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营养支持
- 格式:doc
- 大小:23.92 KB
- 文档页数:5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名词解释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是一种针对手术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胃肠道营养支持:通过口服或经鼻胃管、胃造瘘管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可以使用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特制液体饮食,或者使用部分或全肠外营养来补充营养需求。
2. 肠外营养支持:当患者胃肠道无法接受食物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这通常通过在静脉输液中添加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增强免疫营养支持:在外科手术中,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抑制常常发生。
通过给予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免疫营养物质,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 胰岛素治疗: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手术患者,外科营养支持疗法也包括控制血糖水平。
这可以通过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并给予适当的营养,以保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愈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营养组成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外科营养支持知识点总结一、外科营养支持的基础知识1. 外科病人的营养风险评估外科病人在手术前通常会经历长期的不适饮食,身体虚弱,消耗过大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因此,在外科营养支持过程中,首先要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营养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估工具进行,包括NRS2002、MUST等,可以全面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营养支持的不同途径在外科营养支持中,通常采用口服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途径。
口服营养支持主要依靠病人口服营养制剂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而肠外营养支持则是通过胃管、空肠管或中心静脉营养等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
3. 营养支持的原则在外科营养支持中,有一些基本的营养支持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个体化原则,根据病人的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和手术特点制订营养支持方案;其次是适量原则,根据病人的需要和机体的代谢情况确定营养素的摄入量;再次是渐进性原则,通过逐渐增加病人的能量摄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 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监测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病人的营养指标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外科营养支持的术前准备1. 术前营养调理术前的营养调理是为了提前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手术的风险。
在术前,可以通过口服高能高蛋白营养制剂或者静脉注射氨基酸等方式来进行营养补充,以增加病人的体力储备和免疫功能。
2. 术前的胃肠道准备在外科手术前,通常需要对病人的胃肠道进行准备,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胃管或者肠内营养制剂来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或者采用清肠剂来清洁肠道,以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和并发症风险。
三、外科营养支持的术中营养支持1. 术中的能量代谢和肠道屏障功能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机体的代谢和肠道屏障功能会发生改变。
第四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手术、创伤、感染后,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系列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胰岛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均增加,使体内营养素处于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外科病人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变化的特征是:①静息能量消耗增加;②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③蛋白质分解加速,出现负氮平衡;④脂肪分解明显增加;⑤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紊乱。
外科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代谢与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二、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态的评定营养支持指南推荐的营养管理流程为营养筛查-评定-制定处方-营养支持-监测。
营养筛查、评定及干预是营养支持的关键步骤,其中,营养筛查是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或不利临床结局的营养因素,以决定是否进行详细的营养评定。
营养筛查和评定是治疗干预的前提。
【营养风险筛查】(一)营养风险营养风险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
可从2方面理解:①有营养风险的病人由于营养因素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更大;②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从营养支持中受益的机会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风险的概念内涵与临床结局紧密相关,强调因营养因素出现临床并发症的风险,而不仅仅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
(二)营养风险筛查临床上使用的多种营养筛查工具分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和营养不良筛查工具2类,各种方法均有其特点和不足。
在临床营养筛查时,应根据被筛查对象的特点和筛查人员情况选择适当的筛查工具。
1.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适用于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
由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推出,从疾病评分、营养状态和年龄3方面进行评分。
总评分>3分的住院病人具有营养风险,需要结合临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对总评分<3分者,每周进行一次营养风险筛查。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V1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病人往往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来帮助身体恢复。
如果病人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康复时间会延长,病情可能会恶化。
