件;(4)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加法公式:P(A ∪B)=P(A)+P(B);若事件A 与B 为对⽴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 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 与B 互斥时,满⾜加法公式:P(A ∪B)=P(A)+P(B);(3)若事件A 与B 为对⽴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 ∪B)=P(A)+ 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且事件B 不发⽣;(2)事件A 不发⽣且事件B 发⽣;(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对⽴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个发⽣,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 发⽣B 不发⽣;(2)事件B 发⽣事件A 不发⽣,对⽴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几何概型(1)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及基本特点;(2)熟练掌握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3)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几何概型;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几何概型中概率的计算公式;(2)如何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抛掷两颗形状大小相等,质地均匀的骰子,求出现“一个2点朝上,一个4点朝上”的概率;(2)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内有一个半径为1的圆,如果向这个正方形中随机投一点,求点M落在圆内的概率。
给同学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出答案后请同学说出,这两个试验有什么异同点我们目前能处理的是:1、给出实验的数据,我们通过计算随机事件的频率来估算随机事件的概率,2、对有些等可能试验,实验结果有限,求随机事件A的概率,我们可以通过图表法或树形图用枚举法将随机事件A 的概率求出。
对于(2),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所以枚举法显然不现实,于是我们把它抽象出来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面积成比例,所以我们从宏观上把概率理解成面积之比。
但(2)题目本身和面积有关,所以同学比较容易从直觉上用面积处理,但有些试验完全看不出和几何图形有什么关联,但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这类问题中出现随机事件的概率该如何处理呢?(二)讲授新课看下面例题:例1、小王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这里发现,我们把随机事件发生地概率抽象成了线段的长度之比后,问题很快的已解决。
说明用几何方法来解决随机事件的概率问题是很有效的。
我们把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归纳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 没有两种结果会同时出现.一句话概括:即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所以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例2、小王终于听到了电台整点报时,已是下午2点,他和小张相约下午3时到4时在某公共汽车站乘车,一起去科技馆。
3.3几何概型3.3.1几何概型考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区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通过实例体会几何概型的含义,会区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会求一些事件的概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问题导学(1)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无穷多的情况,还能用古典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吗?(2)什么叫几何概率模型?其求解方法是什么?(3)几何概型有几种模型?1.几何概型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2)特点:①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②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2.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3.几何概型的常见类型(1)长度型.(2)角度型.(3)面积型.(4)体积型.4.求解几何概型的一般步骤(1)选择适当的观察角度(一定要注意选择的观察角度要保证基本事件的无限性及等可能性).(2)把所有的基本事件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区域D.(3)把所求的随机事件A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区域d.(4)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解.■名师点拨辨析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1)相同点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2)不同点①古典概型要求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必须是有限的;几何概型要求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而且几何概型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与几何知识有关;②在古典概型中,概率为0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是必然事件,而在几何概型中,概率为0的事件可能发生,概率为1的事件也可能不发生.例如在一个圆面内任取一点,取到圆心的概率等于0,但我们仍有可能在圆内取到圆心.也就是说,“单点事件”是不影响几何概型概率的计算的,因而在计算几何概型的概率时,线段的端点、区域的边界是否包含在所求事件之内,都不会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几何概型中基本事件有有限个,而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有无限个.