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
- 格式:docx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子平真诠评注12三十四、论财取运财格取运,即以财格所就之局,分而配之。
其财旺生官者,运喜身旺印缓,不利七煞伤官;若生官而后透印,伤官之地,不甚有害。
至于生官而带食破局,则运喜印绶,而逢煞反吉矣。
财旺生官者,与正官格相同,一为月令正官,一为月令财耳。
财官旺而身轻,运喜身旺印绶;财官轻而身旺,则宜财官运。
七煞混局,食伤碍官,同为所忌也。
壬申壬子戊午乙卯论财篇葛参政造,用在乙大官星,月令财旺生官也。
甲运七煞混,不利;寅运则会午成火局,解子午冲,亦帮身美运也;乙卯十年,官星清,虽旺无碍;丙辰、丁巳、戊午、己未皆美运,唯忌金水之地耳。
若局中透印,行食伤而无碍,盖有印回克护官也(参见上范太傅造,官格用印节)。
若局中带食伤,则为官星有病,行印运克制食伤,为去病之药,最为佳运。
煞运反吉者,以有食伤回克,不为害耳,非可认为吉运也。
财用食生,财食重而身轻,则喜助身;财食轻而身重,则仍行财食。
煞运不忌,官印反晦矣。
财用食生者,即食神生财格也。
特财在月令,故名财用食生。
亦分身轻身重两节,身轻宜助身,身重宜财食。
壬寅壬寅庚辰辛巳此论财篇杨待郎命,食神生财格也。
日元财食相均,行食伤财运为美,如癸卯、甲辰、乙巳是也。
丙火煞运不忌,以有食伤回克,又得暖局。
春初水木得火而发荣也。
何以官印反晦?盖丁火官星,合壬用神。
戊土印缓,克制壬水,则用神被伤,故反以为晦也。
财格佩印,运喜官乡,身弱逢之,最喜印旺。
财格佩印,其最要之条件,即为财印两不相碍。
如论财篇曾参政命:乙未甲申丙申庚寅寅中丙火长生,甲木得禄,而庚金禄于中,甲庚并透而隔丙火,此为财印不相碍,然究嫌身轻印弱。
庚金秉令而旺,故运帮身为美,所以最喜印旺也。
然何以又喜官煞耶?盖财生官而官生印,亦通关之意也。
财印并透,以不碍为条件。
如下造为财印相碍。
乙未己卯庚寅辛巳乙己财印并透而相并,则财破印,日元庚金又弱,当以劫为用。
运以劫财扶身为美,印运亦佳。
官煞可行,食伤财运则不相宜。
虽四柱格局清,而有相当之成就,不过小富而已,不能贵也(见论财篇)。
八、论用神八字用神,专求月令,以日干配月令地支,而生克不同,格局分焉。
财官印食,此用神之善而顺用之者也;煞伤劫刃,用神之不善而逆用之者也。
当顺而顺,当逆而逆,配合得宜,皆为贵格。
就是忽悠注:“用神”,在《子平真诠》的体系中,即为格局。
非有用无用的用神。
日干对比月令地支五行,而分配格局。
如甲生寅月,为建禄格。
生卯月,为阳刃格。
生辰月,为财格。
生巳月为食神格,生午月为伤官格,生未月为财格,生申月为七杀格,生酉月为官格,生戌月为财格,生亥月为印绶格,生子月为印绶格,生丑月为财格。
其他类推。
但是这里辰、戌、丑、未月,有所区别,后文会提到。
财格、官格、印绶格、食神格,为顺用格局。
《子平真诠》体系在印绶格是不分偏、正的,即正印、偏印皆论为印绶格。
顺用格局,要生、护。
一、如甲生酉月,无论天干透不透辛金,皆认为其是正官格,其他格局也如此论,这同财官派的论命体系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学习《子平真诠》格局法,不要同其他派别的格局法混淆。
我在初次注《子平真诠》中,将财官派格局同样标列其中,致使很多朋友不理解,在这里特此更正。
二、如甲生酉月,天干透戊、己,则为生。
透壬、癸则为护。
何时要生?何时要护卫?1、日旺要财生官,日弱要印生身。
2、有忌则喜印,如天干透七杀或伤官、食神,则喜印绶制之。
这些只是基本,还要看位置,位置在何处,强弱对比等等。
三、著《神峰通考》的张神峰先生,注《滴天髓》的任铁樵先生,同《子平真诠》作者沈孝詹先生的出发点,即起点是一直的,由月令为起点论命,而形式则不同。
神峰先生同任铁樵的方法有些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
所以不要以《神峰通考》《滴天髓》的观点来左右《子平真诠》的观点或学习思路,那样只能越走越远,偏差大亦。
四、财官派格局法,或是查月令深浅气格局法,同《子平真诠》的出发点是有区别的。
不要将以上二者混为一谈。
如什么真宗子平法,既然神准无比,何不公布一下原委,细细道来,让大家见见世面。
何以只有《子平真诠》流传几百年!不要相信有什么绝技,基本都是胡扯,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深厚的领悟力,任何一门都可以使你神乎其神。
