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1(全国)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秋望(明)高启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
荒烟平楚苍茫处,极目江南总是秋。
(1)“雁行初过客登楼”中,“雁”这个意象起到什么作用?(5分)答:★(2)这首诗的结语中“总是秋”三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念奴娇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②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 ①建康:今南京,为六朝古都,历来登临者多有咏叹。
②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被疏。
(1)请对“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两句进行赏析。
(5分)答:★(2)这首词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题。
(11分)渡太湖登马迹山元气混茫间,雄观上碧孱。
无边天作岸,有力浪攻山。
村暗杨梅树,津开苦竹湾。
离家才廿里,垂老始跻攀。
[注] 赵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其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即便是一景一咏也往往具有深邃的哲理,颇有新颖思想。
(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5分)答:★(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对我们有什么启发?(6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忆秦娥刘辰翁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③。
[注] ①中斋:邓剡的号。
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
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 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 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 犹"频繁”,多次★答案★ B解析佳:佳人,指湘夫人。
期:约会。
2.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东汉王逸认为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岀他淸淡、婉丽的诗风。
★答案★ B解析"李白”应为“鲍照”。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需,《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答案★ A解析 A项“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错,《新乐府》是讽喻诗。
二、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长恨歌》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杨贵妃,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六宫妃嫔皆黯然失色的句子 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O(2)《湘夫人》中借秋风木叶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3) 《蜀相》中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 需句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愤》中用诸葛亮的典故来表明志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即时巩固、语基落实<.1下列字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号叫(h a o)装载(z a i)杳无音信B.凄怆(chu a ng)驰骋(ch e ng)落日余晖C.玉簟(di a n)绸缪(mi u)花自飘零D.滞留(zh i)倏忽(sh u)金衣玉食解析A项,“号”应读“ h a 0”。
C项,“缪”应读“ m o『。
D项,“金”应为“锦”。
答案B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日沦西河沦:落下。
B.欲言无予和予:同“预”,参与。
C.并力生离愁并力:合力,一起。
D.不许稍绸缪绸缪: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解析B项,予:代词,我。
答案B< 3下列诗句或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冷的风吹拂着我的衣襟。
B.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
C.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排列成行的雁队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D.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友人的人影像疾驶而去的轮船,让人望远兴叹。
解析D项,这里应是“友人乘坐轮船疾驶而去,让人望远兴叹”。
4下列诗句或词句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B.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解析A项,使用了对偶。
B项,使用了比喻和对比。
C D两项使用了比喻。
答案A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5 “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参考答案“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云鬓.(bìn)花颜九重城阙.(quē)渔阳鼙.(pí)鼓B.鸟萃(pínɡ)中流水潺.(chán)湲桂栋兰橑.(lǎo)C.玉盘珍馐.(xiū)镜中衰.(suāi)鬓惟有鹧鸪.(ɡū)D.红藕.(ǒu)香残未雨绸缪.(móu) 吞声踯.(zhí)躅D【解析】A阙:què;B:pín;D衰:shuā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停杯投著长风破浪酌酒自宽B.金屋妆成池苑依旧仙袂飘飘C.楼阁玲珑宛转峨眉云栈萦纡D.虚无缥渺为连理枝芷葺荷屋B【解析】A著—箸;C峨—娥;D渺—缈。
3.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写诗人饮酒而内心得到宽慰,举起酒杯表示以后再也不歌行路之难。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C【解析】C项,诗句是诗人借酒浇愁。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
“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与检测:第1单元推荐作品含解析第一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翔.(xiánɡ)鸟获骋.(chěnɡ) 鹧.(shú)鸪B.红藕.(yǒu) 玉簟.(diàn)罗裳.(chánɡ)C.锦.(jǐn)书须臾.(yú) 绸缪.(móu)D.柁.(duò) 杳.(yǎo)悠悠吹襟.(jǐn)【解析】A鹧:zhè;B藕:ǒu;D襟:jīn.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两个“独”字都当“独自”讲。
A.鉴:①照,②以……为借鉴。
C.易:①变换,②替代。
D.骋:①驰骋,句中指大展宏图,②放开,敞开。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A.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近体诗根据每首诗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律诗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五绝”和“七绝”。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唐初有“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评其作品为“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D.晚唐杜牧、李商隐,有“小李杜”之称,杜牧,号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其爱情诗成就尤高,如《无题》诗等。
【解析】杜甫的“三吏”“三别”不是新乐府.4.下面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写的是忧从中来,夜不能寐,起坐弹琴,徘徊户外,环顾四野,忧思难排。
人教版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单元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C.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 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
②胶西:诸城。
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测试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14届安徽淮南高三二模)阅渎下面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赵善庆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
(1)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4分)(2)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
(4分)2.(14届广东韶关高三二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7分)惜花(唐)于鹄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蕊焦蜂自散,蒂折蝶还移。
攀著殷勤别,明年更有期。
