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9.25 MB
- 文档页数:28
第8章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一、单选题1.如图,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实心正方体铁块,将铁块浸没在密度可改变的盐水中,盐水的密度始终小于铁块的密度。
下列表示铁块受到的浮力F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随盐水密度ρ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2.将两个实心铜球和铝球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已知ρ铝<ρ铜,ρ水<ρ盐),它们所受浮力相等,则它们体积的大小关系为()水A.铝球大B.相等C.铜球大D.无法确定3.图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F2-F1=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4-F24.如图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当物体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当物体二分之一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1×103kg/m3,g=10N/kg)()和该物体的密度分别为(ρ水A.9N,0.75×103kg/m3B.9N,0.8×103kg/m3C.8N,0.75×103kg/m3D.8N,0.8×103kg/m35.潜水艇从水面上下潜到刚没入水面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力不变、重力不变B.浮力变大、重力变大C.浮力变大、重力不变D.浮力变小、重力变小6.小红用弹簧测力计、铁圆柱体、两个相同的大烧杯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1NB.由甲、乙、戊三图可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C.由甲、乙、丁三图可知,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D.再增加一个体积和铁圆柱体相等的铜圆柱体,可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7.下列关于浮力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B.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合于液体,不适合于气体D.只要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一定越大8.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B.物体A的密度为3.2×103kg/m3C.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D.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二、填空题1.如图,一只重为20N的天鹅在平静的水面上游动,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它身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是______m3。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
(改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其它因素应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关。
且物体浸入水中的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改变液体的密度,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关。
当物体浸入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的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有关,
跟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越大、液体的越大,浮力就越大。
WORD 格式可以编辑
专业资料整理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后的深度的关系
(改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其它因素应控制不变) 深度 h 浅
较深 深
重力
G/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N 浮力
F 浮/N
结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2.探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
关。
(改变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V
1/3V
1/2V
V
重力
G/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N
结 浮力
F 浮/N
结论: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关。
且物体浸入水中的
(改变液体的密度,其它因素控制不变)
液体种类
水
盐水
重力
G/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 /N
浮力
F 浮/N
结论: 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
关。
当物体浸入液体体积一定时,
液体的
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有关, 跟 有关。
浸在液体中的
越大、液
体的
越大,浮力就越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5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含解析) 1 / 1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5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含解析)一、单选题1.把充入一定空气的弹性气球按没入水中后继续往下按的过程中( )A .气球内气体质量不变、密度不变B .气球内气体压强增大,气球所受浮力增大C .气球内气体质量不变、密度增加D .气球内气体压强减小,气球所受浮力减小2.图中哪一个才是浮力的方向A .1B .2C .3D .43.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当向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并搅拌,待小球静止后,小球所受到的浮力和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化情况是( )A .小球所受到的浮力不变,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不变B .小球所受到的浮力不变,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C .小球所受到的浮力减小,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D .小球所受到的浮力增大,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不变4.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 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A .大于10gB 小于10gC .等于10gD .无法确定5.在烟盒内取一片包装纸,用火烧去纸皮,便得到一片铝箔,将它做成中空的碗状,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塑料桶中。
如果将这片铝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
那么()A.铝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B.铝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大C.铝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D.铝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与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相等6.A、B是两个质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铝块,轻轻放入水中后,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是:V排A= V排BB.两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F浮A>F浮BC.两物体的体积相等D.A是空心的,B是实心的7.晶晶帮妈妈洗碗时发现,同一只瓷碗既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瓷碗能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陶瓷的密度比水小B.瓷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等于其受到的重力C.当漂浮的瓷碗沉入水底后,水对盆底的压力变大D.当漂浮的瓷碗沉入水底后,水对盆底的压强不变8.小东同学做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探究实验。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分析它们与浮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设备:水槽或容器物体(如小塑料球、木块等)测量工具(如天平、尺子等)实验步骤:准备一个水槽或容器,装满一定深度的水。
