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修订(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全集极力推荐大家下载
- 格式:doc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48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1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
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
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含有一个含有两个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2008-11-19平面正四面体介于单双键之间C C=C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投影复习]: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号碳已饱和,即使有碳原子也不能再连接在这同一个碳原子上了;除第) ②作为乙基,它不能连在顶端的碳原子上,能否连接到第①要按照程序依次书写,以防遗漏。
②每一步中要注意等效碳原子,以防重复。
写出分子式为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为苯的同系物?[讲]当苯环上连有不饱和基团或虽为饱和基团但体积较大时,可将苯作为取代基。
COOH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ANS :(CH 3—CH 2—O —CH 2—CH 3) [板书]2、核磁共振氢谱(NMR)[讲]在核磁共振分析中,最常见的是对有机化合物的1H 核磁共振谱对称CH 3对称CH 2C —O[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包括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了解几种物理方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
[课后练习]1、有机物中含碳40﹪、氢6.67﹪,其余为氧,又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机物的分子式。
(C2H4O2)有四类不同信号峰,有机物分子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H。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1)12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2)结构式:4CO二、烯烃的顺反异构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象。
当C=顺-2-丁烯反-2-丁烯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结构式: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板书]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2C)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氧化:)苯的同系物能发生加成反应。
(苯及其同系物发生加成反应比烯烃、比较苯和甲苯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现象,的取代反应比对苯环的影响;更易发生,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课题:第三章第一节醇 酚(1)OH5OH +HBr─OH(脂肪醇)、结构简式:结构简式:C OH +HBr2R-CH第三章第一节醇酚(2)[小结]到此我们已认识并研究了苯酚,并知道检测和处理苯酚污水的方法。
高中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全册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过程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按碳的骨架分类二、按官能团分类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
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
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化学教案1《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并了解有关的实验过程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根据氢气的性质了解其主要用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照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氢气燃烧与爆炸和还原性与还原反应的教学,进行量变引起质变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教法建议在讲氢气的性质之前,学生已学过氧气的性质、制法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恰当的知识范围和实验内容,使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及有关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了解点燃氢气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及检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内容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结合氢气的可燃性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内容。
教师讲新课之前先复习旧知识,以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氢气,收集氢气有几种方法等问题导入新课,而后展示一瓶瓶口倒置的氢气,请学生通过观察氢气在通常状态下的色、态、水溶性、密度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出氢气的物理性质。
这种从感性到理性认识问题的方法,层次清楚,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在讲授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时,也应先演示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氢气中混有空气点燃发生爆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在瓶口出现白雾、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而后运用投影,进行反应实质的总结,写出化学方程式。
这种运用探索性实验的教法,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书进行小结,再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进行巩固,使大多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重点的知识,从而_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它一些建议:(1)为使操作方便,节省时间和药品,氢气发生装置宜选用启普发生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1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
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在必修1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
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
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探索问题→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题目→组织探究学习活动、收集信息→概括→实际应用→完善体系。
含有一个含有两个)号碳已饱和,即使有碳原子也不能再连接在这同一个碳原子上了;除第) ②作为乙基,它不能连在顶端的碳原子上,能否连接到第①要按照程序依次书写,以防遗漏。
②每一步中要注意等效碳原子,以防重复。
写出分子式为、编序号,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为苯的同系物?COOH CHOANS:(CH3—CH2—O—CH2—CH3)[板书]2、核磁共振氢谱(NMR)[讲]在核磁共振分析中,最常见的是对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3[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包括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了解几种物理方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
[课后练习]1、有机物中含碳40﹪、氢6.67﹪,其余为氧,又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C2H4O2)3、燃烧某有机物A 1.50g,生成1.12L(标准状况)CO2和0.05mol H密度是1.04,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CH2O)对称CH3对称CH2C—O 有四类不同信号峰,有机物分子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H。
11 2结构式:结构式:4CO(苯分子中的(溴苯)(氯苯)[投影小结]1、实验现象:烧瓶内:液体微沸,烧瓶内充满有大量红棕色气体。
+ HO-(硝基苯)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小结: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苯磺酸)叫磺酸基,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所取代的反应叫磺化反应。
[板书]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2C)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氧化:)苯的同系物能发生加成反应。
