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0
慢性结肠炎腹泻,大便后有便不尽,肛门下坠,疼痛中医案例
分享。
有患者向我咨询,经常有腹泻,大便后有便不尽的感觉,严重情况还会有肛门下坠,疼痛的情况,这种情况怎么办?其实这种看病的问题三言二语说不清楚,我通过我这里治好的病例给大家讲一下治疗这病的方法,去年看过一个患者,是女性,年龄39岁,来看病的时候,自己叙述,肠镜检查确诊是慢性结肠炎,另外还有一个溃疡,经常的大便次数多,便后有便不尽的感觉,查其舌苔黄腻,中医辨证是肠道有湿热,我给她用的药是黄芩,赤芍,白芍,丹皮,桃仁,薏米,冬瓜子,马齿笕,败酱草,木香,黄连,桔梗,患者用这个药方服用35天,大便正常,一天一次,便后异物感消失。
这个是通过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的方法治愈慢性结肠炎,药方是来源于芍药汤和大黄牡丹汤加减。
今天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行血调气法治愈休息痢(慢性阿米巴结肠炎)病案:李某,女,37岁。
初诊:1959年。
主诉及病史:1947年夏秋之间突发腹泻,大便呈黏液、脓血样,每日三十余次;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及里急后重、疲劳、精神紧张,着冷及饮食不慎等均可引起发作,休息后减轻。
诊查:脉弦濡细,左腹部有压痛;肝肋下二指,质软轻度压痛。
大便镜检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阿米巴培养阳性。
钡剂灌肠检查:局限性降结肠下部慢性结肠炎。
辨证:久痢伤阴,阴虚则生潮热。
治法:议倪涵初治痢三方以治之。
处方:全当归9g 桃仁4.5g 地榆炭4.5g 炙甘草2.4g 赤白芍各6g 炒香白薇9g 马齿苋6g 煨木香3g 朱茯神12g 炒黄芩4.5g 炒枳壳4.5g 小川黄连2.1g 红花2.4g 5剂二诊:下痢赤白相间,挟杂脓血,湿热瘀滞,互蕴大肠,肠回拘急,腹笥疼痛,阴伤神荡,寤不安寐,自汗涔泄,胃热熏灼,上逆呕泛,潮热缠绵不退。
舌边尖红刺满布。
治以和养之中而寓清疏之法。
处方:仙半夏6g(杵)左金丸3g(分吞)炒香白薇9g 马齿苋9g 杭白芍6g 朱茯神12g 泡远志4.5g 炒枣仁12g(研)浮小麦15g 青皮、陈皮各4.5g 广木香3g 建兰叶3片扁豆花9g酒子芩4.5g 5剂三诊:脉来弦濡,弦属肝亢,濡系湿滞。
下痢由于湿热蕴结,肝亢由于营阴积亏。
风阳内动,上扰清空,为头脑昏胀,两耳鸣响。
潮热淹缠,又加惊悸,寐不兴酣,幻梦颠倒。
下痢脓血已减。
舌边尖尚红。
以柔肝养营、清肠剔垢为治。
处方:生石决24g(先煎)白蒺藜9g 明天麻6g 夏枯草12g 青蒿子9g 朱茯神12g 泡远志4.5g 炒枣仁12g(研)马齿苋9g 香连丸12g(分吞)砂仁2.4g(拌捣)鸡内金9g 赤白芍各6g 青皮4.5g 扁豆花9g 7剂四诊:阴亏之体,潮热最易羁留。
惟其阴亏,当然血少,故惊悸少寐,又增咽喉干燥、昏眩耳鸣。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很多患者开始寻求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
附子理中汤和逍遥散是中医中药中常用的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方剂,而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是一种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固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
其主要成分包括附子、干姜、茯苓、生姜等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
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附子理中汤可通过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调节肠道功能,从而减轻慢性结肠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逍遥散三、穴位敷贴穴位敷贴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敷贴中药,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敷贴,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加快康复。
四、疗效分析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患者服用附子理中汤和逍遥散后,往往能够减轻腹泻、腹痛等症状,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
而结合穴位敷贴,可以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附子理中汤和逍遥散均为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结合穴位敷贴治疗,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道,还可以通过穴位刺激调节气血,调和脾胃功能,从而加速康复过程。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不利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散风行气法治愈慢性泻利证(慢性肠炎)病案:夏某,男,41岁。
初诊:1991年12月20日。
主诉及病史:腹痛腹泻一年余。
1990年10月间发生腹中痛胀鸣响,继而泄泻稀水,日二三次,经过治疗,时而泻止,但便行如栗带冻垢,时而便泄。
经纤维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诊查:脐腹时痛,便行溏薄不畅,间夹冻垢,粪色青;右少腹自觉有块攻撑,按之似有似无,夜间腹中灼热;饮食不减,食后肋下觉胀。
呃逆,口干渴饮,以清晨为甚;舌苔灰黄,脉细弦。
辨证:外风内侵,浊阻气滞。
治法:散风行气,升清降浊。
处方:防风6g 羌活5g 白芷6g 砂仁2g 蔻仁2g 天花粉10g 枳壳10g 白术10g 广木香6g 陈皮6g 苏梗6g 厚朴5g 焦山楂15g 焦神10g 广藿梗10g 大腹皮10g 刀豆子10g 6剂二诊:1992年7月6日。
药后大便较畅,粪带青色未除,脐腹部疼痛已止。
呃逆亦平,左少腹攻撑依然,口渴欲饮,舌苔灰垢消失而呈微黄,脉弦。
原方去刀豆子、蔻仁,加黄芩10g、乌药10g、青皮10g,6剂。
1三诊:1993年1月22日。
排便畅利,间日行;腹不作痛,左少腹气撑引及睾丸;胃纳佳,口渴除,舌苔薄黄,脉弦。
原方增减,制成丸剂,缓调而善其后。
处方:防风6g 白芷5g 乌药6g 广木香6g 小茴香5g 金铃子10g 苍术10g 白术10g 天花粉10g 广藿梗10g 槟榔6g 枳壳10g 焦神10g 炙黄芪15g 羌活5g 砂仁2g 陈皮6g 吴茱萸2g 青皮10g 白芍10g 茯苓10g 枸橘李10g 荔枝核10g上方配10剂,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早晚各以开水送服10g。
按语本例病经16个月,而精神不衰,饮食不减,脾胃之气未伤,此其一;泄利不畅,粪带青色,腹中痛鸣,气聚成瘕,浊阻气滞,此其二;再与舌苔灰黄、脉弦三者相参,此证非虚非寒非热明矣。
中医对慢性结肠炎的辩证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
主要症状特点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性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且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
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或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为多见,男稍多于女。
我国发病率较国外为低,近年来本病似有增加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的“痢疾”、“泄泻”、“便血”等范畴。
