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
- 格式:docx
- 大小:126.95 KB
- 文档页数:49
新验标—接触网–TB10421-2003(J291-2004) 引言接触网(Overhead Contact System)是指铁路电气化系统中的硬件设施组成部分,被用来输送电力以供列车使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接触网的设计和规范也应运而生,其中TB10421-2003(J291-2004)作为接触网的新验标,已经成为我国铁路电气化系统中的重要标准之一。
TB10421-2003(J291-2004)的主要内容TB10421-2003(J291-2004)主要涵盖在铁路电气化系统中接触网的设计、安装、验收、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规定了接触网装置、接触线、接续装置、接地装置、配重器、过渡接触线、防落器、支柱、钻杆等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同种类接触网的设计和安装要点。
除此之外,TB10421-2003(J291-2004)还明确了接触网的验收标准和维护管理的要求。
验收标准包括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铁路设备章程规定的验收标准和现场验收要求。
维护管理要求则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维护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等。
TB10421-2003(J291-2004)的意义TB10421-2003(J291-2004)的实施,对于我国铁路电气化系统的建设和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接触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TB10421-2003(J291-2004)中规定了接触网各个基本部件的材料、尺寸、外形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了接触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统一了接触网的设计和安装规范。
针对不同种类接触网的设计和安装要点,TB10421-2003(J291-2004)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使接触网设计和安装更符合标准化要求。
3.提高了接触网施工的管理水平。
TB10421-2003(J291-2004)为接触网验收和维护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使接触网施工的管理更有章可循,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结论在铁路电气化系统的建设和规范化过程中,TB10421-2003(J291-2004)作为新验标,对于接触网的设计、安装、验收、维护等方面的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1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混凝土支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钢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2□□□□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地线及接地极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3□□□□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拉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4□□□□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软横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5□□□□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标志牌及支柱号码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6□□□□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腕臂结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定位装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2□□□□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承力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3□□□□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接触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4□□□□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吊弦及吊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5□□□□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沪杭客专接触网验收标准 (试行)杭州供电段二○一○年七月目录一、支柱与基础…………………………………………………二、支持与定位装臵……………………………………………三、中心锚结……………………………………………………四、补偿装臵……………………………………………………五、下锚拉线……………………………………………………六、绝缘关节……………………………………………………七、线岔…………………………………………………………八、复式交分道岔………………………………………………九、六跨关节电分相……………………………………………十、分段绝缘器…………………………………………………十一、隔离开关…………………………………………………十二、避雷器……………………………………………………十三、电连接……………………………………………………十四、接触悬挂…………………………………………………十五、吊弦及弹性吊索…………………………………………十六、正馈线/供电线…………………………………………十七、电缆及电缆附件…………………………………………十八、架空地线/保护线………………………………………十九、吸上线……………………………………………………二十、接地线……………………………………………………二十一、标识牌…………………………………………………二十二、防护……………………………………………………二十三、外界影响………………………………………………二十四、安全距离问题…………………………………………二十五、其他要求………………………………………………二十六、沪杭线接触网零件紧固力矩表………………………二十七、安全距离列表…………………………………………一、支柱与基础(一)基础1、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2、基础帽按设计规定设臵,完整无破损,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桥梁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必须做基础帽(对外露的螺栓、螺母要密封保护,含法兰盘下面的螺栓、螺母)。
1 - 新旧验标区别(桥涵工程)一、检验批划分1、桥梁(1)明挖基础(分部工程):换填地基变为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按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的有关规定执行。
删除了重锤夯实、强夯、挤密桩、砂桩、碎石桩、粉喷桩、旋喷桩内容,原基坑变为基坑及支护,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无变化,增加了基坑回填(检验批次为每个基坑)。
(2)沉入桩制作(分部工程)删除,沉入桩下沉(分部工程)变为沉入桩(分部工程),且删掉了钢围堰分项工程。
(3)钻孔桩(分部工程)里删掉了钢围堰分项工程。
(4)桩基承台(分部工程)里增加了基坑回填(分项工程),每个承台为一个检验批。
(5)墩台无变化。
台后填土、锥体及其他(分部工程)变化较大,现验标为锥体及排水设施(分项工程)。
