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侵蚀堆积地貌
- 格式:pptx
- 大小:4.89 MB
- 文档页数:23
流水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1.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流水堆积地貌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
其形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侵蚀作用: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流体侵蚀作用下,地表的岩石和土壤会受到侵蚀和磨蚀,形成各种地貌类型,如深谷、陡崖等。
(2)运移作用:被侵蚀的岩石和土壤颗粒会随着水流的运动而搬运和沉积,在流体的作用下,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3)沉积作用:在水流运动的过程中,随着水流速度的减慢,颗粒物质会沉积在河床、湖底、海底等地貌中,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2. 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流水堆积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地貌特征:流水堆积地貌包括各种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和它们形成的各种堆积地貌,如冲沟、河岸、河滩、冲口、三角洲等。
(2)岩石和土壤特征:由于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通常是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堆积而成,其成分和结构多样。
(3)植被和生物特征:由于流水堆积地貌环境的特殊性,通常会形成独特的植被和生物群落,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4)自然资源特征:流水堆积地貌普遍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流水堆积地貌的分类根据形成机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流水堆积地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1)冲沟地貌:是由于雨水和山泉流水侵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貌,具有陡坎、沟壑等特征。
(2)河流地貌:是由河流在长期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包括河床、河岸、河滩等各种地貌类型。
(3)湖泊地貌:是由湖泊在长期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包括湖底、湖滩等各种地貌类型。
(4)海洋地貌:是由海洋在长期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包括海底、海滩、海岛等各种地貌类型。
4. 流水堆积地貌的意义流水堆积地貌对地球的环境和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环境意义:流水堆积地貌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考点20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考点热度★★★★☆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图文拓展]1.洪积—冲积平原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三角洲地貌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考向一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答案】1.D 2.C 3.C【解析】1.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项正确。
故选D。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C项正确。
故选C。
3.河谷在发育过程中,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
故选C。
考向二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平原的简称。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共同冲积而成的2、黄淮海平原大的地貌形态上主要包括了山前洪积-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及海积平原。
整个平原以黄河干道为分水脊,北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面则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一个微向渤海、黄海倾斜的大冲积平原。
3、黄淮海平原地势十分平坦,一般海拔不到50米。
从山麓到海滨,可以分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
其排列大体呈半环带状,三部分的地表物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壤、植被及农业发展情况都有明显的差别。
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扇形地连接而成。
其中以古黄河冲积扇规模最大,洪积冲积扇上地下水埋藏深度为4~10米,矿化度小(<0.5克/升),水质好,水量富,排水良好,土壤不易盐碱化,而且养分高,较肥沃,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
这里河流密度较大,并经过多次改道,形成众多古河床和古自然堤。
自然堤成为平原上的缓丘,堤与堤之间形成洼地。
冲积平原多为黏土沉积物质,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达2~5克/升,且地下水位较高,夏季多积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
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组成物质以黏土为主。
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可达20克/升左右,土壤为盐土,只能生长盐生和耐盐性强的植物。
在沿海闭合洼地,土壤含盐量高,只能生长盐藻等低等植物。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水对城市区位的选择十分重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区位。
另外,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观察世界地图可以发现,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不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向下游,河流越开阔,城市也越密集。
总结一下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来分别说明如下:1.供水:临河设城,这样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充足,我国南方的很多城市大多沿河分布。
高一流水堆积地貌知识点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及其成因的总称,它是地壳构造和自然力(如风、水、冰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流水堆积地貌是由于水流作用在地表上产生的各种地貌形态。
本文将介绍高一流水堆积地貌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河流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风成地貌。
一、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
其中,常见的河流地貌有河谷、湖泊、冲积平原等。
1. 河谷河谷是由于河水长时间侵蚀和切割地表而形成的地貌,其特点是地势较低且谷壁陡峭。
河谷可分为峡谷、峡湾和峡谷地等不同类型,如中国的壶口峡谷、三峡等。
2. 湖泊湖泊是由于河流冲刷堵塞、地下水溶解或火山喷发等原因形成的积水区域,特点是水面面积较大,周围被大片陆地包围。
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如中国的太湖、青海湖等。
3.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平原上积聚而形成的地貌,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冲积平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如中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二、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谷、冰川湖、冰川冲积地等。
