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1.66 KB
- 文档页数:2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
验报告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
二、实验材料:水、烧杯、小锤子、保鲜膜、塑料袋、水果。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的沸腾a.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在燃气灶上加热。
b.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水的凝固a.向水中慢慢加入冰块,搅拌均匀。
b.观察水随着温度的下降发生凝固的情况。
3.实验三:水的蒸发a.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加入一片保鲜膜覆盖。
b.观察保鲜膜上是否会出现水珠。
4.实验四:水的降雨a.将一个塑料袋围住一棵果树的树枝。
b.观察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塑料袋内出现水珠。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一中,水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沸腾,形成水蒸汽。
2.实验二中,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逐渐凝固成冰块。
3.实验三中,水的一部分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保鲜膜上形成水珠。
4.实验四中,果树叶子的蒸腾作用使得水分蒸发,与塑料袋接触后凝结成水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形成水蒸汽。
2.水在冷却过程中会凝固,形成冰块。
3.水会蒸发,形成水蒸汽,并凝结在冷表面上形成水珠。
4.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的水分,在与塑料袋接触后会在袋内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循环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不仅可以以液态存在,还可以通过加热转化为水蒸汽,通过冷却转化为冰块。
同时,水的蒸发和凝结也是水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通过实验,我能够观察到水的不同形态的转化过程,并加深了对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
此次实验还让我认识到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与水循环之间的关系。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这部分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汽,并最终凝结在冷表面形成水珠。
这让我对水循环过程有了更加生动的认识。
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我能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对于教科书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观察材料的浮沉情况,了解产生浮力的原理。
实验材料:小玻璃瓶、水、铅球、木块、小铁钉、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取一个小玻璃瓶,将其放在水中,观察玻璃瓶的情况。
2.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玻璃瓶的浮沉情况。
3.往玻璃瓶中分别放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观察它们的浮
沉情况。
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当瓶中没有加水时,玻璃瓶沉入水中;当瓶中加水后,玻璃瓶能够漂浮在水中;往瓶中加入铅球、木块、小铁钉和塑料袋后,它
们都能够浮在水中。
实验原理:
浮力是产生物体漂浮的力。
实验中,瓶中加入水后,水会对玻璃瓶产
生向上的浮力,使得玻璃瓶能够浮在水中。
而当往瓶中加入其他物体时,
它们也能够浮在水中,是因为它们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受到浮力的
作用而浮在水中。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了浮力的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
浮力时,它就能够浮在液体中。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很大
的影响,比如船只能够漂浮在水中,风筝能够飞翔等。
同时,我也学会了
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研究科学现象,培养了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一、实验一:观察水的变化1. 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2. 实验材料:水、烧杯、酒精灯、冷水。
3. 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酒精灯点燃,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4)当水沸腾后,将烧杯从酒精灯上取下,迅速倒入冷水中。
(5)观察水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4. 实验结果: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变热,沸腾后迅速冷却,温度逐渐降低。
5. 实验结论:水的状态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二、实验二:研究金属的特性1. 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 实验材料:金属导线、电源、灯泡、铁钉、铝条、铜片、热水壶。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放入热水壶中加热,观察它们的导热性。
(3)将铁钉、铝条、铜片分别用锤子敲打,观察它们的延展性。
4. 实验结果:金属导线可以使灯泡亮起,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
铁钉和铝条在热水壶中加热后变得很热,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铜片在锤子敲打后没有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5.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三、实验三:观察土壤中的生物1. 实验目的:观察土壤中的生物,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 实验材料: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土壤样本。
3. 实验步骤:(1)用镊子取一小块土壤样本放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3)用放大镜观察样本,可以看到土壤中的一些较大生物,如蚯蚓和蜈蚣等。
4. 实验结果: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多种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线虫、蚯蚓和蜈蚣等。
这些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实验结论: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其中存在着多种生物,这些生物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四、实验四: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1.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1种子幼苗对照实验实验室种子幼苗的条件就是水、空气、温度。
种子幼苗实验盒、备注存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滑下来纸巾(中间挖出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进洞中3、6个大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几滴上适度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展开对照。
实验步骤种子幼苗的所需条件就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幼苗的条件就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现象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效果实验人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室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绿豆芽、实验盒、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附注实验人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室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绿豆芽、水、纸巾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时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4蚯蚓的挑选实验室蚯蚓适合的生活环境就是什么样的?蚯蚓、泥土、水、盒子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砌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切掉。
(2)在盒底放进塑料薄膜,以维护蚯蚓,便利它跳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了解温度的变化对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产生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盖子、热水、铁夹子。
三、实验步骤1.将烧杯放在桌面上,测量室温。
2.使用铁夹子将温度计固定在烧杯的上方,确保温度计的底端没有接触到烧杯。
3.将冰块放入烧杯中,待冰块融化后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4.将盖子盖在烧杯上后,将热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5.将盖子取下,继续倒入热水至烧杯约80%的容量,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6.等待一段时间,再次观察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四、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约为20°C左右。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0°C,然后稳定在0°C左右。
3.在盖子完全闭合的情况下,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显示的温度逐渐增加。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较之前慢,温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5.几分钟后,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趋于稳定。
五、实验分析1.在室温下,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较稳定,在20°C左右。
这个温度是人体感知最舒适的温度之一。