()(2)几何概型中基本事件有无限个,而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有有限个.()(3)几何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相等,而古典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4)几何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而古典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相等.()(5)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与构成事件的区域形状有关.()答案:(1)×(2)√(3)×(4)×(5)×下列概率模型中,几何概型的个数为()①从区间[-10,10]上任取一个数,求取到的数在[0,1]内的概率;②从区间[-10,10]上任取一个数,求取到绝对值不大于1的数的概率;③从区间[-10,10]上任取一个整数,求取到大于1而小于3的数的概率;④向一个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内投一点,求点离中心不超过1 cm的概率.A.1B.2C.3 D.4解析:选C.①②中的概率模型是几何概型,因为区间[-10,10]上有无数个数,且每个数被取到的机会相等;③中的概率模型不是几何概型,因为区间[-10,10]上的整数只有21个,是有限的;④中的概率模型是几何概型,因为在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内有无数个点,且该区域内的任何一个点被投到的可能性相同.用力将一个长为三米的米尺拉断,假设该米尺在任何一个部位被拉断是等可能的,则米尺的断裂处恰在米尺的1米到2米刻度处的概率为( )A.23B.13C.16D.14解析:选B.由几何概型得,米尺的断裂处恰在米尺的1米到2米刻度处的概率为 P =2-13=13. (2019·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期末考试)向正方形内随机撒一些豆子,经查数,落在正方形内的豆子的总数为1 000,其中有780粒豆子落在该正方形的内切圆内,以此估计圆周率π的值(用分数表示)为________.解析:令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正方形边长为2r ,则由题意中“落在正方形内的豆子的总数为1 000,其中有780粒豆子落在该正方形的内切圆内”可得7801 000=πr24r 2,化简得π=7825.答案:7825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1)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13 B.12 C.23D.34(2)(2019·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期末考试)在区间[-1,2]内任取一个数a ,则点(5,a )位于x 轴下方的概率为( )A.23B.12C.13D.16【解析】 (1)由题意得图:由图得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为12.(2)在区间[-1,2]内任取一个数a ,则点(5,a )位于x 轴下方,可得a ∈[-1,0). 由几何概型可得P =0-(-1)2-(-1)=13.故选C.【答案】 (1)B (2)C求解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步骤(1)找到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D ,这时区域D 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几条线段或曲线段.(2)找到事件A 发生对应的区域d ,在找d 的过程中,确定边界点是问题的关键,但边界点是否取到却不影响事件A 的概率.(3)利用几何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P =dD计算.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共走了500米,途经一条宽为x 米的河流,他不小心把一件物品丢到途中,若物品掉到河里就找不到,若物品不掉到河里,则能找到,已知该物品被找到的概率是45,则河宽为( )A .80米B .100米C .40米D .50米解析:选B.该物品能够被找到的路径长为500-x 米,由几何概型知,45=500-x500,解得x =100米,故选B.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已知点P ,Q 为圆O :x 2+y 2=25上的任意两点,且|PQ |<6,若PQ 的中点组成的区域为M ,在圆O 内任取一点,则该点落在区域M 上的概率为( )A.35B.925C.1625D.25【解析】 PQ 的中点组成的区域M 如图阴影部分所示,那么在圆O 内部任取一点落在M 内的概率为25π-16π25π=925.【答案】 B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求解思路解决此类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是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特征找出两个“面积”,套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面积,从而求得随机事件的概率.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面积(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直角边AB,AC.△ABC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Ⅰ,黑色部分记为Ⅱ,其余部分记为Ⅲ.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Ⅰ,Ⅱ,Ⅲ的概率分别记为p1,p2,p3,则()A.p1=p2B.p1=p3C.p2=p3D.p1=p2+p3解析:选A.法一:设直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区域Ⅰ的面积即△ABC的面积,为S1=12bc,区域Ⅱ的面积S2=12π×⎝⎛⎭⎫c22+12π×⎝⎛⎭⎫b22-⎣⎢⎢⎡⎦⎥⎥⎤π×⎝⎛⎭⎫a222-12bc=18π(c2+b2-a2)+12bc=12bc,所以S1=S2,由几何概型的知识知p1=p2,故选A.法二:不妨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2,则BC=22,所以区域Ⅰ的面积即△ABC的面积,为S1=12×2×2=2,区域Ⅱ的面积S2=π×12-⎣⎢⎡⎦⎥⎤π×(2)22-2=2,区域Ⅲ的面积S3=π×(2)22-2=π-2.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1=p2=2π+2,p3=π-2π+2,所以p1≠p3,p2≠p3,p1≠p2+p3,故选A.