因此,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对于外科病人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要点,旨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帮助病人快速有效康复。
1. 确定营养需求
在为病人提供营养支持之前,必须确定病人的营养需求。
这意味着需要在血液、生理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养方案。
2. 选择合适的营养品
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医生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营养品来促进身体状况的改善。
例如,可以使用高能量的饮食、蛋白质粉、氨基酸、维生素等。
3. 预防营养不良
外科手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这种现象如果经常出现,会严重影响病人康复。
因此,预防营养不良是极其重要的措施。
4. 避免并发症
营养支持有助于加速病人的康复,但有些病人可能存在另一种现象,即蛋白质丢失。
这种情况在营养支持中必须避免。
5. 单独定制营养方案
每个病人的营养需要是不同的。
因此,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的特定状况定制营养方案,以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效率。
总的来说,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是关键的康复措施之一。
医生必须根据病人的状况和需求,制定出合适的营养方案,并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病人的康复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实现。
外科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
1. 确认患者的营养风险:患者首先应接受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
该评估可以包括人体成分分析,营养状态指标和评估患者的一般状态和病史。
这将有助于制定最佳的营养治疗计划。
2. 目标是达到足够的营养:外科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足量的营养和能量以支持患者的康复。
通过提供正确类型和量的营养,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
3. 个性化的营养计划:外科营养支持的计划应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进行制定。
包括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生理状况、病史和饮食选择等。
4. 联合治疗:外科营养支持应与其他相关的治疗一起进行,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营养治疗是整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替代药物治疗的方式。
5. 监测和评估:营养治疗需要监测和跟踪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反应。
适当的监测将帮助指导营养治疗计划的调整,并在改进和维护患者营养状态上发挥作用。
6. 合理使用:营养支持的方法应当是合理使用。
营养补充剂和特殊食品应在必要时使用。
在设计治疗方案时,应优先考虑食物作为首选营养来源。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原则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原则导言: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对病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包括术后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因此,在外科手术后,为病人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包括营养评估、一般治疗原则、特殊情况的处理和预后。
一、营养评估为了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营养支持以及适当的治疗方案,营养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重指数(BMI)、肌肉量、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营养调查问卷。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确定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一般治疗原则1. 目标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一般来说,手术后的病人需要较高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通过计算病人的基础代谢率和活动水平,可以确定合适的热量摄入目标。
此外,还需要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
2. 少量多餐原则:为了减轻手术后病人的胃肠负担,一般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将食物分为5-6餐,并控制每餐的容量。
这样可以方便病人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不适。
3. 注意饮食质地和营养素的选择: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可以调整饮食的质地和营养素的选择。
对于消化功能正常的病人,可以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对于消化功能受限的病人,可以选择易于吞咽和消化的软食或流质饮食。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1. 肠道功能衰竭:对于存在肠道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这可以通过静脉给予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等来实现。
2. 肠道吸收不良:对于存在肠道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特殊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剂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例如,在乳糖不耐受的病人中,可以使用乳糖替代饮食。
3. 高代谢状态:某些外科病人具有高代谢状态,如烧伤病人和创伤病人。
这些病人需要更高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以满足其较高的代谢需求。
四、预后适当的营养支持对外科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应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营养状况、食物过敏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同时,护士还要提供相关的教育,告诉病人术前的禁食要求和特殊饮食指导。
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手术团队密切配合,确保病人术中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术中护士要监测病人的体征和生命体征,定期记录体温、心率、血压等参数。
若病人存在胃瘫等胃肠道问题,护士还需将管饲或静脉输液的使用等操作纳入护理计划中,确保病人的营养需要得到满足。
术后护理术后的病人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首先,护士应及时观察病人的术后排气情况,确保肠道功能是否正常。
对于管饲患者,护士还需观察管路异物的情况,并保持通畅。
在饮食方面,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对于能够进食的病人,护士要指导其选择易消化、高营养、低脂肪的食物,并采用多餐少食的原则,避免吃撑。
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护士要及时与营养科配合,制定适合的管饲方案,并保证管路的畅通。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病人的体重和营养指标,如血液中的蛋白质、白蛋白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病人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康复护理康复期是外科营养支持的重要阶段。
