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的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36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语文教材第五册《夏日绝句》一课。
该课文选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组诗作品,主要描绘了夏季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怀。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诗人对夏日的赞美和感慨。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型。
c. 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b. 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型练习。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背诵课文: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夏日绝句》2. 生词、词组和句型3. 诗歌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绝句、韵律、意境。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夏日”和“绝句”各写一个句子。
c. 分析《夏日绝句》中的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a. 绝句:四句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歌形式。
韵律: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b.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绝句传情,诗韵悠长。
c. 示例: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炎炎夏日与清凉的夜晚相对比,表现了夏日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唐宋诗词》,详细内容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宋代女词人的文学成就,感受绝句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夏日绝句》的诗意、韵律和意境,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引出《夏日绝句》。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对仗和意境,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a.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b. 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和用词。
c. 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夏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绝句,巩固所学。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a. 韵律:仄起平收b. 对仗:工整严谨c. 意境:清新优美4.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案:见附件。
2. 课后拓展: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2. 绝句的韵律和对仗讲解。
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1. 解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花自飘零水自流”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建出清新优美的夏日景象,同时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夏日绝句》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夏日绝句》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夏日绝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在创作《夏日绝句》时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夏日绝句》相关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写一篇关于《夏日绝句》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夏日景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夏日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夏日的特点。
(2)提问:在这样美好的夏日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古代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引出课题《夏日绝句》。
2、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
(2)强调李清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之作,也有豪迈奔放之篇。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如“人杰”“鬼雄”“项羽”等。
(2)结合历史故事,讲述项羽的英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提到项羽?她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5、体会情感(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总结: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爱国之情。
6、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
7、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2)采用小组背诵、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夏日绝句》课文教案夏日绝句课文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围绕《夏日绝句》这首古代绝句展开。
通过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培养学生对于古文学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深入探讨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意境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正确朗读《夏日绝句》- 掌握绝句的诗歌形式和韵律特点- 掌握绝句的写作技巧和意境表达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夏日的景色,引发学生对夏日的情感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感悟诗歌(10分钟)- 让学生阅读《夏日绝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中的景物和意象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选择绝句这种诗歌形式?- 引导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交流。
3. 音韵体验(10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夏日绝句》,感受其中的音韵之美。
- 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平仄和韵脚,理解绝句的韵律特点。
-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4. 创作绝句(15分钟)- 以《夏日绝句》为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一首绝句诗。
- 提供相关词语和意象的参考,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 学生可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完成创作,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5. 展示和欣赏(10分钟)- 邀请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绝句作品,并互相欣赏评论。
- 分享一些经典的古代绝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总结出绝句的形式特点和表达技巧。
-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进行个人总结和自我评价。
四、课堂延伸1. 小组活动- 分组进行继续创作绝句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大意。
难点:结合写作背景及相关典故,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听——谁在吟唱?【师吟诵诗歌,引出课题、作者】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有这样一位才女,她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演绎着属于她自己的悲欢离合。
“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等美称向我们证明着她的满腹才情。
今天,让我们和她一起驻足乌江河畔,倾听她在乱世里的吟唱。
(PPT出示课题,播放录音,学生聆听)同学们,李清照为何会在乌江河畔有这么深沉的感慨呢?是谁触发了她心中的情思呢?让我们从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问——为谁而歌?1.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了解一下诗歌的大意。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歌大意】在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过渡语:诗人为谁而歌?项羽。
最后两句提到了项羽的故事,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乌江自刎。
大家都听过吧?项羽本是西楚霸王,但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了解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他的自尊和气节不允许他这样做,所以他宁死不降,最后在乌江自刎。
就这一点以及项羽本人来说,世人对他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傻,认为他不该放弃......三、探----为何而歌2.同学们:这首诗中作者对项羽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呢?(高度赞扬?赞扬他什么?请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前两句)确定:在诗人眼中,项羽乃人中豪杰、顶天立地英雄男儿。
前两句就已经定下感情基调;赞扬/敬佩、思念。
同学们知道前两句诗中的“人杰”和“鬼雄”最初的意思吗?引出典故【请看典故】: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张良、萧何、韩信等三人为“人杰”,自愧在谋略运筹,政治经济管理,率兵作战等方面不及他们,但同时指出自己能够使用这些人材,因而取得政权。
夏日绝句教案【教案:夏日绝句】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绝句,学会写夏日绝句。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绝句的格式和特点。
2.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绝句的格式和特点。
2.展示范例给学生展示几个经典的夏日绝句:清晨起来雾露满,晚来霞落已参差。
花开花谢总成空,何必愁人世无聚散。
夏日炎炎烈日炙,冰淇淋口感可口。
游泳池边戏水乐,欢笑声在空中扩。
向学生解释绝句的格式和特点:四句诗,每句五个字,押韵。
3.讲解写作技巧教师向学生讲解写作技巧:1)选择一个夏日的主题,例如炎炎夏日、游泳池、冰淇淋等。
2)观察所选择主题的特点和细节。
3)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尽可能地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4.学生实践让学生根据所选择的主题写夏日绝句。
5.展示作品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四、巩固与拓展1.请学生在家里继续写夏日绝句,并将作品带到下节课分享。
