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应力应变状态典型习题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95.29 KB
- 文档页数:6
图1-23(题19)图1-24(题20)解:由题意得知塑性区一点在与x轴交成θ角的一个平面上的切应力为为最大切应力此可以判断该平面为主剪平面,又由于切应力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切应力为负,图1-25θτθσσos2c K Ksin2xy y =-=-32xy y x 210-1.13125-I ⨯==γεε0I 3=即:0101.13125-101.0-32-23=⨯⨯-εεε 解方程得主应变:0,0.029-0.039,321===εεε由:3-3-1000002900039n m l 100000532.5032.515⨯⎪⎪⎪⎭⎫ ⎝⎛=⎥⎥⎥⎦⎤⎢⎢⎢⎣⎡⨯⎪⎪⎪⎭⎫ ⎝⎛得: 1m l 39m 5.32l 1522=+=+ 解这个方程得:m 1=0.5575, m 2=5.16。
由于m 2=5.16>1,与方向余弦规定不符,因此,m 1=0.5575才是正确解。
由此得:l=0.689。
即ε1=-0.039时,方向余弦为:l=0.689,m=0.5575,n=0。
同理可求:ε2=0.029时,方向余弦为:l=0.8025,m=0.5966,n=0。
图4-16 (题15))()532493=++=σ两端封闭的细长薄壁管平均直径为r,平均壁厚为l,承受内压力管材各向同性,试计算切向、轴向及径向应变增量比及应变比。
=0.2 Y =0.2×746ε0.20=129.9MPa max,图6-11(题2)解:从变形区内取一单元体作受力分析。
单元体的高度为平板间的高度,长度为一个单位。
假定是主应力且均匀分布,当沿x 轴坐标有相应的变化量就可用微分d σx 来表示。
y 方向上的压应力用的方向同金属质点流动方向相反,设每侧槽壁所受的压力p ,如图所示。
列出单元体的微分平衡方程:02)(=-+dx f h d y x x σσσ 02=⋅⋅+dx f y σ。
图6-12(题3)解:圆柱压缩为轴对称问题,采用柱座标。
关于应力应变状态问题(含组合变形)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应力应变状态重点公式: 基本公式:α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2xy yx yx --++= ατασσσσσα2sin 2cos 2290xy yx y x +--+=+ατασστα2cos 2sin 2xy yx +-=yx xyσστα--=22tan ()22max 4212xy y x y x τσσσσσ+-++= ()22min 4212xy y x yx τσσσσσ+--+= 应力圆的绘制及其应用:①、强调单元体的面与应力圆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即:点面对应,转向相同,转角两倍。
②、确定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②、确定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③、三向应力圆的绘制及其应用。
广义胡可定律及其公式:(){}z y x x Eσσμσε+-=1 G xy xy τγ= (){}x z y y Eσσμσε+-=1 G yz yz τγ= (){}y x z z E σσμσε+-=1 G zx zx τγ= (){}32111σσμσε+-=E ;(){}13221σσμσε+-=E ;(){}21331σσμσε+-=E习题:P255 7.7、7.9、7.10、7.12、7.14、7.19、7.26、7.27、7.28、7.37、四种常用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σσ≤1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σσσμσ≤+-321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σσσ≤-31畸变能密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σσσσσσσ≤-+-+-21323222121 01、十、图示为一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单元体。
试证明任意互相垂直截面上的正应力之和为常数。
即: 90++=+αασσσσy x 或min max σσσσ+=+y x 。
(7分)(2009吉大)02、4、已知平面应力状态如图(应力单位MPa ),试计算主应力大小及方位,在图上标出主应力方位。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一、判断题1.若单元体某一截面上的剪应力为零,则该截面称为主平面。
()2.主平面上的剪应力称为主应力。
()3.当单元体上只有一个主应力不为零时,称作二向应力状态。
()5.图2所示单元体最大剪应力为25Mpa。
()6.图3所示单元体为单向应力状态。
()图2图3图47. 向应力状态如图4所示,其最大主应力σ1=3σ()。
8. 任一单元体,在最大正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为零。
()9. 主应力是指剪力为零的截面上的正应力。
()10.力圆上任一点的横坐标值对应单元体某一截面上的正应力。
()二、选择题1.图1所示应力圆对应的单元体为图()。
图 5三、选择题1.若一点的应力状态为平面应力状态,那么该点的主应力不可能为:()。
A 、σ1> 0 σ2=σ3=0 B、σ1> 0 σ2 =0 σ3 < 0C、σ1>σ2>0 σ3=0D、σ1>σ2>σ3>02.已知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则其主平面方位为()。
