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 术 文 件 发 放 登 记 表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
图纸管理规定1. 目的:规定本公司图纸的设计、审核、发放、回收、更改的方法和程序明确图纸的有关管理规定, 对产品图纸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确保各部门使用的图纸均为有效版本。
2. 范围:使用于本公司的产品图纸、客户外来图纸的管理。
3. 职责:3.1 技术部作为图纸的归口部门, 负责产品图纸的设计、修改、审核、发放的工作, 并对其正确、完整、统一性负责。
同时也负责对客户图纸的接收、转化、复印、发放、归档等工作, 对电子版技术文件进行备份和管理, 并对图纸的完好清晰、安全、有效性负责。
具体工作职责如下:3.1.1 负责公司图纸的设计、审核、发放、更改、回收等工作。
3.1.2 负责外来图纸转化、校对、发放、变更、回收等工作。
3.1.3 负责所有图纸的归档、管理工作。
3.2 生产管理部( 含车间)、质量管理部、外协部等相关部门, 负责对图纸要求的内容组织实施。
3.3 销售部负责与顾客方的前期联络与沟通, 及时反馈顾客对于产品的特殊要求和相关信息, 并确保图纸的最新版本。
4. 工作程序4.1 图纸设计、审批要求4.1.1 自行设计的图纸应简单明了, 图文清晰, 图纸中的文字、符号、术语等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图纸中的线条粗细、尺寸标注等应清晰、明了, 公司的图纸格式、技术部统一设计, 标题栏中的内容应填写完整。
4.1.2 常规产品图纸由技术人员负责绘制, 由设计者和技术部主任两级签署, 字体应清晰, 易于辨认, 签署人对自己的签署负有相应的责任。
4.1.3 新产品或常规产品技术难度较大的图纸由技术人员负责绘制, 由设计者、技术部主任、技术副总三级签署, 字体应清晰, 易于辨认, 签署人对自己的签署负有相应的责任。
4. 1. 4顾客的产品图纸( 电子文档) 由技术部接收, 可以是电子邮件, 也可以是纸质文件, 技术部接收后进行整理, 填写《文件接收登记表》,具体见附表一。
对于电子版图纸先进行打印, 整理, 对图面进行必要的转化工作, 如尺寸转化、技术要求的翻译等, 底稿上由转化人和部门主管进行签字, 底稿存放于技术部, 其他部门需要的图纸均为复印件。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技术文件管理制度文件编号:公司ZD-045 发行版次:01 修订次数:0 页数:1/1 编制人:技术研发中心修订人:制度建设小组批准人:总经理日期:2012-12-07 日期:2012-12-10 日期:2012-12-15一、目的为保持已有技术工艺文件的完整性,统一技术文件的管理标准,确保所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文件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有效控制技术文件,使之能完全指导生产,以保证质量和生产正常进行,避免混乱,为使公司的技术文件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生产现场所用的技术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产品图样、工艺图样和工艺文件等技术文件,也包括一定范围的外来标准和客户提供的图样等。
三、职权和职责1.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部是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并负责所有技术文件编号、发放、回收、归档,以及文件更改、作废的处理。
2.技术文件的编制和管理: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部负责人负责编制,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审核,由总经理批准。
3.生产用工艺文件,如工艺路线单、工序卡、过程卡、工艺图纸、作业指导书,由制造中心各生产部专人编制,完成后送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部负责人审核,由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批准。
4.外来图样、标准由负责人识别、核对,经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四、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1.技术文件是公司的核心机密,是公司进行生产和管理工作共同的依据,是公司在同行中保持一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公司的技术文件属于公司所有,每一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技术文件的完整性、一致性以及保密性。
2.技术文件的定义:技术文件是指公司的产品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操作规范、客户提供的图纸图样、各种技术标准、技术通知以及技术培训资料等。
3.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结构(或生产)图纸、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外来标准和图样,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
一、什么是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并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二、归档文件整理原则: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文件材料归档整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一)收集收集工作即是将本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收集集中起来的工作过程。
要求:材料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准确(二)确定“件”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是以“件”为单位,进行文件级整理。
确定“件”是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关键之一。
“件”的确定一定要把握尺度,不可过严也不可太松。
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
