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新时达主攻六自由度智能机器人 明年将做出样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六自由度”资料汇整目录一、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及仿真二、基于Stewart结构的六自由度并联稳定平台技术研究三、模拟器中车辆动力学与六自由度平台联合仿真技术研究四、六自由度破碎机运动特性分析及控制研究五、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六、基于液压六自由度平台的空间对接半物理仿真系统研究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及仿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
其中,六自由度机器人作为最具灵活性的机器人之一,备受研究者的。
本文将围绕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及仿真展开讨论,旨在深入探讨六自由度机器人的性能和特点。
关键词: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仿真六自由度机器人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自由度,可以在空间中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姿态控制。
因其具有高灵活性、高精度和高效率等优点,六自由度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对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关节结构设计、连杆结构设计及控制模块设计。
关节结构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机器人的转动和移动。
连杆结构通过关节连接,构成机器人的整体构型,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控制模块用于实现机器人的任意角度运动,包括运动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等。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关节的负载能力、运动速度和精度等因素,同时需注重连杆结构的设计,以实现机器人的整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控制模块的设计也是关键之一,需结合运动学和动力学理论,实现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对于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
正向运动学是根据已知的关节角度求解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而逆向运动学则是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解关节角度。
对六自由度机器人进行运动学仿真,有助于深入了解机器人的运动性能。
VME运动控制器六自由度机器人概 述六自由度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工业机器人,在自动搬运、装配、焊接、喷涂等工业现场中有广泛的应用。
固高科技GRB 系列六自由度机器人是固高成熟完备的运动控制技术与先进的设计和教学理念有机结合的产物,既满足工业现场要求,也是教学、科研机构进行运动规划和编程系统设计的理想对象。
该机器人采用六关节串联结构,各个关节以“绝对编码器电机+精密谐波减速器”为传动。
在小臂处留有安装摄像头、气动工具等外部设备的接口,并提供备用电气接口,方便用户进行功能扩展。
机器人的控制方面,采用集成了PC 技术、图像技术、逻辑控制及专业运动控制技术的VME 运动控制器,性能可靠稳定,高速高精度。
主要特点开放式控制实验平台z 基于VME 总线高性能工业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平台,支持用户自主开发; z 通用智能运动控制开发平台,采用VC++或OtoStudio 计算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工具z 配备图形示教功能,便于机器人的编程操作和应用培训; z 配套内容详尽的操作手册和学生实验指导书,通过实例演示,引导用户操作并学习如何基于运动控制器开发各种应用软件系统。
工业化设计与制造z 按照工业标准设计和制造;z 机构设计成6轴串联旋转式关节,各关节采用绝对型编码盘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谐波减速器传动;z 模块化结构,简单、紧凑,预留电气与气动标准接口;z 较高的负载、更快的轴动作速度、大的许用扭矩和转动惯量使机器人应用广泛,可用于搬运,点焊,装配,点胶,切割,喷涂等行业;z 具备最大的工作半径和最小的干涉半径,工作范围大,在系统设计上提供较大的灵活性,夹具、剪丝机等设备可以采用更高效的安装方式;控制软件采用VC++开发的控制系统采用OtoStudio开发的控制系统基于OtoStudio软件环境开发的六自由度机器人接口界面OtoStudio是固高科技开发的计算机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开发平台。
它支持完整版本的IEC61131标准的编程环境,支持标准的六种编程语言,是一个标准的软件平台,被很多硬件厂家支持,除了支持PLC编程,还支持总线接口、驱动设备(特别是伺服、数控)、显示设备、IO设备等的编程。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及仿真学科:机电一体化姓名:袁杰指导老师:鹿毅答辩日期: 2012.6摘要近二十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
我国在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工业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和设计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推广机器人的应用是有现实意义的。
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例如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大多是固定在生产线或加工设备旁边作业的,本论文作者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小型的、固定在AGV 上以实现移动的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
首先,作者针对机器人的设计要求提出了多个方案,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其中最优的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同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用D-H 方法建立了坐标变换矩阵,推算了运动方程的正、逆解;用矢量积法推导了速度雅可比矩阵,并计算了包括腕点在内的一些点的位移和速度;然后借助坐标变换矩阵进行工作空间分析,作出了实际工作空间的轴剖面。
这些工作为移动式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和运动控制提供了依据。
最后用ADAMS 软件进行了机器人手臂的运动学仿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在机械设计中使用虚拟样机技术做了尝试,积累了经验。
第1 章绪论1.1 我国机器人研究现状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种操作或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机器人技术综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人工智能等多种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典型代表,是当代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