护士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康复情况,包括术后疼痛、肠道功能恢复、体力恢复等。
护士要与康复部门配合,为病人提供物理治疗、营养指导等支持。
此外,护士还要为病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术后饮食指导、影响康复的因素等。
帮助病人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康复进程。
总结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护士要积极参与并配合多学科团队的工作,以确保病人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和最佳的康复效果。
同时,护士还要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1.肠外营养
又称静脉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补给病人每天所需的全部营养或部分营养。
(1)补给途径:①浅静脉营养。
通常适用于不超过2周的短期肠外营养,或较长期输入接近等渗的营养液,多选用氨基酸-中浓度葡萄糖-脂肪乳剂系统。
②深静脉营养。
长时间静脉营养,特别是输入25%葡萄糖液,宜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或颈外静脉向上腔静脉插入硅胶管,24小时或夜间连续滴入。
(2)常用的静脉营养液。
有葡萄糖液、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3)适应证:①无法有效进食或有消化吸收障碍:如高位小肠瘘、短肠综合征、恶性肿瘤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严重等。
②消化道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
③特殊病情: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等。
2.肠内营养
符合生理状况,远比静脉营养简便安全,是补充营养的主要途径。
(1)补给途径:以口服为首选,不能口服者,采用管饲。
以后者占多数。
①鼻饲。
经鼻腔插入长约1.5m、直径3~4mm的硅胶重头管,借胃蠕动推送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
②胃肠造瘘。
经胃造口引导入十二指肠,或于屈氏韧带下15~20cm行空肠造口。
(2)营养液:①多聚膳。
含未经消化的蛋白、糖、中等量脂肪,适用于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的患者。
②单体膳。
亦称要素饮食,含不需消化或稍消化即可吸收的分子状态营养物,如葡萄糖、氨基酸、水解蛋白、乳化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适用于消化功能不全,而吸收功能尚可的患者。
外科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概述外科手术是一种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创伤的治疗方法,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外科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手术类型,提供符合患者营养需求的合理营养方案。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详细探讨外科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
术前准备1.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前准备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
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液生化指标、肌肉质量等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营养状况。
2. 调整患者的营养状态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或肌肉消耗,可以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或静脉营养支持,调整患者营养状态,提高手术前的营养状况。
术中营养支持1. 术中禁食时间在普通手术中,患者需要在手术前禁食一段时间。
但是,在高危手术或肠道手术中,患者禁食时间可能较长。
禁食时间过长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增加手术风险。
因此,对于禁食时间长的患者,应考虑术中肠内营养支持。
2. 术中肠内营养支持术中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道补充营养物质,维持肠道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常用的方法包括肠内置管、营养液泵等。
术中肠内营养支持的原则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避免胃肠症状,并注意肠道通透性和免疫功能的维护。
3. 术中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无法通过肠内途径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需要进行术中肠外营养支持。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严重胃肠功能障碍、肠瘘、大面积肠切除等患者。
术中肠外营养支持的目标是维持患者正常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以促进术后愈合。
术后营养支持1. 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术后早期是指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内,这一时期是患者最需要营养支持的时候。
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原则是尽早开始肠内营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如果患者不能通过肠内途径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可以考虑临时使用营养输注大包装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2. 术后中期营养支持术后中期是指手术后的2-7天,这一时期是患者营养需求逐渐增加的阶段。
术后中期营养支持的原则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引言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是指在外科手术或创伤后,利用适当的饮食和营养补充,以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促进愈合和恢复的治疗方法。
外科病人通常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因为他们的机体代谢增加,食欲下降,或者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的营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和相关注意事项。
原则一:早期行营养评估外科病人在手术或创伤后往往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早期进行营养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营养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摄入情况、疾病状态和代谢指标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原则二:个体化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在制定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
一般来说,营养支持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疾病状态等因素,计算出患者的能量需求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哈里斯-本尼迪克方程和手术病人能量供应公式。
一般来说,外科病人的能量需求比正常人稍高,因为他们通常处于应激状态和高代谢状态。
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量,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目标。