更容易,且邻,对位取代更容易,表明了侧链(影响;的氧化反应比5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如:─OH(脂肪醇)、结构简式:OH结构简式:OHCOH +HBr没有氢原子的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如:2R-CH、苯酚的化学性质苦味酸[小结]到此我们已认识并研究了苯酚,并知道检测和处理苯酚污水的方法。
22[讲]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即氧化)、失氧(即还原)开始认识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整套).doc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整套)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学过程【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烷烃————甲烷CH4烯烃双键乙烯CH2=CH2炔烃—C≡C—三键乙炔CH≡CH芳香烃————苯卤代烃—X(X表示卤素原子)溴乙烷CH3CH2Br醇—OH 羟基乙醇CH3CH2OH酚—OH 羟基苯酚醚醚键乙醚CH3CH2OCH2CH3醛醛基乙醛酮羰基丙酮羧酸羧基乙酸酯酯基乙酸乙酯【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精品文档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OH环戊烷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学设计(整套)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和原则。
【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学过程【引入】师: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如)【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类别官能团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烷烃————甲烷CH4乙烯CH2=CH2烯烃双键炔烃—C≡C—三键乙炔CH≡CH芳香烃————苯卤代烃—X(X表示卤素原子)溴乙烷CH3CH2Br醇—OH 羟基乙醇CH3CH2OH酚—OH 羟基苯酚乙醚CH3CH2OCH2CH3醚醚键醛醛基乙醛酮羰基丙酮羧酸羧基乙酸酯酯基乙酸乙酯【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
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
含有一个含有两个
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投影]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
对称CH3
对称CH2
C—O
ANS:(CH3—CH2—O—CH2—CH3)
[板书]2、核磁共振氢谱(NMR)
[讲]在核磁共振分析中,最常见的是对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
有四类不同信
号峰,有机物
分子中有四种
不同类型的
H。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1)
1
2
2
1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2)
4CO
结构式:
4CO
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
2
更容易,且邻,对位取代更容易,表明了侧链(的氧化反应比更易发生,表明苯环对侧链(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醇酚(1)
OH
5
C
─OH
─OH(脂肪醇)、─CH 结构简式:
结构简式:
5 C
2R-CH
[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2)
[投影]
、苯酚的化学性质
第三章第二节醛
(醛基)2
2 CH3OH
第三节羧酸酯(1)
、结构式:
、结构式:;纯净乙酸(冰乙酸、冰醋酸)在
第三节羧酸酯(2)
2
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1)
Br+NaCN CH
RH+Na
、水解反应。
主要包括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和多糖的水解。
如:
第四节有机合成(2)
第四章第一节油脂(1)。
含有一个
含有两个)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写出分子式为
号碳已饱和,即使有碳原子也不能再连接在这同一个碳原子上了;除第
) ②作为乙基,它不能连在顶端的碳原子上,能否连接到第
课题: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编序号,定支链所在的位置。
[投影]
[讲]当苯环上连有不饱和基团或虽为饱和基团但体积较大时,可将苯作为取代基。
判断下列物质是否为苯的同系物?
COOH CHO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
ANS:(CH3—CH2—O—CH2—CH3)
[板书]2、核磁共振氢谱(NMR)
[讲]在核磁共振分析中,最常见的是对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包括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了解几种物理方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
[课后练习]
1、有机物中含碳40﹪、氢6.67﹪,其余为氧,又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C2H4O2)
对称CH3
对称CH2
C—O 有四类不同信号峰,有机物分子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H。
课题:第二章 第一节 脂肪烃(1)
1
1
第二章 第一节 脂肪烃(2)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4CO 结构式:
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
(苯分子中的(溴苯)(氯苯)
[投影小结]
1、实验现象:烧瓶内:液体微沸,烧瓶内充满有大量红棕色气体。
+ HO-
(硝基苯)
硝基苯,无色,油状液体,苦杏仁味,有毒,密度
-
小结: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苯磺酸)
叫磺酸基,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所取代的反应叫磺化反应。
[板书]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2
C
)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氧化:
)苯的同系物能发生加成反应。
比较苯和甲苯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现象,以及硝化反应的条件,
更容易,且邻,对位取代更容易,表明了侧链(的氧化反应比
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1)
OH
5OH +HBr
─OH(脂肪醇)、
结构简式:
OH
不能形成
C
OH +HBr
[板书]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2)
[投影]
、苯酚的化学性质
[小结]到此我们已认识并研究了苯酚,并知道检测和处理苯酚污水的方法。
教学回顾:
第三章
第二节 醛
2
[讲]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得氧(即氧化)、失氧(即还原)开始认识的。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还可以从加氢或去氢来分析,即去氢就是氧化反应,加氢就是还原反应。
所以,乙醛跟氢气的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乙醛加氢发生还原反应,乙醛有氧化性。
分析碳基对醛基上
2
2
第三节羧酸酯(1) 、结构式:
、结构式:
(2)、酯化反应
[学生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学生分三组做如下实验,实验结束后,互相比较所获得产物的量。
第一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和2 mL乙酸,按教材P63,图3-21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第二组: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
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水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
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接受试管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①试剂的添加顺序;②导管末端不要插入到接受试管液面以下;③加热开始要缓慢。
为什么要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第三节羧酸酯(2)
2
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1)
RCOONa+NaOH RH+Na
阅读课本,以。
从原料到产品在结构上产生两种变化:①从碳链化合物变为芳环化合物;②第四节有机合成(2)
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1)
第四章 第一节 油脂(2)
[投影]
[投影]以吸收的营养。
第四章第二节糖类(1)
2
∴果糖也是还原性糖。
果糖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发生异构化,不能自动由酮式转变为醛式,所以果糖不被溴水氧化果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能发生加成、酯化反应。
由于多个羟基对酮基的影响,
第四章
第二节 糖类(2)
O
nC
nC
nC
[(C
第四章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1)
第四章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2)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1)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2)
(—羟基己酸)制
n mol
中所含—和
中含—第五章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五章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