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原创版】目录1.介绍《子平真诠评注》2.阐述林君毅的补注对《子平真诠评注》的重要意义3.分析《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的主要内容4.总结《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的价值和影响正文《子平真诠评注》是一部古代命理学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研究和探索命理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著作中的一些内容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可能显得晦涩难懂。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君毅的补注应运而生,为《子平真诠评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林君毅,一位热衷于命理学研究的学者,在深入研究《子平真诠评注》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阐述和解释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部经典著作,林君毅决定对《子平真诠评注》进行补注。
他的补注不仅对原著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命理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在保留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林君毅的补注,使得这部著作更加完善。
书中详细介绍了命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克、十神、命宫、流年等命理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同时,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命理学的知识。
《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的问世,对于命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它不仅使得《子平真诠评注》这部经典著作得以传承,还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掌握命理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这部著作在命理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总之,《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是一部集命理学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掌握命理学知识的平台,还为命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子平真詮評注(一)清〄沈孝瞻原著民國〄徐樂吾評注方重審序命理乃吾國科學與哲學融貫而成一種學說,數千年來傳衍嬗變,或隱或現,全賴一二有心人爲之繼續維繫,賴以不絕,其中確有學術上研究之價值,非徒癡人說夢,荒誕不經之謂也。
其所以至今不能在科學中成立一種地位者,實有數困。
蓋古代士大夫階級目醫蔔星相爲九流之學,多恥道之々而發明諸大師又故爲惝恍迷離之辭,以待後人探索々間有一二賢者有所發明,亦秘莫如深,既恐泄天地之秘,複恐譏爲旁門左道,始終不肯公開研究,成立一有系統說明之書籍,貽之後世。
故居今日而欲研究此種學術,實一極困難之事。
按命理始於五星,一變而爲子平々五星稍完備者,首推果老《星宗》全一書。
