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案分析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883.50 KB
- 文档页数:19
1.吴某,女,26岁。
发热5天。
患者5天前先觉恶寒,继则发热不恶寒,微恶风,汗出不多,午后热甚,头昏痛,咳嗽,痰吐粘白,胸部闷痛,呼吸不畅,乳蛾红肿疼痛,口渴欲饮,尿黄,舌苔薄白,边尖红,脉浮数。
经西药注射数天,身热不退。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2.刘某,女,74岁。
恶寒发热1周。
1周来发热不退,发热前每先恶寒,有时寒战,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3.王某,男,44岁,患者近来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不易咯出,口干,初起伴鼻塞,舌苔薄白,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及药物。
4.刘某,男,58岁,农民,患者有慢支病史十余年,5天前因受凉致咳嗽加重,气息粗促,痰多,质粘厚而黄,咯吐不爽,时有热腥味,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而腻,脉滑数。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及药物。
5.张某,男,55岁,宿患哮证,经年不愈,反复发作,尤每年秋冬气候变化之时,更易发病。
近一周哮喘又见发作,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喉间痰鸣,胸闷如窒,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
昨日夜半起至今晨持续喘鸣不已,鼻翼煽动,气促胸高,汗出如珠,面赤燥扰,唇舌青紫,四肢凉冷,其脉浮大无根。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6.刘某,女,48岁。
患者有多年哮喘病史。
10日前外感风寒后出现:呼吸气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咯痰不爽,口渴不欲饮。
查:面晦不泽,手足不温,舌苔白滑,脉弦滑。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7.赵某,男,70岁。
素有慢性咳喘十余年,时见气短喘促,晨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
一周前饮酒后致咳喘加剧,咳痰质稠色黄,自服消炎药未见好转。
病案分析-患儿,女,2岁。
因发热、咽痛3天,惊厥半小时入院。
3-天前上午,患儿畏寒,诉“冷”,出现“鸡皮疙瘩”和寒战-皮肤苍白。
当晚发热,-烦躁,不能入睡,哭诉头痛、·-喉痛。
-次日,患儿思睡,偶有恶心、呕吐。
入院前0.5h突起惊厥而急送入院。
尿少、色深。
-PE:T41.4C,P116次/分,-R24次/分,BP13.3/8kPa。
疲乏、嗜睡,重容。
面红-口唇干燥,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
颈软。
-心率116次/分,律整。
双肺呼吸音粗糙。
实验室检查:-BC17.4x109/L正常410×109/L,杆状2%,-淋巴16%,酸性2%,分叶80%。
-C02CP17.94mol/L正常2331mmol/L。
入院-后立即物理降温,输液,-纠酸及抗生素等治疗。
1h后大量出-汗,体温降至384C。
住院4天痊愈出院。
问题讨论-1、该患儿体温升高的机制是什么?-2、其体温变化表现出哪几个期?-3、各期的相应临床症状有那些?其发-生机如何?-4、在患儿发热的过程中你认为应该采-取那些措施?发热的典型表现-体温上升期-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四肢冷厥-“鸡皮”恶寒-寒战-高峰期-自觉酷热、皮肤干燥、发红-退熟-出汗、皮肤血管扩张第节概述-发热: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超过0.5C-临床上温升-高有两种情况:-一是生理性的体温升高;-二是病理性的体温升高:包括发热和过-热。
月经前期-生理性-剧烈运动-体温升高-应激-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病理性-过热:非调节性体温升高--不伴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移动的被动性-中枢损伤-散热减少:中暑、鱼鳞病-产热增多:甲亢过热和发热的比较-无致热原-有致热原-病因-体内因素周围-环境温度过高-发病-调定点无变化或损伤-调定点上移-机制-应器障碍-体温可很高,甚至致命-体温可较高,有热限-防治-物理降温-原则-对抗致热原第2节-”病因和发病机-1发病病因-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
第四部分儿科护理病案与解析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病案一:张小毛,女,1.5天,发现皮肤黄染20小时入院,系第一胎,足月平产,于生后12小时发现患儿皮肤黄染,无发热,无呕吐及抽搐,吃奶尚可,解胎便1次,尿色深。
体检:T37℃(肛),R35次/分,心率120次/分,足月新生儿貌,哭声宏亮,全身皮肤及粘膜中度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巩膜明显黄染,口唇不红,咽部正常,心肺正常,腹平软,肝右肋下1.0cm,脾未及,脐干燥,脊柱四肢无畸形。
血常规:Hb 100g/L,WBC 14.0×109/L,N 0.35,L0.45,Pt 350×109/L血生化:肝功能正常,HbsAg(-),血清总胆红素,18mg/dl (307.8umol/L),直接胆红素0.4mg/dl(6.8umol/L)。