具体情况作如下规定:1、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2、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文件,无定稿的,或打印出的定稿上无重要修改手迹、领导批示,定稿不归档,但发文稿纸必须归档,且与正文合为一件;3、正文与附件为一件。
附件一般是指正文后注明的附件,它是正文内容的一部份。
4、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5、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6、会议记录一本为一件;如党委会议记录、行政会议记录等;7、成套的会议材料分别为件;8、重要文件的正文与历次修改稿可各为一件;9、正文与文件处理单(办文单)为一件;10、来文与复文(指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函与复函)为一件;11、报表、名册、图册、成册的编研材料、刊物等按其原来的装订方式,一册(本)为一件;12、未装订的式样同一的表格,以一定的单位(如部门或时间等)组合,可装订在一起作为一件。
如先进审批表、工资审批表、统计年报等;13、介绍信一般一份为一件,若单位一年形成的介绍信数量较多时,也可结合其它特征划分成若干件;(三)件的装订件的装订主要是为了固定“件”,使其便于保管和利用。
在装订前,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应予复制或进行字迹加固处理。
文件的修整、复制要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进行。
1.目的:规范公司内部CNC程序的编制、优化、受控等管理过程,以便CNC程序的识别及版本的管控,提高CNC程序加工准确性,降低因CNC程序错误导致的不良成本。
2.适用范围:适用于XXX所有CNC加工程序编制、受控管理,CNC编程相关的异常情况管理。
3.定义:3.1 CNC程序:CNC机床加工运行所需的电脑程序,以达到机床按程序命令自动运行加工。
3.2程序异常:由NC程式产生的过切、漏加工及加工不符合客户图纸尺寸要求等异常情况。
4.职责:4.1 编程工程师:(1)按图纸及工艺要求对工件进行程序编制;(2)负责将最新的程式单下发给文员,将最新的程序上传到指定的位置保存;(3)负责对量产零件的程序进行优化;(4)负责对加工过程中的程序问题进行收集、分析、整改、总结;(5)与生产部门相关技术人员相互进行程式检查审核。
4.2 编程主管:负责分配项目工程师下达的编程任务,负责对编程工程师送交过来的《CNC程式单》进行审批。
4.3 事业部文员:负责试制、受控CNC程式单的存档与替换。
负责对经审批生效受控产品的CNC程式单进行盖章下发、旧版回收,同时做好下发、回收记录和台帐管理。
将审批后的新品车间使用的CNC程式单盖试制章下发、回收并记录,新品车间使用的程式单仅一次有效。
4.4 生产CNC车间:负责根据加工产品的型号选择其对应的程序进行加工,生产调机人员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对试制产品的程式参数进行修改,同时将优化后调试OK的程序回传给编程工程师,但不能对受控产品程式参数进行修改(只能提出优化建议)。
4.5 NPI工程师:负责将2D图纸交由CNC编程主管,并在图纸上签名,注明需编程完结日期,保证与存档图纸的一致性。
并将2D、3D、工艺、开模纪要等电子资料,根据日期放入CNC编程文件夹相应年份月份文件夹内。
4.6 PMC计划部门:根据客户订单交期,协助编程工程师做好程序编制完成计划。
5.作业内容:5.1 编程计划的排配:编程主管负责对任务进行交期的排配,对有异议的任务交期需知会相关的项目经理,组织相关的项目经理协调处理。
XX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7.事件发生场所:急诊门诊病区医技部门行政后勤部门其它: C.不良事件类别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病人辨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错误)。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本,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手术事件: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事件。
麻醉事件: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管路事件:如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引起的相关不良事件。
针扎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等不良事件;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报告人:医师技师护士其他报告人签名: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1、医疗不良事件(medical adverse event)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
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其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不良事件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两种。
2、潜在不良事件(potential adverse event)是指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为,而使其原本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在病人身上。
3、无伤害: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4、轻度伤害: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如捏伤、擦伤、皮肤小撕裂伤。
5、中度伤害:需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但仅需要简单的处理;如缝合、夹板固定、冰敷、抽血检查、包扎或止血治疗。
6、重度伤害: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
工作指引1目的为了规范文件的正确使用,保证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正确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落实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的各项规范,特制定本工作指引;2适用范围本工作指引适用于XX有限公司。
