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砷中毒
- 格式:ppt
- 大小:924.50 KB
- 文档页数:20
五种常见对人体危害严重的重金属现阶段对我们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重金属有以下五种元素:铅污染是可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积蓄的有毒金属。
主要来源于各种油漆、涂料、蓄电池、冶炼、五金、机械、电镀、化妆品、染发剂、釉彩碗碟、餐具、燃煤、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
它是通过南丹矿区污染严重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主要毒性效应是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易受害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
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用含铅0.1~4.4mg/L的水灌溉水稻和小麦时,作物中铅含量明显增加。
镉污染不是人体的必要元素。
镉的毒性很大,可在人体内积蓄,主要积蓄在肾脏,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镉主要来源有电镀、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废旧电池中镉含量较高、也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尤其是蘑菇,在奶制品和谷物中也有少量存在,镉能够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导致高血压症上升。
易受害的人群是矿业工作者、免疫力低下人群。
水中含镉0.1mg/L时,可轻度抑制地面水的自净作用,镉对白鲢鱼的安全浓度为0.014mg /L,用含镉0.04Mg/L的水进行灌溉时,土壤和稻米受到明显污染,农灌水中含镉0.007m g/L时,即可造成污染。
汞污染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人体内蓄积。
主要来源于仪表厂、食盐电解、贵金属冶炼、化妆品、照明用灯、齿科材料、燃煤、水生生物等。
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另外一部分汞离子转移到肾脏。
进入水体的无机汞离子可转变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全身中毒作用;易受害的人群有女性,尤其是准妈妈、嗜好海鲜人士;天然水中含汞极少,一般不超过0.1μg/L。
砷污染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元素砷的毒性极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其它砷化合物毒性更强。
砷中毒不能吃什么,砷中毒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砷中毒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砷中毒的饮食注意事项2. 砷中毒的其他注意事项*二、砷中毒的简介*三、砷中毒的高发人群和危害砷中毒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砷中毒的饮食注意事项饮食原则:1.1、砷中毒后宜喝绿豆汤。
1.2.常饮食中,海藻、干贝、虾等海产品中,砷含量也较高,所以,饮食中对海鲜产品应有所控制,如果吃了大量海鲜,就尽量不要再喝果汁。
饮食适宜:1.1、宜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
1.2、宜吃水分含量多的食物。
1.3、宜吃脂肪含量低的食物。
宜吃食物:1.1、西葫芦:西葫芦具有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能,可促进毒物随尿液排出每周1-3次,健康人群均可食用。
1.2、玉米: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亚油酸可以降低胆固醇,玉米还能促进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每周2-3次。
1.3、红枣:大枣能提高体内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有保护肝脏、增强体力的作用;大枣中的维生素C,能减轻化学药物、毒物对肝脏的损害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每天5-7颗,有肝炎的患者慎食。
饮食禁忌:1.1、忌吃油炸、煎炸的食物。
1.2、忌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1.3、忌吃牛肉、羊肉等食物。
忌吃食物:1.1、奶酪:奶酪时浓缩的牛奶,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很高,会加重心脏的负荷治疗期间禁忌食用。
1.2、咸菜:咸菜含盐量较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应少吃中毒的病人肾脏功能有一定程度受损,应低盐低蛋白饮食。
1.3、韭黄:韭黄具有刺激性,会刺激胃肠粘膜,中毒的病人消化功能较弱,禁忌食用,尤其是阴虚火旺、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2、砷中毒的其他注意事项 2.1、加强通风,改善作业环境生产工艺要符合劳动卫生要求,有毒物质浓度低于国家规定标准。
滇中铜冶炼厂砷化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就是气候异常,冶炼炉在正压状态下工作,通风不畅,使有毒烟气外溢所致。
当时工人已经闻到了砷化氢气体特有的蒜臭味,但因缺乏常识,未引起足够重视。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重金属类)告知事项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特此向从业人员告知以下职业病危害相关事项:1. 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和特点。
2. 相关重金属类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和主要症状。
3.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措施。
4. 如发现相关症状或异常,应及时报告工作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医疗机构。
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和特点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铅中毒、汞中毒、镉中毒、砷中毒等多种类型。
这些重金属物质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多由吸入、摄入或吸收通过皮肤直接进入人体。
这些重金属类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包括潜伏期长、毒性积累性强、病情发展隐匿、致病率高等特点。