问:1. 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2.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3.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4.主要护理措施.是什么?解析:1.该患儿为病理性黄疸。
2.最可能的病因是新生儿溶血病。
3.主要护理诊断为:(1)皮肤黄疸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有关(2)潜在并发症胆红素脑病4.主要护理措施.:(1)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
(2)遵医嘱给予肝诱导剂、输入血浆或白蛋白等。
(3)严密观察病情,预防胆红素脑病。
病案二:患儿,男,出生2天。
2天前其母因羊水早破,胎儿脐带打结而自然分娩,系孕1产,孕38周,娩出时无窒息,Apgar评分不详。
患儿1天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唇周阵发性发绀,偶有喷嚏。
患儿反应尚好,无发热,精神欠佳,吃奶可,胎便已解。
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148次/min,呼吸50次/min。
神清,前囟平软,咽充血。
呼吸节律齐,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48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
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原始反射存在。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 5.36×1012/L , PLT 223.0×109/L,WBC 22.3×109/L,L6.5%,N89.8%。
儿科病案讨论题病案讨论题一题目内容:男婴,8个月,2天前出现咳嗽,痰多,不易咳出,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5摄氏度之间, 1天钱出现咳嗽加剧,气喘,烦躁不安,查体:体温38.8摄氏度,脉搏160次/分,呼吸60 次/分,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可见鼻扇及三凹征,双肺可闻及散在细湿罗音,心音低钝,肝右肋下3.5cm,双下肢无明显水肿,问题(1)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 (2)根据患儿目前的状况,列出其主要的护理诊断。
(3)该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1)支气管肺炎伴心力衰竭(2)护理问题:a.体温过高b.清理呼吸道无效c.气体交换受损d.并发症:心力衰竭(3)①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心率增快,心音低钝,肝脏迅速增大,应即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吸氧,并减慢输液速度,若口吐粉红色泡沫痰,考虑肺水肿,给予湿化氧气,间歇吸氧,每次不超过20分钟。
②若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昏迷,呼吸不规则等,应立即医生并配合抢救。
③体温持久不降,或退而复升,咳嗽和呼吸困难加重,面色青紫,及时报告医生,配合进行胸穿等。
病案讨论题二题目内容:试述给缺铁性贫血患儿家长讲述口服铁剂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1.两餐之间服用,小剂量开始。
2.忌与牛奶,钙剂,茶,咖啡等同服。
3.可以与果汁等含VitC的食物同服。
4.使用吸管或注射管或滴管服用,,及时刷牙,减轻着色。
病案讨论题三题目内容:男婴,8个月,因腹泻伴发热2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呈蛋花样便,每日10余次,伴发热,呕吐,咳嗽,入院前4小时排尿1次,量少。
查体:T39° C,精神萎靡,皮肤干,弹性差,前囟和眼眶明显凹陷,,口腔粘膜干燥,口唇呈樱桃红色,咽红,双肺(-),心音低钝,腹稍胀,肠鸣音2次/分,四肢稍凉,膝腱反射减弱,血钠120mmol/L,血钾3.0mmol/L。
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问题(1)判断脱水程度和性质? (2)根据患儿目前的状况,列出其主要的护理诊断。
四、辨证㈠八纲辨证6101张某,男,54岁,干部,1975年8月12日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咽痛、身痛不适四天病情:患者于8月9日晚起,周身疼痛,发热,咳嗽,10日体温高达39,9℃。
经某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
11日晚再次发烧。
今日上午诊见:发热、头痛、咳嗽、吐白粘痰,咽痛而干,流涕,胸闷,纳差,四肢酸痛无力,舌淡红,苔薄黄不燥,脉浮数。
思考讨论题:1、本案应诊断为何证?为什么?2、患者经治疗后体温降而复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摘自《中基教学病案精选》)6102许某,男,71岁主诉:反复发作痰喘气急,甚则冷汗、呓语。
病情:患者素有宿痰,每遇冬令则上气喘急,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喘迫甚则冷汗出,口渴思饮,小便频数,合目则呓语喃喃,形神困惫,脉虚大无力,舌干少苔。
思考讨论题:1、从表里辨证,本案属何证?判断的根据是什么?2、本病证的成因是什么?(摘自《李聪甫医案》)6103姚某,男,成人,1955年2月6日初诊。
主诉:发热,恶寒,头痛,泛恶,泄泻五天病情:病起五日,寒热高亢,得汗不解,头痛,胸闷,泛恶,腹鸣泄泻,苔腻,口苦,脉浮滑濡数。
思考讨论题:1、此为表里同病证,请指出属于表证和里证的病症。
