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安装记录表
- 格式:xls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基础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1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混凝土支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钢柱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2□□□□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地线及接地极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3□□□□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拉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4□□□□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软横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5□□□□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标志牌及支柱号码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206□□□□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腕臂结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1□□□□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定位装置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2□□□□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承力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3□□□□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接触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4□□□□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吊弦及吊索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编号:10010305□□□□工程报验申请表(TA8)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机构1份。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作业制度作业分类工作票作业人员的职责第四章受力工具和绝缘工具第五章高空作业一般规定攀杆作业登梯作业检修作业车作业第六章停电作业一般规定V形天窗作业命令程序验电接地作业结束第七章间接带电作业一般规定命令程序作业结束安全技术措施第八章倒闸作业第九章作业区防护附录1 电气化铁道安全合格证附录2 接触网工作人员安全等级附录3 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附录4 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附录5 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附录6 接触网停电作业命令票附录7 接触网间接带电作业命令票附录8 隔离开关倒闸命令票附录9 隔离开关倒闸完成报告单附录10 常用工具机械试验标准附录11 常用绝缘工具电气试验标准附表1 作业命令记录附表2 倒闸操作命令记录附表3 受力工具机械试验记录附表4 绝缘工具电气试验记录第一章总则第1条在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人身、行车和设备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25kV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第2条牵引供电各单位(包括牵引供电设备管理、维修单位和从事既有线电气化牵引供电施工单位,下同)在接触网作业中要贯彻“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熟悉本规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贯彻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第3条各级管理部门要认真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和改善接触网的安全工作和装备水平,提高接触网运行与检修管理工作质量,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各铁路局应根据本规程规定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细则,报部核备。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4条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带电设备。
之后,接触网上的一切作业,均必须按本规程的规定严格执行。
侵入建筑限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封锁的线路上进行。
接触网弹性吊索安装流程1.检查接触网弹性吊索及其配件是否齐全和完好无损。
Check whether the catenary and its accessories are complete and in good condition.2.根据工程要求,确定吊索悬挂点的位置和数量。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determine the location and quantity of the suspension points for the catenary.3.使用专用工具将吊索固定在悬挂点上。
Use special tools to fix the catenary to the suspension point.4.调整吊索的张紧度,确保吊索与接触网的接触良好。
Adjust the tension of the catenary to ensure good contact with the contact wire.5.安装接触网吊装设备,将吊索与其连接。
Install the contact wire lifting equipment and connectthe catenary to it.6.进行吊索的整体调整,使其与接触网保持适当的高度和位置。
Adjust the catenary as a whole to ensure appropriateheight and position with the contact wire.7.对吊索进行最终的张紧和固定,保证其稳固可靠。
Finally tension and fix the catenary to ensure its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8.检查吊索安装的质量和安全性,做好记录和备案工作。
