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发热
- 格式:pptx
- 大小:654.02 KB
- 文档页数:16
病例讨论病例讨论(一)病历摘要:患者王××,男,25岁,干部。
因发热1周,气促2天入院。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8.8~39.5℃,以午后为甚,伴盗汗、乏力、纳差。
曾在单位医务室按“感冒”治疗,未见好转,并于2天前出现气促、干咳、无胸痛。
起病后精神差,无咽喉疼痛,大小便正常。
体查:体温39℃,呼吸28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05/75mmHg。
神清,发育正常,半卧位,呼吸浅促。
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气管稍左偏,右胸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
右第5肋间以下触诊语颤减弱。
叩诊浊音。
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右侧第5肋间以上可闻支气管呼吸音,左侧肺泡呼吸音增强。
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处,搏动范围2cm,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
思考:1.本例异常体征有哪些?2.解释本例异常体征的产生机理?3.如何应用检体诊断鉴别胸腔积液与气胸?4.如何应用检体诊断鉴别胸腔积液与肺不张?5.试述一侧液气胸的异常体征?6.胸腔积液常见原因有哪些及相应产生机理?7.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诊断。
8.本例诊断是什么?9.本例诊断依据是什么?10.完善诊断还须进一步作哪些辅助检查?答案1.本例异常体征:⑴生命指征:T39℃,R28次/分,⑵一般情况:半卧位,;呼吸浅促;⑶右胸积液征:肺部:气管左偏,右胸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右中上肺管状呼吸音,左肺呼吸增强。
心脏:心尖搏动向左移位;2.本例异常体征产生机理:⑴发热:本病例为感染性疾病⑵呼吸困难(R28次/分,呼吸浅促);半卧位:感染发热、右胸积液压迫肺脏致肺呼吸面积减少⑶气管左偏,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右胸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⑷右胸积液,叩诊浊音,右胸积液压迫肺脏致右下肺不张、积液导致呼吸音传导减弱:右胸积液使右胸压力增高,将纵隔推向左侧所致⑸右中上肺管状呼吸音:右胸积液,把肺脏压向右上肺野,致密度增高,声音传导增强⑹左肺呼吸增强:右胸积液压迫肺脏致肺呼吸面积减少,左肺代偿性呼吸增强3.气胸与胸积液体征相似,不同的是气胸叩诊呈鼓音,而胸积液呈浊音;4.肺不张与胸积液相同的体征: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受累区叩诊浊音,对侧肺呼吸音增强;肺不张与胸积液不相同的体征:肺不张气管偏向患侧,心尖搏动向患侧移位,胸廓凹陷,肋间隙变窄;上肺不张时,上肺可闻管状呼吸音,下肺不张时,下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少量胸积液或发病早期有时可有胸膜摩擦音;5.液气胸的体征大部分与胸积液相同,如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语颤减弱,下肺野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对侧肺呼吸增强,气管偏向患侧,心尖搏动向对侧移位;可有可无上肺管状呼吸音,鉴别要点为气胸患难与共者患侧上肺野叩诊呈鼓音或过清音;6.胸积液的常见病因及发病机理:⑴心力衰竭: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⑵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胶体渗透压降低;⑶肺结核、肺炎、肿瘤等:胸膜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⑷淋巴引流障碍和外伤;7.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诊断:见书中表格8.本例诊断是:右侧胸积液(渗出液)结核性胸膜炎待排除9.诊断依据:⑴年轻患者,急性起病,有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及中毒症状;⑵有呼吸道受累症状,如干咳、气促;⑶存在典型的右胸积液体征;10.为完善诊断还须作进一步检查:⑴血液常规,血生化,血PPD抗体,必要时作血液细菌培养;⑵作PPD皮肤试验;⑶胸部X光片,必要时作胸部CT扫描;⑷胸腔穿刺,抽取胸水化验,如作常规、生化、TDA、LDH、细菌培养、沉渣找抗酸杆菌及找癌细胞等;⑸胸腔穿刺胸膜活检送病理检查;⑹如上述检查仍未能查明病因,必要时作胸腔镜检查。
发热病例讨论---1. 引言本病例讨论文档对于一个被诊断患有发热的病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本文讨论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2. 病例概述病人X是一个年轻成年人,主要症状是发热。
以下是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描述:- 症状:症状:- 发热(持续)- 乏力- 头痛- 体征:体征:- 体温升高(摄氏度)- 淋巴结肿大(颈部)3. 医学评估与检查病人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
以下是病人接受的主要检查:- 血常规- 尿液分析- 放射性扫描(根据临床需要)- 其他相关检查4. 是什么导致了发热基于对病人的评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可能的原因导致了发热: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等2. 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风湿热- 结缔组织病- 某些癌症等5. 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重要的。
