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夏日绝句优秀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4.01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语文教材第五册《夏日绝句》一课。
该课文选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组诗作品,主要描绘了夏季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怀。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诗人对夏日的赞美和感慨。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型。
c. 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b. 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型练习。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背诵课文: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夏日绝句》2. 生词、词组和句型3. 诗歌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绝句、韵律、意境。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夏日”和“绝句”各写一个句子。
c. 分析《夏日绝句》中的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a. 绝句:四句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歌形式。
韵律: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b.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绝句传情,诗韵悠长。
c. 示例: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炎炎夏日与清凉的夜晚相对比,表现了夏日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背景、作者介绍、主题思想、诗歌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2. 分析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全班齐读,教师指导,注意语气、节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句子解析:分析诗句,讲解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5. 课文背景及作者介绍: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8.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生字词:红、瘦、绿、肥等。
3. 句子解析:诗句及关键词。
4. 作者及背景:李清照、创作背景。
5. 主题思想:夏日景象、离别情绪。
6. 诗歌鉴赏:艺术特点、审美情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并解释其含义。
b. 课文默写。
c. 分析诗句的艺术特点。
2. 答案:a. 略。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的理解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认读: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是21.3《夏日绝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炎热与美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也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通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
2.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了解古诗《夏日绝句》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2.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讲解《夏日绝句》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引入,营造夏天的氛围。
第二阶段:学习与理解(15分钟)1.逐句解读《夏日绝句》,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情感抒发,展开讨论。
第三阶段:诗歌赏析(15分钟)1.请学生背诵《夏日绝句》,并就诗中的意境展开互动讨论。
2.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四阶段: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通过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对《夏日绝句》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古诗有关的作品。
第五阶段: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或创作一首与《夏日绝句》相关的诗歌。
2.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学习古诗,培养对文学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优质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对《夏日绝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诗歌欣赏和表达能力上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与关注。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
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
(视频配乐朗读)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
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
3、我们读一首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我们可以这样读:老师读每一行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面的三个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1】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2、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杰出的文学大家。
然而,这其中能流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寥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诗—《夏日绝句》,一起走进她的情怀。
师板书诗题:夏日绝句。
学生齐读诗题二、初读感悟,学习《夏日绝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注意停顿。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学生读诗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齐读《夏日绝句》。
4、让我们走近古代才女李清照,以便更深入地学习欣赏这首千古绝唱。
(生简介李清照后出示李清照资料)5、李清照为什么会“思项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的背景。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6、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试着翻译这首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些什么?(请同学回答,纠正)三、分析全文。
品悟诗情(一)理解前两行诗句.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人杰、鬼雄)。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师板书:人杰、鬼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说说项羽的故事(成语故事:拔山盖世、破釜沉舟)。
4、交流:听了这两个成语故事,联系第一句诗,你对项羽有何感慨?(补充板书:生、死。
)生: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家捐躯,成为鬼中英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诗歌《夏日绝句》中作者的抒发情感的方式。
2.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意境。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够自由表达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夏日绝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诗歌,准确朗读。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2.表达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夏日绝句》
2.教具:《夏日绝句》课文、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夏日绝句》的情感和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朗读
让学生轮流朗读《夏日绝句》,帮助他们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理解诗歌
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解释诗歌中使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集体朗诵
全班一起朗诵《夏日绝句》,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好氛围。
5.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夏天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美好,让他们自由表达对夏日的热爱。
六、课堂延伸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创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编写一首夏日绝句,表达他们对夏天的独有感受。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夏日绝句》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诗歌的美感。
八、作业布置
让学生完成《夏日绝句》的默写和课后习题,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夏日绝句》,能够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体会夏天的清爽和快乐氛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1】篇〗《夏日绝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文的意思。
3.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朗读《夏日绝句》二,简介李清照和诗文写作背景。
三,解析诗题(夏日绝句,顾名思义是一首写在夏日的绝句。
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题材。
)四,先重点字词解释,然后翻译诗句。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时要做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五,再次分析诗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六,解释诗中的典故。
(人杰、鬼雄、项羽自刎于江东的典故)借古讽今:借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宋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七,再次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2】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许多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吧!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诗《夏日绝句》,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1.诗题联想。