2、上述表里证各是什么病因所导致的?(摘自《程门雪医案》)6104吴某,男,34岁主诉:振寒卷卧,气促,浮肿,便溏半月余。
病情:病发振寒卷卧,头重胸痞,呼吸短促,目合神衰,形态呆木,面色晦滞暗黄,遍身浮肿,尿短,便溏,脉沉迟微,舌淡边有齿痕,苔滑。
思考讨论题:1、患者当辨为何证?是如何发生的?2、试分析上述各病症的发生机理。
(摘自《李聪甫医案》)6105舍某,男,成人。
主诉:高热,神迷,便秘三天病情:原患风湿病,因误服辛温药物,以致病情恶化。
高热,神迷,谵语,鼾睡,不饮不食,小便涩赤,大便三日未解,脉洪而数,舌尖红绛,苔黄厚腻而干。
思考讨论题:1、此属何证?其主要表现是什么?2、本案的成因是什么?患者大便秘结,能否使用大承气汤?为什么?(摘自《李继昌医案》)6106李某,女,51岁,干部,1988年3月10日初诊。
发热案例患者,男,55岁, 发热1周。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9.8℃,伴畏寒、寒颤,无咳嗽、咳痰,无皮疹、无皮肤黏膜出血,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明显头痛及关节疼痛,无光过敏,无频发口腔溃疡,至当地诊所就诊给予退热药(具体不详)治疗,体温可下降但均高于37℃,停药后体温仍上升,在39.1~39.8℃。
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平素服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未规律监测血糖。
2周前曾行背部“痈肿”手术切除术。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外地及疫区久居史,无吸烟史,少量饮酒。
25岁结婚,育有1子1女,配偶及子女均体健。
否认家族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T 39.5℃ P 118次/分 R 23次/分 BP 116/69mmHg,中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病容,背部皮肤可见长约5cm手术刀口,未愈合,有少量渗液,局部红肿,余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
心率108次/分,律规整,未闻及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感觉减退,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双侧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6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血红蛋白135 g/L,血小板计数380×109/L。
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思考题】根据以上资料,该患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案例解析】1.诊断依据(1)中年男性,发热1周。
该患者发热热型呈典型的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
(2)体格检查:背部手术刀口处仍有少量渗液,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
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说明该患者有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疑难病历讨论之二:咳嗽咳痰、发热、意识不清病案病史摘要徐某,女,82岁,住院号42723。
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发热5天,意识不清半小时”而于2013年6月19日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I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2.肺炎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2级4.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入院。
查体:T:38.2℃P:108次/分R:35次/分BP:160/80mmHg,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双眼白内障术后改变,呼吸浅促,口唇微绀,皮肤巩膜未及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两下肺满布湿性罗音,心率10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双下肢无浮肿,双前臂可见片状瘀斑,四肢肌力正常。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2013-6-19我院急诊CR(56623):1.支气管病变伴两肺感染,两侧轻度肺气肿;2.主动脉型心脏。
胸部CT(11925):1.支气管病变伴两肺感染,两侧轻度肺气肿;2.左心室增大。
治疗上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先后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针500mg静滴q8h及万古霉素抗感染,同时予以促进排痰,舒张支气管,镇静镇痛、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发热仍持续,意识转清,神疲乏力,自汗,目前呼吸机辅助通气13天,脱机拔管困难,抗感染治疗效果差。