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
初起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犯及脾胃;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因湿热之体复饮食生冷以致脾胃损伤,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或因感受暑湿热毒之邪,从而湿热毒邪内蕴,下迫肠道,气血凝滞,壅而化脓;出血日久,亦必耗血伤阴。
久病入络,可致瘀血内阻;病久脾肾阳虚,清阳不升而中气下陷,温运无力而胃关不固。
慢性结肠炎病人多表现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烟、禁酒及避免使用酸、辣、呛(如辣椒、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以免引起肠道敏感,加重腹泻。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疾病,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
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便下黏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
慢性结肠炎以其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成为现代医疗的难题之一。
由于肠黏膜长期充血、水肿甚至溃疡,肠道环境紊乱,吸收和排便功能异常;在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易导致肠黏膜组织增生,引发结肠癌。
俗话说得好,病靠“三分治,七分养” ,要想有效地改善慢性结肠炎的症状,防止病情的恶化发展,饮食调养很重要。
由于慢性结肠炎造成的长期腹泻,导致饮食营养“穿肠而过”,加大了饮食调理的难度,食物的选择、料理和进食方式都要格外注意才行。
我已年过古稀,患慢性结肠炎曾持续30年之久。
开始时急性发作,发寒发热,腹泻如流。
以后转为慢性,时而腹泻,时而便秘,经常跑医院求助西医西药,抗生素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开始一段时期应用,可见一些疗效。
但随着时日的迁延,虽药量越用越大,品种越用越多,什么土霉素、青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红霉素、金霉素和氟呱酸等都使用过;什么口服、肌注、滴注和灌肠等都运用过,而药效却越来越微。
特别是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有害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有益细菌也惨遭其殃,导致了生理机能严重紊乱,给我的身体、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曾在地区外贸系统担任过一定的领导职务,联系供销,乘车搭机,乃是我的本职需要。
记得有一次我从长沙乘火车去广州,车上拥挤不堪。
在车上我结肠炎发作了,却不能上厕所。
此时我腹部绞痛,伸不直腰,卷缩一团蹲在车上,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直流,列车员见了我如此惨状,马上将未开放的厕所开锁,优先让我方便,类似如此尴尬情景举不胜举。
一句话,慢性结肠炎的痛苦伴随我煎熬了30个春秋。
直到1990年,我逐渐意识到,医治这种顽疾,光靠抗生素不行,应该转变观念,向中草药求救。
此时,巧遇文艺界一位退休的钟大姐,她向我详详细细介绍了可用五味中草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用量与用法。
这五味中草药是:车前草、马齿苋各50克(晒干),黄连、黄柏、黄芪各15克,前两种可到野外自采,后三种可到中药店购买。
先将“三黄”煮沸10分钟,再将“三草”混煎15分钟,煎成750克水剂,早、中、晚饭前三次分服,12小时后可见药效……我听得入神,并做了笔记,回到家里,立即翻阅病理学和中草药典。
药典阐述:马齿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匍匐地面,叶片小,倒卵形,黄色小花,能耐旱,生命力强,味甘凉,是消炎退热良药,特别是对急、慢性结肠炎有特效。
车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呈长卵形,花序穗状,结蒴果,叶甘凉,叶片和其根是利尿止泻良药。
我立即到野外采回“二草”烘干,并到中药店买回“三黄”,备药就绪,照煎照服,果见初效。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瘀毒型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亏肾虚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饮食:1、银花红暮粥:红薯,大米,金银花,生姜。
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
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4个月,方可逐步收效。
红薯含大量食物纤维,可加强肠蠕动,其所含的多量维生素E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红薯饭内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抗炎功能,与生姜调胃和中的作用相结合。
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2、马齿苋饭:马齿苋,大米。
马齿苋洗净切细,和大米调和。
加水常法煮饭。
可早晚服食。
连服15日以上。
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
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
乡间以马齿苋加肉作馅,包饺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3、山药芡实扁豆糕: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结肠炎中药方剂1、结肠炎药膳:白芨粥配方用白芨10克,大米100克.将白芨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白芨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粥100克.此方养胃,止血,消肿.对大肠溃疡便血病人尤佳.2、结肠炎药膳:柴胡桂枝饮取柴胡25克,半夏20克,白糖20克,桂枝15克,人参,黄芩,白芍,生姜,大枣各10克,甘草6克.将以上药物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20分钟.停火,滤去渣,在药液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每日3次,每回用50克.3、结肠炎药膳:粟米粥配方用粟米50克,茯苓20克,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各15克,桂枝10克.将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桂枝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煮25分钟.停火,滤去渣,留药液.再将粟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入药液,清水适量,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粟米50克。
4、结肠炎的症状便秘: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
腹痛: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
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结肠炎饮食保健1、肠炎的初期保健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细挂面等。
