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辐射与遥感-第七章2
- 格式:pptx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35
大气辐射传输与遥感技术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对大气辐射传输和遥感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大气辐射传输是指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与大气分子、云雾等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获得地球表面及大气等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们在大气科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大气辐射传输的研究大气辐射传输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的变化规律,为气候变化、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家们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研究辐射在大气层中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等过程。
同时,利用地面观测和卫星数据等手段,实时监测辐射传输过程的变化情况。
大气辐射传输的研究成果在气象、气候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的测量和预测、大气温室效应的评估、云和气溶胶对辐射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第二部分:遥感技术在大气辐射传输研究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得地理空间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大气辐射传输研究中,遥感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气成分的空间分布情况。
通过遥感影像中反射光谱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大气中的气溶胶、水汽和臭氧等成分的浓度分布状况。
这对于研究辐射传输过程中光学厚度和光学深度等参数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气象要素的变化。
例如,通过卫星观测云的覆盖率、云的高度和云顶温度等参数,可以更加准确地估计大气中云的辐射特性,从而提高辐射传输的模拟和预测精度。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辅助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运行和验证。
通过比对模型模拟结果和遥感观测数据,可以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并进行模型参数的优化和调整,从而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第三部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大气辐射传输与遥感技术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第六章遥感图像辐射校正名词解释:辐射定标、绝对定标、相对定标、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图像增强、累积直方图、直方图匹配、NDVI、图像融合1、辐射定标:是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2、绝对定标:建立传感器测量的数字信号与对应的辐射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目标作定量的描述,得到目标的辐射绝对值。
3、相对定标:又称传感器探测元件归一化,是为了校正传感器中各个探测元件响应度差异而对卫星传感器测量到的原始亮度值进行归一化的一种处理过程。
最终得到的是目标中某一点辐射亮度与其他点的相对值。
4、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
5、大气校正:是指消除大气对阳光和来自目标的辐射产生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的过程。
6、图像增强:为了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7、累积直方图:以累积分布函数为纵坐标,图像灰度为横坐标得到的直方图称为累积直方图。
8、直方图匹配:是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
也称生物量指标变化,可使植9、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NDVI=B7−B5B7+B5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
10、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问答题:1.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内容是什么。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三部分:1)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发射后又经过大气的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2)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3)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辐射误差包括:1)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2)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3)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辐射误差纠正的内容是传感器辐射定标和辐射误差校正等。
第一章基本辐射量立体角:锥体所拦截的球面积σ与半径r 的平方之比,单位为球面度sr ,为一无量纲量以发射体为中心的球坐标中,立体角定义为: 是极坐标中的天顶角[0,90],是方位角[0,360]辐射能量:电磁辐射是具有能量的,它表现在:(1)使被辐照的物体温度升高 (2)改变物体的内部状态 (3)使带电物体受力而运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的交变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递能 量,同时也接收外界投射来的电磁波,这种能量传递的方式称为辐射。
以这种方式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辐射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通量: Φ=∂Q/ ∂t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强度:辐射强度是描述点辐射源的辐射特性的,指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辐射亮度:单位面积、单位波长、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称为辐射亮度: 辐射度量一览表普朗克定律:对于绝对黑体物质,单色辐射通量密度与发射物质的温度和辐射波长或频率的关系。
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黑体总辐射通量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Wien 位移定律:黑体辐射最大强度的波长与它的温度成反比。
基尔霍夫kirchhoff 定律:在辐射平衡条件下,任何物体的单色辐射通量密度F λT 与吸收系数A λT 成正比关系,二者比值只是波长和温度的函数,与物体性质无关,比值大小等于Planck 函数的通量密度形式 第二章太阳的结构(从里到外):中心、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区、色球区、日冕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处通过与太阳光束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通量,用S 表示。
太阳常数的测定—地基法如果在一段时间光学厚度不变,则地面所测太阳直接辐射光谱仅随m 变化()()sin d rd r d σθθφ=2sin d d d d r σθθφΩ==长法需较长时间进行观测,保证m有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天气条件;紫外、红外观测不全,需补足第三章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太阳辐射—短波辐射:0.15~4.0mm (UV,VIS,IR)地气辐射—长波辐射:4.0~120mm (IR)气溶胶: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姓名:学号:日期:1.实验名称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2、实验目的熟悉遥感软件,掌握ENVI中对图像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的基本方法。
3、实验原理1、辐射定标是将传感器记录的电压或数字量化值(DN灰度值)转换成绝对辐射亮度值(辐射率)的过程,或者转换成与地表(表观)反射率、表面温度等物理量有关的相对值的处理过程2、大气校正的目的是消除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地物反射的影响,获得地物反射率、辐射率、地表温度等真实物理模型参数,包括消除大气中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臭氧等对地物反射的影响;消除大气分子和气溶胶散射的影响。
4、数据来源(下载源、波段数、对应的波长、分辨率、投影、地区)Landsat5、TM图像、BAND_COMBINATION = "1234567"5、实验过程5、1辐射定标:实方法一:External with MetadataBasic Tools-Preprocessing-Calibration Utilitties-Landsat Calibration5.1.1.1打开Basic Tools-Preprocessing-Calibration Utilitties-Landsat TM,根据图像信息输入5.1.1.2 打开校正图像,关联两幅图像,比较数据值方法二:BandMath验结果与分析5.1.2.1打开图像,选择BandMath按照辐射定标公式输入5.1.2.2 选择待校正波段图像5.1.2.3 关联两幅图像,对比两幅图像数据5、2 去零5.2.1打开图像,选择BandMath输入公式(b1*b1/b1)5.2.2 选择辐射定标过的图像5.2.3 打开图像,但是得到的图像是数据负值5、3简化暗像元法大气校正5.3.1 打开basic tool->Preprocessing->General Purpose Utilities->Dark Subtract5.3.2 关联图像,对比信息6、心得、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