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育种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二生物育种二、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普通小麦是由原始的野生种通过两次属间杂交,又经染色体自然加倍而形成的。
普通小麦的祖先是“一粒小麦”,是二倍体植物(两个染色体组,用AA表示)。
很久以前,一粒小麦AA 与二倍体山羊草(BB)天然杂交,F1杂种(AB)的染色体加倍,形成了染色体组为AABB 的四倍体二粒小麦。
此后二粒小麦(AABB)又与山羊草属的另一个种——节节草(DD)天然杂交,它们的杂种(ABD)又获得了自然加倍的机会,就形成了具有AABBDD 染色体组的六倍体小麦了。
因为这个六个染色体组来源不同,故叫异源多倍体。
有产量高,品质好,结实多的优点。
三、知识运用1.下面为六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据图回答:(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从F 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2)、B 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所用的方法如激光诱变、辐射诱变、化学试剂诱变。
育种时所需处理的种子应当是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的种子,试阐述原因种子萌发后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可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其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染色体加倍(5)、由G到H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
(6)、K→L→M这种育种方法的优越性表现在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2.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正常植株的基因型为A B ,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aaB ;基因型为bb的植株雄花序变成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因此,雌株的基因型为A b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序成为雌株。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育种工作者选用上述材料做亲本,杂交后得到下表中结果:请你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AaBb × ♀ aabb 或♀ Aabb × ♂ aaBb(2)玉米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免除雌雄同株时杂交育种必须去雄的麻烦。
高中生物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杂交育种与诱导育种
1.概念: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2.四种育种比较
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
第2节基因工程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 A重组技术。
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工具: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 NA分子。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能将一个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连接起来。
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常用的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菌的质粒。
存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
质粒的存在对宿主细胞无影响。
质粒的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细胞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 NA分子。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检测: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有无,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
表达:通过特定性状的产生与否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生物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这实际就是要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生物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所共同控制的。
但是环境所改变的表现型是不能遗传的,所以要想得到新品种就必须想办法改变生物的基因。
改变生物的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方法。
因而生物育种可以依据这不同的原理划分为三类。
一、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自然界中的抗病、抗虫等性状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基因突变。
但在自然突变中,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害的。
为了能获得人们想要的性状,就要想办法提高突变的频率。
可以用射线照射等方法提高突变频率,这样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可以得到从来没有的性状,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
但是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大多数是有害的,所以为了得到人们想要的个体,就必须大量处理样本。
诱变育种中最常见的就是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孽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
太空椒的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二、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指遗传性状不同的种、类型或品种间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杂种,继而对杂种加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合子,然后利用杂合子的杂种优势来获得高产、生存力强等性状。
但由于杂种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能通过自交来持续获得此性状。
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育种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可以使农(畜)产品获得显著增长。
高中生物育种方式总结引言生物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优良的品种或特性,进一步改良和提高农作物、家禽、畜牧等生物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生物育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高中生物育种的常见方法和技术。
一、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生物育种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种群中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作为父本或母本,进行繁殖和后代选择,从而使性状逐代稳定和改良。
常见的选择育种方法包括:1. 单性状选择单性状选择是针对单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方法。
例如,在玉米育种中,我们可以选择具有较高产量的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以获得更高产量的玉米品种。
2. 复合性状选择复合性状选择是针对多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我们综合考虑多个性状的表现,以选择出全面优良的个体。
例如,在蔬菜育种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叶片形状、颜色、病虫害抗性等多个性状进行选择。
3. 亲本选择亲本选择是在育种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父本和母本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亲本对于后代的品质和性状的改良非常重要。