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2、肠炎的好转期保健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等。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第一部分:中草药秘验方治疗急慢性肠炎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以前者为多见。
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证]病例一:工x,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
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
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
大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
9剂诸恙皆除。
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4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
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
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
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
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苦参30克。
[制用法]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一、慢性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无法运化水谷,导致湿邪内生,湿热蕴结,进而引发慢性肠炎。
2. 湿热内蕴: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品,损伤脾胃,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导致肠道传导失常。
3.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肠道传导不畅,血瘀内生,引发慢性肠炎。
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邪内蕴者。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2)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内蕴者。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等。
(3)理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当归、丹参等。
(4)调和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5)温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腹泻者。
常用药物有干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等。
2. 饮食调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坚硬食物。
(2)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燕麦、蔬菜、水果等。
(3)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 针灸治疗(1)主穴:足三里、天枢、气海、脾俞、胃俞。
(2)配穴:根据病情加减,如湿热内蕴者加曲池、内庭;气滞血瘀者加膻中、血海。
4. 推拿治疗(1)按摩足三里、天枢、气海、脾俞、胃俞等穴位。
(2)按揉腹部,顺时针方向,力度适中。
(3)揉按腰部,放松腰部肌肉。
三、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入不洁食物。
3.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5. 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以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主。
通过中药、饮食、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注意生活调理,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治疗慢性肠炎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慢性肠炎的方子:1. 健脾益气方:-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厚朴、炒麦芽。
- 功效:健脾益气,调和脾胃。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的患者。
2. 清热利湿方:-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泽泻、滑石、薏苡仁。
- 功效:清热燥湿,利水消肿。
-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腹痛腹泻,大便臭秽的患者。
3. 疏肝理气方:- 组成: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白芍、甘草。
-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 适应症:适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的患者。
4. 温阳健脾方:- 组成:干姜、附子、肉桂、白术、茯苓、炙甘草。
- 功效:温补脾肾,助阳化湿。
- 适应症:适用于脾肾阳虚,腹痛喜按,四肢不温的患者。
5. 养血润肠方:-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白芍、阿胶、火麻仁、郁李仁。
- 功效:养血润燥,润肠通便。
- 适应症:适用于血虚肠燥,大便干结,面色无华的患者。
6. 清热解毒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牛蒡子、甘草。
-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热。
-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热,热毒内蕴,腹痛腹泻的患者。
7. 健脾养胃方:- 组成:山药、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白术。
-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生津。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口干舌燥的患者。
在使用这些中医方子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慢性肠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慢性结肠炎是由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主要证型包括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
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主要思路是调理脾胃、清热化湿、行气活血。
附子理中汤是治疗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型的经典方剂,具有温中散寒、燥湿祛湿的功效。
逍遥散则是治疗气滞血瘀证型的常用方剂,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作用。
