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审核法律法规
- 格式:docx
- 大小:17.24 KB
- 文档页数:2
河北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加强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家《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辖区内所有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企业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和单位。
第四条: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省环境保护局负责管理全省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各市发展改革委(工业经济促进局)会同市环境保护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第五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服务机构负责为企业提供清洁生产技术咨询、生产工艺及过程诊断等服务、协助企业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二、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第六条: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一)已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对污染物超标排放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指标的企业,应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三)所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应定期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有毒有害原料或物质主要指《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剧毒、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电设施)、致癌、致畸等物质。
第七条: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必须委托清洁生产审核机构进行审核。
三、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第八条:第六条第二项规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名单,由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每年提出初选名单,上报省环境保护局审核确定后,抄送省发改委。
各设区市环境保护局书面通知企业,并抄送市发展改革委(工业经济促进局);省、市环保局分别在省级和市级主要媒体上公布企业名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5.12.13•【文号】环发[2005]151号•【施行日期】2005.12.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环发〔2005〕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厅):为规范有序地开展全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的规定,我局制定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2.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附件一: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第一条为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令)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重点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8条第二、第三款规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包括:(一)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以下简称“第一类重点企业”)。
(二)生产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有毒有害物质是指被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剧毒、强腐蚀性、强刺激性、放射性(不包括核电设施和军工核设施)、致癌、致畸等物质,以下简称“第二类重点企业”)。
第三条国家环保总局将根据各地环境污染状况以及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企业有毒有害物质使用或排放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环境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公布《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以下简称《名录》)。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颁布日期:20040816实施日期:20041001颁布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第三章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第四章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和管理第五章奖励和处罚第六章附则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并审议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现予以发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四年八月十六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第四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管理全国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第五条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第二章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第六条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出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
第八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2016年第3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8号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进一步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更好地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我们对《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清洁生产审核办法》予以发布,并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4年8月16日颁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6号令)同时废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2016年5月1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降低能耗、物耗、废物产生以及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案,进而选定并实施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第四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环境保护部负责全国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第五条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第二章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第六条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以外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清洁生产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清洁生产,是指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三条公司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清洁生产目标和任务,保证清洁生产工作的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公司应当成立清洁生产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司的清洁生产工作。
第五条公司应当设立清洁生产审核小组,负责对公司生产过程进行审核,提出清洁生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六条公司应当制定清洁生产工作计划,明确清洁生产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并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第七条公司应当加强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审核与评估第八条公司应当定期进行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等情况。
第九条清洁生产审核应当按照筹划与组织、预审核、审核、方案的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等程序进行。
第十条公司应当根据清洁生产审核结果,制定清洁生产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第四章方案的实施与监督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将清洁生产方案纳入公司生产计划和投资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对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方案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定期对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激励与责任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对未按照规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未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或者未达到清洁生产目标的情况进行问责。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我国清洁生产法律法规我国清洁生产法律法规1. 引言清洁生产作为一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推动清洁生产的实施和监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我国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进行综合介绍。
2. 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对清洁生产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
根据该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资源综合利用法为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综合利用法》。
该法规定了企业应当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对资源浪费行为提出了惩罚性措施,以推动企业转向清洁生产。
4. 废弃物处置法废弃物是制约清洁生产的重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废弃物的排放、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5.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是影响清洁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企业应当采取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减少排放、提高燃烧效率、使用清洁能源等。
该法对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估和控制等方面也作出了详细规定。
6. 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推动清洁生产,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该法规定了企业对水污染的控制要求,包括限制污水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
7. 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法为了加强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违法行为处罚法》。
该法规定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8.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除了以上介绍的法律法规之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清洁生产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清洁生产审核编制依据一、国家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最新修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2年2月29日通过,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2018年1月1日起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23年4月修订,2023年9月1日起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2018年12月29日起实施;(9)《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6号(2023年3月1日实施);二、国家政策及部门规章(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23 年“月2日;(1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3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3年9月22日);(13)《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3)23号;(14)《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4号);(15)《“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发改环资(2023)1524号);(16)《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3)4号);(17)《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23)45号);(18)《清洁生产审核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38号令,2016年7月1日;(19)关于印发《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的通知(环办科技(2018)5号),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2018年4月12日;(20)《关于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环办科财(2023)27号);三、标准、技术标准导则(21)《危险废物储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I8597-2001)及2013年修订单;(2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I8599-2023);(23)《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手册》(国家环保局编中国环科出版社);(24)《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制定技术导则》(HJ469-2009);(25)《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2013年6月5日发布);(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2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31)《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18);(32)《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23)(33)《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工节(2009第67号);(34)《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工信部公告2012年第14号);(35)《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工信部公告2014年第16号);(36)《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四批)》(工信部公告2016年2月);(38)《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指标评价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第24号公告);四、地方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标准(补充)五、企业内部资料(43)环评报告、环评批复及环保竣工验收报告;(44)大气、水及噪声污染物监测数据;(45)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及备案;(46)排污许可证及其副本。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新)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进一步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更好地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我们对《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清洁生产审核办法》予以发布,并于201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4年8月16日颁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6号令)同时废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2016年5月1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降低能耗、物耗、废物产生以及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案,进而选定并实施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第四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环境保护部负责全国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第五条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第二章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第六条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以外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38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降低能耗、物耗、废物产生以及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案,进而选定并实施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所有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
第四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环境保护部负责全国清洁生产审核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会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第五条清洁生产审核应当以企业为主体,遵循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开展、注重实效。
第二章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第六条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以外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其中有毒有害原料或物质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危险废物。
包括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以及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第二类,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
1.4清洁生产审核依据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54号,2012年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2008年8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9号,2014年4月24日)
第31号,2015年8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
日,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77号,1996年10月29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主席令第74号,2002年8月29日)
第77号,2007年10月28日,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改)
10.《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3号,2010年11月19日)
11.《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国家环保部令第38号,2016年5月16日)
12.《苏州市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办法》
13.《苏州市推进清洁生产指导意见》
17. GB/T15587-200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18. GB/T7119-2006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19. GB/T3485-1998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20. GB/T3486-1993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21. GB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22. 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3. 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4. 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6.《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1~3批)
27.《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二、三、四批)
28. 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