然自民國以來,欽天監改爲中央觀象臺,七政四餘檯曆以及量天尺,無人推算,此道根本無從著手,恐將日就淹滅。
所余子平一派,尚有線索可尋。
此中舊籍,首推《滴天髓》與《子平真詮》二書,最爲完備精審,後之言命學者,千言萬語,不能越其範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
然古人著書,喜故爲要渺之詞,蹈玄秘之積習,後學之士,卒難瞭解。
《滴天髓》一書,幸有任鐵樵注本,徵引宏博,譬解詳明,可謂斯道之龍象々而《子平真詮》,迄今無人加以詮釋。
今徐子樂吾,既將任注《滴天髓》印行於前,複將《子平真詮》評注於後,可與任君先後比美,使斯道得一詳明而有系統之研究,將來在學術上之地位,植一基礎,其功不在禹下矣。
後學者研究命學原理,得此二書,不致誤入歧途。
至於應用,仍有待乎多看古今命造,此所謂讀書與實驗二者並重。
至天分之高低,與所得之淺深,更互爲因果。
倘能合天才、學識、經驗三者以俱全,於斯道庶幾入聖矣。
此亦間世而後來,非朝夕所能遇也。
余談命理有年,所愧三者均有不足,迄今鮮有發明。
而樂吾朝夕寢饋於斯,矻矻忘年,時有述作。
今書成將付印行,不棄愚蒙,囑爲一言,愛略述所知,以發其端云。
丙子伓春桐城方重審序於海上小忘憂館徐樂吾自序《子平真詮評注》竣,客有以袁了凡造命之說進者,曰〆‚命而可造,則命不足憑也。
乙卯丙戌癸酉丙辰此徐东海命造也。
初视之,财得食生而已,然癸贵在卯,丙贵在酉,辰卯酉戌,东西对峙,两合解冲,水火相争,而得乙卯贵人,调和其间,宜其终身善为和事老也。
又袁为武人,用煞为权;徐为文臣,用食生财,是岂偶然哉?戊寅己未甲寅乙亥年戊日甲,同以未为贵人;甲本身旺任财,月令己土真贵透出为用神;更喜四柱无金,寅未藏火,食伤生才,清纯之极。
年月为祖基,其贵出于遗荫,未贵直接为用,本身受贵人之提携。
此为合肥李国筠造,受项城总统之知遇,民国初年曾任广东巡按使者也(袁项城造为己未命尤奇)。
戊戌甲子己巳戊辰财生官旺,丙火调候为用。
月令天乙,贵由祖荫。
贵人为财以生官,其贵为间接,更以腊月财官,须火调候,用神在巳,而非子,贵为间接之用。
此亦为合肥李某某君之造。
运至丙寅丁卯继承大宗,而本身之贵,则较上造稍次。
更以己甲合官以护财,戊不能争,所以独得继统,拥产甚巨也。
辛巳辛丑庚申辛巳寒月土金,宜用火调候。
而巳丑会合,巳申刑合,格局转换。
气全金水,反宜顺其旺气,以行土金水运为美。
此为合肥李国杰命造。
辛金杂出而庚金独得贵,所以昆仲甚众,而彼独得袭爵,贵由遗荫,故年月合贵。
幼行未运,两贵相冲,加以甲戌流年,三刑会合,刑伤两贵,而受牢狱之灾。
此造如时透一水,晚运即不致颠沛。
可见星辰不尽无稽也。
又李氏之贵,始于文忠公,文忠造癸未、甲寅、乙亥、己卯,曲直仁寿格,至李国杰金局而贵绝,袭爵至此而终,亦一奇也。
此为贞元之运,八字研究不尽,附志于此。
二十二、论外格用舍八字用神既专主月令,何以又有外格乎?外格者,盖因月令无用,权而用之,故曰外格也。
此篇议论,似未明显。
盖本书以月令为经,用神为纬,用神者,全局之枢纽也。
月令之神,不能为全局枢纽,则不得不向别位干支取用。
用虽别取,而其重心仍在月令。
如木生冬令,水旺木浮,取财损印,取火调候,正以月令水旺而寒之故也。
木生秋令,金坚木缺,取火制金,取水化金,正以月令金神太旺之故也。
若此之类,不名不外。
《子平真诠》简注(三)二十五、论行运论运与看命无二法也。
看命以四柱干支,配月令之喜忌,而取运则又以运之干支,配八字之喜忌。
故运中每运行一字,即必以此一字,配命中干支而统观之,为喜为忌,吉凶判然矣。
何为喜?命中所喜之神,我得而助之者是也。
如官用印以制伤,而运助印;财生官而身轻,而运助身;印带财以为忌,而运劫财;食带煞以成格,身轻而运逢印,煞重而运助食;伤官佩印,而运行官煞;阳刃用官,而运助财乡;月劫用财,而运行伤食。
如此之类,皆美运也。
何谓忌?命中所忌,我逆而施之者是也。
如正官无印,而运行伤;财不透食,而运行煞;印绶用官,而运合官;食神带煞,而运行财;七煞食制,而运逢枭;伤官佩印,而运行财;阳刃用煞,而运逢食;建禄用官,而运逢伤。
如此之类,皆败运也。
其有似喜而实忌者,何也?如官逢印运,而本命有合,印逢官运,而本命用煞之类是也。
有似忌而实喜者,何也?如官逢伤运,而命透印,财行煞运,而命透食之类是也。
又有行干而不行支者,何也?如丙生子月亥年,逢丙丁则帮身,逢巳午则相冲是也。
又有行支而不行干者,何也?如甲生酉月,辛金透而官犹弱,逢申酉则官植根,逢庚辛则混煞重官之类是也。
又有干同一类而不两行者,何也?如丁生亥月,而年透壬官,逢丙则帮身,逢丁则合官之类是也。