这两味中药联合应用可以综合调理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机,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针灸穴位敷贴也是一种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敷贴,可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附子理中汤联合逍遥散的药理作用附子理中汤的主要组成是附子、干姜、甘草、大枣等中药,并以附子为主药。
附子性味辛温,归心、肾、脾、胃经。
其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祛湿化痰、理气止痛。
适用于阳虚寒凝、痰湿凝结、气滞疼痛的症状。
逍遥散的主要组成是川乌、槟榔、川芎、丹皮等中药,并以川乌、槟榔为主药。
逍遥散的性味苦寒,归肝、胃经。
其主要功效为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消食化痰。
适用于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消谷不化等症状。
附子理中汤与逍遥散联合应用可以互补彼此的药理作用,共同调理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机。
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脾胃虚弱、湿热蕴结的证候;逍遥散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气滞血瘀的证候。
联合应用两味中药能够全面调理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三、针灸穴位敷贴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针灸穴位敷贴是利用中药贴敷于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达到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
慢性结肠炎患者常见的针灸穴位有关元、天枢、大椎等,这些穴位可以温通脾胃、活血化瘀,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
通过针灸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同时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腹泻、便秘等症状。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荆芥连翘汤合痛泻要方治慢性结肠炎病案:吴某,男,40岁,2013年10月11日。
主诉:腹泻伴黏液血便2年余。
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腹泻,腹泻前伴肠鸣腹痛,时伴红色黏液,肛门下坠感,吃辛辣油腻食物后加重,情绪焦虑时病情也加重,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服多种西药,病情时好时坏。
初诊:患者形体肥胖,急躁易怒,腹痛腹泻,黏液血便,肛门坠胀不舒,进食好,口干苦,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辨证审机:肝郁气结,大肠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泻肝补脾。
方药:荆芥15克连翘15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焦白术15克防风30克白芍3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乌梅10克。
七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各一次,口服。
嘱其节制饮食,调节心情。
二诊:2013年10月18日。
大便次数减少,每天2-3次,腹痛、黏液血便、肛门坠胀均减轻,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上方七剂。
三诊:2013年10月25日。
大便每日1-2次,仍有少许红的黏液,上方加地榆炭10克,大黄炭10克,七剂。
四诊:2013年11月2日。
二便正常,余症消失,改用补脾益肠丸,服一个月,补脾固肠。
按语荆芥连翘汤在晚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中记载,日本一贯堂医学方中,加入黄连、黄芩,视为青年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散风理气泻火解毒的功效,同用于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炎症;痛泻要方泻肝补脾,为治疗肝郁脾虚泄泻的常用方,笔者近年用上述二方加减治疗数例慢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86-87,杨晓宁医案。
杨晓宁,1957年生,黑龙江省第三批中青年名中医,1983年就职于齐齐哈尔市第一院中医科,现任中医科主任,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老年病重点专科带头人,齐齐哈尔市中医老年学科梯队带头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慢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导语:如果有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同时还伴有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失眠多梦、乏力发热等情况,要注意了可能是慢性结肠炎,这种疾病会反复无常,如
如果有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同时还伴有食欲不振、腹痛腹胀、失眠多梦、乏力发热等情况,要注意了可能是慢性结肠炎,这种疾病会反复无常,如果延误治疗时机,或是盲目治疗,会导致肠溃疡穿孔出血、肠癌变等危险并发症,因此要积极治疗此病。
中药可针对慢性结肠炎的各种病因辩证施治,采用外用和内服两种结合能够健脾止泻、理气止痛。
1.人参山楂茶
配方
人参10克、山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莲子10克、山药10克、陈皮6克、泽泻6克、甘草6克、白糖30克。
制作
1将以上药物洗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
人参10克、山楂10克
2将铝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停火,滤去渣,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食用:代茶饮用。
功效:补脾胃,止泄泻。
对营养不良,皮肤缺乏光泽之肠炎患者食用尤佳。
2.丁香面
配方
丁香2克、草果1只、白面条250克、味精3克、盐3克、胡椒粉3克。
如何用中医治疗肠炎治慢性结肠炎的药方
*导读:我们在生活中时常总会出现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这就就表示肠胃功能已经受到威胁,会导致肠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各种疾病产生,严重损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
为了预防肠炎等疾病侵蚀我们的肠胃,除了在饮食,日常保健方面注意外,也可从中医角度出发,可以服用一些适合自己体质的中医药方。
①淮山药方
配方:淮山药30克,谷芽15克,炮干姜10克,黄连6克,白芍12克,地榆炭18克,合欢皮20克,乌药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腹痛,腹泻,肠鸣,里急后重,大便挟有粘液,便后腹痛消失等症。
②赤石脂汤
药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有温阳益气,涩肠止泻之功效。
主治于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