同学们的声音洪亮整齐,细心的孩子请你说说,从古诗题目中你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公开课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简洁明了,寓意深刻。
本课主要通过描绘夏日景色,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案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于描绘景色的诗句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日景色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结构。
2.难点:体会作者对夏日景色的喜爱,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互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等。
2.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音频。
3.教学卡片: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卡片,用于学生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夏日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followed by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o check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诗人和旁白,进行课文朗读和解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夏日绝句》诗歌的全文解读,对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与诗歌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重点:诗歌朗读与赏析,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从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例,讲解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诗句,运用修辞手法,创作一句夏日诗句。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分享创作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首夏日诗歌。
2. 答案示例:夏日诗炎炎夏日烈日长,绿荫浓密掩池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鸟语花香诗意远,少年壮志不言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古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感悟。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绝句的基本概念、鉴赏方法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诗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了解绝句的韵律特点。
2.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感受《夏日绝句》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绝句的韵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夏日绝句》的解析及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进而引入《夏日绝句》的学习。
2. 学习绝句知识介绍绝句的基本概念、韵律特点,并通过例句进行讲解。
3. 解析《夏日绝句》(1)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逐句解析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分析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情感美。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夏日绝句》的意境。
(2)分析《夏日绝句》的韵律特点。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古诗词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强调本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夏日绝句》2. 内容:a. 绝句基本概念b. 韵律特点c. 李清照《夏日绝句》解析d. 诗歌意境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a. 韵律美:平仄对仗,音韵和谐。
b. 意象美:描绘出夏日的美丽景色。
c. 情感美: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b. 组织一次古诗词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绝句的韵律特点及鉴赏方法”。
3. 教学过程中的“解析《夏日绝句》”和“随堂练习”环节。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品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及诗歌鉴赏,着重分析《夏日绝句》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及韵律特点,学会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和韵律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对《夏日绝句》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夏日诗句,进行课堂交流。
5. 例题讲解:分析《夏日绝句》中的重点词语,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夏日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内容:a. 作者:李清照b. 意境:豪放、激昂c. 韵律:七言绝句d. 修辞手法:对比、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夏日绝句》。
b. 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2. 答案:a. 略。
b. 示例: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运用了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我会读(1) 学生自由读(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3) 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4) 听示范朗读2、我会认(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2) 考考同桌(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3、我想问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三、读中感悟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汇报交流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1、听课件朗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配乐齐读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听——谁在吟唱?【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第【1】篇〗夏日绝句教案说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通过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准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古诗的含义。
说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说教学准备:PPT、视屏、音频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起义反抗暴秦。
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
当时,乌江亭长劝告他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
但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离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屏,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此处插入,项羽乌江自刎的视屏)你们听了、也看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谁能说说。
生:他无愧是西楚霸王,铮铮傲骨,即使是死也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令人钦佩、赞叹。
诗句——《夏日绝句》。
(板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项羽)让我们走进诗人,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
1.解读古诗题目师:我们首先看到这首古诗的题目“夏日绝句”,什么叫绝句?为什么叫夏日绝句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师:绝句是诗的一种载体,绝句每首四句话,通常有五言(每句话五个字)、七言两种。
《夏日绝句》意为:写于夏天的绝句。
2.介绍诗人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李清照,(出示PPT)李清照(1084-1155年),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表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夏日绝句优秀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夏日绝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怀。
2. 学会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会朗诵。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学生朗诵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夏日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然后,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诗歌《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
2.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尝试翻译诗歌。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4. 再读诗歌,感受情怀(1)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3)教师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5. 拓展延伸,培养审美情趣(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与夏日相关的诗词或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3)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朗诵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024年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夏日绝句》。
全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节课将深入解析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七单元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体会诗中的豪迈气概。
2. 通过对诗句的解析,使学生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及历史背景的解析。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感受,进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的学习。
