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作红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详解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27
病例分析: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病例分析:刘某,女,41岁。
患者自2000年开始腹泻,服用多种抗生素,腹泻停止。
后每到夏季或休息不好,过于劳累即出现腹部疼痛、泄泻等症。
应用中西药治疗有短时效果,但泄泻一直未愈。
2012年冬季因出差野外受寒,出现水泻,时轻时重持续至今,重时日7~8次,轻时日1~2次。
去年10月在省级某医院作结肠镜检查,发现在距肛门15cm处肠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现症见:泄泻,日4~5次,左下腹部疼痛,肠鸣,肛门有下坠感,食少腹胀,面色萎黄,畏寒肢冷。
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腻色白,脉沉细无力。
诊断: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气虚下陷)。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
方药: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桂枝5g,白芍10g,柴胡6g,升麻6g,薏苡仁30g,诃子肉12g,砂仁8g,陈皮10g,泽泻12g,炮姜5g,制附子10g,炙甘草3g,生姜10g,大枣15g。
7剂,水煎服二诊:水泻止,大便日1~2次,有时溏便,左下腹仍胀痛,肠鸣。
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腻色白,脉沉细。
上方加赤石脂15g。
7剂,水煎服。
三诊:大便日1次,肛门下坠感消失,腹胀大减,饮食增加,但左下腹仍时有疼痛,舌苔薄白,脉沉细有力。
上方去赤石脂,加煨肉豆蔻10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吴茱萸5g。
10剂,水煎服巩固效果。
专家介绍赵志章,原陕西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陕西省医学会第二届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委。
从医50余年,曾参加“三线医疗队”,荣获“三等功”;曾参加“中国赴苏丹医疗队”。
50多年来一直坚持参加临床、教学、科研的医疗实践工作。
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
参加“世界生物学工程医学学术会议”和“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并发表论文。
实施中西医结合,不断研究,探讨对疑难病、慢性疾病、肿瘤病的诊断和治疗,取长补短,独创一家。
为患者及朋友解除病痛,解决疑难。
擅长治疗:失眠、心脑血管疾病、胃炎、结肠炎、腰腿疼、风湿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便秘、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哮喘病、癌肿及癌性疼痛的治疗、疑难杂症等。
〖国医验⽅〗慢性结肠炎中医⽅2则【国医验⽅】慢性结肠炎中医⽅2则慢性结肠炎是⼀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的疾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出现黏膜⽔肿、溃疡甚⾄出⾎性的病变。
慢性结肠炎辨证分型,分清寒热、虚实、阴阳属性,再对症治疗,所以不能盲⽬⽤药,⼀旦⽤错,药物的性味相反,反⽽会加重症状,所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或咨询专业医师。
慢性结肠炎为良性疾病,不会危及患者性命和寿命,但可影响⽣活质量,建议患者通过中医诊治,⼀般都可痊愈。
慢性结肠炎中医⽅:1:葛枳⼆仁汤(国医⼤师徐经世⽅)【功能】:健脾和胃,利湿⽌泻。
主治慢性结肠炎属脾虚湿滞,腑⽓失利的虚实夹杂症。
【配⽅】:葛根30g,桔梗15g,苍术15g,枳壳15g,槟榔9g,桃仁10g,马齿苋15g,五⾕⾍6g,陈⽪15g,薏苡仁30g,扁⾖花6g。
【⽤法】:⽔煎服,每⽇1剂。
【⽅解】:取葛根、精梗以升提醒牌、启发脾机,配苍术燥湿运牌,和胃精⼟,⽅⽤积壳、槟榔、桃仁宽肠导滞,推陈出新:马齿苋、五⾕⾍清热解毒,健脾清积,陈⽪、薏苡仁、扁⾖花理脾和胃,利湿⽌泻,全⽅合⼒,以收良效。
2:仙桔汤(国医⼤师朱良春⽅)【功能】: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慢性结肠炎,脾虚湿热所致之久泄。
症见经常泄泻,时轻时重,或腹胀,便溏夹有黏液或间见少量脓⾎,反复发作不愈者。
【配⽅】:仙鹤草30g,枯梗6g,⽩槿花9g,炒⽩术9g,⽣⽩芍9g,⽊⾹(后下)5g,炒槟榔2g,乌梅炭4g,⽢草4g。
【⽤法】:⽔煎服,每⽇1剂。
【加减】:慢性结肠炎伴有肝郁脾滞者去槟榔,加柴胡4g,萆薛15g,秦艽9g;泄泻⽇久体虚⽓弱⽽腹胀不著者去槟榔、⽊⾹,加党参12g,炙黄芪15g,炙升⿇4g;腹痛甚者加重⽩芍(15~-30g)与⽢草(9~15g);湿热明显者加地锦草30g,⽩头翁10g。
慢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为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性疾病。
本病病变范围广泛,病程较长,难以治愈,且愈后容易复发,为临床难治病之一。
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相当于“ 泄泻” 、“ 痢疾” 、“ 肠癖” 、“ 滞下” 范畴。
现就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近况概述如下:一、中医辨治思路及经验刘氏、邓氏认为:慢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一般责之于久泻脾虚、健运无权,或脾病及肾、肾阳亏虚,故以健脾止泻、温肾固下为常规治法。
但临床所见,证情复杂,病机错综,有兼肝郁、食滞不化、湿热留恋、肠间蕴热、中气虚陷、关门不固、久泻伤阴等,中医应采取病证辨治,并将临床用药思路概括为:消补同用,以助脾胃运化;在治疗中选用补脾益气利湿药的同时,加山楂、建曲、枳实等消导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寒热并进,以祛胃肠湿热:慢性结肠炎每多正虚邪实,正虚者脾虚气弱,或为脾肾阳虚。
邪实者,多为湿热逗留肠道。
在治疗上,既要温补脾胃,又需清化湿热,才能取得效果。
常用干姜配白头翁、吴茱萸配黄连、肉桂配马齿苋加入方剂中。
温涩合参、振奋脾肾阳气:慢性结肠炎泄泻日久,脾病及肾,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以致脾肾阳虚,泻下清稀,缠绵不愈。