将待测物体放入水中,并确保它完全浸没在水中。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记录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测量:a. 直接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将测力计或弹簧秤连接到物体上,并记录受力数值。
b. 间接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测量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即物体质量减去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浸没物体时水的位移量)。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不同的因素,如物体质量、物体形状、水的温度等,记录相应的浮力和质量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记录每次实验的物体质量、浮力大小以及其他相关数据。
利用记录的数据绘制浮力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图表,如浮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图、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图等。
进行数据分析,观察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物体质量与浮力成正比关系,质量越大,浮力越大。
物体形状对浮力大小有影响,体积较大、形状较扁平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较大。
水的温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较小,浮力与水温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实验结论的解释和讨论:浮力的大小由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决定,即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而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
质量较大的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更大,因此浮力也较大。
形状较扁平的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较大,所以浮力也较大。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对于学习和应用浮力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理念】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
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试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起的浮力,知道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
2.浮力产生的原因。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皮球、铜柱、铝柱,弹簧秤、溢水杯、橡皮泥、石块、饮料桶、水杯、水、酒精、盐水,细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师:展示图片,这些图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请问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生:受到浮力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1、认识浮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浮力。
那么什么叫浮力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重物,此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生:(读数)师:用手将物体轻轻托起,此时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又是多少?生:(读数)师:对于同一物体来说,为什么用手将物体托起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比在空气中时的示数要小?生:物体受到手向上托的力。
时间:班级姓名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一、提出问题: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二、猜想与假设
三、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1、实验方法:
2、实验原理:
3、实验仪器和器材:
弹簧测力计(0--2.5N)、两个钩码(0.5N)、两个乒乓球(体积相等但填充物密度不同)、玻璃烧杯、鸡蛋、水、盐。
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小组合作)
实验1:验证“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实验3:验证“物体密度”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实验5:验证“物体体积”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结论:。
8.5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记住什么是浮力,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3.能说出浮力产生的原因.4.会用称重法求物体受到的浮力.5.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6.记住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利用公式F浮=G排=ρ液V排g进行计算.【重点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新课导入】导入1:实验导入上课时端着一水槽,水面上漂浮着小木块和乒乓球,水底有小石块,让学生观察思考:小木块、乒乓球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受到浮力的作用.小石块为什么却沉在水底?——没有受到浮力作用或受到浮力较小等引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导入2:情境导入茫茫大海上,轮船在海面上航行,轮船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海面上?而将铁块投入水中,铁块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物体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课堂探究】1.浮力的产生(1)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作浮力.可写作F浮=G-F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3)施力物体: 液体.2.浮力产生的原因阅读教材,结合图837思考下列问题(1)玻璃圆筒沿水平方向放置:F左= F右,其合力F合= 0 ;玻璃圆筒沿竖直方向放置:F上﹤F下,其合力F合=F下-F上,方向竖直向上.(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压力差.用式子表示为: F浮=F下-F 上.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2)你的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制订计划:①实验方法:由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②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利用F浮=G-F,先称出物体的重力,然后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其受到的浮力,然后比较浮力的大小.