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7
《知识产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知识产权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课程编号:2414221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周学时:2/2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况,了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掌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法理论正确分析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产权纠纷.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本课程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创造性能力和独立学习钻研能力.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1.吴汉东等编知识产权法通识教材(第一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2.王迁、王利明等编知识产权法教程(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3。
王兵编知识产权基础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必须改变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成绩考核办法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计36学时,为考查课。
考试分为平时作业(含课程设计)、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比例为20%、20%、60%。
评定学期成绩时结合平时出勤情况得出该门课成绩。
五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总论(4学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性质与分类,正确认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1、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性质2、知识产权的范围3、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三、教学难点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一、《知识产权保护》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236672(二)课程英文名称: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三)开课对象: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五)教学目的1、学习和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提高知识产权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2、熟悉各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训练和提高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3、了解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中的地位,注意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其他民事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内容知识产权法学是研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法学学科,掌握系统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是各类法律专业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要求。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创造者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在我国加入 WTO 以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36学时学分数:2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八)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作业。
加强学生课堂讨论力度,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课件。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并结合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知识产权法概述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基本制度的类别及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掌握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知识产权法是法学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多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产权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掌握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权利内容、保护期限等基本要素,并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1、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规范;2、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国际规则和国内法规;3、学会分析、解决知识产权法的实际问题;4、培养创新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教学内容1、知识产权法总论:知识产权法的概念、性质、法律关系等基本问题;2、专利法:专利的申请、审查、保护等;3、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产生、内容、保护等;4、商标法:商标权的产生、内容、保护等;5、其他知识产权制度:如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6、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涉及TRIPS协议等。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理论知识,配合案例分析;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案例,提出解决方案;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了解实际操作流程;4、模拟法庭:模拟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法律素养。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教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答疑和资料下载;3、实验室资源:配备先进的法律实验室设备,进行模拟实验和数据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给予平时成绩;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知识产权法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专利法的保护范围?A.发明B.实用新型C.外观设计D.商标2、以下哪一项不是著作权的特征?A.专有性C.地域性D.时间性3、根据商标法,下列哪一项是无效的注册商标?A.与他人注册商标相似的商标B.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商标C.不合符注册条件的商标D.未经许可使用的商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A.未经许可复制他人的作品B.未经许可表演他人的作品C.未经许可修改他人的作品D.未经许可发布他人的作品2、根据专利法,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专利权的终止?A.专利权人主动放弃专利权B.专利权期满C.专利权人没有按照规定缴纳年费D.专利权人以非法的手段获取专利权三、判断题1、一旦获得了专利权,就可以永久地享有该权利。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知识产权概述1.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1.1 知识产权的含义和特点1.2 知识产权的分类和涵盖范围2. 知识产权法律体系2.1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框架和原则2.2 知识产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第二部分:专利法教学1. 专利的概念和作用1.1 专利权的保护对象和范围1.2 专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2. 专利侵权规定和案例分析2.1 专利侵权行为及其法律后果2.2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及解决途径第三部分:商标法教学1. 商标的定义和功能1.1 商标的注册条件和规定1.2 商标的使用和管理2. 商标侵权法律规定和应对策略2.1 商标权的侵权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2.2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第四部分:著作权法教学1. 著作权的涵义和保护对象1.1 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和范围1.2 著作权的转让和许可2. 著作权侵权行为和法律救济2.1 著作权侵权种类及案例分析2.2 著作权侵权的救济措施和诉讼程序第五部分:商业秘密法教学1. 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点1.1 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和义务1.2 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和违法后果2. 商业秘密案例分析和保护策略2.1 商业秘密侵权案例及解决方法2.2 商业秘密保护策略和措施实践第六部分:知识产权法的实践应用1. 知识产权法律实务1.1 知识产权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2 知识产权法在跨国经营中的应用2. 知识产权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2.1 知识产权领域的新兴问题和处理方式2.2 知识产权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前景展望通过以上详细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内容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提高,为深入研究和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创新动力和公平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繁荣。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中文):知识产权法课程名称(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3、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4、先修课程:民法学5、面向对象:法学院本科6、开课院(系)、教研室:法学院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韩赤风主编《知识产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4.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韦之著《著作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郑成思著《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张今著《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黄勤男主编《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法学本科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由知识产权法概述、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部分组成,共计54学时,是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知识产权法学中的问题时应该掌握的内容。