临床用药宜温涩合参,温补脾肾,使脾肾阳复;收涩固脱,以免阴伤阳脱。
方用四神丸或附子中理中汤加乌梅、诃子、女贞子。
祛风胜湿,升举下陷中气:慢性结肠炎系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脾为湿困,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清浊不分,并走于下发为泄泻。
常用羌活、防风、升麻、柴胡之类配方用药,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扶土抑木,调和肠道功能:慢性结肠炎常因失眠、焦虚、忧郁发病或加重。
为气机受阻,功能紊乱,肝、脾、胃三脏失和所致。
在临床中多用百合、柴胡、白芍、生白术、陈皮、防风,以调达肝性之刚,涵养其木;以醒脾养血益胃之剂培其土;以疏肝解郁清心之剂安其神。
李氏总结张继泽教授治疗慢性结肠炎( 脾虚肝郁型) 的临床经验。
慢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结肠炎性病变,属于中医“泄 泻”“痢疾”等范畴。
其临床主要 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含血、脓 和黏液等。
现介绍一则治疗慢性结 肠炎的有效方。
具体方法:炒白术、炒山药 各30克,党参、白芍、苍术、车前 子、薏苡仁各15克,陈皮、柴胡、 防风各10克,甘草6克。
用水煎服, 每日1剂,分2次服用,1周为1个疗 程。
此方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面 色萎黄、神倦纳呆、脘闷不适、常 有肠鸣、下腹隐痛、时有里急感、 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〇3此方是完带汤合痛泻要方加| 2020/6上 丨糊綱百病妙治宪带汤为主治疗 馒蚀结肠炎减。
完带汤主要有健脾燥湿、疏肝 理气功效,痛泻要方则能补脾柔 肝、祛湿止泻。
慢性结肠炎病程 长、易复发、缠绵难愈,且属虚证 居多。
选择常用的固涩止泻药往往 疗效欠佳或无效,而以补脾化湿、 调肝理气法则多能收到满意效果。
若久泻不止,上方可酌加升 麻以升阳止泻;若舌苔黄腻者,可 加黄连、炒木香清热燥湿、理气止 泻。
(成都中医药大学蒲昭和邮编: 610075 )中药足浴泠法賒足癣足癖多因湿热侵袭、湿热下注 所致。
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为 主。
中药足浴方可祛除足癣,效果较佳。
1. 木瓜、甘草各30克,水煎取 药液,待温热时足浴10分钟,每曰2 次,每日1剂,连续足浴5 ~ 10曰。
2. 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巩 各12克,米醋1000克。
将前四味药切 碎,置于米醋中密封浸泡1周,浸泡 时每日摇动数次,去渣备用。
使用时,取药液每日足浴2〜3次,每次20分钟,连用5~7日。
3. 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 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 克。
煎药滤取药液,待药液温热时足 浴,每次15分钟,每日2~4次。
每剂 药可用2次,连用1周。
4. 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
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药 重40克,每次取药粉1袋倒入盆中, 加温水1000 ~ 2000毫升,混匀足浴。
-12-18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教授、主任医师一、概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粘膜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
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向近端发病,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主要症状: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最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
特点:病程长、治疗难、痛苦多、反复发作并发症局部并发症:急性结肠扩张,溃疡穿孔、出血、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瘘管形成、结肠狭窄、肠梗阻,结肠息肉形成(少数可癌变); 全身并发症:肾盂肾炎、肾石症,贫血、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游走性关节痛、结节性红斑、口疮性溃疡、坏疽性皮肤病,眼损害(结膜炎、虹膜炎)等。
本病为患病率3~5%, 50岁以上约20%。
中医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痢疾、泄泻、肠癖、久利二、病因(一)西医病因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异常、精神神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随着对本病研究的深入,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既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也有遗传因素作为背景,感染和精神因素只是诱发因素。
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中医病因1、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2、外邪侵袭,损伤脾胃,酿生湿热;3、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脾不和。
日久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为脓。
久病损及于肾,则见脾肾阳虚之候。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症状本病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
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发作的诱因有精神因素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调、继发感染等。
(1)全身症状体温多正常,急性期见发热。
重症有全身毒血症,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以及厌食,可使体重减轻和体力下降。
(2)腹部症状①血性腹泻:粪便中含血、脓和粘液,每日2―4次;重者达10― 30次,大便呈血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