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女性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8

(二)课程英文名称:Female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

(四)课程性质:

女性心理学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运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女性心理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其前导课时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女性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描述、分析和解释女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女性心理特征、女性心理状态、女性个性心理、女性群体心理、女性发展心理、女性心理健康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批判性,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要点:

1.了解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本质;

2.掌握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了解女性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熟悉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2.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女性心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考核要求:

1. 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识记)

2.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掌握)

3.举例说明两性平等的重要性。(运用)

第二章女性心理特征

教学要点:

1.了解社会性别结构、女性心理特征及其作用;

2.理解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性别的文化表征

2.性别形成的理论

3.女性认知过程

4.女性情绪、情感过程

5.女性意志过程

考核要求:

1.社会性别结构的含义(识记)

2.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理解)

3.认识女性心理特征的作用(运用)

第三章女性心理状态

教学要点:

1.了解心理状态的概念;

2.熟悉女性心理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

3.掌握女性注意的特征与规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心理状态概述

2.注意

3.女性心理状态和注意的特点

考核要求:

1.心理状态、注意、自我表现觉知概念(识记)

2.女性注意的规律与特征(掌握)

3.女性心理状态的不同表现形式(运用)

第四章女性个性心理

教学要点:

1.了解个性的概念、心理结构、及女性的独特表现形式;

2.掌握女性需要的层次、发展,价值观与行为;

3.掌握女性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个性心理概述

2.女性个性倾向性

3.女性个性心理特征

考核要求:

1.男性与女性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表现的异同。(识记)

2. 女性个性心理特征(掌握)

第五章女性群体心理

教学要点:

1.了解服从产生的原因,制约女性群体心理氛围的基本因素,群体规范的积极

作用和消极作用;

2.了解女性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理解群体动力论;

4.女性人际关系的特点。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群体心理概述

2.女性群体中的群体动力问题

3.女性人际关系

考核要求:

1. 制约女性群体心理氛围的基本因素(识记)

2. 群体规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识记)

3. 女性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识记)

4. 群体动力论(理解)

5. 女性人际关系的特点(掌握)

第六章青春期女性心理发展

教学要点:

1.了解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发展动力;

2.理解影响青春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形成年龄特征的原因、自我意识发展

的特点及其表现;

3.理解友谊对青春期女性的意义

4.掌握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青春期女性心理发展概述

2.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3.青春期女性的人际交往

考核要求:

1.心理发展、心理年龄特征、自我意识、成人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尊

心等表现的男女差异(识记)

2.影响青春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形成年龄特征的原因(理解)

3.青春期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掌握)

4.青春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掌握)

第七章青年期女性心理发展

教学要点:

1.了解青年期女性的心理发展动力;

2.理解影响青年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

3.理解教育与职业对青年期女性的意义;

4.掌握青年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青年期女性心理发展概述

2.青年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3.青年期女性教育与求职

考核要求:

1.影响青年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识记)

2.青年期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熟悉)

3.青年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掌握)

第八章中年期女性心理发展

教学要点:

1. 了解中年期女性的心理发展动力;

2. 理解影响中年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

3. 理解健康、家庭对中年期女性的意义;

4. 掌握中年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年期女性心理发展概述

2.中年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3.中年期女性人际关系

4.中年期女性家庭与工作的平衡

考核要求:

1. 影响青年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识记)

2. 中年期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熟悉)

3.中年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掌握)

第九章成年晚期女性心理发展

教学要点:

1.了解影响成年晚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

2.理解健康对成年晚期女性的意义;

3.掌握成年晚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 成年晚期女性心理发展概述

2. 成年晚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

3. 成年晚期女性人际关系

4. 成年晚期女性生理与心理健康

考核要求:

1.影响成年晚期女性心理发展的因素(识记)

2.成年晚期女性生理特点与心理健康(熟悉)

3.成年晚期女性的心理年龄特征(掌握)

第十章女性心理健康

教学要点:

1.了解女性心理健康概念;

2.理解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因素;

3.理解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模式;

4.掌握女性心理健康检测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心理健康概述

2.女性心理健康检测

3.女性心理健康教育

考核要求:

1. 女性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识记)

2. 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因素(熟悉)

3. 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模式(理解)

4. 女性心理健康检测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掌握)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女性心理学》,苏彦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女性心理学》,(美)卡尔.霍尔奈著,窦卫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3.《现代妇女心理学》,王极盟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4.《女性的误区》,刘达悦,天津出版社,2002

生理心理学论文详解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相关理论产生影响因素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more commo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work, lif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A long period of depression,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Some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depression affects human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jor risk factors [1].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emotional, employment, study pressure, depress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but also by the community's attention. Therefore, student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relate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withou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Students plai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factor.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epression relevant theories Impact factors 一引言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免费下载】女性心理学论文女性心理健康论文

女性心理学论文女性心理健康论文 现代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与休闲调适 [摘要]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现代职业女性群体心理负荷颇重,心理健康问题较多,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普通人群的平均水平。本文通过对现代职业女性压力表现的分析,提出通过休闲活动来缓解职业女性压力的调适策略。使职业女性在参与休闲活动过程中获得愉悦、关怀及支持感,从而有效地帮助职业女性减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 [关键词]职业女性心理健康休闲调适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的解释是:“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能达到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维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而在我国的一些心理学著作中,认为心理健康是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功能[1]。 现代职业女性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她们渴求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美好,不断地去寻求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一方面,她们要同男性一样在现代化建设中拼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者;另一方面,又要担负起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教育孩子的重

任,保持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使得现代职业女性背负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目前困扰职业女性的社会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职业女性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从事高强度、高人际接触频率的人员所产生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症状[2]。其中,情绪衰竭被认为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许多职场女性长年艰辛劳作,随着阅历的增长,大多数职业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过职业倦怠,对工作提不起精神,出现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易怒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转换角色、到完全陌生的环境或从事完全不同职业的想法。有关资料显示,女性的职业倦怠是男性的3~5倍。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削弱了职业女性未来发展的竞争力。 (二)缺乏安全感 女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无论是从行业还是从职业方面来看,她们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均低于男性,失业率也大大高于男性。因此,职业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不强,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长此以往,会使她们心理失衡,健康状况过早走下坡路。 (三)缺乏自信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女性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女性心理学》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1028 (二)课程英文名称:Female Psychology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专业 (四)课程性质: 女性心理学是心理咨询专业的一门专业教育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运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女性心理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其前导课时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女性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与具体方法,能运用有关知识与理论描述、分析和解释女性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女性心理特征、女性心理状态、女性个性心理、女性群体心理、女性发展心理、女性心理健康几个部分。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批判性,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 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讨论法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要点: 1.了解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本质; 2.掌握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了解女性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熟悉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女性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2.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3.女性心理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考核要求: 1. 女性心理学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学者及其主张(识记) 2.女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掌握) 3.举例说明两性平等的重要性。(运用) 第二章女性心理特征 教学要点: 1.了解社会性别结构、女性心理特征及其作用; 2.理解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性别的文化表征 2.性别形成的理论 3.女性认知过程 4.女性情绪、情感过程 5.女性意志过程 考核要求: 1.社会性别结构的含义(识记) 2.女性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理解) 3.认识女性心理特征的作用(运用)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组织和管理 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以一定方式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按一定规则从事活动的群体或社会单位。 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实质是使别人为组织目标而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实质----心理学母体的分支。三、管理心理学的产生 霍桑实验: 1927年至1932年,研究者研究厂房照明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问题:灯光的明暗会不会对生产效率有影响? 实验结果是灯光的明暗对劳动效率并无影响。 梅约等人经过5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生产者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职工与管理人员,职工与职工之间是否有融洽的关系,而照明灯物理因素,只有次要意义。 霍桑实验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物——物关系;人与物关系;人——人关系。 物——物关系主要是技术管理的对象,包括材料、设备、资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人——物关系是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如设计舒适的劳动环境,预防工作疲劳及职业病。 人——人关系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五: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 1、个体心理 A.可以进行工作的匹配有的工作适合外向型的人,比较社交和公关;有的工作适合内向型的人,比如设计工作; B. 研究知觉,就是对人的看法和评价,在就业面试。 C.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就能实施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有趣的奥运奖励 奖励在北京奥运夺取金牌的白俄罗斯运动员,该国的一家肉类厂将为金牌得主终身供应香肠。而在白俄罗斯国内极受欢迎的国家女子篮球队,则受到该肉类厂的特别待遇。她们无论夺得什么奖牌,队员们都将终身免费享用香肠。 宾德拉为印度赢得自参加奥运会以来第一块个人金牌后,成为印度的英雄。除了1000万卢比(约合163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外,印度体育部门奖励他可终身免费乘坐火车的头等车厢。 为蒙古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块金牌的柔道选手图布辛巴亚尔除了将获得蒙国政府的1.2亿图格里克(约合1万美元)的奖金之外,蒙电信公司14日也决定免费向图布辛巴亚尔提供“9999-9999”的电话号码,因为“9”对蒙古国人来说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2、群体心理 了解群体的规范,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了解群体的沟通与冲突,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有效地解决群体中的冲突。 了解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团队建设 3、领导心理 研究领导行为与效率、领导艺术等。4、组织心理 组织文化 组织的变革和组织发展 Google的组织文化 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萌生了一个创建公司的想法。如今,google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 虽然成长迅速,但google仍然保持着一个小公司的感觉。 Google的文化是不拘礼节的。Google人的工作场所密集度很高,三四个人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大纲—生理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系统同时活动,只是程度不同。 二、定向网络 主要组成部分是:顶叶、中脑的上丘和丘脑。 1.顶叶 ●对侧疏忽综合征。 (1)对侧疏忽综合征主要表现:病人不能对出现在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2)对侧疏忽综合征原因:对损伤的大脑半球同测线索的过度注意; 注意损伤大脑半球对侧的目标出现了困难。 (3)对侧疏忽综合征特别与右半球顶叶损伤有关。 此外,研究发现,右侧顶叶同时主管对身体左右两侧及其对外部空间事物的注意力,而左侧顶叶只管对身体右边的注意。 (4)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 注意力集中时,顶叶某些神经元放电会增加且持续。顶叶皮层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2.中脑上丘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指南 课程描述及学习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咨询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科学的描述求助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能够从整体上对求助者的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第 1 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女性心理学角度)