2.鼓励学生多阅读名家的绝句作品,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练习朗读和背诵已学的夏日绝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绝句,并学会了写夏日绝句。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夏日的感受。
此外,通过分享作品,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
整节课布置作业环节的存在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在家里继续写作,提升了绝句写作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重点:1、会认“绝、迟、融、燕、江”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的景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小学教学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绝句》。
2、板书课题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
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春日、春风、江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
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夏日绝句》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并掌握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方式。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了解绝句与其他诗歌形式的不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夏日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并掌握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绝句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方式。
2.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夏日绝句》。
2. 相关资料:关于绝句的介绍、诗人李清照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b. 引入新课,介绍《夏日绝句》的作者李清照和诗的背景。
2. 朗读与背诵(5分钟)a.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夏日绝句》,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b. 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c.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 理解与感悟(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燕子”、“荷花”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c.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绝句特点探讨(10分钟)a. 介绍绝句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韵律特点。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与对比(10分钟)a.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夏日题材的其他诗歌。
b. 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夏日绝句》与其他诗歌的不同之处。
c. 学生分享对比心得,教师总结。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1】篇〗《夏日绝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文的意思。
3. 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朗读《夏日绝句》二,简介李清照和诗文写作背景。
三,解析诗题(夏日绝句,顾名思义是一首写在夏日的绝句。
绝句,中国传统诗歌的题材。
)四,先重点字词解释,然后翻译诗句。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英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活时要做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五,再次分析诗句,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
六,解释诗中的典故。
(人杰、鬼雄、项羽自刎于江东的典故)借古讽今:借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宋王朝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七,再次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教案与反思第【2】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初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许多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吧!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古诗《夏日绝句》,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1.诗题联想。
同学们的声音洪亮整齐,细心的孩子请你说说,从古诗题目中你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夏日”——说明这首诗是夏天写的。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
(3)分析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夏日绝句》。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3. 写作风格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夏日绝句》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夏日绝句》,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夏日绝句》。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体会。
4. 分析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夏日绝句》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学生欣赏诗句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写一篇关于《夏日绝句》的学习心得体会。
8. 板书设计《夏日绝句》李清照诗意:赞美夏日美景,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风格:清新自然,优美流畅。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精品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内容包括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及诗歌鉴赏,着重分析《夏日绝句》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及韵律特点,学会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夏日绝句》的内容和韵律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课《夏日绝句》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对《夏日绝句》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夏日诗句,进行课堂交流。
5. 例题讲解:分析《夏日绝句》中的重点词语,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夏日诗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内容:a. 作者:李清照b. 意境:豪放、激昂c. 韵律:七言绝句d. 修辞手法:对比、对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夏日绝句》。
b. 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2. 答案:a. 略。
b. 示例: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运用了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夏日绝句优秀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夏日绝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怀。
2. 学会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会朗诵。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背景音乐、学生朗诵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夏日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然后,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和诗歌《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
2.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3)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尝试翻译诗歌。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4. 再读诗歌,感受情怀(1)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怀。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3)教师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5. 拓展延伸,培养审美情趣(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与夏日相关的诗词或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3)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诗歌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朗诵等方式进行评价。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一)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
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师指导朗读: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
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
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师小结: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体出示)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夏日绝句》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
全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本节课主要针对这首诗进行讲解,详细内容涉及对诗歌字词句的理解、背景介绍、情感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字词句,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字词句,了解诗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夏日绝句》。
2. 朗读诗歌: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3.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
4.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6.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背景介绍:李清照生平事迹5.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6. 重点难点:强调诗歌的理解、感悟七、作业设计(1)解释下列词语:人杰、鬼雄、项羽、江东。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题。