(1)全诗的诗眼是“惜”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2)本诗的三四联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3.(14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二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8分)过李陵台萨都剌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李陵台、望乡台,即李陵墓。
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
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
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1)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4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答案】①对比手法。
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②借景抒情(以哀情写哀情)。
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2分)(每点2分)【解析】4.(14届新疆乌鲁木齐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词人罢官闲居上饶时作。
2019届人教版古典诗词鉴赏单元测试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雪夜感旧①陆游江月亭②前桦烛③香,龙门阁④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⑤,小市孤城宿两当⑥。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1197年,陆游73岁,闲居山阴。
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
③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
④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
⑤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奉节)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
⑥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宅边秋水浸苔矶”描写了住宅旁边秋水浸湿苔矶的情景,既点明了时令特点,又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
B.“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宋]晁补之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解析:这首词是词人被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后所作,表现了他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思想感情。
“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这两句无一字虚下, 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 并为全词定下基调。
“江城”点明信州, “无屋买”是夸大之词, 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 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
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 “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 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参考答案: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 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
“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 “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
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 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
解析: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两句, 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词人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
“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 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
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 ,而且愈啼愈悲。
“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 时间既晚, 则啼叫之久可知。
“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
仔细品味词意,这里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参考答案:幽禽(杜鹃)。
词人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因为何事,幽禽(杜鹃)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而且愈啼愈悲,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尽管无限美好, 但杜鹃仍啼道: “不如归去! ”词人巧妙地抓住一个悲啼的“幽禽”来抒写自己的心曲。
单元质量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脂.(zhī)闲暇.(xiá)绰.约(chuò) 马嵬.(wéi)B.修葺.(qì) 联袂.(mèi)踯.躅(zhí) 祠.堂(cí)C.千载.(zǎi) 鹧.鸪(zhè)绸缪.(móu) 玉簟.(tán)D.寤寐.(mèi) 歧.路(qí)江渚.(zhǔ) 庑.门(wǔ)解析:C项“簟”应读diàn。
答案:C2.下列词语的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萧索娥嵋连理B.修葺芳馨逍遥装饰C.慷概黄鹂频繁链接D.瓜州时事阮籍变换解析:A项,嵋-眉。
C项,概-慨。
D项,州-洲。
答案:B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好的日期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解析:B项,佳:佳人,指湘夫人。
期:约会。
答案:B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C.“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近代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他清淡、婉丽的诗风。
解析:B项,应为评价鲍照的诗。
答案:B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016届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
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5分)答:★(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6分)答: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1分)江行赠雁①欧阳修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②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杜甫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 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
②缯(zēnɡ)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做分析。
(6分)答:★(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做分析。
(5分)答: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11分)偶成萧立之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 ①悭:缺少,没有。
②纸鸢:风筝。
(1)理解《偶成》这首诗的关键是哪一句?为什么?(5分)答:★(2)两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各是什么?中心思想有何异同?(6分)答: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11分)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寒菊(宋)郑思肖②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①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
②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
★(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又分别突出了菊花什么特点?试作简析。
(6分)答:★(2)两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试做赏析。
(5分)答:5.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11分)调笑令(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5分)答:(2)戴叔伦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6分)答:6.阅读晏几道的两首词,完成(1)~(2)题。
(11分)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注]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 银:银灯。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做简要分析。
(6分)答:★(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5分)答:7.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1)~(2)题。