在选择亲本时,我们应该考虑其基因型和性状表现,并进行合理的配组。
二、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通过人工选配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利用亲本间的互补效应,获得优良的杂种。
常见的杂交育种方法包括:1. 自交系选育自交系选育是一种产生纯系的杂种亲本的方法。
通过对杂种进行几代的自交以及筛选,可以获得纯系的亲本。
自交系亲本具有产量稳定、性状纯正、适应性强等优点。
2. 两系杂交与三系杂交两系杂交和三系杂交是利用两个或三个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种优势的表现获得高产和抗病性等优良性状。
两系杂交是常见的玉米杂交育种方法,而三系杂交则常用于水稻杂交育种。
3. 同源亲本杂交同源亲本杂交是指选择在基因型上相似但性状上有差异的亲本进行杂交。
通过同源亲本杂交,可以发现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而加速育种进程。
三、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育种方法,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直接调整和改变生物的基因组,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剪接调整内源基因,获得目标性状的改良品种。
高中生物常用的育种方法摘要:一、引言1.育种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2.高中生物育种方法的分类二、杂交育种1.原理和方法2.优缺点3.实例:水稻杂交育种三、诱变育种1.原理和方法2.优缺点3.实例:太空育种四、单倍体育种1.原理和方法2.优缺点3.实例:小麦单倍体育种五、多倍体育种1.原理和方法2.优缺点3.实例:苹果多倍体育种六、基因工程育种1.原理和方法2.优缺点3.实例:转基因作物七、总结1.各种育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2.适用范围和局限性3.未来育种方法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育种方法是培育优良生物品种的关键技术,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具特点,既有优点也有局限性。
二、杂交育种1.原理和方法: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优良品种。
常用的方法有杂交、自交、选择等。
2.优缺点:杂交育种能充分发挥优良基因的优势,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周期较长,且无法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3.实例:水稻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控制稻瘟病抗性和高产性状的基因组合,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
三、诱变育种1.原理和方法: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导生物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性状和品种。
2.优缺点:诱变育种具有较高的变异率和突变率,可快速获得新品种。
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筛选工作量大。
3.实例:太空育种,通过太空环境诱导植物基因突变,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四、单倍体育种1.原理和方法: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使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再通过加倍恢复为正常染色体数目,从而获得纯种。
2.优缺点:单倍体育种能迅速获得纯种,缩短育种周期。
但技术要求较高,且适用于有性生殖的植物。
3.实例:小麦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诱导,获得优质小麦品种。
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原理,周期长。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底盘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②让F1自交得F2③选F2中矮秆抗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举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①该方法常用于: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B.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人工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育种等。
3、单倍体育种:无性生殖(组织培养),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周期短。
(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休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高中生物几种育种原理及方法分析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操作:射线或化学药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大量变异个体中选择所需类型(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备注:太空育种简介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条件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变异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种植,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而且品质也得到提高。
我国从1987年开始太空育种。
1987年8月5日我国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了青椒、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开始了我国太空育种的尝试。
至今,我国已先后8次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
经过太空育种的青椒、番茄、黄瓜、水稻等作物,高产优质、抗病性强。
美国曾进行过玫瑰的太空育种,希望获得玫瑰油产量高的突变体;俄罗斯曾经进行过圣诞树的太空育种,现在大面积种植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从太空回来的圣诞树长得非常高大。
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操作:选亲本杂交,杂交得F1、F1自交得F2、选择自交(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育种基础知识1.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定义和遗传物质- 基因的概念和基因型- 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遗传的多因子控制和多基因遗传- 遗传连锁与基因定位3. 育种目标与策略- 育种目标的确定:产量、品质、抗性等- 育种策略的选择: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二、传统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步骤-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选择2.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亲本选择与杂交方式- F1、F2代及其应用- 回交育种和自交育种3. 突变育种- 突变的诱发和利用- 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的概念和分类-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标记辅助选择(MAS)的实施2.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3.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 基因编辑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四、育种实例分析1. 抗病育种案例- 抗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抗病品种的培育过程2. 抗逆境育种案例- 抗旱、耐盐、耐寒等性状的育种 - 逆境响应基因的研究和应用3. 品质改良育种案例- 营养成分的提高和调控- 果实品质性状的改良五、育种的社会责任与伦理考量1. 育种与生态环境- 育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育种2. 育种与人类健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功能性作物的开发与利用3. 育种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与生物伦理- 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六、未来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1. 系统生物学在育种中的应用- 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 系统生物学对育种策略的影响2. 合成生物学与定制育种- 合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定制育种的概念和实践3. 育种技术的整合与创新- 多技术融合的育种模式- 精准育种与智能化育种系统结语通过以上对高中生物育种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育种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原理的支持,还需要考虑社会、伦理和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一、育种方法1、诱变育种法2、杂交育种法3、多倍体育种法二、农作物常用的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也称为远缘杂交育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性状的品种的杂交。