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一只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自由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正方体6个表面的距离均大于1,称其为“安全飞行”,则蜜蜂“安全飞行”的概率为()A.4π81 B.81-4π81C.127 D.827【解析】满足题意的点所在区域为:位于该正方体中心的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满足题意的概率为:P=1333=127.【答案】 C若本例条件不变,求这个蜜蜂飞到与正方体某一顶点A的距离小于13的概率.解:到点A的距离小于13的点,在以A为球心,半径为13的球内部,而点又必须在已知正方体内,则满足题意的点的区域体积为43π×⎝⎛⎭⎫133×18.所以P=43π×⎝⎛⎭⎫133×1833=π2×37.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求解思路用体积计算概率时,要注意所求概率与所求事件构成的区域的体积的关系,准确计算出所求事件构成的区域的体积,并确定出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区域的体积,利用公式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体积求解即可. (2019·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期末考试)已知三棱锥S -ABC ,在该三棱锥内取一点P ,使V P -ABC≤13V S ABC的概率为( ) A.23 B.49 C.827D.1927解析:选D.作出S 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O ,若V P ABC =13V S ABC ,则高OP =13SO ,即此时P 在三棱锥V S ABC 的面DEF 上,则V P ABC <13V S ABC 的点P 位于在三棱锥V S ABC 的面DEF 以下的棱台内,则对应的概率P =1-⎝⎛⎭⎫233=1927.故选D.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3,BC =1,以A 为圆心,1为半径作四分之一个圆弧DE ,在∠DAB 内任作射线AP ,求射线AP 与线段BC 有公共点的概率.【解】 因为在∠DAB 内任作射线AP ,所以它的所有等可能基本事件对应的区域是∠DAB ,当射线AP 与线段BC 有公共点时,射线AP 落在∠CAB 内,对应区域为∠CAB ,所以射线AP 与线段BC 有公共点的概率P =∠CAB∠DAB =30°90°=13.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求解思路当涉及射线的运动,扇形中有关落点区域问题时,常以角的大小作为区域度量来计算概率,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角度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角度.切不可用线段长度代替角度作为区域度量.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中,以圆心O 为起点作射线OC ,则使得∠AOC 和∠BOC 都不小于30°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作射线OD 和OE ,使得∠AOD 和∠BOE 都等于30°.要使得∠AOC 和∠BOC 都不小于30°,则射线OC 位于射线OD 和OE 之间,故所求概率为P =90°-30°-30°90°=13.答案:131.在区间[-1,2]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1的概率为( ) A.13 B.12 C.14D.23解析:选D.由|x |≤1, 得-1≤x ≤1,所以|x |≤1的概率为P (|x |≤1)=23.2.(2019·湖北省荆州中学期末考试)ABCD 为长方形,AB =3,BC =2,O 为AB 的中点,在长方形ABCD 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到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如图所示,可得长方形的面积为S =3×2=6,以O 点为圆心,半径为1作圆,此时圆在长方形内部的部分的面积为S 1=12πr 2=π2,所以取到的点到O 的距离大于1表示圆的外部在矩形内部的部分,所以概率为P =S -S 1S =6-π26=1-π12.答案:1-π12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任意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则AM <AC 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如图,在AB 上取AC ′=AC ,连接CC ′,则∠ACC ′=180°-45°2=67.5°.设E ={在∠ACB 内部任意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AM <AC },则所有可能结果的区域角度为90°,事件E 的区域角度为67.5°,所以P (E )=67.5°90°=34.答案:344.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内随机取一点M ,则使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不超过16(事件A )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设M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h ,则 V M ABCD =13S 底面ABCD ·h ≤16.又S 底面ABCD =1, 所以只要h ≤12即可.所有满足h ≤12的点组成以正方形ABCD 为底面,12为高的长方体,其体积为12. 又正方体的体积为1,所以使四棱锥M -ABCD 的体积不超过16(事件A )的概率为P (A )=121=12.答案:12[A 基础达标]1.已知集合A ={x |-1<x <5},B ={x |2<x <3},在集合A 中任取一个元素x ,则事件“x ∈A ∩B ”的概率为( )A.16 B.13 C.23D.45解析:选A.A ∩B ={x |2<x <3},因为集合A 表示的区间长度为5-(-1)=6,集合A ∩B 表示的区间长度为3-2=1, 所以事件“x ∈A ∩B ”的概率为16,故选A.2.(2019·湖南省张家界市期末联考)如图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已知大圆半径为2,以半径为直径画出两个半圆,在大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π8B.18C.12D.14解析:选D.由题意知,大圆的面积为S =π·22=4π;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2π·22-π·12=π,则所求的概率为P =S ′S =π4π=14.故选D.3.