锥体填筑每个桥台为一个检验批,护坡及基础每个桥台为一个检验批;排水设施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以及砌体均为每个桥台为一个检验批。
(6)后张法预制简支箱梁无变化。
(7)架桥机架设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增加了组合箱梁横向连接(分项工程),里面包含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防水层均以每孔梁为一个检验批。
(8)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钢构检验批划分无变化。
(9)桥面附属设施变化较大:防护墙、电缆槽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下面的分项工程细化分为模板及支架、钢筋、混凝土,且每个检验批划分为每座桥、3KM 以上特大桥每3KM (老验标为每个施工段);遮板、声屏障、栏杆、电缆槽盖板下面的分项工程细化分为模板、钢筋、混凝土、纤维增强砂浆及安装,且每个检验批划分为每座桥、3KM 以上特大桥每3KM (老验标为每个施工段);增加了桥梁伸缩装置、防落梁挡块(每座桥),增加了桥面排水设施(每座桥),增加了围栏、吊篮(每座桥),增加了桥上救援疏散设施(每处)。
(10)分部工程中增加了沉降变形观测,检验批次为每座桥。
2、涵洞(1)地基及基础(明挖基础分部工程):换填地基变为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按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的有关规定执行。
新建 xxx至xxx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量验收记录表(Ⅰ)
[ 接触网支柱基础 ] 02015801□□□□单位工程名称路基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
分项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验收记录
1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第6.3.1 条
2 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第6.4.1 条
3 砂、石含水率测试第6.4.2 条
主
控 4 坍落度第6.4.3 条
项
5 含气量第6.4.4 条
目
6 入模温度第6.4.5 条
7 与邻介质温差第6.4.6 条
8 施工缝留置位置、连接形式第6.4.7 条
9 已硬化混凝土表面处理第6.4.8 条
施工作业人员
质量责任登记
施工单位检查专职质量检查员: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评定结果
分项工程负责人: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J291—2004发布文号:铁建设〔2003〕127号前言本标准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3年铁路工程建设规范、定额、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3〕41号)的要求,在《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2-200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认真贯彻了“调整地位、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职责”的编制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
本标准提出了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施工要求、质量保证措施、验收方法、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明确了建设各方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职责,严格了材料进场验收和施工质量检测的程序及方法,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了验标对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本标准应与《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24—203)配合使用。
本标准共分8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牵引变电所、接触网、供电段、牵引供电远动系统、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等,另有2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1)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将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由140Km/h提高到160Km/h。
(2)完善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方法、程序和质量标准;取消了优良等级评定。
(3)增加了钢结构母线构架、管形母线、组合电器、全所自动化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增加了杯型基础、钢筋混凝土柱式拉线、整体吊弦、法兰盘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桥面采用预埋螺栓直立接触网支柱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4)补充了牵引变电所、接触网、供电段、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5)取消了火花间隙、支柱号码涂刷位置和尺寸、油罐等内容。
本标准以黑体字(加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万寿路南口金家村1号,邮编:100036)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羊坊店路甲8号,邮编: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合武线接触网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及《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6]167号)进行编制.一、基础1.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1.2在同条件养护下,基础(含拉线基础)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1.3基础(含拉线基础)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组硬横跨两基础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偏差不应大于2°.1.4同一组硬横跨实心基础底面高程应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50㎜,硬横跨两实基础间距应符合横梁跨长的要求,施工偏差±20㎜且每个实心基础的位置符合侧面限界要求.1.5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顶面应高出路肩面100-200㎜,低于相邻轨面200-600㎜,站台及硬化路肩上的基础面应高于站台面100㎜,允许偏差±30.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施工偏差±20㎜.1.6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1.7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拉线基础排水面的尺寸应符合要求,并保证排水面顶点距锚杆环沿的距离不小于100㎜.二、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进入杆2.1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2 桥钢柱、拉线锚栓及隧道埋入杆灌注应牢固可靠,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标准养护条件下,任一组试块的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2.3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其粘结剂类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桥钢柱、拉线及隧道膨胀和粘结式锚栓的锚固抗拔力应小于设计值。