知识产权法是民法内容的深化课程,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而提高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分析判断及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产权法的教学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供参考的学时要求)。
总论(2)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三、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四、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五、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救济六、知识产权制度的体系七、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目标八、知识产权制度的民法定位要求: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性质及基本特征以及保护对象,尤其是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知识产权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知识产权法概述1、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知识产权的定义知识产权的范围知识产权的特征(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2、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体系知识产权法的定义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二)著作权法1、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著作权的主体(作者、其他著作权人)著作权的客体(作品的定义和分类)2、著作权的内容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等)3、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著作权的取得方式(自动取得、登记取得)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若干年、作品首次发表后若干年)4、著作权的限制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三)专利法1、专利的种类和条件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定义和特点授予专利的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2、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专利权的主体(发明人、申请人、专利权人)专利权的客体(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定义和范围)3、专利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专利申请的原则和程序专利权的审批制度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发明 20 年、实用新型 10 年、外观设计 15 年)4、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专利权人的权利(独占实施权、许可权、转让权等)专利权的限制(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强制许可)(四)商标法1、商标的概念和种类商标的定义和功能商标的种类(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2、商标权的取得和保护期限商标注册的原则和程序商标权的保护期限(10 年,期满可续展)3、商标权的内容和限制商标权人的权利(专用权、禁止权等)商标权的限制(合理使用、先用权等)4、商标侵权行为及法律责任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五)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保护1、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2、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混淆行为虚假宣传行为商业诋毁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六)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协定)2、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国民待遇原则最低保护标准原则独立性原则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
知识产权教学大纲第一章知识产权制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知识产权的范围与分类,明确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了解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功能和渊源,了解法律保护机制。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三、知识产权的主体四、知识产权的保护五、知识产权法的体系第二章专利文献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专利文献的特点、历史、分类,熟悉专利文献的利用、检索和分析。
一、专利文献的基本特点二、专利文献的历史与分类三、国际专利分类IPC四、专利文献的利用五、利用专利文献的实例六、专利文献检索和分析技术第三章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现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专利的概念,了解专利的类型、特征,掌握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
明确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的概念、范围。
掌握实质条件的概念及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条件。
明确中国专利申请的审查及批准程序。
熟悉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职务发明人的权利,掌握专利权的限制以及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了解专利侵权的法律保护。
一、中国专利制度发展概况二、专利保护范围三、专利保护期限四、专利权人的专有权五、专利审查程序方面的完善六、方法专利侵权举证责任倒置七、.职务发明八、.申请外国专利九、强制许可十、专利复审和无效程序十一、专利侵权的行政调处十二、海关的边境行政执法十三、专利侵权的司法途径第四章中国著作权制度发展概况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了解著作权的国际保护,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
掌握并能运用建筑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明确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了解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及不同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掌握作品合理使用的概念及条件,明确法定许可使用作品、强制许可使用作品的规定。
一、著作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二、著作权的客体三、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四、著作权的归属五、著作权的限制六、著作权的法律保护第五章中国商标权制度发展概况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商标的概念、商标的分类、商标的功能。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导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IP)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法律框架和管理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技巧。
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1.1 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 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知识产权的分类: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等1.2 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 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概述-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组织和协定1.3 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 知识产权对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和价值评估第二章:专利管理2.1 专利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专利的定义和法律要求- 专利的申请和审批流程2.2 专利权的保护和维权-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和期限- 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法2.3 专利运营和管理- 专利的商业化和授权- 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第三章:商标管理3.1 商标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商标的定义和法律要求- 商标的注册和维护3.2 商标权的保护和维权- 商标权的保护范围和期限- 商标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法3.3 商标运营和管理- 商标的品牌建设和推广- 商标的价值评估和授权第四章:版权管理4.1 版权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版权的定义和法律要求- 著作权的取得和保护4.2 版权权利的行使与维权- 版权权利的范围和期限- 版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法4.3 版权运营和管理- 版权的授权和许可- 版权的数字化管理和防护第五章:商业秘密管理5.1 商业秘密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商业秘密的定义和法律要求- 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维护5.2 商业秘密权的保护和维权- 商业秘密权的范围和期限- 商业秘密侵权纠纷的解决方法5.3 商业秘密的运营和管理- 商业秘密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 商业秘密的评估和交易第六章:知识产权管理实践6.1 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管理- 知识产权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知识产权与创新管理的关系6.2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与合规- 知识产权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知识产权合规的制度和措施6.3 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运营-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策略- 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易和合作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框架和管理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法学专业)课程编码:1102413120学时:64 学分:4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学科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产权法是法学本科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况,了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理解和领会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精神实质,掌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并能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及加快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作出贡献。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的定义、对象、性质和构成、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历史和现状。