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案分析目前患者治疗10余天,抗感染效果差,脱机拔管困难,结合多次肺部CT 检查结果,肺部感染未见明显加重,痰培养、尿培养及血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故考虑引起炎症反应持续存在的原因应考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该病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
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
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
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病例讨论不明原因发热(最终5篇)第一篇:病例讨论不明原因发热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 34岁职业 *** 籍贯江苏住院号 7040198入院日期:2007年4月10日主诉:反复发热20天,双下肢皮疹 3天现病史:入院前20天受凉后出现发热,咽部不适感,体温最高达40.3℃,以午后及夜间为甚,伴头晕,无咳嗽、咯痰及潮热、盗汗,不伴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无尿频尿痛,无全身关节疼痛,不伴胸痛及牙龈出血,在当地医务所予以“扑热息痛”等药物口服后汗出体温下降,未作特殊检查,后上述症状反复,体温波动在38.3-40℃之间,院外曾用柴胡针、先锋Ⅴ、口服中西药(具体用量不详)等。
5天前在隆昌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查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B超正常,3天前服中药后出现双下肢散在皮疹,压之褪色,无搔痒。
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斤左右。
既往史及其他:“乙肝”及献血史,平素易感冒发热,从事缉毒工作,无冶游史,无吸毒史,母亲死于“腰椎结核?”,父亲死于“胰腺癌”。
查体:T 37.2 P 94次/分 R 20次/分 BP 120/80mmHg 神清,体瘦,步入病房,自动体位,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数。
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咽部充血,左侧咽部隐窝可见一处白色溃疡面,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肺(-),腹部无压痛,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可见散在红色皮疹,无触痛及搔痒,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辅助检查:4月10日血常规WBC 11.05×109/L,N70.74%, Hb132g/L , PLT 171×109/L 4月10日肝功、肾功、电解质、心肌酶、免疫球蛋白,C3,C4 正常,乙肝“小三阳”,二便常规均正常,4月11日抗O、类风湿因子均阴性,SR 23mm/h4月11日自身抗体谱均阴性;4月11日疟原虫阴性4月11日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抗体均阴性4月10日 X片、心电图均正常4月11日腹部B超未见异常 4月12日颅脑及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4月13日血常规WBC 8.79×109/L, N72.14%, Hb120g/L, PLT 124×109/L4月13日血培养:阴性4月17日血常规WBC 6.70×109/L, N67.64%,HB 114g/L,PLT 178×109/L 4月17日全身骨扫描: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4月18日颈部腋窝腹股沟浅表淋巴结B超阴性4月19日骨髓穿刺“感染骨髓炎?”(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3.2:1,粒系增生明显,占66%,分叶核比例略高,部分细胞浆内颗粒粗大呈紫黑色,偶见细小空泡,红系增生占20%,晚红比例略低,成熟红细胞基本正常,淋巴、单核系统大致正常,浆细胞易见,巨核细胞与血小板易见,未见特殊细胞。
病案分析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体温37。
50C,皮肤湿润.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中风表虚证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
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
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2.刘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
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
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
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内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3.李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
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证型:营卫不和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