2.5 桥钢柱预埋螺栓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
2.6 桥钢柱锚栓螺纹完好,拉线和隧道锚栓埋入杆无锈蚀,砂浆表面平整、无脱落现象。
接触网工程验收方案一、前言接触网工程验收是指接触网施工完成后,由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的实地验收过程。
验收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接触网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安全可靠、满足运行需求,并对其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
验收的过程需要全面检验接触网的各项技术指标,确保接触网工程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验收方案旨在详细规定了接触网工程的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验收技术要求,并指导各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工作,确保接触网工程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最大程度上保障运营安全和运行稳定。
二、验收标准1.国家相关标准本验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包括《铁路交通信号设备接触网技术规程》(TB T2416-93)等。
2.铁路公司内部标准铁路公司应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接触网工程验收标准,与国家相关标准相衔接,并纳入公司工程验收体系。
三、验收程序1.接触网工程验收过程按如下程序进行:(1)准备工作a.验收工作组成员名单确定,相关资料准备齐备b.通知工程单位和技术监督部门做好验收准备工作(2)现场验收a.工程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资质文件b.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和测试(3)验收评定a.根据现场验收情况进行评定b.填写验收报告,对接触网工程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4)整改工作a.如存在不合格情况,工程单位应及时进行整改b.整改完成后再次进行验收2.验收工作应由技术监督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协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验收技术要求1.现场检查(1)接触网的安装情况a.接触网立柱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结构牢固、平整b.接触网的导线应连接牢靠,无松动、脱落等情况(2)设备的完好情况接触网的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3)绝缘件的安装a.绝缘件应按要求安装,不存在损坏和安装不规范的情况b.绝缘件的压接连结应牢固,电气性能良好(4)地线的敷设地线应按要求敷设,焊接牢固,电气性能优良2.测试检测验收过程中需要对接触网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作业制度作业分类工作票作业人员的职责第四章受力工具和绝缘工具第五章高空作业一般规定攀杆作业登梯作业检修作业车作业第六章停电作业一般规定V形天窗作业命令程序验电接地作业结束第七章间接带电作业一般规定命令程序作业结束安全技术措施第八章倒闸作业第九章作业区防护附录1 电气化铁道安全合格证附录2 接触网工作人员安全等级附录3 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附录4 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附录5 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附录6 接触网停电作业命令票附录7 接触网间接带电作业命令票附录8 隔离开关倒闸命令票附录9 隔离开关倒闸完成报告单附录10 常用工具机械试验标准附录11 常用绝缘工具电气试验标准附表1 作业命令记录附表2 倒闸操作命令记录附表3 受力工具机械试验记录附表4 绝缘工具电气试验记录第一章总则第1条在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25kV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既有线电气化牵引供电施工单位,下同)在接触网作业中要贯彻“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本规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贯彻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第3条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和改善接触网的安全工作和装备水平,提高接触网运行与检修管理工作质量,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各铁路局应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报部核备。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4条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
之后,接触网上的一切作业,均必须按本规程的规定严格执行。
侵入建筑限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封锁的线路上进行。
第5条从事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实行安全等级制度。
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引言接触网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障运输安全和效率,接触网的检验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标准。
标准概述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标准是指对铁路接触网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标准,目的是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该标准要求在接触网的使用寿命期间进行多次巡查和检查,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测试2.质量验收3.维护管理4.巡视检查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指对接触网的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接触网的绝缘和导电性能、基础工程和固定设施的稳定性测试等。
安全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接触网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保障行车的安全和乘客的安全。
质量验收质量验收是指对接触网构件和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检查接触网的焊接、固定、防腐和防锈等各项工作。
质量验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构件和配件质量优良,确保安装可靠性和长期使用效果。
维护管理维护管理是指对接触网的维修、更换和升级等工作进行管理和计划,包括实施应急维护、日常巡检和预防性维护等。
维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接触网在稳定使用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进行维护和管理。