认清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是经济核心的特点,技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识产权基本特性;创造性智力成果和非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区别;创造性智力成果与工商业标志的区别;知识产权制度发生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历史条件,以及该制度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相区别的依据难点:知识产权的民事属性;无形财产权权能特性;人身属性和财产属性本质含义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及范围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二、知识产权的范围三、知识产权的特征(在与物权的比较中把握)四、知识产权的保护第二节知识产权法制度的演变一、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沿革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沿革思考题:如何理解知识产权的特征。
第二章知识产权法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并掌握知识产权法的渊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识产权法的调整对象和作用难点:知识产权法的地位问题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第一节知识产权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渊源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二、知识产权法的渊源第二节知识产权法的地位和作用一、知识产权法的地位二、知识产权法的作用第二编著作权法第一章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著作权、著作权法的概念、性质,著作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区别,著作权制度沿革,著作权学说的分野,我国著作权法发展历史,理解身边著作人身、财产权纠纷产权内容。
《知识产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知识产权
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课程编号:2414221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2/2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了解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概况,了解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掌握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法理论正确分析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产权纠纷。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创造性能力和独立学习钻研能力。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吴汉东等编知识产权法通识教材(第一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王迁、王利明等编知识产权法教程(第3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兵编知识产权基础教程(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必须改变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成绩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计36学时,为考查课。
考试分为平时作业(含课程设计)、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比例为20%、20%、60%。
评定学期成绩时结合平时出勤情况得出该门课成绩。
五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4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性质与分类,正确认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
1、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性质
2、知识产权的范围
3、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知识产权的范围。
四、讲授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讲授要点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和分类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四、知识产权的内容
五、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六、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七、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著作权法律制度(8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著作权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了解中国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我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
二、教学重点
1、著作权的内容
2、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
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的正确理解。
四、讲授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讲授要点
1、著作权的概念及其演变
2、中国著作权制度的内容、产生与发展
3、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
第三部分专利权法律制度(8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专利、专利权和专利制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概况,专利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专利的概念和特征
2、专利法律制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垄断加公开的专利制度设计。
四、讲授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讲授要点
1、专利概述
2、专利法律制度
3、我国专利法的制定与修改
第四部分商标权法律制度(6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商标的概念、作用、种类,搞清商标与相邻标记的区别,掌握商标的基本分类、功能、作用等。
二、教学重点
1、商标的作用
2、联合商标
3、防御商标
4、集体商标
5、证明商标
三、教学难点
1商标与企业名称的区别及冲突
2、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作用
四、讲授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讲授要点
1、商标的概念和作用
2、商标与相邻记的区别
3、商标的分类
4、商标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部分其他知识产权制度(6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掌握与知识产权有关不正
当竞争行为的认定依据和方法。
掌握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特征、法律性质
和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种类,掌握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和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
责任。
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表现。
3、厂商名称权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对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2、侵犯厂商名称权的行为
四、讲授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讲授要点
1、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
2、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商业秘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及法律责任
第六部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4学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情况及其与相关国际公约、国际组织的关系,掌握我国参加的主要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
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基本概况
2、我国参加的主要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
三、教学难点
主要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四、讲授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与案例分析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运
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讲授要点
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概述
2、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组织
3、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
4、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