(11分)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
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
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风”有什么作用。
(6分)答:★(2)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
两首词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答: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11分)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元)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 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
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萨都剌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分)答:★(2)简要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的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6分)答:答案1.解析:(1)“窗外芭蕉”与“窗里人”本无关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由于联想的作用,“窗里人”便以为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就好似点点滴滴的痛苦落在心中。
此种苦涩之情,令人伤痛不已。
(2)两首词都善于借凄清景物抒发离别的思念之情(借哀景写哀情);善于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离别之人的愁苦心境;运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想象离别后的心理感受)加深离别的悲伤程度。
参考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
“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
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
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
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2)细节描写“执手”相同,以分手前的动作表现情感。
借哀景写哀情相同。
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相同:本词上片虚写回忆,下片抒写现实感受;《雨霖铃》相反,上片写眼前分离之景,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
2.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这两首诗虽然都写雁,但是因为借助雁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因而刻画描写的雁的形象也不同。
如欧诗表现了大雁不怕辛苦地远飞而时刻面临危险的特点,杜诗表现了大雁自由自在、畅快飞翔的特点。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江行赠雁》一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
他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鸟儿太疲倦了,羽翼已衰微。
诗人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雁十分相似,于是借征雁表现自己的孤寂与悲愤。
《归雁》的一、二句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
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那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
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参考答案:(1)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的征雁。
“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有危险)。
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
“高高”表现雁的自由自在、畅行无阻。
(2)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
杜诗借雁北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
3.(1)第三句。
(1分)这一句是反问句,在前两句委婉地讽刺之后突然直接表明态度:城里人怎么知道雨对农耕的好处?这一句引出下面对“却恨悭晴放纸鸢”的斥责,表明了诗人对朱门大族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批判。
(4分)(2)①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城中人与农人对雨的态度进行对比,表现诗人的情感。
第二首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萧萧”竹声比喻百姓的“疾苦声”,来表达诗人对大中丞的劝谏。
(4分)②相同点:都表现了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不同点:第一首谴责了城中那些只知玩乐、不知农时的人,第二首表达了做好父母官的心声。
(2分)4.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两首诗共同赞美了菊花。
白诗通过“蕉折”“荷倾”与“菊花”做对比,反衬出菊花傲霜独立、耐寒的特点。
郑诗则以拟人修辞写菊花于凛凛朔风中抱香枝头的耐寒、不屈的品格。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白诗标题为“咏菊”,而诗中前两句提及芭蕉、荷花,意在反衬菊花的品性。
郑诗中将菊花写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里的“宁可”“抱香死”赋予菊花以人的品格性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傲霜独立、耐寒的品格。
白诗突出了菊花在寒冷的秋晨,凌霜怒放的清新美丽;郑诗则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
(2)白诗运用反衬手法,以“蕉折”“荷倾”衬托菊花“金粟初开”,赞美了菊花之美;郑诗运用拟人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自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5.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古诗词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戴词写边塞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词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词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
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
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
韦词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词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本题考查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目告诉我们此词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那么思考的空间将很大,只要能举出两个例子即可。
开篇的“边草,边草”显然用了传统的起兴手法,“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又是一个顶真修辞,另外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又含有一个烘托手法。
解答的关键在于点明手法,并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同:都是描写边塞的词。
异:戴叔伦词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应物词通过对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形象的刻画,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
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
②烘托。
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
(或顶真、反复)6.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时序”指描写事物的时间顺序。
《临江仙》上阕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微雨落花的情景。
下阕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
《鹧鸪天》上阕写当年一见钟情,心心相印。
下阕写不期重逢,疑在梦中。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先分析两首词描写事物的时间顺序,然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描写的意象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不同,《临江仙》上阕写“春恨”,下阕追忆当年初见小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的叙述方式;《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的叙述方式,上阕写当年的盛会,下阕前三句写别后思念,后两句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的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阕表现的是当年欢聚时的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阕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