巡视检查巡视检查是指对接触网的全线和局部进行巡检,包括检查接触网的断线、磨损和锈蚀等问题。
巡视检查的主要目的是排查问题和隐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接触网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接触网检验批最新-3标准是当前铁路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准。
通过对接触网的安全测试、质量验收、维护管理和巡视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接触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接触网分部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及编号(接触网单位工程编号1002)
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I)
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II)
□□□□
□□□□
10020201□□□□
10020201□□□□
10020203□□□□
拉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腕臂装配检验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302□□□□
10020401□□□□
10020402□□□□
10020501□□□□
10020502□□□□
吊弦及弹性吊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0020503□□□□
接触悬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504□□□□
电线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505□□□□
线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506□□□□
开关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601□□□□
避雷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602□□□□
分段绝缘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603□□□□
锚段关节式电分相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604□□□□
10020701□□□□
10020702□□□□
供电电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703□□□□
标志牌、支柱号码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801□□□□
接触网静态检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10020901□□□□。
/thread-553-1-1.html 转贴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5 接触网51一般规定5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距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 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 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 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1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应进行基坑坑形设计并按其施工。
坑形设计应包含拉线锚板坑。
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监理联系共同确认变更施工应严格执行变更设计。
513混凝土搅拌和灌注以及直埋基础的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格掌握水灰比和配合比。
2 在厚大无筋或稀疏配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填入片石的数量不应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3 混凝土各种配料的拌和要均匀灌注混凝土时宜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宜超过2h。
基础的灌注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
杯形基础应连续浇制一次成形。
4 基础回填土每回填03m厚的土层夯实一次。
5 按设计规定横卧板和底板横卧板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
514杯形基础连续浇筑一次成形。
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筑完一个再以该基础基准检查、校核相对应的另一个基坑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515 承力索、接触线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34 kN。
新建接触网在架设后应进行超拉或其他措施以克服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超拉完毕后方可进行悬挂安装。
516支柱装配计算用原始数据的测量应在附加悬挂架设完成后进行。
接触网验收标准一、在接触网工程交接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向运营部门交付下列电子版(1、2、3项)和书面竣工资料:(1)竣工工程数量表。
(2)接触网供电分段示意图。
(3)接触网车站、区间平面布置竣工图。
(4)接触网装配图、设备零件图及安装曲线,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5)工程施工记录(含隐蔽工程记录和确认后的轨面标准线、侧面限界、外轨超高记录)。
(6)设备试验报告。
(7)主要设备、零部件、金具、器材的技术规格、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使用说明书;对在产品上显示不出工厂标志的器材(例如各种线索),应按生产厂家列出具体安装地点。
(8)设计变更通知书。
(9)跨越接触网的架空线路(主要包括架空线路位置、电压等级、导线高度、规格型号、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和跨线桥(主要包括跨线桥位置、最近的桥墩距线路中心的距离,跨线桥净高、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桥最小距离、产权单位及联系方式等)有关资料。
在接触网投入运行时,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制定各项原始记录和报表,并按时填报。
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应有下列技术文件和资料:(1)第一条规定的竣工资料。
(2)承力索、接触线的技术规格和接触线磨耗换算表。
(3)接触网零部件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及图册。
(4)接触网有关标准(部标和国标)。
(5)部、局颁发的有关规章和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自定的有关制度、办法和措施。
(6)与相关单位的设备分界协议。
(7)管内各车间、工区之间的设备分界及设备中各工种分工的规定。
(8)轨面标准线(俗称“红线”)测量记录。
(9)管内设备大修设计文件、设计审查意见及竣工报告。
上述资料如有新文件下发,按新文件执行!1 一般规定1.1接触网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文件对支柱杆位进行定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源点或1号、2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涌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