又有支同一类而不两行者,何也?如戊生卯月,丑年,逢申则自坐长生,逢酉则会丑以伤官之类是也。
又有同是相冲而分缓急者,何也?冲年月则急,冲日时则缓也。
又有同是相冲而分轻重者,何也?运本美而逢冲则轻,运既忌而又冲则重也。
又有逢冲而不冲,何也?如甲用酉官,行卯则冲,而本命巳酉相会,则冲无力;年支亥未,则卯逢年会而不冲月官之类是也。
又有一冲而得两冲者,何也?如乙用申官,两申并而不冲一寅,运又逢寅,则运与本命,合成二寅,以冲二申之类是也。
此皆取运之要法,其备细则于各格取运章详之。
简注:虽说是论运与看命无二法,其实还是有区别的。
看命是首先看格局是否成立,此时以月令用神为核心,然后看相神是否得力,是否有情,从而确定一个命局的格局高低。
原文:天地之间,一气而己。
惟有动静,遂分阴阳。
有老少,遂分四象。
老者极动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
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
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
诠释:其实这段话源于《易经》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天地之间,一气而己”————这里所说的“一气”,指的就是太极。
在这里,引用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孙颖达的解释:“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就是说,太极是天地未分之前混而为一的元气。
那么元气,就是阴阳之气未分之前的混合之气,也就是《子平真诠》里所说的“一气”。
这“一气”我们既可以称之为太极,也可以称之为太初或是太一。
“惟有动静,遂分阴阳。
”————这句话指的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概念。
我们知道,两仪即是阴阳之气。
那么阴阳之气为什么会从太极里分化出来呢?这里给出了一个八字命理里最关键的一个概念:动静!即:阳主动,阴主静。
这个概念是贯穿整个儿八字命理的核心,我们学习八字命理的每一步,都必须要将“动静”这个概念融入进去。
因为八字命理所有的理论,都是由“动静”而派生出来的。
明白了“动静”,也就明白了什么是“阴阳”。
我曾经在以前的贴子里多次提到,不识阴阳,无以断八字。
大家都不太明白,这个阴阳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天干地支的阴阳?还是寒暑冷暖的阴阳?其实,《子平真诠》一开篇就告诉大家了,阴阳,即是动静。
只是大家阅读的时候没有斟字酌句,都是草草阅读罢了。
这样的阅读,读成百上千遍也是浮于形式,收效甚微。
“有老少,遂分四象。
老者极动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
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
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这里所说的四象,指的就是金,木,水,火。
火,为气动之极时,为太阳;水,为气静之极时,为太阴;木,为气动之初时,为少阳;金,为气静之初时,为少阴。
《子平真诠评注》第08章论用神原文:八字用神,专求月令,以日干配月令地支,而生克不同,格局分焉。
财官印食,此用神之善而顺用之者也;煞伤劫刃,用神之不善而逆用之者也。
当顺而顺,当逆而逆,配合得宜,皆为贵格。
徐注:用神者,八字中所用之神也。
神者,财、官、食、印、偏财、偏官、偏印、伤官、劫刃是也。
八字中察其旺弱喜忌,或扶或抑,即以扶抑之神为用,故用神者,八字之枢纽也。
所取用神未真,命无准理,故评命以取用神为第一要义。
取用神之法,先求之于月令之神,月令者当旺之气也。
如月令无可取用,乃于年日时之干支中求之。
用虽别求,而其关键仍有月令。
譬如月令禄劫印绶,日元盛旺,劫印不能用,则别求克之泄之之神为用;用虽不在月令,而别求之关键,则在月令也。
若四柱克泄之神多,日元转弱,则月令劫印,依然可用。
故云用神专求月令,以日元配月令地支,察其旺衰强弱而定用神也。
原文:取用之法不一,约略归纳,可分为下列五种:(一)扶抑。
日元强者抑之,日元弱者扶之,此以扶抑为用神也。