) 2、诱变育种法生产上运用较多的杂交种类有:玉米与高粱间的杂交种—“丹玉13”;小麦与大豆间的杂交种—“豫农20”等。
3、多倍体育种法在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基础上经多次杂交,使其后代在遗传组成上能更好地符合人们需要。
多倍体育种就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或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第一代具有二倍体植株特性的单倍体,并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再进行自交或测交获得纯系植株。
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植物称为多倍体植物。
如三倍体西瓜、四倍体小黑麦等。
2、诱变育种法就是把优良植株的花粉或花药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处理,促使其发生遗传效应,再经多代加倍选择而获得稳定的新类型植株。
诱变育种能提供大量的杂交材料,育种工作者可根据要求设计合适的处理步骤,获得需要的突变类型。
诱变育种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活的特点,尤其是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诱变育种的局限性很大,诱变剂的安全性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此外诱变育种过程中操作繁杂,需要设备条件好的实验室才能实施。
3、多倍体育种法就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或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第一代具有二倍体植株特性的单倍体,并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再进行自交或测交获得纯系植株。
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植物称为多倍体植物。
如三倍体西瓜、四倍体小黑麦等。
一般认为,凡是两个亲本的核相异,并且所得到的植株为三倍体植株。
经济价值高,观赏价值也比较高,适宜规模化发展种植。
三、杂交育种1、自由授粉杂交育种法当两个自花授粉的植物或一个为雄性一个为雌性时,可采用自由授粉杂交育种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多品种混合种植。
2、测交杂交育种法若两个亲本的核相异,所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植株,且各自具有不同的单倍体的单体核和配子,则称为测交杂交。
测交时只要收集一定数量的优良品种的种子,然后在温室或大田播种,看那些品种自交后代产生的种子最多,则表明该品种所产生的种子中,具有优良特性的单体核最多。
高中生物的育种方法及原理育种是利用遗传原理和育种技术,对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生物进行选择和培育,以达到提高品种质量和培育新优良品种的目的。
高中生物中,主要包括植物育种和动物育种两个方面。
一、植物育种的方法及原理:1. 选择育种法:根据所需品质选择出具有优异特性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得目标性状更优良的后代。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选择优异特性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育种,利用遗传的不等位基因的分配规律来进行品种改良。
例如,以水稻为例,选择具有高产量、耐逆性和抗病性等优良特征的亲本进行配对,通过杂交、选择,逐代选择出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的优质水稻品种。
2. 杂交育种法:利用两个不同种质的植株之间的杂交进行育种,以获得增强或综合了两者优良特性的后代。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杂种优势和杂质不纯性。
通过不同品系的亲本进行人工配对,将两个亲本的有利特性进行综合,从而达到提高品种质量的目的。
比如玉米杂交育种中的增产杂交育种,通过将两个亲本的优势特点结合起来,产生出高产、早熟和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3. 突变育种法:通过诱变,使植物基因产生突变,进而获得有用的遗传变异体。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诱发植物基因的突变,产生具有新的、有用特性的个体,从而进行品种改良。
比如,通过化学物质、射线、基因工程等手段,诱发植物的突变,产生出耐旱、抗病、耐寒等新特性的植株,从而改良农作物的品种。
二、动物育种的方法及原理:1. 选种育种法:根据所需属性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母本和公本进行配对交配,通过世代选配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优胜劣汰和数量效应来进行品种改良。
比如,对家禽和畜种动物进行选种,根据其产量、品质、繁殖力等特性进行选择,将具有优秀特性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选配,逐代进行选选,最终获得更优良的品种。
2. 杂交育种法:利用两个不同血统的动物进行交配,选配出优良的杂种后代。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杂种优势和杂种活力。
通过选用不同血统或种群的个体进行人工配对,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养殖动物的产量和质量。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育种知识一、育种概念育种是人为干预下的生物变异,是人类对野生生物或现有品种的改造。
育种学的任务是利用、改造现有生物,创造新品种,提高品种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
依据不同的标准育种类型较多,高中阶段接触到的主要是依据原理、方法分为两种情况:1.从不良性状中把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相对性状)分离出来或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来。
如利用基因分离的原理从高秆小麦中分离出能抗倒伏的矮秆小麦品种;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把小麦中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两种性状进行重新组合获得矮秆抗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2.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
如利用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创造能分泌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种。
此内容同时也是高考经常出现的重点。
二、育种方法(一) 根据“变异的来源”原理进行育种1.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 )对矮秆(d )为显性,抗锈病(R )对易染锈病(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参见右面图解)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 1 ; ②让F 1自交得F 2 ;③选F 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 3; ④留F 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 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择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①该方法常用于:a .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b .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P DDRR × ddrr↓ F 1 DdRr↓自交 F 2F 3 离个体(纯合子)(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诱变育种等3.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 )对矮秆(d )为显性,抗锈病(R )对易染锈病(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要求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参见下面图解)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 1 ;②取F 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选取具有矮秆抗病性状的个体即为所需类型。
