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本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原题汇编
- 格式:docx
- 大小:16.71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5.下面诗句与“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所描绘景物特点最接近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26.有同学认为这首诗中几乎没有写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所以不是一首好的送别诗。
你赞同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5.A 26.不赞同。
示例一: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借以减轻友人的悲伤和孤独之感,于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胸襟的阔大。
示例二:诗人劝勉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这显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及与友人真挚的友情。
【解析】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景象。
A.该句意为“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描绘的是大海的壮阔景象,一片毫秒,与例句景象特点相近;B.该句意为“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描绘的是沙漠雪景,给人惨淡清冷之感,与例句景象不符;C.该句意为“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描绘的是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例句景象不符;D.该句意为“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描绘的是战争的紧张气氛,与例句景象不符;故选A。
2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歌表现了作者对诱人的不舍之情,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城阙辅三秦”中的“辅”字在句中的含义是()A. 辅佐B. 辅助C. 拱卫D. 辅导2. “风烟望五津”中的“五津”具体指的是()A. 长安的五个城门B. 蜀地的五个渡口C. 天上的五颗星星D. 江河的五个交汇处3. 以下哪项不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达的含义?()A. 知己即使相隔遥远,心灵仍能相通B. 距离不是衡量友情的标准C. 诗人与杜少府的友情超越空间限制D. 诗人认为与杜少府的友情已断绝4. “无为在歧路”中的“无为”最接近以下哪个词语的意思?()A. 无所事事B. 无需担忧C. 无能为力D. 无动于衷5. “儿女共沾巾”中的“沾巾”用来形容的是()A. 欢笑时泪洒衣襟B. 悲伤时泪湿衣襟C. 愤怒时泪溅衣襟D. 惊讶时泪流衣襟二、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城阙()2. 辅()3. 风烟()4. 无为()5. 沾巾()三、句子翻译与赏析(每题5分,共25分)1. 翻译并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 翻译并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 翻译并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翻译并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2. 与君离别意,同是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4. 无为在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五、内容理解与概括(10分)1.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5分)2. 请分析诗中“城阙辅三秦”与“风烟望五津”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5分)六、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5分)2.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情感的。
(5分)3. 请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存”字和“若”字的精妙之处。
(5分)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0.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1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 答:【参考答案】10.【答案】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1.【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
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2019北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峨眉山月歌王勃李白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 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分享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试题答案及 鉴赏,以帮助同学们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 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 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 离别是常 事,不必感伤。
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 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 们那样哭哭啼啼。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
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
3.《黄鹤楼》的颈联是()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黄鹤云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晴川历历阳树,草萋萋鹦鹉洲。
1/6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 一项是() A. 以 “ 沉 舟 ”“ 病 树 ” 与 “ 千 帆 过 ”“万木青”作对照,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引导语: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代表作,也是考试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考真题+学习要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答: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1 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学习要点:(首联)既寄寓不必伤别之意,又起破题作用,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点明两个地点,用环境描写衬托依依惜别之情。
(颔联)表明诗人与友人同病相怜,两人情感间的共鸣句、此别为别中之别、劝慰友人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的诗句。
(颈联)点明不必伤别的理由、把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表现诗人宽阔胸襟的诗句、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千百年来的名句。
(尾联)再次劝慰友人不必伤别,更不要学儿女态的诗句,在离别之际,诗人直言相劝友人无须悲悲切切的诗句。
习题:1、如果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诗句,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
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
3、同窗好友远行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友谊:,。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4、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 )A. 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 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不应有儿女之态。
2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说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答案】27.B 28.李白运用寄情于景和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悲痛,更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怀与安慰;王勃通过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体现出诗人的豁达胸襟,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以及只要心灵相通,即使相隔甚远也仿佛近在咫尺的深厚情谊。
【解析】2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胸襟的阔大;故有离别之意但无伤感之情;故选B。
28.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的对比阅读。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一起陪伴友人直到夜郎以西,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人逐月到夜郎西。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宇文六》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宇文六〔唐)常建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26.描绘乙诗“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的画面,并分析其特点。
27.甲、乙都是送别诗,但感情基调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案】26.鲜花似锦映衬着低垂的杨柳,汉水澄清,碧波微荡;轻风习习,柳树林里柳枝轻轻,随风摇曳。
诗人抓住花、垂杨、水、风、林、枝等意象,生动地描写了汉水两岸艳丽、明媚的春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27.甲诗的感情基调是积极的,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以看出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他认为友谊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一改送别诗一贯的悲苦缠绵之态。
乙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愁杀江南离别情”直接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愁苦悲伤之情。
【解析】26.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赏析及特点分析。
描写画面是开放类试题,在不改变诗句原意的情况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即可。
此句意为:汉水澄清,水面倒映着垂垂的杨柳,微风吹拂下,林中的一枝轻轻摇曳。
画面示例:垂杨倒映,鲜花如锦,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轻拂,林中微吹,一朵花儿轻盈地绽放,释放着芬芳馥郁的气息。
特点:“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这两句以岸上和水中的视角,精彩地勾勒出江北春天的美景:汉水澄清,水面倒映着垂垂的杨柳,微风吹拂下,林中的一枝轻轻摇曳。
诗人用简洁的笔墨,展现了春日的鲜丽景象,阳光明媚,微风和煦,杨柳和花朵交相辉映,汉水波光粼粼。
通过写景的方式,诗人没有过多地渲染别离的忧伤,而是以鲜明的春景,为离别创造了一种愈加难舍的氛围。
两句写出花、垂杨、水、风、林五种景物,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汉水两岸艳丽、明媚的春景,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主题内容(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析、探究: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高远
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请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传千古的原因(或:说说它好在哪里)。
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谈谈颈联中蕴含的哲理。
颈联蕴含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
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也是无处不在的。
5.一般的送别诗都是哀婉缠绵的,你怎么看待这首送别诗呢?请加以分析。
这首诗另辟蹊径,没有悲伤之语,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的世俗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赏析尾联。
承接上联意绪,以劝慰友人作结,希望朋友摆脱离愁,满怀信心地踏上新旅程,点出“送”的主题,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阅读题: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那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解析:这三道题比拟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1题考查诗歌的诵读第2题考查对常识、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是一道开放题。