以下是可能的进一步步骤和治疗选择:- 血液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对病人进行更全面的检查以排除系统性疾病- 给予退烧药物以缓解病人的发热症状- 针对可能的病原体进行特定抗感染治疗结论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提供了对于一个发热病例的评估和可能的诊断选择。
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必要的。
---以上是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的主要内容,提供给您参考。
如有更多相关信息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及时与我联系!。
患者李**,女性,64岁,**人,以“反复发热10余年”为主诉于06-14步行入院。
缘于入院前10余年"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C之间,伴咳嗽咳痰,无气促,自服感冒药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缓解。
但此后,反复出现发热,发热多于午后出现,体温波动于37-38°C之间,以春夏,秋冬之际明显。
每次发热持续1至数天不等,间隔时间不等,平均每月均有发热,偶伴盗汗、乏力、头晕,偶有咳嗽、右肩关节痛及全身肌肉酸痛,曾多次于外院查粪常规、生化全套、自身免疫全套、体液免疫、ASO、RF、CRP、AFP、CEA、甲功(TSH、FT3、FT4)均阴性、全腹B超胃肠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结核菌素试验、TBAb未见异常,并曾多次在当地医院予以多种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并且曾经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仍反复发热。
患者近1年来发热频次较往年增多,自服"感冒药"无效,为进一步诊治转诊我院。
6年来体重约减轻3公斤。
发现“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最高达170/100mmHg,口服"尼群地平、硝苯地平"治疗,未监测血压。
入院查体:T:37.2 ℃,P:70次/分,R:18次/分,BP:146/70mmHg,身高135cm,体重27kg,BMI:14.8kg/m2,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型消瘦。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紫绀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唇无紫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4次/分。
入院诊断:发热待查2级高血压(中危)入院后观察患者体温波动于36.5-37.4℃,发热以午后为多。
血压波动于130-144/68-84mmHg。
入院后血常规示:WBC 8.0×10^9,N 76.8%,HB 123g/l,PLT 229×10^9。
疑难病历讨论患者杨××,男性,67岁,主因“间断发热伴乏力2月余”于2008年12月13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4℃,伴畏寒、寒战,伴乏力,双下肢轻度浮肿,无咳嗽、咳痰、咯血,无腹泻、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关节肿痛、无皮疹、紫癜、光过敏、脱发、于北京医院住院(08-7-8),先后予莫西沙星、头孢他定、佳尔纳、头孢哌酮、万古霉素、泰能、氟康唑、利复星及抗结核治疗一月余,仍有间断发热,并出现血肌酐升高由60umol/L至483umol/L。
患者自动出院,未再服用抗生素和抗结核药,但仍间断低热,监测血肌酐进行性升高:(08-12-5)血肌酐836umol/L,(08-12-12)血肌酐926umol/L,开始行血液透析,为求进一步诊治由门诊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收入院。
自发病来,神清,精神可,食欲差,睡眠尚可,24小时尿量1000ml,大便正常,体重下降3kg。
既往史:2型糖尿病13年,高血压病10年,一月前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否认冠心病及慢性肾脏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4月前曾行右腘窝及右足腱鞘囊肿手术,青霉素皮试阳性,输血6次。
个人史:生于北京,久居本地,未到过牧区及疫区。
无吸烟史,饮酒史30年,白酒2两/天,已戒3月。
适龄结婚,育有2子1女,其妻患糖尿病家族史:其妹患糖尿病。
体格检查:BP130/70mmHg,神清语利,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黄染、发绀,无皮疹、出血点、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眼睑无水肿,结膜苍白,各副鼻窦无压痛,无口腔溃疡、咽不红。
甲状腺不大。
双肺呼吸音低,未及干湿罗音。
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08-12-12):WBC 10.31×109/L,NE 84.2%,Hb 67g/L生化(08-12-12):ALB 21.7g/L,BUN 47.02mmol/L,CREA 926umol/L,Ca 1.88mmol/L,P 1.71mmol/L 初步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病1级高危组2型糖尿病肺部感染十二指肠溃疡低蛋白血症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手工分类:尿常规:SG 1.009,PH 5.0,RBC (-),WBC (-),PRO (-),GLU 100mg/d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276mg/24h(50-150mg/24h)尿相差:RBC10-14个/HP,主要为形态异常RBC,WBC4-7个/HP,透明管型0-1个/HP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四项:PT 14.6秒,APTT 43.9秒,Fbg 239mg/dl,TT 16.3秒,INR 1.23ESR:35 mm/hCRP:13.3 mg/L(0-3)抗链“O”:<25 IU/ml正位胸片(2008-12-16):右下肺少许炎症肺HRCT(2008-12-17):右肺上叶后段、中叶内侧段炎症;左下肺小结节;双肺轻度肺间质纤维化;右上肺陈旧结核灶;双侧腋窝多发小淋巴结。
