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第四章、定量分析样品.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101
一、验证目标和范围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的验证目标是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选择性、稳定性和测定限等指标。
验证的范围应包括常规样品、稳定样品和特殊样品等方面。
二、验证计划和报告验证计划应包括验证的目的、范围、方法、样品、检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验证标准和指标的确定、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验证报告应包括验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具体的验证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三、适用性验证方法要考虑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包括样品的特性和要求、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样品制备和处理的方法、测定限和线性范围等因素。
四、准确性和精密度准确性和精密度是衡量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指标。
准确性的评估包括系统误差的测定和修正,常用方法有标准样品、对比法和加标回收法等。
精密度的评估要考虑到实验操作的稳定性和方法的重复性等因素。
五、选择性和特异性选择性和特异性是评估定量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识别和测定能力的指标。
选择性的评估要考虑方法的干扰物质的影响和实际样品的复杂性。
特异性的评估要考虑到方法对其他物质的干扰以及交叉反应的影响。
六、线性范围和灵敏度线性范围是评估定量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目标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指标。
灵敏度是评估定量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低浓度范围内变化的敏感性的指标。
线性范围的评估要包括线性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的确定。
灵敏度的评估要考虑到检测限和测定限等因素。
七、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估定量分析方法在时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受性的指标。
稳定性的评估要包括样品的稳定性、试剂的稳定性和仪器的稳定性等方面。
八、测定限测定限是评估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测定的最低浓度的指标。
测定限的评估要考虑方法的灵敏度和噪声的干扰等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药典2024年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草案)主要涵盖了验证目标和范围、验证计划和报告、适用性、准确性和精密度、选择性和特异性、线性范围和灵敏度、稳定性和测定限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第一节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与特点(自学)第二节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自学)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改变、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该验证过程亦被称为方法再验证,方法再验证的内容可以是全面验证或是部分验证。
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需验证的分析项目有:鉴别试验,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以及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的测定。
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方法也应作必要验证。
验证内容有: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视具体方法,拟定需要验证的内容。
表4-3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要求,可供参考。
一、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一)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1、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并按下式计算回收率;或用本法所得的结果与己知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加入量:加入对照品的量。
一般与制剂原有的含量按1:1加入。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得其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无法直接测试(采用对照品对照法计算含量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或可推算出的情况下,该项目可不再进行验证。
2、制剂的含量测定:主要测试制剂中其他组分及辅料对含量测定方法的影响。
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制剂各组分混合物(包括制剂辅料)进行测定,回收率的计算同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项下。
如不能获得制剂的全部组分,则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回收率则应按下式计算;或用本法所得的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第四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定量分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取样、试样的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掩蔽、测定、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本章仅就试样的采取和处理,分析试样的制备和分解,测定方法的选择以及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进行简单讨论。
§4-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采取和制备必须保证所取试样具有代表性,即分析试样的组成能代表整批物料的平均组成。
否则,无论分析工作做得怎样认真、准确,所得结果也毫无实际意义;而无代表性的分析数据,会给实际工作造成严重的混乱。
因此,慎重地审查试样的来源,使用正确的取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举例)取样大致可分三步:(1) 收集粗样;(2) 将每份试样混合或粉碎、缩分,减少至适合分析所需的数量;(3) 制成符合分析用的样品。
为了保证取样有足够的准确性,又不致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应该了解取样过程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方法。
1. 取样的基本原则正确取样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大批试样(总体)中所有组成部分都有同等的被采集的几率;(2) 根据给定的准确度,采取有次序的和随机的取样,使取样的费用尽可能低。
(3) 将n个取样单元(如车、船、袋或瓶等容器的试样彻底混合后,再分成若干份,每份分析一次,这样比采用分别分析几个取样单元的办法更优化。
2. 取样操作方法试样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试样的性质和均匀程度也各不相同。
因此,首先将被采取的物料总体分为若干单元。
它可以是均匀的气体或液体,也可以是车辆或船支装载的物料。
其次,了解各取样单元间和各单元内的相对变化。
如煤在堆积或运输中出现的偏析,即颗粒大的会滚在堆边上,颗粒小或密度大的会沉在堆下面,细粉甚至可能飞扬。
正确划分取样单元和确定取样点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针对不同种类的物料简略讨论一些采样方法。
⑴组成比较均匀的物料这一类试样包括气体、液体和某些固体,取样单元可以较小。
对于大气样品,根据被测组分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气态、蒸气或气溶胶)、浓度及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可用直接法或浓缩法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