参考答案: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
)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消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抚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供参考,意思对即可)其它试题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消沉,而这两句那么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抚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
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抚慰与鼓舞。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一网打尽(2016-2018)及试题精编XXX《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题一网打尽(2016-2018)及试题精编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城阙辅三秦,XXX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答案】12.(2分)⑴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⑵(3分)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解析】先翻译句子的意思,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10(2014·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城阙辅三秦,XXX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19.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o(2分)20.“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1分)景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1分)(意义对即可。
共2分)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共2分)四川省绵阳市】10.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XXX(节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XXX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国内存知己,海角若比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采薇》选自____。
_。
_,XXX《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体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作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jiὰng)州龙门人。
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xí)文,触怒唐高宗。
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
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年仅27岁。
有《王子安集》二十卷。
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背景】这首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此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
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
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
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渡荆门送别》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诗人即将“宦游”远行,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人不想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离别时泪眼涔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乙诗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
D.乙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8.甲、乙两首诗中划线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17.A 18.示例1,我选择(1)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真正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恼,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示例2,我选择(2)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表现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思是: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此句文情跌宕,是诗人劝慰友人之辞,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结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是杜少府远行,而非诗人“宦游”远行。
故选A。
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此句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字的妙处。
24.同为送别友人的诗,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23.“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2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志趣和旷达胸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情感略显忧伤,更多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解析】23.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
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辅”字形象写出三秦大地辅卫着长安的景象,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意境开阔,突出了都城长安在关中地区的环绕护卫之下的雄浑阔大气势。
2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诗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天涯”的距离也像“邻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分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是真挚的友谊不会因距离的遥远而变淡,心永远是在一起的;意在表达真挚的友谊可以超越事件、空间的限制,满含诗人的宽慰之意,意境旷达,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①,昌亭旅食年②。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穷交日: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曾说: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
穷交日由此而来。
②昌亭旅食年:《史记淮阴侯转》记载,韩信很穷,曾去南昌亭长家里吃闲饭,连吃几个月,亭长妻子不高兴,不给安排饭食。
意思是说,寄人篱下。
28.用自己的话描绘《白下驿饯唐少府》中颈联所呈现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
29.《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请结合各自的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在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答案】28.答:夕阳西下,余晖斜照着水边酒楼,一路风烟笼罩着你离去的乡间小路,营造了饯别时凄清的氛围,烘托离别的伤感不舍,为下文抒发离愁别绪做铺垫。
29.《白下驿饯唐少府》是用虚实结合/用典的方法,“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祝福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尾联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解析】28.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及分析作用。
《白下驿饯唐少府》中颈联意思是:天不早了,那夕阳比饯别的酒楼也低了,可是你走上回乡的路,我们之间就被茫茫的风云烟雾隔开了。
“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借景抒情,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描绘时注意将景物的凄清氛围表达出来。
示例:日色西沉,落日仿佛垂挂在江浦的楼阁之下;风烟迷离,归途因而显得模糊而漫长。
颈联写两人站在高阁之上,看远处的夕阳残照,想路途的无边风烟,念离别的依依不舍。
借景抒情,借水边的楼阁、傍晚的阳光、无边的风烟等意象,运用远近结合,高低有致的写景手法,描写景物的层次感。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
B.颔联一句表示诗人要跟朋友分手,自己同样在宦海中沉浮。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尾联两句诗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2.王勃诗文俱佳,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答案】1.D2.与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不同。
本诗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是全诗的核心。
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没有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据此作答。
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
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2.阅读宋代梅尧臣的《春寒①》,完成后面小题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1.请你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2.请你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本诗内容,分析标题中“寒”的原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名句赏析】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中考试题汇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辅”或“望”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五言律诗抒写了惜别之情,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诗人劝慰友人不必为离别而悲伤,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
(2分,一条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要从诗歌的词句来理解,本诗题目中的“送”和颔联中的来看,本诗是送别诗,送别诗中一定有惜别之情和友情;颈联“海内”和“天涯”给人开阔和豪迈的感觉,尾联“无为”透露出对友人的安慰之情。
2。
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
“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一个“辅”字写出了长安和三秦的位置关系;还把长安和三秦联系起来,写出了长安雄浑阔大的气势。
一个“望”字把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写出诗人站在长安遥望蜀地的形象,暗寓惜别;又拓宽了诗歌意境,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同时使人感觉到“五津”可望,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2分,一点1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品味词语的能力。
题干“炼字”提示从诗歌用词的角度赏析它的言简义丰的效果。
分值是2分,只要写出两点意思就可以。
对词语的表达内容的赏析,要联系整着诗歌,展开想像,把诗歌描绘的景和情展现在脑海里,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词语表达的内容。
本诗写诗人判别朋友时的见和感,一个“辅”字写出了三秦和长安的位置,也写出了开阔的场景,一个“望”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也写出了一种距离。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采薇(节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采薇》选自____ _ 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 (体裁)。
(2分)
⑵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⑴《诗经·小雅》五言律诗(2分,每空1分)
⑵①《采薇》表达了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
【答案】12 .(2分)⑴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⑵(3分)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解析】先翻译句子的意思,然后按照要求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