1. 冰川谷冰川谷是冰川长时间侵蚀地表而形成的河谷,其特点是谷壁陡峭、地势崎岖。
冰川谷常见于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谷。
2. 冰川湖冰川湖是由冰川融化或冰川堵塞形成的湖泊,特点是湖水清澈、湖岸陡峭。
冰川湖常见于山地和高原地区,如中国的纳木错、美国的黄石湖等。
3. 冰川冲积地冰川冲积地是由冰川携带的石块和泥沙在地表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带,特点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冰川冲积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如北欧地区的冰川冲积地。
三、风成地貌风成地貌是因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沙丘、沙漠、黄土高原等。
1. 沙丘沙丘是由于风力搬运沙粒,沙丘逐渐沉积而形成的地貌,特点是丘陵起伏、沙土覆盖。
沙丘常见于沙漠和滩地,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鄂尔多斯沙漠等。
2. 沙漠沙漠是由于降水量稀少、水分蒸发大而形成的干旱地区,特点是干燥、地表覆盖着砾石和沙土。
第一节 流水地貌一、概述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一般来说,流水地貌可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二、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V 字形河谷)⎩⎨⎧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多分布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2.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
3.河流阶地(1)定义: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2)成因: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
(3)特点: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三、流水堆积地貌1.冲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2.洪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
5.江心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相对较慢的宽谷段。
四、滑坡和泥石流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在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滑坡(1)定义: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等基础设施;淤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1)定义: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冲毁城镇、乡村、工厂等;破坏农作物、森林及耕地;淤塞河道,引发水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防御措施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停留。
②不要躲在大树上,大树可能被冲倒。
③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躲避,切记不要顺沟向下跑。
④发现泥石流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1.河流阶地反映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阶地位置越高,形成的年代越老。
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模拟实验报告
流水侵蚀与堆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西南交大附中董鑫设计原理:实验一:流水的侵蚀河水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在运动过程中会对流经地形区进行侵蚀,其中主要有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三种。
1.下蚀作用:下蚀往往能形成或加深沟谷、河床,在河流上游下蚀成峡谷,塑造沟谷地貌。
而且,地表坡度越大,岩石越松软,流量与流速越大,下蚀作用就越强。
2.侧蚀作用:侧蚀往往在河床沟谷较宽、坡度较缓的条件下侧向侵蚀,它使河床不断变宽。
3.溯源侵蚀:它使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推移、发展,使河流源头受侵蚀而后退,使河流向源头或沟头方向延长。
实验二:流水的堆积洪积--冲积:河流挟带的泥沙进入低地成绩而成平原,在河流流出山口进入低地时,河流比降急剧减小,发生大量沉积,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成扇状地貌,坡度较大。
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降低,冲积物由粗到细。
河口三角洲:在河口地区,由于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设计思想:
4.根据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的原理,利用简单的实验器具,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展示流水侵蚀与流水堆积作用的不同过程与结果。
5.可利用此实验装置演示河流泥沙含量与其它自然要素(如:降水量、坡度、植被覆盖程度等)之间关系。
其次章地球外表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第一课时流水侵蚀和积累地貌【热点链接】2019年10月19日,?辉煌70年之荆州名片?播出?野生麋鹿的漂亮天堂?。
1991年,石首市在长江天鹅洲故道成立2 000亩的麋鹿自然爱护区。
天鹅洲故道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的荆江北岸。
说明曲流和故道的形成缘由。
提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凹岸侵蚀,凸岸积累。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野外观看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能够结合资料,说出流水地貌的含义。
水平2:能够依据示意图、景观图等地理资料,识别主要流水地貌。
水平3:通过图文资料,描述几种常见的流水侵蚀地貌与流水积累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4:结合不同景观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几种常见流水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
人地协调观:归纳人类活动与流水地貌的相互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差异。
区域认知:能够归纳不同河流地貌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野外实践,对河流地貌进行深化观看,并设计试验。
一流水侵蚀地貌1.01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02V字形。
2.河谷剖面上图中数字1表示03河床,数字2表示04河漫滩,数字3表示05阶地。
1.推断正误。
(1)干旱、半干旱的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2)河流阶地是流水的积累作用形成的。
(×)2.以下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A.黄河三角洲B.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答案 D解析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3.为什么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场所和耕作的地方?提示河流阶地分布有河流积累物,地形相对平坦,且土壤肥沃,距河谷近,有充分的水源。
二流水积累地貌1.冲积扇与洪积扇(1)01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02剧减,所03扇状积累体。
(2)洪积扇:临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积累体。
多04干旱、半干旱地区。
2.冲积平原和三角洲(1)冲积平原:05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06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