Check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the catenary installation, and make records and file the work.9.加固吊索与接触网的连接处,确保安装牢固可靠。
接触网专业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目录第一节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4)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 (5)第三节基坑开挖 (11)第四节支柱组立及整正 (22)第五节供电线基础浇筑 (30)第六节硬横梁架设 (37)第七节硬横梁吊柱安装 (42)第八节隧道内化学锚栓预埋 (46)第九节化学锚栓拉拔试验 (52)第十节隧道内吊柱安装 (56)第十一节附加线架设—肩架安装 (61)第十二节附加线架设—底座安装(隧道内) (65)第十三节附加线架设—拉线安装 (69)第十四节支柱装配—测量计算 (81)第十五节支柱装配—腕臂安装 (102)第十六节隧道内补偿装置安装 (108)第十七节补偿下锚—拉线安装 (111)第十八节补偿下锚—滑轮安装 (116)第十九节补偿下锚—棘轮安装 (122)第二十节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 (130)第二十一节承力索架设—承力索归位 (138)第二十三节接触线架设 (149)第二十四节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 (156)第二十五节吊弦预配 (158)第二十六节接触网吊弦安装 (167)第二十七节绝缘锚段关节(关节式电分相)调整 (171)第二十八节接触网接地及回流引线 (176)第二十九节分段绝缘器安装 (183)第三十节隔离开关安装 (187)第三十一节避雷器安装 (196)第三十二节 27.5kV电缆敷设 (199)第三十三节电缆头制作安装 (204)第一节 简单链型悬挂施工工艺流程。
预配车间施工现场工程技术部腕臂结构预配预留基础检查和整改支柱安装整正腕臂结构安装 拉线安装附加线架设安装 硬横梁及吊柱安装 下锚补偿装置安装 隧道测量、锚栓安装拉拨实验、吊柱安装腕臂计算参数测量腕臂结构计算、数据提供预配车间承力索架设、中锚安装、倒鞍子整体吊弦安装 定位装置初安装接触线架设、检测 接触悬挂精调电连接安装、AB 值调整 设备、接地、回流安装标识牌安装 静态检测 动态检测承力索悬挂点测量整体吊弦计算、数据提供给预配车间整体吊弦预配基坑开挖第二节支柱及拉线基础检查1 适用范围适用于怀邵衡铁路桥梁、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基础和拉线基础检查配合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文件,熟练掌握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各施工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2)制定接口预留检查制度、检查记录表;(3)制作基础螺栓检查确认工具,准备测量工具。
一施工准备开工初期,根据站前工程施工实际进度,结合建设单位总体施组方案编制接触网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审批。
会同站前施工部门对轨道的线路中线桩、水准基点桩、岔心桩、曲线桩、轨道里程标等线路资料进行交底,按照交桩测量的有关要求安排现场复测,并做好测量记录。
对复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联系有关单位处理。
调查大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进场路线,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二施工定测1、纵向测量应以正线钢轨为依据,从设计规定的起测点或1号、2 号道岔开始。
杆位因地形、地物需要调整跨距以避让时,跨距调整幅度为设计跨距的-2~+1m,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2、站场横向测量中,同组软横跨支柱、硬横梁支柱中心的连线应与正线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度。
3、隧道口的起测点,为隧道口顶部水平线与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对隧道悬挂点、定位点测量定位时,遇有隧道伸缩缝,不同断面接缝,石缝或明显渗水、漏水的地方应避开;悬挂点跨距可在+1~-2m的范围内调整,但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值。
4、桥支柱垂直线路中心线应吻合墩台中心线。
5、杆位应尽量避让旧信号机、桥涵、平交道等既有建筑。
6、杆位测量应尽量避开站舍中心、路口及影响站容的的地方。
7、施工测定后,应在邻近钢轨腰部注明:支柱号、支柱类型、基础类型、支柱侧面限界。
8、标准定位支柱纵向位置:1/9道岔,1/12 ,1/18道岔定位均设计在两线间距350mm处,现场坑位有影响可在300mm~400mm间调整。
9、杆位测量中对于锚段关节、中心锚结、附加导线下锚柱应避开平交道口,并满足拉线施工要求。
10、认真填写测量记录,对于测量中变更。
应做现场简单的平面图附于记录后。
三基础坑开挖1、开挖基础坑前应与工务部门联系,了解施工区段线路状况,双方达成共识后,会同监理单位与工务部门鉴定协议,并双方约定,遵照执行。
2、基础坑开挖包括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坑、钢柱基础坑、拉线坑的开挖。
新建 xxx至xxx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
接触网支柱基础检验批量验收记录表(Ⅰ)
[ 接触网支柱基础 ] 02015801□□□□单位工程名称路基工程
分部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
分项工程名称接触网支柱基础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名称及编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验收记录
1 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第6.3.1 条
2 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第6.4.1 条
3 砂、石含水率测试第6.4.2 条
主
控 4 坍落度第6.4.3 条
项
5 含气量第6.4.4 条
目
6 入模温度第6.4.5 条
7 与邻介质温差第6.4.6 条
8 施工缝留置位置、连接形式第6.4.7 条
9 已硬化混凝土表面处理第6.4.8 条
施工作业人员
质量责任登记
施工单位检查专职质量检查员: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评定结果
分项工程负责人: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的通知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现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TG/GD124-2015)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本规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解释,规则单行本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年12月31日前言《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作为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工作的基本规章,在规范和推进高速铁路接触网专业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管理,保证供电运行质量和安全,满足高速铁路供电专业发展需求,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组织,在充分吸收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发展及运营管理成果,研究借鉴国内外不同专业管理经验基础上,完成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的制定。