(4)特点:由于得到的个体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相对于杂交育种来说,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5)说明:①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植物。
②该种育种方法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
4.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3)举例: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同源多倍体的培育)过程图解:参见高二必修教材第二册第55页图解说明:a .三倍体西瓜种子种下去后,为什么要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P DDRR × ddrr↓F 1 DdRr 花药(配子) DR Dr dR dr单倍体 DR Dr dR dr纯合子 DDRR DDrr ddRR ddrr 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离体培养(组织培养技术)减数分裂 杂交 选取ddRR (矮抗)即为所需类型西瓜三倍体植株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未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而不能形成种子。
但在三倍体植株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西瓜三倍体植株的子房中去,引起子房合成大量的生长素;其次,二倍体西瓜花粉本身的少量生长素,在授粉后也可扩散到子房中去,这两种来源的生长素均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三倍体无籽西瓜)。
b.如果用二倍体西瓜作母本、四倍体西瓜作父本,即进行反交,则会使珠被发育形成的种皮厚硬,从而影响无子西瓜的品质。
②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属于小麦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
两个不同的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能接受黑麦的花粉。
杂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BDR),不可育,必须用人工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才能产生后代,染色体加倍后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八个染色体组(AABBDDRR),而这些染色体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它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4)特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5)说明:①该种方法常用于植物育种;②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5.利用杂种优势育种(选学)(1)原理:细胞质、细胞核遗传(2)方法:利用雄性不育性制种。
采用恢复系*恢复系,恢复系*品种和不育系*恢复系等组配方式进行杂交。
(3)举例:三系配套杂交育种(二)依据“工程原理”进行育种1.利用“基因工程”育种(1)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2)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
(3)举例:能分泌人类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获得,抗虫棉,转基因动物等(4)特点: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
(5)说明:对于微生物来说,该项技术须与发酵工程密切配合,才能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三、知识网络构建育种方法(一)根据“变异的来源”原理进行育种1、杂交育种2、诱变育种3、单倍体育种4、多倍体育种5、利用杂种优势育种(二)依据“工程原理”进行育种1、利用“基因工程”育种2.利用“细胞工程”育种四、经典例题分析:1、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
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
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
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
(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物杂交育种的有关知识,同时考查了有关生殖方面的知识。
就试题本身而言不难,但考生很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不能准确地绘制遗传图解。
考生在绘制遗传图解时随意性太大,没有掌握遗传图解的绘制方法和规范。
②混淆了杂交育种与单倍体育种。
部分考生在选育小麦时运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③题意理解出现偏差。
对题干中“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的理解不到位,使得部分考生难以确定育种中马铃薯亲本的基因型。
④在做题时没有考虑到利用种子繁殖和利用块茎进行繁殖对后代的影响。
答案:小麦第一代AABB×aabb 亲本杂交↓第二代F1AaBb种植F1代自交↓自交第三代F2A_B_,A_bb,aaB_,aabb种植F2代,选矮杆、抗病(aaB_),继续自交,期望下代获得纯合体(注:①A_B_,A_bb,aaB_,aabb表示F2出现的九种基因型和四种表现型。
②学生写出F2的九种基因型和四种表现型均给满分)马铃薯第一代yyRr ×Yyrr 亲本杂交↓第二代YyRr,yyRr,Yyrr,yyrr 种植,选黄肉、抗病(YyRr)第三代YyRr 用块茎繁殖变式1、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
Aa和Rr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今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内培育出矮秆抗病新类型。
应该采取的步骤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考查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杂交育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能够有目的的把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培育出合乎要求的新品种,这样从开始杂交到选育出新品种至少要3年的时间,一般需1-2年的纯化,共需4-5年的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答案:(1)让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的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2)F1自交得到F2;(3)在F2群体中选出矮秆抗病的植株。
2、假设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
现有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
为了在较短的年限内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矮秆水稻,可采取以下步骤:(1)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杂交,得到杂交种子。
播种这些种子,长出的植株可产生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花粉。
(2)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单倍体幼苗。
(3)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4)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5)从中选择表现抗病的矮秆植株,其基因型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在较短的年限内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矮秆水稻)和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确定采用的育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育种方法确定下来以后,只要知识有关单倍体育种的知识,各相关问题的回答就显得比较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