有一个底面圆的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点O 为这个圆柱底面圆的圆心,在这个圆柱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A.13B.23C.12D.34解析:选B.先求点P 到点O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的概率,圆柱的体积V 圆柱=π×12×2=2π,以O 为球心,1为半径且在圆柱内部的半球的体积V 半球=12×43π×13=23π.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的概率为23π2π=13,故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1-13=23.4.(2017·高考江苏卷)记函数f (x )=6+x -x 2的定义域为D .在区间[-4,5]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x ∈D 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由6+x -x 2≥0,解得-2≤x ≤3,则D =[-2,3],则所求概率为3-(-2)5-(-4)=59. 答案:595.(2019·福建省三明市质量检测)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它是由正方形ABCD 中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EFGH 构成.现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3和4,在正方形ABCD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小正方形EFGH 内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因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3和4,所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32+42=5,所以S 正方形ABCD =a 2=25,所以S 正方形EFGH =S 正方形ABCD -4S △ABF =25-4×12×3×4=1,因此,在正方形ABCD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小正方形EFGH 内的概率为P =S 正方形EFGH S 正方形ABCD =125.答案:1256.在一个大型商场的门口,有一种游戏是向一个画满边长为5 cm 的均匀方格的大桌子上掷直径为2 cm 的硬币,如果硬币完全落入某个方格中,则掷硬币者赢得一瓶洗发水,请问随机掷一个硬币正好完全落入方格的概率有多大?解:如图,边长为5 cm 的正方形形成的区域表示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构成的区域,当硬币的中心落入图中以3 cm 为边长的正方形区域时,则试验成功,所以,随机地投一个硬币正好完全落入方格的概率为P =3252=925.[B 能力提升]7.(2019·河北省沧州市期末考试)如图,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ABC 内接于圆O ,点P 为弧AC 上任意一点,则△PBC 的面积大于3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因为△ABC 的边长为23,所以△ABC 的高为3,设外接圆O 的半径为r ,则2r =23sin π3=4,所以r =2,所以O 点到BC 的距离为1,过点O 作直线与BC 平行交弧AC 于点D ,△DBC 的面积恰好为3,所以点P 由D 点向A 点移动的过程中,△PBC 的面积越来越大;点P 由D 点向C 点移动的过程中,△PBC 的面积越来越小,因此,为使△PBC 的面积大于3,只需点P 由D 点向A 点移动,所以由几何概型可知,△PBC 的面积大于3的概率等于∠AOD 与角∠AOC 大小之比.因为∠AOD =π2,∠AOC =2π3,所以△PBC 的面积大于3的概率为P =π22π3=34.答案:348.(选做题)如图,已知AB 是半圆O 的直径,AB =8,M ,N ,P 是将半圆圆周四等分的三个等分点.(1)从A ,B ,M ,N ,P 这5个点中任取3个点,求这3个点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 (2)在半圆内任取一点S ,求△SAB 的面积大于82的概率.解:(1)从A ,B ,M ,N ,P 这5个点中任取3个点,一共可以组成10个三角形:△ABM ,△ABN ,△ABP ,△AMN ,△AMP ,△ANP ,△BMN ,△BMP ,△BNP ,△MNP ,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只有△ABM ,△ABN ,△ABP 3个,所以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为310.(2)连接MP ,ON ,OM ,OP ,取线段MP 的中点D ,则OD ⊥MP ,易求得OD =22,当S 点在线段MP 上时,S △ABS =12×22×8=82,所以只有当S 点落在阴影部分(不在MP 上)时,△SAB 的面积才能大于82,而S 阴影=S扇形MOP -S △OMP =12×π2×42-12×42=4π-8,所以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SAB 的面积大于82的概率为4π-88π=π-22π.。
高中数学必修三概率知识点一、概述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概率知识点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通过对随机事件的分析和推断,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概率知识点作为高中数学必修三的重要内容,涉及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等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随机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概率知识点时,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概率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概率知识点也是后续学习统计学、金融数学等学科的基础,对于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概率论的重要性概率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用于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
在高中数学必修三的学习中,概率知识点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核心内容,更是理解现实世界的一把钥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天气预测、金融投资、医学研究,还是游戏设计、风险评估等各个领域,概率知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习概率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概率论是理解和预测随机事件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随机事件,比如抛硬币、抽奖等。