本规则共分八章和八个附件,明确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管理、修程修制、机构设置与职责、技术质量管理等相关要求,规定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管理、检测与诊断分析、质量评价与鉴定、设备状态界定和维修等应遵循的相关管理和技术标准等。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反馈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则技术总负责人:王保国、王祖峰。
本规则主要起草人:刘再民、张韬、许红健、张宝奇、肖炜、韩通新、曹志勇、宋新江、张毅、陈德顺、程永胜、邓志军、夏煜基、刘玉辉、张文轩、刘会平、赵正陆、李红梅、乔凯庆。
本规则主要审查人:王保国、王祖峰、李志锋、张润宝、金I柏泉、张之明、贾明汉、孟令宇、张金胜、李北平、赵朝蓬、苏光德、杨滨汇、赵良田、侯日根、黄宝权、吴积钦、戚广枫、李文豪、方志国、苏光辉、陈立明。
本规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解释,规则单行本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TG/GD124-2015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重要的行车设备。
为保证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可靠,特制定本规则。
隧道内预埋接触网槽型滑道施工作业指导意见一、目的合福铁路安徽段隧道内接触网基础采用预埋槽道,为减小施工操作等因素对槽道预埋精度的影响,确保合福铁路安徽段隧道内预埋接触网槽道的施工规范、有序,充分满足预埋槽道使用的要求,经京福客专安徽公司会同各参建单位、设计院、咨询公司等单位认真研究,形成施工作业指导意见,现予以印发,请各参建单位参照执行,执行过程中如与铁道部现行有关文件、标准有冲突,执行部文标准。
二、依据1.隧道电气化接地参考图(合福隧参05)2.隧道接触网槽道预留安装参考图(合福隧参10);3.隧道接触网槽道预留接口设计图;三、施工流程槽道预埋施工流程详见“槽道预埋施工流程图”。
四、槽道类型及施工方法1.槽道类型及布设位臵接触网预埋槽道按形状分弧形和直形两种,弧形槽道垂直于线路方向布臵,直形槽道顺线路方向布臵。
因衬砌内轮廓半径考虑施工误差及贯通误差等在原设计665cm的基础上加大了5cm,依据每组槽道角度不变的控制原则(即每组槽道在衬砌内轮廓半径加大时,其中心的圆心角度保持不变),弧形槽道按布设位臵与隧道中线弧线距离的不同又分为五种:A、C、D、E、F、G;其中弧线长度有2500mm和1500mm两种,间距有400mm和600mm,每组槽道并列两道。
直形槽道每组并排三道,槽道中心线和隧道中心线弧线距离分别为:7675mm,10075mm,12299mm;长度2500mm。
2.锚杆槽道细部构造槽道外宽52mm,内口宽22mm,锚杆高120mm,槽道细部构造详见图一;配套T型螺栓宽20mm,长42mm,螺杆底部有平行于其长边方向的对位槽,详见图二;图一槽道立体图图二 T型螺栓立体图T型螺栓在槽道内固定时,首先抠除槽道内相应位臵的发泡填充物,然后将T型螺栓平行臵于槽道内,旋转90°,使螺杆底部的对位槽垂直于槽道即可,安装方式详见图三、四。
图三 T 型螺栓平行臵于槽道中 图四 T 型螺栓旋转90°固定 说明:图中尺寸均以mm 计。
刚性接触网验收标准
一、总则
1.本标准适用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km/h、直流额定电压1500V的刚性架空接触网的施
工质量验收。
2.预配件、零部件中所有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用于配合紧固的扳手应为专用扳手,
严禁使用活口扳手。
3.接触网送电开通前,须采用兆欧表,进行各供电臂的绝缘电阻测试和导通试验。
送电开
通的前一天,应再次对各供电臂进行绝缘测试。
4.接触悬挂空气绝缘应满足下列规定:静态绝缘距离正常值150mm,困难情况下不小于
115mm,动态绝缘距离不小于100mm。
二、刚性接触网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详见后续表格:。
第十二章接触网平面图接触网平面布置图是接触网主要设计文件之一,是施工中应用最广的重要设计依据,认真弄懂和记清这些图例,学会看平面布置图对于我们掌握和了解线路情况,指导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接触网图例接触网的各种设计图是以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学为根底,加上接触网的各种特殊制图标记所组成,接触网图例:第二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识别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是掌握接触网施工的最根本技巧之一,除了要懂得接触网的图例及工程制图处,还要对接触网专业表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分别介绍站场、区间及隧道内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一、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实际路状态相符,其比例一般大站为1:1000,小站为1:2000。
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上应包括:1、全部电化股道〔近期及远期〕、与接触网架设有关的非电化股道。
2、股道编号及线间距、〔股道编号应与运营部门编号一致〕。
3、道岔编号、型号及出站道岔的中心里程〔道岔编号与型号应与实际状况相符,不符的需做出说明〕;4、曲线起讫点,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及总长;5、桥梁名称、中心里程、总长、孔跨式样及构造型式;6、隧道名称、起讫里程及总长;7、涵管、虹吸管、平交道、地道、天桥、跨线桥、架线渡槽等中心里程及高度、宽度;8、站场的名称、中心里程、站台范围及与架设接触见解关的建筑物〔如站舍、雨棚、仓库、搬道房、水鹤、起、煤台及上下挡墙等〕;9、进站信号机的位置及里程。
站场平面布置图图面上应主要内容有:1、支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跨距、位置、号码及数量。
2、支柱类型及侧面限界。
3、锚段号、锚段长度及起讫杆号、下锚方式;4、地质备件、根底及横卧板。
5、拉出值〔拉出方向、拉出值大小〕及导线高度;6、支持装置及安装图号、软横跨节点;7、设备安装及其位置〔结、限界门、避雷器、隔离开关分段分相绝缘器等〕;8、附加导线的走向、位置;设备及安装图号;9、起测点位置及校核点;站场接触网平面布置图中的说明应包括:1、设计依据及现场测量时间、修改说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