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水准路线计算表1
- 格式:xls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闭合水准测量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测量是一种通过确定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来测量两点之间的高程差的方法。
闭合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设定起点和终点:确定测量线路上的起点和终点,即测量线的起点和终点。
2. 建立测量控制点:在测量线路上选取一些控制点,用来控制测量误差。
3. 进行测量:进行水准仪的水准观测,记录起点和终点的垂直视线和各个控制点的中间视线的读数。
4. 消除仪器误差:根据水准仪的仪器误差,并通过仪器校准或修正系数来消除仪器误差。
5. 消除大气折射影响:由于大气折射的影响,会使水准仪观测的读数产生偏差,需要对读数进行改正。
6. 计算平均视线:根据观测读数计算各个控制点的平均视线。
7. 计算高程差:根据起点的高程和各个控制点的平均视线,以及终点的垂直视线,计算各个控制点的真实高程差。
8. 检查闭合差:计算闭合差,即起点的高程与终点的高程之差与各个控制点的高程差之和的差值。
9. 进行调整:根据闭合差的大小,进行高程误差的调整,使得测量结果满足要求。
以上是闭合水准测量的基本计算方法,其中涉及到的具体计算公式和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调整。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1、绘制计算草图。
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闭合差:(2)计算限差:(图根级)(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有: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
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1) 填写观测数据(2) 计算高差闭合差h f =∑h ,若h f ≤容h f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i hi i hi L L f V n nf V ·· ∑-=∑-=或各段改正高差:ii i V h h +=改(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闭合差(fh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
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改正数每公里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每一站改正数各测段的改正数计算的基本步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闭合差的调整高程的计算(见例题2)例题2高程误差配赋表首先:将检查无误的野外观测成果填入计算表,包括:各测段的距离和高差值h i已知数据第一步:高差闭合差的计算第二步: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各测段实测高差加改正数,得改正后的高差h i第三步:待定点高程的计算根据改正后的高差h i,由起始点Ⅲ18开始,逐点推算出各点的高程,列入表中最后算得的Ⅲ19点的高程应与已知的高程HⅢ19相等,否则说明闭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计算与附合水准路线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检核条件与附合水准路线不同。
1.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 h= Σh测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四等水准限差:fh允=±20√L L: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不足1KM按1KM计算。
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高差闭合差、检核测段高差改正数vi为:V i= - f hΣLL iΣ V i=-f h(检核)式中:ΣL——水准路线各测段的总长度,单位为km;L i——某一测段的长度,单位为km。
3.计算各测站改正后高差、检核h 改=h测+V iΣh改=0(检核)4.推算各待定点高程、检核H i=H i−1+h改H已知值=H推算值(检核)1.计算角度闭合差fβ:fβ= Σβ测- (n-2)×180°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导线测量的成果检测: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三级导线限差:fβ允=±24√n 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若角度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角度闭合差、检核测站角度改正数vi为(平均分配,大角多分、小角少分):V i= - fβnV =-fβ(检核)式中:n——测站数;3.计算各边方位角、检核α前= α后+β左±180°或α前= α后- β右±180°α已知方位角=α推算方位角(检核)4.计算坐标增量ΔX= D cosα f x= ΣΔXΔY= D sinαf y= ΣΔY或REC(距离,方位角) f= √ f x2+ f y2K =fΣD5.分配坐标增量、检核坐标增量改正数vi为:V x= - f xΣD L DΣ Vx改=-f x(检核)V y= - f yΣD L DΣ Vy改=-f y(检核)式中:ΣD——导线边长总长度,单位为m;L D——某一边长的长度,单位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