通过学习概率,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随机事件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做出预测和决策。
其次val 序列深入式学习,概率论对于决策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在金融投资领域,投资者可以通过学习概率知识,分析股票市场的走势和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在医学领域,医生可以根据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的症状概率来做出诊断。
掌握概率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明智的决策。
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更需要有利用数学方法来理解世界的技能,这已成为我们教育的一大目标。
通过学习概率知识,学生可以为他们的未来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1.事件与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叫;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叫;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
2.事件的频率与概率⑴若在n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了m次, 则称为事件A的频率。
记做。
二、⑵若随着试验次数n的增大, 事件A的频率总接近某个常数p, 在它的附近作微小摆动, 则称为事件A的概率, 记做, 显然。
三、 3.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的大小。
四、概率的基本性质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互斥事件:若为, 则称事件与事件互斥。
(2)对立事件:若为, 为, 则称事件与事件互为对立事件。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 。
(2)的概率为1;的概率为0。
五、(3)如果事件与事件互斥, 那么。
六、(4)如果事件与事件对立, 那么;;。
七、古典概型1.古典概型的特征:(1):一次试验中, 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八、(2):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九、2、求古典概率的常用方法: 列举法与列表法。
十、几何概型1.几何概型的特征:(1)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有无穷多个;(2)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2.求几何概率用到的一个方法: 线性规划。
练习题:1.甲盒中有红, 黑, 白三种颜色的球各3个, 乙盒子中有黄, 黑, 白, 三种颜色的球各2个, 从两个盒子中各取1个球, 求取出的两个球是不同颜色的概率.2.设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若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 是从区间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3.将一颗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 2, 3, 4, 5, 6)先后抛掷两次, 将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将的值分别作为三条线段的长, 求这三条线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的概率.1 / 1。
概率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概率问题中,主要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三种类型的概率. 对于这三种类型的概率,同学们一定要分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遇到具体问题是一定要分清你所遇到的问题到底属于哪一种,然后才好按照不同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求解.下面,我们就分别就这三类概率问题,分别介绍一下同学们应当掌握的主要内容,并举例说明怎样求解具体问题及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1.随机事件的概率要掌握好随机事件的概率,首先应掌握好下面的三个事件的区别:必然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要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在一点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一种规律性,我们称它为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 这种规律表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具有稳定性,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A 的概率,记作)(A P . 概率可以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它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例如,在投币试验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描述出现“正面”可能性大小的量——频率明显的趋于0.5,大量实验表明,这一结果具有一般性.如果记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发生了m 次,那么有 n m ≤≤0,10≤≤n m . 于是可得 1)(0≤≤A P .由概率的定义可知,必然事件U 的概率1)(=U P ,不可能事件V 的概率0)(=V P .从这个意义上,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可以看作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况. 