相关重金属类职业病的致病因素和主要症状重金属类职业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高浓度的重金属颗粒、蒸汽、粉尘等存在于工作环境中。
当从业人员长时间接触这些有害物质时,可能出现职业病。
不同重金属类职业病的主要症状有所不同,但常见的表现包括头晕、乏力、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措施为预防重金属类职业病,从业人员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合理利用通风设备等。
2.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3. 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4. 掌握相关知识,了解有害物质的特点和危害程度。
5.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勿吃、喝、抽烟等。
注意事项1. 遵守工作单位的相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如有职业病相关症状或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报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或医疗机构。
以上事项仅为参考,具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场所情况执行。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范本铅、汞、镉、砷是四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过量的接触或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四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
铅的主要危害是影响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
在儿童身上,过量的铅摄入会导致智力发育不良、行为异常甚至智力残疾。
在成人身上,铅中毒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肾脏损伤、脑损伤等。
预防铅中毒的关键是避免接触铅源。
例如,在家庭和工作环境中,要使用无铅的水暖设备和涂料。
此外,定期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是预防铅中毒的重要措施。
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常见于煤炭燃烧、化工和医疗设备等行业中。
汞的主要危害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预防汞中毒的方法包括使用无汞的产品,如节能灯和电池。
在对汞有接触的行业中,要严格控制和管理汞的使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此外,及时处理有汞的废物,以防止污染环境。
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其主要来源是冶炼和电镀工业。
长期接触或摄入镉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镉主要在肾脏和骨骼中蓄积,引起慢性肾脏病、骨质疏松等问题。
预防镉中毒的关键是避免接触镉源。
工作场所应采取措施减少镉的产生和释放,如改进生产工艺和使用镉替代品。
个人在生活中应选择无镉的食品和饮水,并加强饮食平衡,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重金属元素,与铜、锌等金属一起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
砷的主要危害是导致皮肤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砷中毒对人体的损害是慢性和难以逆转的。
预防砷中毒的关键是保证饮水的安全。
在寻找饮用水源时,应首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水源,并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
如果家庭饮水中检测到砷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安装砷吸附过滤设备或购买瓶装水。
综上所述,铅、汞、镉、砷是四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长期接触或摄入这些重金属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砷中毒原理砷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工业生产中。
然而,长期接触或摄入过量的砷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砷中毒。
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症状,它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了解砷中毒的原理对于预防和治疗砷中毒至关重要。
砷中毒的原理主要包括砷的摄入途径、砷的代谢途径和砷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首先,砷可以通过吸入、食物和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部。
其中,饮用含砷量超标的地下水是砷中毒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次,一旦砷进入人体内部,它会经过一系列的代谢途径,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砷会与人体内的各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最后,砷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细胞和器官的损害,它可以影响DNA合成、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呼吸等生物化学过程,导致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甚至引起组织坏死和器官功能衰竭。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类型。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昏迷甚至死亡等症状,通常是由于误食或吸入高浓度砷化合物所致。
而慢性中毒则是由长期接触低浓度砷化合物所引起,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慢性皮肤病、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临床表现是由于砷对人体各个系统的毒性作用所导致的,它们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砷中毒的原理,预防和治疗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对砷中毒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砷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其次,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减少砷在环境中的污染和积累。
