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7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体位:病人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干燥、平整、舒适。
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
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可作腰背伸展,禁忌作腰前屈、侧弯,更不能作腰旋转。
休息: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三周,大小便时均不宜下床。
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避免脊柱屈曲位,不得搬动重物。
2、饮食护理:普通饮食,加强营养,忌生冷油腻之品。
情志护理:由于病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易产生忧郁、烦躁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心体贴病人,及时了解思想情况,安慰开导,介绍本病相关知识及成功病例,保持乐观开朗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健康教育:(1)急性发作期应严格睡硬板床,症状缓解后,可用弹力腰围保护、固定腰部起床活动,腰围大小要合体,使用腰围时间不宜过久,避免过度前屈、后伸动作。
无症状即解除弹力腰围,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2)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体育活动,加强腰背肌锻炼。
教会病人行“飞燕点水法、五点支撑”等方法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练,早晚各一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避免腰部过度负重,避免久坐及过于用力弯腰,不得挑重物,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
(4)咳嗽、大便时应使用弹力腰围,以防因胸腹腔压力增高,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辩证施护1、血瘀症型1.1症状:多有外伤病史,腰腿痛如刺,有定处,并可向下肢放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坐卧不宁,便秘。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胎薄,脉旋紧或涩。
1.2护理要点:(1)急性期绝对卧床3周,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等。
(2)局部保暖,防止风寒湿邪入侵。
(3)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局部采用本院自制中药粉末剂复合方湿热敷,每2天换药1次,以舒筋活血缓解疼痛,中药活血化瘀、通痹止痛之汤剂宜温服。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粗纤维蔬菜及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寒湿证型2.1症状:腰痛重者,活动不利,得热痛减,遇寒痛增,小便清长。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损伤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以下将详细介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全面护理措施。
一、理解病因和病理过程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病通常由于长期坐姿不正、过度使用、遗传因素或腰肌劳损等因素引起。
二、预防措施1.保持正确的坐姿:坐时要注意保持腰背挺直,避免长时间弯腰或半倚在座位上。
使用合适的坐垫和椅子,以减轻腰部压力。
2.避免过度使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及过度弯腰等动作。
3.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缓解疼痛。
4.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因此控制体重对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很重要。
三、护理和治疗措施1.疼痛管理:使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等来缓解疼痛。
如果疼痛严重,应考虑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处方药。
2.冷热敷:可用冰袋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炎症,每天敷3-4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用热敷来放松肌肉,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3.物理治疗:包括按摩、针灸、电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恢复肌肉功能。
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4.康复训练: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燕飞”、“五点支撑”等,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改善脊柱稳定性。
5.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如马尾综合征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并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手术。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1.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2.运动:除了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外,还应注意参加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身体的整体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1、护理目标:缓解疼痛,促进康复,预防复发。
2、护理原则:个性化、综合性、阶段性。
3、护理措施分类:日常起居护理、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
4、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确姿势、定期复查。
1、日常起居护理11 卧床休息患者发病初期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周左右。
床垫不宜太软,以保持脊柱良好的支撑。
翻身时应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避免扭曲。
12 起床活动症状缓解后,可佩戴腰围逐渐起床活动。
起床动作应缓慢,先侧身,用手臂支撑身体坐起,再缓慢站立。
13 坐姿选择高度合适、有靠背的椅子,保持腰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
避免长时间久坐,每隔 1 小时左右应起身活动。
14 站姿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避免弯腰驼背或身体倾斜。
15 行走抬头挺胸,步伐稳健,速度适中。
尽量避免行走时间过长,可适当休息。
2、运动护理21 康复训练症状缓解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飞燕式等。
训练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
22 腰部伸展运动站立位,双手向上伸直,然后缓慢向一侧弯腰,伸展对侧腰部肌肉,左右交替进行。
每次伸展保持 10-15 秒,重复 10 次。
23 游泳游泳是一种对腰椎间盘突出较为有益的运动,尤其是蛙泳。
每周游泳 2-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3、饮食护理31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等。
32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减轻腰部负担。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33 补钙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
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4、心理护理41 情绪疏导患者因疾病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给予关心和安慰。
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42 树立信心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
5、注意事项51 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快跑等,以免加重病情。
中医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二、颈椎病护理常规三、肩周炎护理常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六、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滑膜炎护理常规一、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症状,以下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护理措施。
1. 休息与活动:在发作期间,患者应该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卧床休息可以减轻脊柱压力,有助于缓解疼痛。
在床上,可以使用具有支撑性和适合脊柱曲度的床垫和枕头,以维护良好的脊柱姿势。
2. 热敷与冷敷:可以交替使用热敷和冷敷物来缓解疼痛。
热敷可帮助放松肌肉,增加血液循环,缓解炎症。
冷敷则有助于减轻肿胀,麻痹神经末梢,减少疼痛感。
患者可以在热水袋或冰袋上用一块干净的布包裹后,轻轻放置在受处疼痛的腰椎区域。
3. 合理的体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坐着或弯腰。
合理的体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对外伤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当需要长时间坐着的时候,可以使用腰靠垫来支撑腰部,保持腰部曲度。
站立时,应该保持脊柱的直立姿势,避免驼背。
4. 适度的运动:虽然休息是治疗的重要部分,但适度的运动也是必要的。
锻炼可以增加腰椎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缓解腰椎的压力,并预防后续的损伤。
推荐患者进行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此外,特定的操纵和拉伸运动,比如俯卧撑、腹肌训练,也有助于加强腰部的支撑力。
5. 疼痛管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s)、止痛药和肌松药。
然而,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该咨询医生,以确定剂量和时间的安全范围。
6. 腰部支撑:穿戴腰围或腰带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并减轻腰椎的负担。
腰带可以帮助维持腰部的稳定性,减少疼痛的感觉。
然而,长期依赖腰带可能会削弱腰部肌肉,所以应该避免过度依赖。
7. 减轻体重: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对腰椎的压力。
合理的饮食以及适量的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有助于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8.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患者的症状无法通过自我护理和管理缓解,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颈椎病的护理常规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护理]1.改善与调整睡眠姿势: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以生理位为佳。
此外,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为佳。
理想的睡眠体位应该是使整个脊柱处于自然曲度,髋、膝关节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合理的选择床铺,建议睡硬板床,并垫以透气、柔软的垫子。
2.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定时改变头颈部体位,定期远视,调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或倾斜度。
定时工作,定时休息。
[预防措施]1.日常积极做颈椎操、打羽毛球、放风筝和游泳锻炼,加强颈部肌肉力量,从而更好地保护颈椎,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2.平时需要注意保暖,不可以让颈部受冷风或是吹空调。
3.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尽可能避免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的状态。
4.避免头颈部受到外伤。
[护理措施]1.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注意卧床休息,病情严重者卧床2-3周。
2.保持正确的睡姿,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的厚度以6-8厘米左右,即病人一拳厚度为宜,不要放于后枕部,以免抬高头部使颈部肌肉劳损。
3.正确的功能锻炼:除每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医疗体操治疗外,还可头部做几个方向的抗阻运动,如十指相扣放于枕部,双手用力向前推头,相等的力量向后顶手,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5-6组,每组10-15个,每个坚持5-10秒。
动作要缓慢平稳,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如出现头晕、心慌应停止。
4.坐姿不宜时间太长,45分钟左右应起立活动5分钟,并用双手按、揉、点颈部软组织,解除肌肉紧张或肌肉痉挛。
5.局部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入。
冬天穿高领衫、戴围巾;夏天避免风扇空调直接吹向颈部,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或用冷水冲洗头颈部,或在凉枕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