月令之神太强则抑之,月令之神太弱则扶之,此以扶抑月令为用神也。
(二)病药。
以扶为喜,则以伤其扶者为病;以抑为喜,则以去其抑者为病。
除其病神,即谓之药。
此以病药取用神也。
(三)调候。
金水生于冬令,木火生于夏令,气候太寒太燥,以调和气候为急。
此以调候为用神也。
(四)专旺。
四柱之气势,偏于一方其势不可逆,惟有顺其气势为用,或从或化,及一方专旺等格局皆是也。
(五)通关。
两神对峙,强弱均平,各不相下,须调和之为美,此以通关为用也。
徐注:取用之法,大约不外此五者,皆从月令推定。
至于各称善恶,无关吉凶。
为我所喜,枭伤七煞,皆为吉神;犯我所忌,正官财印,同为恶物,不能执一而论,在乎配合得宜而已。
因用神之重要,故凡五行之宜忌,干支之性情,以及生旺死绝会合刑冲之解救方法,同为取用时所当注意,虽为理论,实为根本,阅者幸注意及之。
(一)扶抑扶抑日元为用。
扶有二,印以生之,劫以助之是也。
抑亦有二,官煞以克之,食伤以泄之是也。
《子平真诠透解》修订版序修订版序言《子平真诠》是继《渊海子平》、《三命通会》后,又一座令人仰望的命学高峰。
《子平真诠》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用神”和“相神”的概念,理清了看命的思路,技术与规范,由用神而推格局,由格局变化,而推富贵贫贱,人生沉浮,提高了推命技术的严谨性、准确性与可操作性。
诚如方重审所言“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也”。
读透此书,“人能知命,则营竞之心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
顺命尽性,共勉前路,循天地之运行,安寿夭之义命,岂非士君子之厚幸哉!对《子平真诠》进行第一次评注推广的是民国命学大师徐乐吾的《子平真诠评注》(以下简称《评注》)。
之后,又有台湾梁湘润作《子平真诠今注》(以下简称《今注》),提出了与徐乐吾不同的见解。
但不幸的是,《评注》一出世,《子平真诠》就遭遇了被曲解、歪解与误读的命运,使《子平真诠》本义变得南辕北辙。
客观而言,徐老先生是借评注《子平真诠》成名的,不管白猫黑猫,在宣传命理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徐老先生是平衡旺衰论命的忠实践行者,他的方法源自清代任铁樵以来才始兴的“平衡用神”论命法。
他借《子平真诠》之名,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的手法,抛出了“扶抑、调候、通关、病药、专旺”五大用神,歪曲了《子平真诠》的本义。
而梁湘润先生的《今注》,虽然维护了子平“用神”权威性,但多以《穷通宝鉴》的“调候用神”论命,学术界称之为禄命法,对格局成败、用神变化并未吃透,也非子平格局论命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命学热兴起后,命学爱好者,都跟着徐乐吾学平衡,学旺衰。
结局都一样,十之八九都经历了撞南墙的命运。
相也跟众多初学者一样,先学平衡论命,走了许多弯路,浪费了十年时间,甚至认为命学是没有道理之学,各说各长之学,自圆其说之学。
后专研格局论命,忽然就有了柳暗花明、脱胎换骨之感,过去的疑云一扫而空,又如大师灌顶功力倍增。
才发现命学正宗的路数在于格局论命,而非平衡论命。
在子平典籍里,格局是命学的灵魂,用神是格局的灵魂。
子平真诠评注(第一~七章)子平真诠评注一、论干支天地之间,一气而已。
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
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阴太阳。
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
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
水者太阴也。
火者太阳也。
木者少阳也。
金者少阴也。
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动气所结也。
阴阳之说,最为科学家所斥,然天地间日月寒暑,昼夜男女,何一而非阴阳乎?即细微如电子,亦有阴阳之分。
由阴阳而析为四象,木火金水,所以代表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