检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简介患者,男,52岁,因“间断发热、乏力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乏力、食欲不振,当地医院考虑“感冒”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有所下降,但症状反复发作,近1周来发热、乏力症状加重,伴盗汗、体重下降。
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
二、病例讨论1. 病例分析(1)病史特点:中年男性,慢性病程,间断发热、乏力3个月,加重1周,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有盗汗、体重下降。
(2)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偏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腹部B超示肝、脾、胆、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3)初步诊断:慢性发热待查。
2. 讨论内容(1)病例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慢性发热待查。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感染性疾病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检测等。
(2)病例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发热原因未明之前,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
必要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
(3)病例随访: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观察,以确保病情稳定。
三、病例总结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慢性病程,间断发热、乏力3个月,加重1周。
根据病史特点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慢性发热待查。
在讨论中,大家认为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加强支持治疗,提高免疫力,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在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观察,以确保病情稳定。
通过本次病例讨论,大家对于慢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患者的病史采集和辅助检查分析,以便更好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感染性发热病历讨论记录范文Infectious Fever Medical Record Discussion.英文回答:I recently had a patient with symptoms of infectious fever, and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case here. The patient, a 35-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high-grade fever, chills, headache, and body aches. Upon further examination, I noticed that he also had a sore throat and swollen lymph nodes. These symptoms led me to suspect a possible viral or bacterial infection.To confirm my suspicion, I ordered some laboratory tests, including a complete blood count (CBC) and a throat swab for culture. The CBC showed an elevat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dicating an active infection. The throat culture results came back positive for Streptococcus pyogenes, confirming a diagnosis of strep throat.Treatment for strep throat usually involves a course of antibiotics, such as penicillin or amoxicillin. Iprescribed the patient a ten-day course of amoxicillin and advised him to rest and drink plenty of fluids. I also recommended over-the-counter pain relievers to alleviatehis symptoms.After a few days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fever subsided, and his throat pai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He reported feeling much better overall. This cas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mpt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treatment for infectious fever cases.中文回答:最近,我遇到了一个出现感染性发热症状的患者,我想在这里讨论一下这个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