3职责3.1生产部:3.1.1负责编写/审核相关程序文件及支持性工作指引等。
审核的内容包括:文件的可行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格式规范等;3.2.2负责评价文件执行的有效性;3.3生产部主管:3.2.1负责编写相关工作指引等文件;3.2.2监控文件的落实状况;3.3生产部文员:3.3.1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格式审核与会签的传递/呈递工作;4.3.2负责文件接收、整理、保存、传阅、借阅及相关记录。
3.4生产部拉长、组长:3.4.1负责对文件的宣传、培训、执行落实,并实施监督;3.4.3文件实施过程中若有异常及时反馈上级领导;1.5生产线全体员工:严格按照文件作业,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拉长、组长,有权拒绝没有文件或与文件要求不符的作业;3.6文控中心:负责对公司受控的文件和资料实施规范管理。
4名词解释无6.1文件的接收6.1.1生产部文员接收工作指引或程序文件后,应在对应文件夹的目录中进行登记。
6.1.2生产部文员接收到作业指导类文件,应在《受控文件发放登记表》中作登记并发放。
6.1.3生产部文员在接收文件登记后,新制的文件资料应立即下发到各需要组别,更改或作废文件应立即替换相应的旧版本文件或回收作废文件。
6.2文件发放6.2.1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发放范围按《质量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6.2.2生产部文员与生产各拉长、组长进行文件交接,在《受控文件发放登记表》签收人栏签字;各拉长、组长文件用完或阅完之后交文员统一保管,文员在回收情况记录送交人栏签字,代表文件已收到。
6.2.3所有受控文件其它人员不能私自复印一律由文控中心复制、拷贝、装订、并在复制件盖上相应的受控印章。
6.3文件使用6.3.1对于下发的一级文件、二级文件、三级工作指引文件,由生产部文员牵头负责文件的传阅工作,并做出传签的时间要求,参与文件传阅的人员包含主管、拉组长和拉组长指定的人员,阅览后,各传阅人员在文件最后一页背面空白处签名和日期,作为文件阅览的记录。
2023年技术文件管理制度15篇技术文件管理制度1一、总则及范围为了保持已有工艺技术文件的完整性,使之完全能指导生产,以保证质量和生产正常进行,避免混乱,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技术文件管理。
二、管理业务与分工1、技术部负责人: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及有关技术文件各项管理业务的审批及有关事项的确定。
2、档案保管员:负责技术文件的保管、收发及按本制度进行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
三、管理内容与要求1、技术文件的种类①法律法规及标准性文件a.相关的法律法规b.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及有关管理标准c.相关的质量标准②作业类文件a.图纸及各类工艺规程、工艺卡片、作业指导书;b.工序质量表及质量控制点一览表c.产品使用说明书d.公司内所有设备使用说明书e.设备使用说明书;f.各种明细表。
③管理类文件公司日常制定的有关技术要求的通知、计划及规定等。
2、文件登记①技术部必须建立【技术文件管理台账】,掌握本厂全部技术文件的情况。
其台账至少包括:编号、名称、数量、文件编制时间、发布时间、发放部门及销毁情况。
②文件接收后,档案保管员应及时对文件进行分类编号并作记录,每月或者每季度将记录复印件送技术部,技术部根据记录及时掌握本厂技术文件动态。
3、文件的归档及保管技术文件的保管由档案保管员按档案管理标准进行保管,厂内发行的技术文件,除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外,尚须对储备待发的文件进行登记保管。
4、技术文件的复制与分发技术文件的复制打印由技术部提出打印数字,但必须保证分布完毕后有一定储备。
技术文件发送时,要备好【技术文件发放/领用表】进行文件名称、编号、日期等内容的登记,接收人员应在登记表上签收。
5、技术文件的借用1质量管理类文件的借用应填写《文件借阅记录登记表》,2作业类文件的借阅应开具借条并由技术部领导批准,方可借阅。
6、技术文件的修改与审批①当某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提出对不合理或者已经落后的技术文件时,由技术部该专业的工程师(或专业的业务负责人)分析确定是否需要修改。
档案接收制度为加强机关档案工作建设,实现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管、合理利用,规范档案移交各环节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接收范围。
各部门凡在本部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都应按规定及时向中心移交。
二、档案接收程序。
1、移交部门向中心提出移交申请。
2、中心工作人员在公务网上检查拟移交档案的电子文件,检查电子文件有无缺号、跳号,数量、附件是否正确。
将需整改的情况反馈至移交部门,督促其尽快修改。
3、中心工作人员到移交部门查看拟移交档案,进行初步检查,并进行业务指导及答疑。
4、拟移交档案实体进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逐件逐卷进行检查。
5、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以及需整改的情况反馈给移交部门,督促其尽快修改。
修改结束后,办理移交手续,档案整理入库上架。
三、档案接收要求。
移交的档案资料,要保证按照归档要求,做到整理规范,档号编制规范,编目清晰,移交的档案必须齐全、完整,对于不完整、不准确以及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中心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补交或者重新整理后再移交。
四、档案移交时,交接双方应认真核对目录及档案,确认无误后双方在档案交接单上签字。
档案交接单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档案目录与档案一并移交。
五、凡接收进中心的档案,中心工作人员应及时做好统计,消毒杀虫,入库排列上架。
六、对档案接收、移交、利用的情况要认真登记,为档案统计和移交进馆工作作好准备。
档案接收制度(二):档案接收制度档案接收制度为加强机关档案工作建设,实现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安全保管、合理利用,规范档案移交各环节工作,特制定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