可见,虽然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是两类不同的现象,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可以统一起来,这正反映了事物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例1 设某厂产品的次品率为%2,问“从该厂产品中任意地抽取100件,其中一定有2件次品”这一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解: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产品的次品率为%2,是指产品为次品的可能性为%2,所以从该厂产品中任意地抽取100件,其中可能有2件次品,而不是一定有2件次品.可见,概率是在大量重复试验下频率的近似值,它是一个统计结果,是一个近似值,是一种可能性,并非一个精确值.2.古典概型 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求得其近似值.但对于某些随机事件,也可以不通过重复试验,而只通过对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分析来计算其概率.由于这种特殊的概率模型是历史上最早研究的,故被称作古典概型. 这种概型的特点是:①对于每次随机试验来说,只可能出现有限个不同的试验结果;②对上述所有不同的试验结果,他们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③由于上述两条,求事件的概率可以不通过大量重复试验,而只要通过对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计算即可.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A P nm =.可见,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模型,它的优点是可计算. 例2 有6个房间安排4个旅游者住,每人可以进住任一房间,且进住各房间是等可能的.试求下列各事件的概率:(1)事件A :指定的4个房间中各一人;(2)事件B :恰有4个房间各有一人;(3)事件C :指定的某个房间中有两人;(4)事件D :第一号房间有一人,第二号房间有三人.分析:对于此题,显然求出m 、n ,再利用)(A P nm =即可顺利求解. 解:由于每人可进住任一房间,进住哪个房间都有6种等可能的方法,故由分步计数原理可知,4人进住6个房间共有46种方法.(1)指定4个房间中各有一人,有44A 种方法.∴)(A P 5416444==A . (2)从6间中选出4间有46C 种方法,4个人每人去住一间有44A 种方法.∴ =)(B P 185644446=A C . (3)从4人中选2人去指定房间,共有24C 种选法,余下2人每人可去5个房间中的任一间,因而有25种方法.∴ =)(C P 21625654224=C . (4)从4人中选一人去第一号房间,有14C 种选法,从余下3人中选3人去第二号房间有1种选法.∴ =)(D P 3241643314=C C . 3.几何概型我们知道,若对于一个随机试验,可看成是向某一可度量区域G 内投掷点的问题,而所投点在G 内均匀分布(每个样本点出现是等可能的),G 内所含的投掷点个数为无穷多个,则称这个随机试验为几何概型.若一随机试验是几何概型的,以m (A)表示任一事件A 的几何度量,m (G )表示样本空间G 的几何度量,则对任一事件A ,定义其概率为)(A P =m(A)m(G). 一般来说,几何概型并不限于向平面( 或直线、空间 )投点的试验,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无限多个等可能的基本结果,每个基本结果可以用平面( 或直线、空间 )中的一点来表示,而所有基本结果对应于一个区域Ω,这时,与试验有关的问题即可利用几何概型来解决. 例3 两人相约7点到8点在某地会面,先到者等候另一人20分钟,过时离去.求两人会面的概率.解:因为两人谁也没有讲好确切的时间,故样本点由两个数(甲乙两人各自到达的时刻)组成.不妨以7点钟作为计算时间的起点,设甲乙各在第x 分钟和第y 分钟到达,则样本空间为Ω:600|),({≤≤x y x ,}600≤≤y ,其图形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 两人会面的充要条件是20||≤-y x ,∴ 事件=A {两人可以会面}所对应的区域是图中的阴影部分. ∴ )(A P 的面积的面积Ω=g 22260)2060(60--=95=.。
几何概型知识与常见题型梳理
基本知识
1.几何概型的定义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
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试验结果是可数的;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或面积、体积等)有关,即试验结果具有无限性,是不可数的.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试验结果都具有等可能性,这是两者的共性.
通过以上对几何概型的基本知识点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其要点是:要抓住几何概型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这两个特点,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可以是无限的,这是区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关键所在;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这是解题的基本前提.因此,用几何概型求解的概率问题跟古典概型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同属于“比例法”,即随机事件A 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总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之比来表示.
常见题型
1.长度之比类型
例1 小赵欲在国庆60周年之后从某车站乘车外出考察,已知该站发往各站的客车均每小时一班,求小赵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分析 因为客车每小时一班,而小赵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到车站等车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到站等车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且属于几何概型中的长度类型.
解 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到站等车的时刻位于[50,60]这一时间段内,而事件的总体是整个一小时,即60分钟.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 605060-=61,即小赵等车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为6
1. 例2 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边作正方形,求这个正方
形的面积介于36 cm 2 与81 cm 2之间的概率.