大地之中,藏水,以及金属之矿,孰造成之?万卉萌生,孰使令之?科学万能,可以化析原质,造成种子,而不能使其萌芽,此萌芽于之活动力,即木也。
故金木水火,乃天地自然之质。
万物成于土而归于土,载此金木水火之质者,土也。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暖气,火也;流质,水也;铁质,金也;血气之流行,木也。
而人身骨肉之质,运用此金木水火者,土也。
人生秉气受形,有不期然而然者,自不能不随此自然之气以转移也。
有是五行何为又有十干十二支乎?盖有阴阳,因生五行。
而五行之中,各有阴阳。
即以木论,甲乙者,木之阴阳也。
甲者乙之气,乙者甲之质。
在天为生气,而流行于万木者甲也。
在地为万木,而承兹生气者乙也。
又细分之,生气散布者甲,而生气之凝成者甲之乙。
万木之所以有是枝叶者,乙之甲。
而万木之枝枝叶叶者,乙之乙也。
方其为甲,而乙之气已备。
及其为乙,而甲之质乃坚。
有是甲乙,而木之阴阳具矣。
五行各分阴阳而有干支。
天干者,五行在天流行之气也;为经,以诸神为纬,特别是对用神成败,用神与喜神忌神的生克制化,用神的透与会、有情无情、有力无力等等的解析,更加透辟。
民初《滴天髓》整理出版后,众多读者感到过于高深,纷纷呼出版一部命理入门书籍,著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应邀评注此书,条分缕析,譬解详明,例证丰富,最便初学。
如果说《滴天髓》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高深学术,有如树顶的硕果,那么《子平真诠评注》便是其循序渐进的课本,有如摘取硕果的阶梯。
两书一浅一深,不可或缺,互相匹配,方成完整。
《子平真诠》原文予自束发就传,即喜读子史诸集,暇则子平《渊海》、《大全》略为流览,亦颇晓其意。
然无师授,而于五行生克之理,终若有所未得者。
后复购得《三命通会》、《星学大成》诸书,悉心参究,昼夜思维,乃恍然于命之不可不信,而知命之君子当有以顺受其正。
戊子岁予由副贡充补官学教习,馆舍在阜城门右,得交同里章公君安,欢若生平,相得无间,每值馆课暇,即诣君安寓谈《三命》,彼此辩难,阐民无余蕴。
已而三年期满,僦居宛平沈明府署,得山阴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录三十九篇,不觉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
遂携其书示君安,君安慨然叹曰:“此谈子平家真诠也!”先生讳燡燔,成乾隆己未进士,天资颖悟,学业渊邃,其于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变化从心者矣。
观其论用神之成败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败、因败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与用神先后生克之别,并用神之透与全、有情无情、无力无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详且悉。
是先生一生心血,生注于是,是安可以淹没哉!君安爰谋付剞劂,为天下谈命者,立至当不易之准,而一切影响游移管窥蠡测之智,俱可以不惑。
此亦谈命家之幸也;且不谈命家之幸,抑亦天下士君子之幸,何则?人能知命,则营竞之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凡一切富贵穷通寿夭之遭,皆听之于天,而循循焉各安于义命,以共勉于圣贤之路,岂非士君子厚幸哉!观于此而君安之不没人善,公诸同好,其功不亦多乎哉?爱乐序其缘起。
乾隆四十一年岁丙申初夏同后学胡焜倬空甫谨识凡例去夏刊行《滴天髓征义》,阅者以其陈义过高,纷以用科学编制,另辑浅近讲义为请。
窃念《滴天髓》固非初学也。
子平之法,源于五星,年代尚近,佳著无多,《子平大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神峰辟谬》等书,大都杂而不精,非初学所能读,惟《子平真诠》,议论鸿辟,而其编次,月令为经,诸神为纬,条理井然,最便初学,惜失于简略,且有看法而无起例,初习者有入门无从之叹。
适友人绍兴何寄重君,藏有赵展如中丞原刊本,互相校正,缘本平生研究所得,详为评注,并以现代名人命造,作为例证,埋首半载,方克成书,并于篇末附入门起例一卷。