此外,还应加强对饮用水和食品中砷含量的监测和控制,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
对于已经发生砷中毒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解毒治疗,减轻症状和防止病情恶化。
总之,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症状,它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了解砷中毒的原理对于预防和治疗砷中毒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对砷中毒的认识、加强环境监测和控制、保障食品和饮水安全,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砷中毒,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砷中毒是什么?砷中毒有哪些症状?砷中毒是什么?其实砷中毒就是砒霜中毒,主要是由含砷药物剂量过大所致,也可由于误食含砷的毒鼠、灭螺、杀虫药,以及被此类杀虫药刚喷洒过的瓜果和蔬菜,毒死的禽、畜肉类等。
那如何判定砷中毒呢?砷中毒有哪些症状?砷中毒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1.急性砷中毒:一般口服后10分钟至5小时出现症状。
(1)急性胃肠炎表现咽喉、食管烧灼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米泔”样粪便(有时带血)、可致失水和循环衰竭、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等。
(2)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头昏、乏力,口周围麻木、全身酸痛。
重症患者烦躁不安、谵妄、妄想、四肢肌肉痉挛,意识模糊以至昏迷、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急性中毒后3日至3周出现迟发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肌肉疼痛、四肢麻木、针刺样感觉异常、上下肢无力,症状有肢体远端相近端呈对称性发展,以后感觉减退或消失,重症患者有垂足、垂腕,伴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
(3)其他脏器损害急性吸入砷化物主要表现有咳嗽、喷嚏、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咽喉、喉头水肿,以致窒息。
消化道症状发生较晚且较轻。
皮肤接触部位可有局部瘙痒和皮疹,一周后出现糠秕样脱屑,继之局部色素沉着、过度角化。
急性中毒40~60天,几乎所有患者的指、趾甲上都有白色横纹(Mess纹),随生长移向趾尖,约5个月后消失。
发生中毒性肝炎(肝大、肝功能异常或黄疸等)、心肌炎、肾损害、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等。
2.慢性砷中毒除神经衰弱症状外,突出表现为多样性皮肤损害,好发在胸背部皮肤皱褶和湿润处。
皮肤干燥、粗糙,可见丘疹、疱疹、脓疱,少数人有剥脱性皮炎,日后,皮肤呈黑色或棕黑色的散在色素沉着斑。
毛发有脱落,手和脚掌有角化过度或蜕皮,典型的表现是手掌的尺侧缘、手指的根部有许多小的、角样或谷粒状角化隆起,俗称“砒疔”或“砷疔”,可融合成疣状物或坏死,继发感染,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可转变为皮肤原位癌。
砷中毒的急救措施:1. 及早用温水、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随后灌入活性炭30g、氧化镁20~40g或蛋白水;也可立即口服新配制的氢氧化铁,使其与砷形成不溶性的砷酸铁,再给予硫酸钠导泻。
重金属砷1.砷的性质及危害砷的性质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数33,元素符号As,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
砷元素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共有数百种的砷矿物是已被发现。
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在古代,三氧化二砷被称为砒霜,但是少量的砷对身体有益。
砷的危害肠胃道、肝脏、肾脏毒性:肠胃道症状通常是在食入砷或经由其它途径大量吸收砷之后发生。
肠胃道血管的通透率增加,造成体液的流失以及低血压。
肠胃道的黏膜可能会进一步发炎、坏死造成胃穿孔、出血性肠胃炎、带血腹泻。
砷的暴露会观察到肝脏酵素的上升。
慢性砷食入可能会造成非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血压。
急性且大量砷暴露除了其它毒性可能也会发现急性肾小管坏死,肾丝球坏死而发生蛋白尿。
心血管系统毒性:因自杀而食入大量砷的人会因为全身血管的破坏,造成血管扩张,大量体液渗出,进而血压过低或休克,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心肌病变。
至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砷暴露会造成血管痉挛及周边血液供应不足,进而造成四肢的坏疽,或称为乌脚病,在台湾饮用水含量为10-1820ppb 的一些地区曾有此疾病盛行。
有患乌脚的人之后患皮肤癌的机会也较高,不过研究也显示这些饮用水中也有其它造成血管病变的物质,应该也是引起疾病的一部份原因。
神经系统毒性:砷在急性中毒24-72小时或慢性中毒时常会发生周边神经轴突的伤害,主要是末端的感觉运动神经,异常部位为类似手套或袜子的分布。
中等程度的砷中毒在早期主要影响感觉神经可观察到疼痛、感觉迟钝,而严重的砷中毒则会影响运动神经,可观察到无力、瘫痪,皮肤毒性:砷暴露的人最常看到的皮肤症状是皮肤颜色变深,角质层增厚,皮肤癌。
全身出现一块块色素沈积是慢性砷暴露的指标( 曾在长期饮用>400ppb 砷的水的人身上发现) ,较常发生在眼睑、颞、腋下、颈、乳头、阴部,严重砷中毒的人可能在胸、背及腹部都会发现,这种深棕色上散布白点的病变有人描述为「落在泥泞小径的雨滴」。
一、预案背景砷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砷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导致人体中毒。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对砷中毒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 及时、有效地控制砷中毒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 提高应对砷中毒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砷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砷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小组成员及职责:(1)组长:负责全面领导砷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