(4)设计实验:①怎样探究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取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铁块,分别称出它们的重力,然后分别使其浸入水中相同的体积,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求出各自的浮力,进行比较.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无关.②怎样探究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分别测出它们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③怎样探究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取一铁块,分别测出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和浓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④怎样探究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取一铁块,分别测出其完全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时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⑤怎样探究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取一铁块,分别测出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和部分浸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进行比较. (5)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4.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的关系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有什么样的关系?(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出其重力.进行比较.(3)探究过程:分组实验,把实验数据填入下面空格处: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石块重G= N.②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G-G'=N.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 N.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④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作阿基米德原理.五、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产生原因浮力概念1.(多选题)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D )A.浮力的方向总是向上的B.只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C.浮力起因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时总会浮在液面上2.浸没于水中的乒乓球在水中不断上升,在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 A )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3.质量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铜球,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A )A.铁球的大B.铜球的大C.两球一样大D.无法确定4.如图把体积相同的两个空心铁球分别浸没在水和煤油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A )A.在水中的大B.在煤油中的大C.一样大D.由于深度不同,无法比较5.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石子,在海水中游泳的人,由深水处不断趋向浅水处的过程中脚会觉得越来越痛,这是因为( B )A.人的重力越来越大B.水底的支持力越来越大C.人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D.人所受的重力、浮力、支持力的合力越来越大6.一个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读数为10 N,然后把它浸没到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 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3 N.7.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而且V A=V B=V C,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F A,F B,F C之间的关系是F A= F B= F C(填“<”“>”或“=”).8.铁球的一半浸入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为5 N,铁球受的浮力为 5 N.当铁球全部浸入水中后,受的浮力为10 N.9.体积为100 cm3的铜块浸没在水中5 m深处,受到水的浮力为 1 N;若把它浸入10 m深处受到水的浮力为 1 N.1.不会淹死人的海人们从古代起,就已经知道世界上有不会淹死人的海.这就是有名的死海.死海里的水非常咸,任何生物都不能在里面生存.炎热而又不下雨的巴勒斯坦的气候,使海面的水发生剧烈的蒸发作用.可是蒸发掉的只是些纯水,至于溶解在里面的盐却还是留在海里,因此,盐的浓度越来越大了.这就是为什么死海里的水的含盐量不跟大多数海洋一样只有2%~3%,而是有27%以上,并且还随着水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这样,死海里所含的物质当中,就有溶解的盐.这里盐的总含量,据估计大约有4 000万吨.由于这样高的含盐量,死海就有了一种有趣的特征:这里的水比普通的海水重得多.我们身体的重力比相同体积的浓盐水要轻得多,所以人不可能在死海里下沉,人会浮在水面上,像鸡蛋会浮在盐水上一样(鸡蛋在淡水里会下沉).2.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出生在古希腊的贵族家庭,他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有一次,国王要金匠给他做一顶金王冠,做王冠用的金子事先称过重量.王冠做好了,国王听说工匠在王冠中掺进了白银,偷走了一些金子.可是,王冠的重量,并没有少;从外表看,也看不出来.没有证据,就不能定金匠的罪.国王把阿基米德找去,要他判断这顶王冠有没有掺进白银,如果掺了,掺进去多少.据说,阿基米德是从洗澡得到启发,才解决了这个难题.这天,他去澡堂洗澡,心里还想着王冠问题.当他慢慢坐进澡盆的时候,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来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阿基米德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竟然赤着身子,从澡堂跑回家里. 原来,阿基米德已经想出了一个简便方法,可以判断王冠是不是纯金做的.他把金王冠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中,一些水溢了出来.他取出金冠,把水装满,再将一块同王冠一样重的金子放进水里,又有一些水溢了出来.他把两次溢出的水加以比较,发现第一次溢出来的多.于是他断定王冠中掺了银子.然后,他又经过一番试验,算出了银子的重量.当他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金匠们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怎么也弄不清楚,为什么阿基米德会知道他们的秘密. 当然,说阿基米德是从洗澡中得到启发,并没有多大根据.但是,他用来揭开王冠秘密的原理流传下来,就叫作阿基米德原理.直到现在,还在利用这个原理测定船舶载重量.3.溺水自救手环溺水自救手环,又名“自救手环”,“creatter手环”,“手环救生圈”,“Self Rescue Bracelet”.这是一种最新概念的户外紧急救生产品,主要是便于户外游泳爱好者在遇到腿抽筋的突发状况之下,紧急拉动手环,使其迅速充气膨胀变成一个救生游泳圈,从而产生浮力,将人体托起浮于水面上,帮助游泳者尽量摆脱危险处境;同时也便于救援者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帮助.不过,据说有使用Creatt er技术的深圳科技公司已经在着手与科研院校进行开发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就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个产品了.。
第五节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浸在液体中物体表面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通过实验探究,巩固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会计算浮力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分析需要综合利用液体压强、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等知识。