《子平真诠》书中语言,虽接近现在,但也有不少生涩地方;所以我在研读时,直接将其语义以现在白话形式记录下来,方便自己日后翻看。
后来发现网上虽有不少人解释这本书,但大多是取其章节分段解释,并加了不少注解;。
一气贯之的很少,读起来思路有些混乱。
所以就把这个通篇分享一下吧。
本文完全按照原文逐句翻译下来的,原文中有极个别明显错误之处,白话文中也做了修改。
原文中很生涩的地方,也有参考网上大神们的解释,以道理明确,语言通畅为好。
有问题一定要提醒我啊。
2017.7.81.论十干十二支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万物有动静,此气便分阴阳。
阴阳各又分老少,于是便成四象。
极动极静之态,均为老,分别叫太阳太阴;初动初静之态则为少,分别叫少阳少阴。
有了这四象,五行也就包含其中啦。
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
土则包含阴阳老少金木水火。
有了这五行,为什么又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呢?因为阴阳分化为五行,而五行各自又有阴阳;拿木来说,就有阳木、阴木之分;阳木甲是乙的气,阴木乙是甲的质。
甲代表木在天流行之气;乙代表木在地承接之气。
进一步细分的话,甲之甲,便是生气的扩散;甲之乙,则是生气的凝结。
万木枝叶之生机就是乙之甲,万木的枝枝叶叶就是乙之乙。
甲刚诞生时,其中就具备了乙木之质。
乙木刚成形,其中就具备了甲的气。
有了这甲和乙,木的阴阳也就具备了。
既然甲乙已经具备了阴阳,为什么还要有寅卯呢?因为甲乙和寅卯是天干与地支的一对阴阳。
以甲乙分阴阳,甲为阳,乙为阴;这是木气在天流行所分的阴阳;以寅卯分阴阳,则寅木为阳,卯木为阴;这是木气在地成形所分的阴阳。
以甲乙寅卯统分阴阳,则天干甲乙为阳,地支寅卯为阴。
这是木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意象。
甲乙之气在天周流不息,寅卯之质在地承受其气,这叫阳施阴受。
所以,甲乙木犹如长官,寅卯则是其所管辖的地方。
甲木在寅与乙木在卯,便如市长在其市,县长在其县,各自在各自的地盘上和任期内当政施令。
甲乙是天干,代表在天流行之气,所以它总是变动不停,即使在寅月之内,也不是每天都是甲木当令主事的,其中丙火和戊土也有主事的时候。
▲[经典]子平真诠评注【白话解】【提要】综合文库信息: 《[经典]子平真诠评注【白话解】【3】》由66test综合文库频道友情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怕身弱,煞透有制,即为贵格。
又如许世英造,癸酉、辛酉、乙丑、辛巳,十九误作从煞,不知印绶有根,即不嫌身弱,仍喜制煞之运。
此又阴干之特点也(见下格局高低篇)。
阳干则不然,如虞和德造,丁卯、丙午、庚午、己卯,庚金虽弱,透印有根,即不能从,身弱自为其弱,运行扶身之地,自然富贵,特劳苦耳。
此不同之点也。
然阳干亦非绝对不能从者,如逊清宣统造,丙午、庚寅、壬午、壬寅,印比皆无根,则不得不从。
此所谓从气不从势也,其理甚深,非可猝喻,学者多阅八字,经验积久,自能会悟,非文字所能达也(按本章论干支性质,虽为初步,实为最深;命理精微之点,即为干支阴阳性质之别,学者不妨置之后图,俟研习入门之后,自知其重要也)。
原文:甲乙在天,故动而不居。
建寅之月,岂必当甲?建卯之月,岂必当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迁。
甲虽递易,月必建寅;乙虽递易,月必建卯。
以气而论,甲旺于乙;以质而论,乙坚于甲。
而俗书谬论,以甲为大林,盛而宜斩,乙为微苗,脆而莫伤,可为不知阴阳之理者矣。
以木类推,余者可知,惟土为木火金水冲气,故寄旺于四时,而阴阳气质之理,亦同此论。
欲学命者,必须先知干支之说,然后可以入门。
徐注:天干动而不居者,如甲己之年,以丙寅为正月;乙庚之岁,以戊寅为正月也。
地支止而不迁者,正月必为寅,二月必为卯也。
论气甲旺于乙,论质乙坚于甲者,甲木阳刚之性,乙木柔和之质,其中分别,可详《滴天髓》论天干宜忌节。
大林微苗之喻,本为纳音取譬之词,俗书传讹,而无知之人妄执之耳。
学命者先明干支阴阳之理,察其旺衰进退之方,庶不致为流俗所误也。
二、论阴阳生克原文:四时之运,相生而成,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复生木,即相生之序,循环迭运,而时行不匮。