(3)成员:负责具体事件的调查、处理、信息报送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事件报告(1)发生砷中毒事件时,事发单位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2)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2. 事件调查(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砷中毒事件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包括:中毒原因、中毒人数、中毒程度、中毒地点等。
3. 应急处置(1)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
(2)对中毒现场进行封锁,防止毒物扩散。
(3)对疑似中毒人员进行排查,及时隔离观察。
(4)对中毒场所进行消毒,消除毒物残留。
4. 信息发布(1)卫生健康部门及时向公众发布中毒事件信息。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中毒事件的宣传和普及。
5. 后续处理(1)对中毒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明责任。
(2)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
(3)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砷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汞、镉、砷是重金属元素,它们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中。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将对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铅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长期及高剂量的铅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铅的主要危害包括:1. 神经系统影响:长期暴露于铅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出现病理性改变,例如头痛、记忆力下降、行为和智力障碍等。
2. 内分泌系统影响:铅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生殖系统问题,例如降低男性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
3. 骨骼系统影响:长期铅中毒会导致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和骨髓炎。
4. 血液系统影响:铅会影响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问题。
预防铅中毒的方法主要包括:1.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如含铅过量的饮用水、鱼类等。
2. 环境改善:净化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铅的暴露来源。
3. 个人防护: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手套和防护服。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铅浓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铅中毒问题。
二、汞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
长期暴露于汞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汞的主要危害包括:1. 神经系统影响:汞可以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神经行为异常,如震颤、抑郁、精神紊乱等。
2. 免疫系统影响:长期暴露于汞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3. 肾脏和肝脏影响:汞会对肾脏和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异常和肝脏疾病。
4. 生殖系统影响:汞会干扰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生育问题和胎儿发育异常。
预防汞中毒的方法主要包括:1.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含有汞的物质,如汞灯、含汞的化妆品、草药等。
2.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含汞过量的食物,如大型肉食鱼类、海产品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汞浓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汞中毒问题。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汞、镉和砷是四种常见的重金属,它们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农药使用、废水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等多种环境中。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它们具有潜在的生物积累性,长期积累在人体内可以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命。
铅对人体的危害: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金属,常见于水铅管、油漆、电池、陶瓷等物品中。
铅在人体内有相对较长的潜伏期,长期暴露于铅中可以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和认知发展障碍、贫血、肾功能受损和生殖系统问题。
汞对人体的危害:汞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常见于灯泡、温度计、压力计等物品中。
汞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汞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和肺部疾病。
镉对人体的危害: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和农作物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镉。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镉可以导致肾功能受损、骨质疏松、癌症和生殖系统问题。
砷对人体的危害: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砷。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砷可以导致皮肤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为了预防铅、汞、镉和砷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减少与含有这些重金属的物品接触,尤其是长期接触,例如不使用含铅油漆的物品,避免接触含汞的产品,选择不含镉的农产品,避免饮用受砷污染的地下水。