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摘要: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于追求真爱。作为一个女性形象,她敢于挑战父权,追求男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平等,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女性形象 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也是我国戏剧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作为《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有反抗精神,敢干追求真爱,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学界对杜丽娘形象的分析有很多,有的从杜丽娘的生死为情的角度展开,有的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展开,有的从杜丽娘与其他女性形象的对比来展开,却没有对杜丽娘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也没有涉及青春期女性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笔者认为,杜丽娘作为青春期少女,有其特殊性,应该被重视。本文拟从性别视角,青春期少女心理、青春期少女行为等方面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独特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一、从性别视角看杜丽娘的女性形象 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研究界关注的对象,然而把性别和文学相结合,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女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之后的事①。在美国埃托奥和布里奇斯写的《女性心理学》中说“性指基于构成解剖和繁殖功能,个性作为女性或男性的分类,是男女基于生物学的区分;性别指女性或男性的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涵,指对男女角色和行为的社会期待”②。性别的文化表征之一是女性和男性的刻板定型,即对女性或男性存在的刻板印象,认为某些特征、行为和角色更多的代表女性,其他的则代表男性③。 从这一理论来看,杜丽娘所处的社会时代认为“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④,很明显这些要求对女子的社会约束很深,也正因为有这些对女子的刻板定型,所以《牡丹亭》中的 ①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P2. ②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8. ③埃托奥和布里奇斯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22.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的概念 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 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3.电记录法 4.生物化学分析法 5.分子遗传学技术 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 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 进行寻根究底的 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 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 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 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 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二是前额叶病人往往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之间进行转移。顶叶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是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参与注意过程 中脑上丘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视觉定向的作用。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丘脑枕核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损伤后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03、 418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