然而有生又必有克,生而不克,则四时亦不成矣。
家庭百宝箱系列软件主页子平真诠评注第8页(清·沈孝瞻原著民国·徐乐吾评注)返回:诸子百家目录进入:子平真诠评注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当前页:08)三十二、论正官取运取运之道,一八字则有一八字这论,其理甚精,其法甚活,只可大略言之。
变化在人,不可泥也。
同一宫用财生,而取运不同,斯何以故,盖八字用神、喜神、忌神之外尚有闲神,用神喜忌有定,而闲神无定也。
如官用财生,正官,用神也;财,喜神也;伤官,忌神也。
而闲神之夹杂,则不一律;地支之位置先后配合,则无一定。
故一八字有一八字之论也。
于下例证时详之。
如正官取运,即以正官所统之格分而配之。
正官而用财印,身稍轻则取助身,官稍轻则助官。
若官露而不可逢合,不可杂煞,不可重官。
与地支刑冲,不问所就何局,皆不利也。
取运喜忌,各个不一,故仅能于论八格篇中所引各造,配其运之喜忌,以供阅者之参考而已。
正官而用财印者,虽云兼用,必有所主。
身稍轻则取助身,即以印为主也;官稍轻则取助官,即以官为主也。
然财印并透者,最喜官煞运,盖财生官煞,官煞生印,一气相通,此官煞乃生印而不克身也。
至于官星透露干头,合官、杂煞、重官、地支刑冲,同为官格所忌。
如官藏支,则地支之会合刑冲亦忌。
甲申壬申乙巳戊寅此为论正官篇薛相公命,月令正官,兼用财印,喜其财印之间,中隔乙木,两不相碍,故可兼用也。
然秋木凋零,官逢生逢禄,财亦逢生逢禄,财官太旺,所谓身稍轻,宜取助身者也。
酉运七煞,泄财生印最美,甲运逢身亦吉。
若甲申年易以己酉年,行甲运合劫破印,即不美矣。
所谓因闲神之配合而喜忌不同也。
戌运财旺;然喜其不伤印,故无碍也。
乙亥之后,运行北方印地,但亥运逢四冲,未必无风浪,所谓因地支配合而异其喜忌也。
戌运财星破印,寅运两寅冲官,皆不为美,殆至此终矣。
壬戌丁未戊申乙卯此为论正官篇中杂气正官造,虽财印并透,而丁壬一合,财印两失其用(参阅十干配合性情节),故以孤官无辅论。
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
《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是一部注释了《孙子兵法》的书籍,主要由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四部分组成。
子平部分是对《孙子兵法》的注释,旨在解读其中的兵法理论和战略思想。
子平通过对原文的解析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孙子兵法》的内涵和实际应用。
真诠部分是对《孙子兵法》的真实解读,目的是找出《孙子兵法》的真正含义。
真诠深入研究了《孙子兵法》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孙武的思想,通过对原文的逐字解读和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孙子兵法》的真正意图和用途。
评注部分是对《孙子兵法》的评价和批判,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注者对《孙子兵法》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质疑,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
林君毅补注部分是对前述三部分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对《孙子兵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对其中一些模糊或有争议的地方进行注解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
总的来说,《子平真诠评注林君毅补注版》是一部全面且详细地解读《孙子兵法》的书籍,通过各种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孙子兵法》的兵法理论和战略思想,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