A、B、C、D、四、填空题1.图示为一平面应力状态的单元体及其应力圆,试在应力圆上表示0-1,0-2,0-3平面的位置。
图 62.试验表明,材料受力后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是由于或所引起;另一种是,是由于所引起的。
3.一单元体如图所示,则单元体的主应力为__________ ,为__________ ,为__________ ,最大主应力与x 轴的夹角为__________ 。
五、简单计算1.单元体上的应力如图7所示,试求其它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2.图8所示单元体,试求图示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图7图8 3.试求图示单元体o斜截面应力。
已知:。
图 9。
第6章 应力状态分析一、选择题1、对于图示各点应力状态,属于单向应力状态的是(A )。
20(MPa )20d20(A )a 点;(B )b 点;(C )c 点;(D )d 点 。
2、在平面应力状态下,对于任意两斜截面上的正应力αβσσ=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B )。
(A ),0x y xy σστ=≠;(B ),0x y xy σστ==;(C ),0x y xy σστ≠=;(D )x y xy σστ==。
3、已知单元体AB 、BC 面上只作用有切应力τ,现关于AC 面上应力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C )。
(A )AC AC /2,0ττσ==; (B )AC AC /2,/2ττσ==; (C )AC AC /2,/2ττσ==;(D )AC AC /2,/2ττσ=-=。
4、矩形截面简支梁受力如图(a )所示,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状态如图(b )所示。
关于它们的正确性,现有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D )。
(b)(a)(A)点1、2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B)点2、3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C)点3、4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D)点1、5的应力状态是正确的。
5、对于图示三种应力状态(a)、(b)、(c)之间的关系,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D )。
τ(a)(b) (c)(A)三种应力状态均相同;(B)三种应力状态均不同;(C)(b)和(c)相同;(D)(a)和(c)相同;6、关于图示主应力单元体的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B )。
(A) (B) (D)(C)解答:maxτ发生在1σ成45的斜截面上7、广义胡克定律适用范围,有下列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C )。
(A)脆性材料;(B)塑性材料;(C)材料为各向同性,且处于线弹性范围内;(D)任何材料;8、三个弹性常数之间的关系:/[2(1)]G E v =+ 适用于( C )。
(A )任何材料在任何变形阶级; (B )各向同性材料在任何变形阶级; (C )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在比例极限范围内;(D )任何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典型习题解析1 已知矩形截面梁,某截面上的剪力F S =120 kN 及弯矩m kN 10⋅=M 。
绘出表示1、2、3及4点应力状态的微体,并求出各点的主应力。
b = 60 mm ,h = 100 mm 。
解题分析: 从图中可分析1、4点是单向应力状态,2点在中性轴上为纯剪切应力状态,31取平行和垂直与梁横截面的六个平面,构成微体。
则各点处的应力状态如图示。
2、 梁截面惯性矩为 点微体上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解:、画各点处微体的应力状态图计算各点处主应力4843333m 1050012m 10100(106012−−−×=×××==)bh I z1点处弯曲正应力(压应力)MPa 100Pa 10100m 10500m1050m N 101064833−=×=×××⋅×==−−zI My σ 1点为单向压缩受力状态,所以 021==σσ,MPa 1003−=σ 2点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MPa 30Pa 1030m10100602N 1012036263=×=×××××=−τ(向下)容易得到,MPa 301=σ,02=σ,MPa 303−=σ 3点为一般平面应力状态弯曲正应力MPa 50Pa 1050m 10500m 1025m N 101064833=×=×××⋅×==−−zI My σ 弯曲切应力F S =120 kN题图1MPa 5.22Pa 1050.22m10500m 1060m 105.372560N 101206483393*S =×=××××××××==−−−z z bI S F τ MPa 6.8MPa 6.58Pa)105.22()2Pa 1050(2Pa 1050)2(22626622min max −=×+×±×=+−±+=xy x y x τσσσσσσ所以 MPa 6.581=σ,02=σ,MPa 6.83−=σ4点为单向拉伸应力状态,拉伸正应力的大小与1点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