2. 注意饮食安全:选择优质的食品和饮用水,尽量避免食用渔产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加强饮食平衡,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钙、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中这些重金属的监测工作,定期监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制定相应的限值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
4.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这些重金属危害的认识,教育公众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置含有重金属的物品,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加强企业和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五大常见重金属污染物汞(Hg)、镉(Cd)、铅(Pb)、砷(As)、铬(Cr)是目前已确定的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毒重金属。
1.汞汞按其化学形态可分为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汞可以任何形态稳定存在,在厌氧条件下,部分汞可以转化为可溶性的甲基汞和气态二甲基汞。
20世纪50年代,日本爆发的水俣病就是汞中毒造成的,中毒人群出现运动失调、四肢麻木、疼痛、畸胎等症状。
2.镉人体内的镉是从外界环境摄入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农产品、水和空气进入人体内而蓄积下来的。
镉会干扰锌、铜、铁等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而产生毒性作用,长期少量摄入镉,会使动物降低生长率,甚至生长停滞。
镉易于蓄积于体内,超过安全限量值的镉堆积会造成近端肾小管损伤,久而容易形成软骨症及自发性骨折,即痛痛病。
鉴于镉的危害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4年提出,将镉列入全球意义的12种危害物质的3.铅人体中的铅主要是通过摄食、呼吸空气和饮水而来,其中食物来源占90%~98%。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能对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中的多个特定神经结构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它还能破坏血液,使红细胞分解,同时,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器官和组织并进入骨骼,严重时会导致铅毒性脑病而死亡。
4.砷进入人体的砷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等途径而被吸收,无机砷进入消化道后,其吸收程度取决于它的溶解度和物理状态,五价砷比三价砷更容易吸收,三价砷的毒性更大,俗称砒霜的三氧化二砷毒性最大。
砷中毒是一个以皮肤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能危害人的皮肤、呼吸、消化、泌尿、心血管、神经、造血等系统,按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5.铬铬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同时,也是有毒的重金属。
各种形态铬的毒性不同,但所有铬化合物浓度过高时都有毒性,六价铬的毒性要大于三价铬,铬进入体内会使蛋白质变性,使核酸、核蛋白沉淀,干扰酶系统。
同时,铬化合物是世界上公认可致癌的危险物。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汞、镉和砷都是有毒重金属,它们在人体内积累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以下将对这些重金属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讨论。
一、铅的危害及预防: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主要来源包括空气、饮水、土壤和食物等。
人体摄入过多的铅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儿童的认知和神经发育问题、成人的心血管疾病、肾脏损害、骨骼系统疾病等。
预防铅中毒的方法包括:1. 饮水安全:饮用水中铅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家里的自来水有铅超标的情况,可以使用滤水器或者煮沸水后冷却再使用。
2. 健康饮食:避免食用含有大量铅的食物,如野生海产品、含铅油漆工业品等。
增加高钙和高铁食物的摄入,可以减少铅在肠道的吸收。
3. 居住环境安全:如果家里有老旧的铅水管或者墙面油漆,应及时更换或修复,以减少了潜在的铅暴露风险。
4. 手卫生:在接触可能含铅物质后,要及时洗手,避免铅通过口鼻进入人体。
二、汞的危害及预防:汞是一种有毒金属,主要存在于环境中的水、空气和土壤等介质中。
人体摄入或吸入大量汞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系统损伤、免疫抑制、生殖系统问题等。
预防汞中毒的方法包括:1. 饮食安全:避免摄入含有大量汞的食物,如底层食物链中的大型鱼类和掠食性动物等。
尽量选择海产品中含汞较低的种类,如小型鱼类和贝类等。
2. 劳动防护:在接触可能含汞材料时,要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面罩等,避免皮肤和呼吸道直接接触。
3. 婴幼儿护理:婴幼儿尽量不使用含汞的药品和化妆品。
对于使用温度计等含汞产品,要注意使用方法,避免破裂和口服。
4. 室内环境安全:避免使用含汞的灯泡、电池等产品,尽量选择无汞或低汞产品。
三、镉的危害及预防: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人类主要通过食物摄入镉。
镉的积累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肾脏损害、癌症等。
预防镉中毒的方法包括:1. 合理饮食:避免大量摄入含有镉的食物,如含镉丰富的海产品、谷物等。
砷中毒现场处置方案背景砷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然元素,它存在于土地、水和空气中。
然而,在某些区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砷的含量可能过高,导致危害健康的问题。
长期暴露于高砷含量环境下会导致砷中毒。
砷中毒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砷中毒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各种疾病,例如皮肤病、癌症甚至死亡。
现场处置在进行砷中毒现场处置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置方案。