分析 正方形的面积只与边长有关,因此,此题可以转化为在12 cm 长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求使得AM 的长度介于6 cm 与9 cm 之间的概率.
解 记“面积介于36 cm 2 与81 cm 2之间”为事件A ,事件A 的概率等价于“长度介于
6cm 与9 cm 之间”的概率,所以有P(A)= 9612-=14.
小结 本题的难点不在于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而是将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转化为边长的关系,从而将问题归为几何概型中的长度类型,这是本题的关键所在.同时,本题也体现了数学上的化归思想的作用.
2.面积、体积之比类型
例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D 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
的区域,E 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D 中随意投一点,则落入E 中的概率为 .
解 如图1所示,区域D 表示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内
部(含边界),而区域E 表示单位圆及其内部,所以有
2
14416P ππ
⨯==⨯.
小结 本题中的试验结果是区域中的部分点集,其结果是
不可数的,属于几何概型中典型的面积之比.
3.角度之比类型
例4 如图2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过直角顶点C 在ACB ∠内部作一条射
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求AM AC <的概率.
分析 当AM AC =时,有ACM AMC ∠=∠,故欲使A M A C <,应有ACM AMC ∠<∠,即所作的射线应落在ACM AMC ∠=∠时ACM ∠的内部.
解 在AB 上取AD AC =,连接CD ,则00
01804567.52
ACD -∠==.记“在内部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AM AC <”为事件A ,则0067.53()904
P A ==.故AM AC <的概率为34
. 小结 本题所求事件的本质是在ACB ∠内部作一条射线CM ,所构成的区域是一个“角”域,故应属于几何概型中的角度之比类型.解答本题时易犯的错误是,用长度的比得
12=-这一错误结果. 4.“会面”类型的几何概型
例5 某码头接到通知,甲、乙两艘轮船都会在某天9点到10点之间的某一时刻到达该码头的同一个泊位,早到的轮船要在该泊位停靠20分钟办理完手续后才能离开.求两艘轮船至少有一艘在停靠泊位时必须等待的概率.
解 设事件A 表示两艘轮船至少有一艘在停靠泊位时必须等待,两艘轮船到的时间分别为9点到10点之间的x 分与y 分,则|x-y|≤20,0≤x ≤60,0≤y ≤60,即
2020()|060060x y A x x y ⎧-≤-≤⎫⎧⎪⎪⎪=≤≤⎨⎨⎬⎪⎪⎪≤≤⎩⎩⎭
,y .以9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3所示,则事件A 所对应的区域为图3中的阴影区域. C
A B M D
所以,其概率P(A)=阴影面积/ABCD 的面积=5/9.
小结 “会面”类型常见的载体是两人相约见面、轮船停靠泊位等,其关键是构建相遇的不等式(组),借助于线性规划知识,将其面积之比求出,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5.与其他知识综合的类型
例6 已知两数m n ,是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取值,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
程20x m +=有实根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116
解 事件发生的概率取值为[01],,故[01],即为两数m n ,的取值范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x 轴和y 轴分别表示m n ,的值,因为(m n ,)与图4中正方形内的点一一对应,即正方形内的所有点构成全部试验结果的区域.设事件A
表示方程2
0x m -+=有实根,则事件40()|0101n m A m n m n ⎧-≥⎫⎧⎪⎪⎪=≤≤⎨⎨⎬⎪⎪⎪≤≤⎩⎩⎭
,所对应的区域为图4中的阴影部分,且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故由几何概型公式,可得1()8
S P A S ==阴影正方形,即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
0x m +=有实根的概率为18. 小结 将方程的根、线性规划问题以及概率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
对于上述几何概型题中最典型的五种类型,即长度之比类型、面积(体积)之比类型、角度之比类型、“会面”问题类型和综合类型,不管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其关键都要选择适当的角度,使基本事件转化为与之对应的总体区域,将所求问题转化为随机事件对应的子区域,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