很经典的女性心理学

女性心理学 1女人解析 1.1前言我是从社会的旁观者角度,来写这篇文章的。观察人类,只有置身人类之外,否则就会严重地受到影响。本文从我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现实社会现象,分析女人的一些普遍特性,和女人中特定群体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女人。人是复杂的,而女人尤其复杂。男人的复杂性,在其思想的复杂和心机的深奥;而女人的复杂,在于各个女人之间差异很大,形态万千,没法用统一的模式去认识和理解。而具体每个女人,其实并不是特别复杂。很多搞文艺的男人,也主要以感性去认识和决策,心态、性格、行为表现等特点类似女性。1.2女人的先天遗传特点男人和女人,本质上不是一种动物,差异很大。猩猩和人的基因差异,只有2%,而男人和女人的基因差异,相差23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则达到2-3%!所以,单纯从基因上看,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比猩猩和人的差异还要大!男人和女人,天然遗传的差异,造成特点的差异。后天形成的文化心态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先天遗传的差异,从结果上是类似的。只是,先天的更难以改变。女人体质,普遍地不如男性。这在以体力劳动为重要支撑的以前的人类社会,是一个主要弱势。即使在现代社会,因为社会治安仍然不够理想,女人体质上的弱势,也使其人身安全等成为一生的弱项。但是,体力劳动在现在社会已经不是很重要;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安全也越来越有保障。女人在体质方面的弱势,已经非常淡化。女人在逻辑思维等方面,也普遍不如男性。这一方面可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另外也有女人在社会上的定位有关。女人在小时候,往往在学习上比男人具有优势,而到一定年龄后,优势就逐步翻转。这种情况,与社会对女人的身份定位,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家庭和社会,把女人放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对女人缺乏太高的要求,造成女人普遍的进取心相对薄弱,不主动去面对现实,挑战科学和生活。女人成人后在逻辑思维及科技方面的普遍弱势,究竟遗传占了多大比重,很难说。而社会的定位,导致女人没有必要去进取,并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女人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应该是起了非常大的负面作用。女人中在科技上出类拔萃的,也不乏其人,说明女人是可以做到和男人一样具有科技头脑的。社会的定位,是女人应该娇弱,需要保护,不需要自己具有太高能力,这对女人的成长和最后定性,起了决定性作用。这种社会定位,是传统社会的特点,也是男女关系的主要支撑之一。试想,如果女人都肌肉发达,逻辑清晰,社会和技术能力超强,那男女之间的婚恋会是一种什么形态?肯定会造成对传统婚恋形式的颠覆,并导致家庭的普遍解体,使母系社会的再次到来。1.3女人的后天特点上面已经分析,女人在逻辑思维和科技能力等方面,在社会上的弱势,遗传可能有一定影响,而社会对女人的定位,可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温柔,娇媚,含蓄等,是女人的普遍特点。这些特点,遗传因素起了一定作用,但社会定位仍然起了主要作用。我们观察到,在生物界,雄性和雌性动物,有的在形体上有较大差异,有的在性情上有一定差异。但是,在性格等方面,很少有人类男女这么大差别的。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产物。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有女人,女人就在各个方面不在有相对的先天弱势,也不会有社会对男人女人的分别定位,女人是社会的全部,会重新确定相互的社会关系,在男女组成的社会中的很多女人的特点,将会弱化甚至消失。男女性格,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主要是社会定位的结果。在以前的社会,社会对每个人的定位比较明确比较单一。而现代社会,开始崇尚自由,崇尚人性,对人的强制性定位越来越少。这样,男人女人,因社会对性别定位的影响就小多了。所以,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是性别表现的多元化。男人可能象传统的男人,可能中性化,可能女人化;而女人也一样,可能继续象传统女人,可能中性化,可能男人化。这种趋势和表现,已经在现实社会中很普遍。相应地,同性恋,一生不婚,经常离婚等社会现象,在社会上开始越来越多。这是社会自由化的必然结果。自由恋爱的结果,必然性开放;性开放的结果,必然是家庭的普遍解体。这是规律决定了的趋势,目前仍然处于进程中,还没有达到最后结果。1.4女人不是完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