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广东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仿真训练卷(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16
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仿真试题(广东省)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1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 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5)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6)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杜牧的《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告诉我们机遇的重要性;读杜甫《春望》,“ ,
”借战争中亲人离散后的心理,启示我们要珍惜并守护和平;读《〈孟子〉三章》,“ , ”明确指出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所以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答案】日暮乡关何处是;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学诗谩有惊人句;心远地自偏;似曾相识燕归来;行拂乱其所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铜雀春深锁二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暮、燕、啄、摧、鳞、谩、偏、拂、落、锁、烽、抵。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在名著知识竞赛中,他出色的表现震撼了全场,帮助战队获得冠军,坐在观众席上的同学们个个kàng
fèn bù yǐ,尖叫声响彻全场。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每人每天为班级做出一点点贡献,每天传递一点点正能量,每天多努力一点点,把我们班打造成年级最强班级绝不是xū wú piāo miǎo的事。
(3)皎洁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下来,透过窗户,照进原本huì àn的屋内,照在那苦读的人儿身上。
(4)夏天到了,经不住同学的撺掇,我准备好一切装备,和大家一起去海边fú shuǐ。
【答案】(1)亢奋不已(2)虚无缥缈(3)晦暗(4)凫水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1)亢奋不已(kàng fèn bù yǐ):极度兴奋,不能停止;形容情绪亢奋激动到不能抑制了。 (2)虚无缥缈(xū wú piāo miǎo):形容空虚渺茫。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就像人的思想境界一样,没有实体感。
(3)晦暗(huì àn):昏暗;不明亮。
(4)凫水(fú shuǐ):通常指人或者动物在水上漂浮游动,嬉戏打闹。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班中潜滋暗长....,我们要警策自己,不要让手机毁掉自己的前程。
B.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C.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不仅让家长看得眼花缭乱....,也为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增加了负担。
D.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惟妙惟肖....。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本句用来形容沉迷手机游戏的风气在暗中滋长,使用正确;
B.诚惶诚恐: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本句用来形容“我”见到十分仰慕的科学家时内心的不安,使用正确;
C.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本句用来形容培训班各式各样,让家长感到迷乱,使用正确;
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此处形容猴子的各种情态,对象误用,使用错误;
故选D。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学校几次召开大会,就是为了采取周全的措施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删去“不要”)
B.未来,人们利用LIFI或许能够实现只要有灯光的地方就可以上网,甚至能看高清视频。(在句子末尾加上“的梦想”)
C.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帧帧精彩的感人故事,定格在瞬间。(把“故事”改为“事迹”)
D.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他倾尽财力与智慧,去推广并探索这项科技发明。(把“探索”与“推广”对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鸡修改。C.有误,“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帧帧精彩的感人故事,定格在瞬间”一句中,词语搭配不当,应把“故事”改为“画面”;故选C。
5. 班级举行“我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参与其中。(10分) 【遗产归类】
(1)扬州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有众多的文化遗产,下面对扬州部分文化遗产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扬州弹词 ②朱自清故居 ③扬州灯彩 ④扬州剪纸 ⑤个园
A.物质文化遗产:①②⑤ 非物质文化遗产:③④
B.物质文化遗产:②⑤ 非物质文化遗产:①③④
C.物质文化遗产:①②④ 非物质文化遗产:③⑤
D.物质文化遗产:②④ 非物质文化遗产:①③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分类归纳能力。文化遗产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在列的扬州部分文化遗产中,②朱自清故居和⑤个园是有形文化遗产,即物质文化遗产,其余是无形文化遗产,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故选B。
【新闻改写】
某同学在网上搜索,找到一篇有关新闻报道:
近日,扬州非遗项目展示暨民俗文艺展演活动在花都汇——扬州园艺体验中心举行。精彩纷呈的杖头木偶表演、扬派面塑体验和扬州刺绣展示,让广大市民、游客一饱眼福。活动现场, 。 ; 。
这次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浓厚欣赏和学习的氛围,推动了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2)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个字以内。(2分)
答: 。
【答案】扬州举行非遗项目展示暨民俗文艺展演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因此,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扬州非遗项目展示暨民俗文艺展演活动在花都汇——扬州园艺体验中心举行,已经概括了新闻的全部内容,因此按要求概括为20字以内即可:扬州举行非遗项目展示暨民俗文艺展演活动。
(3)请将下面的三个句子放回第一段的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连贯。(只填序号)(3分)
A. 省工艺美术大师、扬州市非遗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给观众带来了精美的刺绣表演
B. “扬派面塑”非遗传承人走上舞台跟观众进行了面塑的互动体验 C.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杖头木偶传承人为观众带来他们的绝学“绝技组合”,“水袖功”“书画功”、变脸等绝技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答案】CB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解答此类题目,需联系上下文,所填写句子必须和上文构成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精彩纷呈的杖头木偶表演、扬派面塑体验和扬州刺绣展示,让广大市民、游客一饱眼福”可知,下文应先介绍“木偶表演”,再到“扬派面塑体验”,最后是“扬州刺绣展示”。
A.介绍的是“扬州刺绣展示”;B.介绍的是“扬派面塑”;C.介绍的是“木偶表演”;故答案为:CBA。
【对联解说】
(4)郑板桥与扬州有不解之缘,在板桥故居有这样一幅对联(如下图),请你向同学小禾介绍一下这副对联体现了板桥先生怎样的精神或情操。(3分)
答: 。
【答案】示例:小禾,这副对联生动表现了板桥先生不慕荣华、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板桥先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意思是: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花再少,只要能散发花香即可。
示例:小禾,这副对联生动表现了板桥先生恬淡自适、不追逐名利的思想境界,他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情操让后人敬仰。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5分)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
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惩.山北之塞( )
(2)始一反.焉 ( )
(3)帝感.其诚 ( )
【答案】(1)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2)通“返”往返。(3)被……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惩: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2)句意: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
(3)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感,被……感动。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 。
【答案】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子孙荷担者:荷担者子孙,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叩,凿;箕畚,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箕畚。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乙】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①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