2. 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营养素,对外科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外科病人的蛋白质需求量较正常人略高,通常为1.2-1.5g/kg/d。
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3. 充足的水分摄入外科病人往往存在液体丢失和组织水肿等情况,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对维持水平衡和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外科病人每天需要摄入30-40ml/kg的水分,具体摄入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状态而定。
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科病人由于应激状态和营养摄入不足,常常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因此,在营养支持方案中应充分考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原则三:多途径供给营养为了满足外科病人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供给营养,包括:1.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肠道插管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外科营养支持
(总分:29.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题型(总题数:27,分数:27.00)
1.关于人体各种营养基质的作用,以下错误的是______
(分数:1.00)
A.糖类及脂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B.微量元素是酶和某些激素的主要成份
C.维生素是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
D.纤维素为促进肠蠕动所必需
E.水分组成体内各种液体
解析:
2.下列营养基质不被人体所吸收的是______
(分数:1.00)
A.无机盐
B..水
C.纤维素√
D.微量元素
E.糖类
解析:
3.以下为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的是______
(分数:1.00)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水
E.无机盐
解析:
4.正常人每日需能量为______
(分数:1.00)
A.5000kJ
B.6325kJ
C.7535kJ √
D.8000kJ
E.9735kJ
解析:
5.成人的蛋白质的代谢能力是______
(分数:1.00)
A.1~1.5g(kg·d)√
B.2~4g(kg·d)
C.3~6g(kg·d)
D.4~5g(kg·d)
E.6~8g(kg·d)
解析:
6.下列哪些不是必需氨基酸______
(分数:1.00)
A.赖氨酸、蛋氨酸
B.亮氨酸、异亮氨酸
C.苏氨酸、缬氨酸
D.色氨酸、苯丙氨酸
E.甘氨酸、丙氨酸√
解析:
7.比标准体重减少多少为营养不良______
(分数:1.00)
A.5%
B.10% √
C.15%
D.20%
E.25%
解析:
8.白蛋白低于多少表示重度营养不良______
(分数:1.00)
A.35g/L
B.29g/L
C.25g/L
D.15g/L
E.21g/L √
解析:
9.利用体质指数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是______
(分数:1.00)
A.<16.5为消瘦,≥20为超重
B.<18.5为消瘦,≥20为超重
C.<18.5为消瘦,≥23为超重√
D.<20.5为消瘦,≥24为超重
E.<20.5为消瘦,≥25为超重
解析:
10.下列哪些不是营养支持的基本指征______
(分数:1.00)
A.近期体重下降大于正常体重的10%
B.血清白蛋白小于20g/L √
C.连续7W以上不能正常进食
D.已确诊为营养不良
E.可能产生营养不良风险或手术并发症的高危患者解析:
11.下列哪些不是肠内营养的适应症______
(分数:1.00)
A.吞咽和咀嚼困难
B.消化道瘘
C.严重感染
D.结核
E.足月儿√
解析:
12.肠内营养的禁忌症除外______
(分数:1.00)
A.机械性肠梗阻
B.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C.肠道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严重腹泻
解析:
13.可不经消化直接的肠内营养剂是______
(分数:1.00)
A.匀浆膳
B.要素饮食√
C.大分子聚合物
D.牛奶
E.蔬菜汁
解析:
14.用于防治肝性脑病的营养制剂是______
(分数:1.00)
A.匀浆膳
B.要素饮食
C.大分子聚合物
D.高支链氨基酸配方√
E.必需氨基酸配方
解析:
15.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不包括______
(分数:1.00)
A.口服法
B.经鼻胃插管
C.胃造口
D.回肠造口√
E.鼻十二指肠置管
解析:
16.关于肠内营养分次给予的护理中哪项不对______ (分数:1.00)
A.适用于胃肠功能良好患者
B.每次输注100~300ml
C.每次在10~20min完成
D.每次输入量在2~3h完成
E.每次间隔4~5h √
解析:
17.肠内营养最多见的并发症是______
(分数:1.00)
A.胃肠道并发症√
B.机械性并发症
C.误吸致吸入性肺炎
D.急性腹膜炎
E.代谢性并发症
解析:
18.最常见的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是______
(分数:1.00)
A.恶心
B.呕吐
C.腹胀
D.腹泻√
解析:
19.下列疾病哪项不适合用肠外营养______
(分数:1.00)
A.短肠综合征
B.休克√
C.严重腹泻
D.重症胰腺炎
E.顽固性呕吐
解析:
20.成人TPN时每日脂肪的一般供给量是______
(分数:1.00)
A.1~2g/kg √
B.2~4g/kg
C.3~5g/kg
D.6~8g/kg
E.7~9g/kg
解析:
21.健康成人的氨基酸需要量为______
(分数:1.00)
A.1~1.5g/(kg·d)√
B.2~3g/(kg·d)
C.3.5~4.5g/(kg·d)
D.5~6g/(kg·d)
E.6.5~7.5g/(kg·d)
解析:
22.长期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理想静脉为______
(分数:1.00)
A.颈内或锁骨下静脉√
B.颈外静脉
C.头静脉
D.大隐静脉
E.上肢静脉
解析:
23.关于TNA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对______
(分数:1.00)
A.又称“全合一”营养液
B.增加节氮效果
C.减少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
D.简化过程,不必多次更换
E.增加感染的机会√
解析:
24.锁骨下静脉穿刺后,病人出现气急、发绀、呼吸音减弱,以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分数:1.00)
A.导管堵塞
B.肺炎
C.导管感染
D.气胸√
E.输液过快
25.关于静脉营养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以下最严重的是______
(分数:1.00)
A.空气栓塞√
B.气胸
C.静脉炎
D.心脏壁穿破
E.胸导管损伤
解析:
26.在肠内营养时防止误吸的措施中不对的是______
(分数:1.00)
A.妥善固定喂养管
B.鼻胃管喂食时取半卧位
C.经鼻肠管灌注者可取随意体位
D.喂养时应密切监测呼吸
E.每次残留量大于200ml应暂停输注√
解析:
27.预防肠内营养导致的并发症中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1.00)
A.营养液的浓度要高
B.开始输注速度宜快
C.输注量200~500ml/d √
D.营养液的温度为32~34℃
E.配好的营养液在室温下不宜超过5h
解析:
二、A2题型(总题数:2,分数:2.00)
28.某女,50岁。
因患短肠综合征,予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
应用一周时病人出现昏迷,但尿内无酮体。
病人既往曾有空腹血糖高(11mmol/L)。
此病人的诊断是______
(分数:1.00)
A.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B.肝性昏迷
C.导管感染败血症
D.糖尿病昏迷
E.代谢性酸中毒
解析:
29.某男,25岁。
因高位小肠瘘1天入院,入院后经颈内静脉插管滴入肠外营养液,两周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无咳嗽、咳痰,腹部无压痛和反跳痛。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______
(分数:1.00)
A.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B.肺部感染
C.气胸
D.导管性脓毒症√
E.咽喉部感染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