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记录北宋轶事的古书《邵氏闻见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潞公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说的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孩童时代和小朋友一起玩儿球,结果球掉进了树洞,大家都取不出来。
聪明的文彦博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了出来。
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模拟一下“文彦博取球”。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乒乓球放在烧杯底部,向烧杯内加水,乒乓球浮起来,模拟了树洞取球。
教师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会浮起来?学生回答:由于乒乓球受到浮力。
由此引入新课。
2.“知识点”教学●浮力(1)浮力的概念教师演示:用小铁球代替乒乓球,放入烧杯底部,向烧杯内倒水。
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小铁球为什么没有像乒乓球那样浮起来?小铁球受到浮力吗?如何判断小铁球是否受到浮力?学生分析讨论:小铁球没有浮起来。
它有可能受到浮力,也有可能不受到浮力。
教师演示图8-5-1所示实验,将物块匀速缓慢浸入水中,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什么会减小?学生分析得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物体浸入水中后,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其大小等于甲、丙两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即:F 浮=G -F 。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物体浸入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会减小吗?教师演示:将物体从水中取出,用干布擦干后,浸入酒精,请学生观察。
学生分析得出:物体浸入酒精,同样会受到浮力。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报告)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一、问题提出:哪些因素会影响浮力大小?
二、猜想与假设
三、实验设计和计划
1.实验方法:
2.实验原理:
3.实验仪器和器材:弹簧测力计(0-2.5N)、两个钩码(0.5N)、两个乒乓球(体积相等但填充物密度不同)、玻璃烧杯、鸡蛋、水、盐。
四、实验进行和证据收集(小组合作)
实验1:验证“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序号。
物体的重力。
浸入钩码个数。
弹簧测力计示数。
浮力F(N)
1
2
结论1: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实验2:验证“液体密度”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观
察鸡蛋浮沉变化)
结论2: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实验3:验证“物体密度”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序号。
1号球。
2号球。
体积相同。
密度不同。
浮力F(N)结论3: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
实验4:验证“物体浸入液体深度”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
影响(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控制哪些因素不变:
结论4: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实验5:验证“物体体积”这一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结论5: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有关。
归纳总结:
五、拓展:
1.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2.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有关。
六、实验探究:“F浮”与“G排”。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名师教案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发挥群体效力;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们体会协作式学习的好处,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态度,在小组交流中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表面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培养猜想假设、实验设计等科学探究能力。
4.会求浮力的大小。
5.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追求物理本质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浮力视频老师:伴随着电视上浮力现象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我们来感受下三门峡的浮力现象带给我们的激情和静逸播放三门峡浮力现象图片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今天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首先我们来认识浮力。
一、认识浮力实验:(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我们看到它漂浮。
(2)把苹果放入水中,我们看到它漂浮。
(3)把木块放入水中,我们看到它漂浮。
老师:为什么呢?很好,这是因为它们受到向上的浮力实验:铁块放入水中,它下沉,石头放入水中,它下沉,老师: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不受浮力的作用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吧!实验:我把一个石块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
测出石块的重力为2.2N。
老师:当我用手向上托石块时,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为什么?老师:我把石块浸没在水中。
我们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8N.也减小了,说明石块儿也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
8.5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理解。
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
2. 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三、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盛水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如盐水、酒精等)、量筒、溢水杯、小桶、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提问: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同样重量的铁块和木块,铁块会沉到水底而木块却浮在水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述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强调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引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 实验探究(25分钟)实验一: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
2. 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
3. 计算金属块在不同深度受到的浮力F浮1、F浮2、F浮3...(F浮=G F)。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二: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G。
2. 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水。
3. 将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盐水。
4. 计算金属块在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F浮盐水(F浮=G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