紧急救援如果出现疑似砷中毒的紧急情况,应该立即呼叫当地急救服务。
在等待急救服务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行动:1.立即将疑似中毒人员从砷污染环境中撤离,并远离污染源。
2.如果受害者着有砷污染的衣物,应迅速将其除去,并用大量的洁净水冲洗全身。
在洗涤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清洁发际、脸、颈、耳朵、指甲床和足部等易染砷的部位。
3.如果受害者有意识且呼吸道通畅,则可以将其加速到医疗中心,以便接受专业的治疗。
污染物清除如果发现了有砷污染的环境,应该采取措施以减少威胁公众健康的风险。
在清除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衣。
一些清理步骤如下:1.将砷污染环境隔离,以防止人员进入。
2.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取决于砷的类型和污染程度。
首先应考虑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危险。
可以通过用干净和温和的洁净剂清洗或吸附砷。
3.在进行清除过程时,应该将产生的污染物和物质妥善处理。
应保持通风良好,在清除过程结束之前,不要离开清理区域和场地。
预防措施砷中毒的最佳预防方法是避免其接触。
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以减少公众暴露于砷污染的风险:1.避免在可能存在砷污染的区域生活、工作或玩耍。
2.如果在可能存在砷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则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
3.在使用可能含有砷的产品时,应该谨慎使用。
应该严格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避免过度暴露。
结论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需要注意及时处理。
在砷中毒场景中实施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紧急救援和污染物清除。
重金属使人中毒的原理
重金属使人中毒的原理一般是重金属与机体组织、器官结合,从而引起一系列损伤,损伤可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皮肤血液系统等。
若怀疑出现重金属中毒,建议及时就诊,并进行相应治疗。
重金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化学物质,一般分为无机重金属和有机重金属。
1、消化系统
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与胃肠道中的菌群发生反应,损伤消化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呼吸系统
如铅、汞等,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损伤肺泡、肺间质、气道等,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气道黏膜损伤等情况。
3循环系统、如铅、汞等,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心脏,引起心肌损伤,损伤心脏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变性等。
此外,汞、砷等重金属可对血管壁产生直接、间接的刺激,导致血管壁出现炎症、坏死,可能还会造成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血压下降等。
4、神经系统
如铅、汞等,可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烦躁、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5、皮肤血液系统
可能会对皮肤、血液系统等产生影响,如铅中毒,患者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皮肤黏膜变黑,以及肌肉疼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如果患者经常接触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建议做好毒物防护措施,规范操作,定期进行毒物监测。
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可以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身体是否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
如果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进行治疗。
砷、汞、铅等金属中毒的解毒剂动物的类金属(砷、汞)及重金属(铅)中毒较为多见,解毒剂的作用机理和实践经验比较成熟,也可为其他金属中毒时参考和试用。
砷进入机体后与细胞酶蛋白的巯基结合,特殊是与丙酮酸氧化酶的巯基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正常代谢。
汞中毒的直接作用形式是由于汞在组织中蓄积。
在汞的作用下,各种巯基酶均会丢失活性。
铅的中毒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
兽医临床常用金属中毒的解毒剂有依地酸钙钠、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
(1)依地酸钙钠又称依地钙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本品分子中的钙离子可被铅或其他二价或三价多种金属离子所替代,形成更稳定而可溶的络合物,并渐渐随尿排出而起解毒作用。
可用于一些金属的中毒,尤其对无机铅中毒效果好,为急慢性铅中毒的首选特效解毒药,但对四乙基铅中毒无效。
对钴、铜、铬、镐、锰及放射性元素(如镭、钚、铀、钍等)均有解毒作用,但对锶无效,也很少用于汞中毒的解毒。
其制剂是依地酸钙钠注射液(5毫升含1克),一次量为:马、牛3~6克,猪、羊1~2克。
临用时以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0.25%~0.5%的溶液静脉注射。
每日2次,连用4天后,酌情再用。
若用于铅慢性中毒时,可用药4天后,停药4天,一般连用3~5个疗程。
依地酸钙钠与二巯基丙醇合用是治疗铅中毒的最为满足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一些支持疗法,如对神经症状可用冷静药、便秘可用硫酸镁泻剂(可使铅沉淀)及以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等。
(2)二巯基丙醇常用为砷中毒的解毒剂,也可用于汞的解毒,能减轻锑剂的毒性及镉对机体的损害。
本品分子中具有两个活性巯基,与金属亲和力大,能夺取已与酶结合的汞、锑、砷、铅、铜及铜离子,恢复体内酶的活性。
同时,它能与体内游离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易离解的无毒络合物由尿排出。
该品的制剂为二巯基丙醇注射液,一次肌内注射量为,每1公斤体重,家畜2.5~5毫克。
使用本品必需准时、足量及按时重复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