(3)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1)人杰:杰出的人才;鬼雄:英勇的鬼魂。
项羽:秦末起义领袖;江东:长江以东地区。
(2)主题:抒发作者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表达自己立志报国的决心。
(3)理解和感悟: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夏日绝句》。
该诗为唐代诗人李清照所作,描绘了夏日景色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包括:1. 诗歌朗诵:感受诗歌韵律美。
2. 词汇理解:解释诗中难懂的词汇,如“络纬”、“斜阳”等。
3. 句子解析:详细讲解诗中重要句子,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
4. 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夏日景色的描绘。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 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重要句子,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诗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夏天的感受,引入课题《夏日绝句》。
2. 诗歌朗诵:学生自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
3. 词汇理解:讲解诗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句子解析:详细讲解诗中重要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意境,分享感受。
6.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讲解其含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类似的句子,练习运用诗中的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生字词:络纬、斜阳等4. 重点句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5. 诗歌意境:夏日景色与诗人豪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句式,仿写一首夏日诗歌。
2. 答案示例:夏日炎炎似火烧,荷花盛开水中摇。
生当作人杰,志在千里,死亦为鬼雄,永不言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夏日绝句》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夏日绝句》的内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通过诗人思想情感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古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PPT、视屏、音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揭竿起义反抗暴秦。
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中原,消灭了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
当时,乌江亭长劝告他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
但是,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愿离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视屏,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此处插入,项羽乌江自刎的视屏)你们听了、也看了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谁能说说。
生:他无愧是西楚霸王,铮铮傲骨,即使是死也要与敌人抗争到底,是个顶天
立地的男儿,令人钦佩、赞叹。
师:在一千多年后的宋朝,有位女诗人,她叫李清照,当她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时,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便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夏日绝句》。
(板书:夏日绝句宋李清照项羽)让我们走进诗人,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
1.解读古诗题目
师:我们首先看到这首古诗的题目“夏日绝句”,什么叫绝句?为什么叫夏日绝句?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师:绝句是诗的一种载体,绝句每首四句话,通常有五言(每句话五个字)、七言两种。
《夏日绝句》意为:写于夏天的绝句。
2.介绍诗人
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李清照,(出示PPT)李清照(1084-1155年),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在我国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文学大家。
然而,这其中能够留芳千古的女性作家却廖若晨星,李清照独出群芳,是最优秀的一个。
她的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3.多形式朗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1-2遍)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站起来单独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评价他读的好不好。
谁来试试。
(老师举手示意)
生:举手回答,其他同学点评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应该怎么样读。
大约请2-3名学生朗读。
师:没错,要把这首诗读好,我们要读出项羽那种宁死不屈的气魄,那么现在我想请全班男生齐读一遍。
(及时表扬:读得真不错)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生:好。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背景音乐,老师朗读,入情入境,将同学带入诗中描绘的情境中。
)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好吗。
(学生再次朗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品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赞颂项羽英雄气慨的两个词语。
生:人杰、鬼雄。
(老师指名回答:他找得对不对?板书:生——人杰,死——鬼雄)
师:人杰、鬼雄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杰:人中的豪杰、人中俊杰、了不起的人物、杰出的人,出色的人;鬼雄:鬼中的英雄。
师:其实,除了诗中所提到的“人杰”、“鬼雄”之外,还有两个成语也是关于项羽
的。
教师适时出示两个成语(请同学齐读):1.拔山盖世:项羽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拔起一座大山,自己的气概足以超越天下人。
形容力大勇猛,无人能比。
2.破釜沉舟:项羽跟秦兵打仗,过河后就命令士兵把锅都打破,把船都弄沉,激励士兵拼死作战,不打胜仗决不生还。
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师:读了这两个成语,联系前两句诗,你对项羽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有何感慨?谁来说一说。
生:人活着,就要成为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驱,成为鬼中的英雄。
不管是生还是死,都要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师:没错,这就是项羽的英雄本色。
同学们,这两句诗“惊天地,泣鬼神。
”千百年来令多少男儿发奋图强,我要请全体男生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要读的慷慨激昂,坚定有力。
(2)品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师:江东,是指江南的东部,江东是项羽的老家。
当年,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弟子转战中原,是江东的骄傲。
江东的父老乡亲都盼望着项羽胜利归来。
可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老师开始和你们分享的项羽乌江自刎的悲壮故事,来说一说,项羽如果回到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会原谅他吗?项羽有的是时间逃生,可他为什么选择了死?你觉得项羽是个怎样的人?
生:项羽不想成为敌人的俘虏,不想死在敌人的刀下;项羽悲壮豪迈,光明磊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引导学生概括)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认为……要读好这一句,读出项羽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概,关键是读好哪一个词?
生:不肯。
师:没错,“不肯”一词,写出了项羽以死相报,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之托,无愧于“人杰鬼雄” 之名的坚定信念。
(指名朗读)请你带着这份坚定的信念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深入思考,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同学们,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至今思项羽”,宋朝的李清照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失败的英雄呢?请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交流后)谁愿意说一说。
生:一是因为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二是因为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悲壮之举。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咱们再来看一下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
生:(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南宋时期金兵入侵,国破家亡,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的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
多少人妻离子散,无数人颠沛流离,饱受战争之苦。
公元1129年,李清照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对比宋朝官员的贪生怕死、不肯抵抗,她钦佩项羽那种,宁死不屈、悲壮豪迈的英雄气节,于是悲愤地3只是你写下这首《夏日绝句》,呼唤南宋能够涌现出像项羽那样的英雄,早日渡江,与敌人死战,还我河山!
师:诗人在这个时候写到项羽,其实是在干什么呀?是想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官员的无耻行径,表达内心的爱国情怀。
作者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怀古讽今的深刻用意。
(板书:借古讽今爱国情怀)
四、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实在令人佩服。
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全诗的意思吗?(指名)生: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师:今天我们感受了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你们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呢?请同学们交流后告诉老师。
生:……
师:(总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要像项羽那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
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PPT播放背景音乐,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大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
(2)查阅资料,读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