2.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齐读《夏日绝句》,教师指导朗读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课文:a. 了解作者李清照及其背景;b. 讲解诗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c. 分析诗中的历史人物项羽,阐述作者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描述对项羽的敬仰之情。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a.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5. 历史背景:项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夏日绝句》中的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豪迈气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搜集关于李清照和项羽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案)教学内容:《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
这首诗以夏日的景物为题材,描绘了夏日炎炎、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言,采用了平仄对仗、韵律和谐的手法,展现了古诗的优美和韵味。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夏日景象,体会诗人对夏日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能够从诗中体会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尤其是诗句中的意象和比喻,如“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等。
2.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平仄对仗、韵律和谐的手法。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插图、朗读录音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夏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的特点,如炎炎烈日、绿树成荫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夏日的感受和体验,引出本课的主题《夏日绝句》。
二、朗读1. 教师示范朗读《夏日绝句》,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2.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三、理解1. 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如“绿树阴浓夏日长”表示夏日绿树成荫,阳光透过树叶投下浓密的阴影,使得夏日显得格外漫长。
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比喻,如“楼台倒影入池塘”表示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如同真实存在一般。
四、感受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如平仄对仗、韵律和谐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一)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
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师指导朗读: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
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
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师小结: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体出示)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该诗为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描绘了夏日景色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2. 词汇理解:解释诗中难懂的词汇,如“络纬”、“斜阳”等。
3. 句子解析:详细讲解诗中重要句子,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
4. 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夏日景色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 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诗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夏天的感受,引入课题《夏日绝句》。
2. 诗歌朗诵: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
3. 词汇理解: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句子解析:详细讲解诗中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意境,分享感受。
6.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讲解其含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类似的句子,练习运用诗中的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生字词:络纬、斜阳等4. 重点句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5. 诗歌意境:夏日景色与诗人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句式,仿写一首夏日诗歌。
2. 答案示例:夏日炎炎似火烧,荷花盛开水中摇。
生当作人杰,志在千里,死亦为鬼雄,永不言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夏日绝句》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1.学习《夏日绝句》(1)读古诗,有韵味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
)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引导学生答出:①绝句: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
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
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
夏日绝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领;2.学习夏日绝句这首诗歌,理解其中的意思;3.认识到夏季的特点和意义;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绝句概念的介绍;2.夏日绝句的阅读和解析;3.夏季的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1.掌握绝句的基本概念和写作要点;2.理解夏日绝句的意思;3.认识夏季的特点和意义。
四、教学难点1.学生创作绝句的能力;2.理解夏日绝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口头讲解,向学生介绍绝句的基本概念和写作要领;2.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思考和交流,以便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3.课堂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夏天的特点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 学习绝句1.老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绝句,在黑板上简要写下绝句的定义和写作要点。
2.老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绝句的基本结构。
3.老师提供几个绝句范例,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总结出绝句写作要点。
3. 学习夏日绝句1.老师向学生介绍夏日绝句的背景和作者。
2.老师供给学生篇章,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夏日绝句。
3.老师让学生针对夏日绝句的诗歌体裁、意象、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阐述和探讨。
4. 练习创作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夏季的意象,在学生掌握绝句写作要点和夏日绝句之后,让学生自由创作自己的夏日绝句。
5. 总结老师通过一些精选的学生创作,对整个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绝句的写作要领和夏日绝句的文学价值。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2.观察学生在绝句和夏日绝句理解的程度;3.观察学生在创作绝句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八、教学拓展1.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写作要领和特点;2.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3.能够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夏日绝句|人教(部编版)《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所以老师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看图说诗的游
戏。
我们不仅可以把诗读得很美,还可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写得更美。
请欣赏。
一、引出诗人。
1、你们真是一群善于积累的好孩子。
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接下来老师还想和你们共赏一首词----《声声慢》。
(视频配乐朗读)
2、你们听出了词人怎样的心情?(愁闷、孤苦)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整首词哀婉凄凉,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4、想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她是一位旷世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李清照。
5、关于李清照,你知道些什么?
6、这里有一份她的资料,谁能读给大家听。
刚才我们欣赏的《声声慢》就是她婉约词的代表作。
5、今天,这样一位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给却我们带来了她的另一首诗《夏日绝句》,又会是怎样一种风格呢?让我们从诵读开始,走进诗人的文字。
二、诵读
1、出示诵读提示,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学生读。
3、我们读一首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我们可以这样读:老师读每一行的前两个字,你们读后面的三个字。
(节奏是二一二。
)
我们还可以这样读:老师读1、3行,你们读2、4行。
仔细听清老师的节奏。
(节奏是三二)
4、古人作诗时讲究平仄,所以我们在朗读时可读出平仄的变化。
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我们用横线表示,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我们用竖线表示。
你们看,这首诗中的平仄相互交错,非常和谐,就像一支优美的乐曲。
根据平仄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平长仄短的方法吟诵古诗。
平声的字可以读得慢一点舒缓一点,仄声的字可以读得短促一些。
听老师读一读。
三、译读
刚才同学们的读书声,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只是,我们刚才的读,更多的是建立在语言的直接玩味上,要真正走进诗作内容的深处,书下的注释是我们的好帮手,请看译读提示。
(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进行自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夏提示:
日、人杰、亦、鬼雄、至今、思、江东。
(2)、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标注出来。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
四、品读
过渡语:刚才的译读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接下来让我们品读品读这首诗。
1、引导: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到了一个人,请你们找一找。
2、点拨:在这首诗中,诗人对项羽怀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
3、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疑问?