2.冰块融化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稳定在0°C左右。
这是水的冰点温度,表示水从固态到液态的状态变化。
3.在盖子完全关闭的情况下,热水倒入烧杯,温度计的温度迅速上升。
这说明固体的温度会被加热,分子运动加快。
4.盖子取下后继续倒入热水,温度计的温度再次上升,但增加的速度有所减缓。
这是因为热量传导由于外界的温度较低而减慢。
5.温度计的温度逐渐下降,说明热量正在逐渐散失,物体的温度正在趋于稳定。
六、实验结论1.温度对物体状态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2.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比如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膨胀,温度的降低会使物质收缩。
3.在本实验中,室温下物体呈固态,冰块融化后物体呈液态,加热后物体呈气态。
实验名称:研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调节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观察并研究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了解温度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机制。
实验器材:-相同品种的植物幼苗(如豌豆或小麦)-温度调节设备(如恒温箱或温度计)-相同大小的花盆-泥土或培养土-水壶或喷雾器-手套或实验器皿实验步骤:1.准备相同品种的植物幼苗,并将它们分别种在相同大小的花盆中的泥土或培养土中。
2.设置三组实验条件,分别是常温组(温度保持在25°C)、高温组(温度保持在35°C)和低温组(温度保持在15°C)。
3.将常温组的花盆放在室内保持常温下,高温组的花盆放在恒温箱或玻璃温室内,低温组的花盆放在冷藏箱中。
4.每天浇水,保持花盆内的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多的水分。
5.每组实验每天定时测量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数据,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叶的数量和颜色等等。
6.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记录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并对比三组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得出以下结论:1.高温环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花盆内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黄或焦枯。
2.低温环境也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植物发育较慢,茎长短,叶片颜色发黄。
3.常温环境对植物生长最有利,花盆内的植物生长快速,茎叶翠绿健康。
结论及讨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常温环境最适宜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高温和低温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这是因为植物生长过程中,温度会影响植物细胞的代谢活动、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在实验中,我们只研究了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同样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如光照、水分、土壤质量等等。
因此,在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总之,了解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活特征,也能为农业生产和植物栽培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1.有关光的思考实验:红苹果实验【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2.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光的传播实验【实验材料】4张矩形卡纸、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凤尾夹等等。
【实验方法】①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小孔,直径约一厘米。
②用夹子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③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处直立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④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的光源。
⑤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这些小孔。
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⑥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再观察纸屏,并在表格的图中标出光行进的路线。
【实验现象】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前3张卡纸上的小孔,照射在第4张卡纸上。
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到手电筒的光只能够直接穿过第1张卡纸上的小孔,不能穿过第2张卡纸上的小孔,在第2张卡纸上留下光斑,第3、4张卡纸上没有光斑。
【实验结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实验一: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实验材料】手电筒、杯子、玻璃、纸张、书本等等。
【实验方法】①用干净的透明玻璃片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杯子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的实验(一)实验开始时间:班级:级别姓名实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推测:两个组相同的条件:两个组不同的条件:实验的方法:种子发芽和的关系实验记录表日期种子的变化实验组对照组月日月日月日月日月日2、种子发芽实验(二)实验开始时间:班级:级别姓名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量的实验记录共有()个小组参加了这个实验种子总数量已发芽量未发芽量我们的解释实验组对照组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三个条件。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实验开始时间:班级:级别姓名我们的研究计划:我们想研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想:我们实验的方法: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我们不改变的条件: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实验说明阳光下的绿豆芽黑暗处的绿豆芽4、蚯蚓的的选择记录表一:实验次数呆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数可在盒子早间的蚯蚓数呆在黑暗一端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123…记录表二:实验次数呆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呆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呆在湿润土壤里的蚯蚓数实验说明本小组123其他组123第二单元光1、阳光下的影子铅笔影子的变化: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2、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纸的种类刚开始的温度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我们的发现黑色粉色蓝色黑色蜡光纸白纸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土壤中有什么寻找土壤的成分:方法我在土壤里能看到的肉眼放大镜倒入水中土壤的成分有:2、探索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我们小组的研究计划:研究题目:我们的推测:实验方法:器材: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控制不现的条件:实验组和对照组要保持相同不变的条件: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挂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大小(垫圈个数)实验次数小车运动快慢从起点到终点时间快慢顺序123123123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物体的名称估计重力的大小实测重力的大小估计和实测的差距3、运动与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接触面光滑程度)摩擦力大小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摩擦力大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分组实验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2、将种子放入洞中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蚯蚓的选择分组实验长方形盒子、吸水纸、干纸巾1、将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2、桌面上放好吸水纸和干纸巾3、将盒子罩在上面实验结论蚯蚓的生存环境阴暗、潮湿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光和影子分组实验手电筒1两支,长方体木块3块1、桌面上摆上一块长方体木块,关上手电筒控制器,从相同边线反射。
2、在桌面上摆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关上手电筒控制器。
3、将1块木块平放到桌面上,关上手电筒控制器,从水平和横向方位照木块。
实验结论横向反射影子最长,俯角影子最久。
(平行形维持不变,弯曲形发生改变。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分组实验手电筒、木棒、木板、橡皮泥1、用橡皮泥将木棒横向紧固在木板上2、用手电筒(当做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右各个方位照木棒实验结论影子的长度长和方向都在变化。
实验报告单实验周次:班级年班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光的传播路线分组实验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实验步骤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实验结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9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0?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9)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4)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6)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7)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