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汽化和液化
- 格式:pptx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40
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二、沸腾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液体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气压不变时,液体的沸点不变。
3、沸腾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4、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三、蒸发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3、作用:蒸发吸热(吸收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4、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
四、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3、作用:液化放热。
【典型例题】类型一、汽化和液化1.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发现酒精干了,同时感到手背凉凉的.针对这一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汽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 B.这是汽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C.这是液化现象,手从酒精中吸热 D.这是液化现象,酒精从手上吸热【思路点拨】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是吸收热量的。
【答案】A【解析】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实质上是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液体从手上所涂部分吸收热量,所凃部分温度降低,我们能感到所涂部位凉凉的,故A正确,故选A。
【总结升华】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关于汽化和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B.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C.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答案】BCD类型二、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多选)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思路点拨】从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1.冬天用嘴向手呵气,可使手瞬时变暖,这是______现象,它需要______热;而用嘴向手吹气,则使手一阵凉爽,这是______现象。
【答案】液化放汽化【详解】冬天用嘴向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使手的表面温度升高。
嘴对着手吹气,手会感到凉爽,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汽化),而蒸发吸热,使手感觉凉爽。
2.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塑料袋鼓起来了,这是由于酒精(选填“吸热”“放热”)发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把袋子从热水中拿出来,会立刻瘪下去,因为袋内(选填“空气”“酒精蒸气”)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吸热汽化酒精蒸气液化【详解】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时,酒精液体吸收热量会汽化变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故发现塑料袋鼓起。
当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后,由于环境温度比塑料袋温度低,酒精蒸气向外放出热量,酒精蒸气又液化成酒精液体,体积减小,所以塑料袋又瘪了。
二、沸腾3.液体沸腾的特点:液体沸腾时,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温度______(选填“保持不变”或“一直升高”)。
这个温度叫做该液体的______。
【答案】吸收,保持不变,沸点。
【详解】液体沸腾时的主要特点有两个,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
4. 当温度达到100℃时,()A.所有液体都沸腾B.水一定沸腾C.水可以沸腾,也可能不沸腾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详解】A.对沸点高于100℃液体,当温度达到100℃时不会沸腾,故A不符合题意;B C.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故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可以沸腾,也可能不沸腾,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知识点1 汽化和液化现象1、汽化湿衣服变干 ----原因:湿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消失了----原因:地上的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发,一种是沸腾。
2、液化水烧开后壶嘴冒”白气”—原因:水蒸气由气态变成了液态,秋天草叶上出现露珠---原因: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附着在草叶上像上述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注意:汽化和液化是互逆过程,其中汽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液化需要放热。
例题、在卫生间里洗热水澡时,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分别是和。
知识点2 沸腾1、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可见,液体的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注意:(1)由沸腾发生的部位和剧烈程度可以看到,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是说,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2)沸腾前后物理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液体内部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达到液面后破裂。
(3)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拓展: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例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会沸腾的慢一些B.同时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为100℃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知识点3 蒸发和蒸发制冷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一种汽化现象。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蒸发不受温度的限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制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背影处干的慢:----原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汽化和液化知识点一、汽化和液化1现象原因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会酒精不见了酒精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烧开了以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探究归纳:上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气态。
像上述现象,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的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不见了,属于蒸发;壶里的水烧开了,属于沸腾。
2现象原因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清晨,路边的小草上结有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珠像上述现象,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和液化是互逆的两个过程。
知识点二、沸腾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水烧“开”了,实际上是水沸腾了,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直到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为止。
实验器材:温度计、水、烧杯、中心有孔的硬纸板、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停表。
实验过程:①用酒精灯外焰给水加热,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防止热量散失,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①当水温接近90①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沸腾前烧杯内气泡的变化情况。
①继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记录三次,并观察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况。
实验记录:①将温度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时间/min012345678温度/①909294969899999999①实验结论:从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沸腾,此后,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水温保持不变。
交流论证:①水沸腾前烧杯内壁在杯底附近附着好多气泡,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