4、这是关于项羽的两个成语,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是------
这也是关于项羽的一个成语,大家读读。
刚才我们积累了三个成语,都是关于项羽的。
从这三个成语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项羽?(力大无穷、勇猛)
项羽认为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豪杰。
诗中的哪个词向我们展示了项羽的这种英雄气概?(人杰)
5、就是这样一个人中豪杰却选择自刎于乌江渡口,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悲壮的历史。
(出示项羽乌江自刎资料)
6、议一议:项羽是不可过江东吗?是不能过江东吗?结合这段资料,说说你的理由。
7、项羽的最终选择是-------不肯过江东。
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8、透过“不肯”一词,你又读出了这是-------的项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浩然正气)
9、项羽,无愧八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无愧于鬼雄之名。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可”。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10、那么就让我们读出项羽的宁死不屈、浩然正气。
五、赏读
1、、人杰也好,鬼雄也好,历史上这样的英雄有很多。
项羽是秦朝末年的楚霸王,李清照却生活在1300年以后的宋朝,她为什么要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
2、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知世也.”要讨论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生活的宋朝,细细赏读这首诗。
3、视频:李清照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朝廷软弱无能的北宋末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兵大举进犯,北宋无力抵抗,节节败退,金兵长驱直入,攻破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
堂堂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
北宋正式灭亡,这就是靖康之耻。
战争使中原大片土地沦落金人之手,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在老百姓最需要朝廷的时候,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带着达官贵族们仓皇南逃,他们逃过长江,逃过黄河,一直逃到临安,成立了一个小朝廷,历史上称为南宋。
4、这些南宋统治者们逃到南宋后,他们在干什么?
5、宋代诗人林升写过一首诗,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6、北方的老百姓在金兵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干什么?(醉生梦死、饮酒作乐)
7、师边结合图片边讲解:靖康之乱后,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国破继之以家亡,李清照流离失所。
1127年,李清照在逃亡的过程中途径项羽当年自刎的乌江渡口,她无限感慨,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8、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听出了诗人心中的痛楚和愤慨。
谁来说一说。
9、配乐感情朗读:
师:国破家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
者却饮酒作乐,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
李清照悲愤不已,她大声地疾呼:“南宋的统治者啊!你
们面对金兵,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读:生当作
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祖国大好河山已失,百姓家园以毁,李清照悲痛万分,
她发出了这样的悲叹: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什么时候才
能像项羽那样————生接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
在是压倒须眉了。
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竟有如此的胸
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读
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女生读)老师感受到了这种豪迈气
魄。
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读出你们的敬佩
之情。
(男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首诗中的“人杰鬼雄”,既是对项羽英雄
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宋朝统治者的尖锐讽刺,更是李清照
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让我们振奋精神,再次齐读这
首诗,读出诗人这浓浓的爱国情怀。
10、在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南宋统治者仓皇逃窜,与项羽的宁死不屈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评论现实的写作手法叫借古讽今。
五、拓展延伸
正因为李清照遭遇了国破家亡,正因为宋朝统治者的苟且偷安,所以她心中的项羽是这样一位有气节的英雄。
其实对于项羽的不肯过江东还有两位诗人在他们的诗中也写到了。
在杜牧的诗中。
他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项羽应该卷土重来--------
一个问号问出了王安石心中的怀疑:大势已去,还能卷土重来吗?
下课后,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上我们这节课一诗四读的方法,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去探究这两首古诗,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板书:夏日绝句
借古讽今诵读
人杰鬼雄译读
思品读
项羽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