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
近十几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广泛获得应用。
我国是从 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的。
1986年,我国开展了“七五”机器人攻关计划。
1987 年,我国的“863”计划将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列入其中。
目前,我国从事机器人的应用开发的主要是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六自由度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六个独立自由度的机器人系统,允许其在六个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
这种机器人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
在设计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精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本文将探讨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1.机械结构设计六自由度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是其最基本的设计要素之一、一般而言,六自由度机器人由底座、连接杆、关节和末端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要求、重量和刚度等因素。
一种常见的结构设计是将机器人分为两个连杆外部结构和四个内部关节连杆结构,以实现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2.关节传动系统设计关节传动系统是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六自由度机器人通常使用直流电动机或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器。
在选择驱动器时,需要考虑其扭矩、精度和响应速度等因素。
同时,传动系统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减速器、链条或齿轮传动等机械传动装置来实现关节的运动。
3.传感器系统设计传感器系统是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中的关键部分,用于实现机器人对外部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感知。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力/力矩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编码器可用于测量关节的位置和速度,力/力矩传感器用于感知机器人对外部环境的力或力矩作用,视觉传感器用于感知机器人周围的物体和环境。
传感器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与其他系统的配合等因素。
4.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六自由度机器人的关键环节,用于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
控制系统通常采用计算机或嵌入式系统来实现。
在控制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以及相应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器设计。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和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等。
5.安全系统设计安全系统设计是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证机器人的运行安全。
安全系统设计包括安全门、急停按钮、碰撞检测装置等。
六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
六自由度机器人是一种常见的机器人结构,它具有六个自由度,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复杂的运动和操作。
这种机器人结构设计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医疗机器人、危险环境处理等领域。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包括机身结构、关节结构和执行器结构三个方面。
机身结构方面,需要考虑机器人的整体刚度和轻量化设计。
一般采用铝合金或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制作机身结构,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机械臂的载荷能力。
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机身结构可以方便更换和维修。
关节结构方面,关节是机器人运动的关键部件。
六自由度机器人通常采用旋转关节和直线推动关节的组合形式。
旋转关节通过电机驱动实现机械臂的旋转运动,而直线推动关节通过气动或液压系统实现机械臂的伸缩运动。
关节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机械臂的运动范围、精度和承载能力等因素,以满足机器人的工作需求。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设计,还需考虑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感知系统等方面。
在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面,通常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编码器或传感器等装置实时监测机械臂的位置和姿态,并根据设定的轨迹和工作要求进行控制。
感知系统方面,采用视觉、力觉或力矩感知等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特征,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力量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绪论 (2)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5)1.3 本次设计主要完成的工作 (7)2 焊接机器人总体方案确定 (7)2.1 总体传动方案 (7)2.2 驱动方式选择 (7)2.3 各关节传动方案 (8)3 技术参数的确定及详细结构设计 (12)3.1 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12)3.2 传动结构设计 (16)3.3 详细结构设计 (18)4 零部件的计算及校核 (26)4.1 直齿圆锥齿轮的校核计算 (26)4.2 直齿圆柱齿轮的校核计算 (29)4.3 轴的校核计算 (36)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1 绪论“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84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建议,给机器人下了个定义,即“机器人是一种可反复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工具,为了执行不同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的动作的专门系统(A reprogrammable and multifunctional manipulator ,devised for the transport of materials,parts,tools or specialized systems,with varied and programmed movements,with the aim of carring out varied tasks)”。
[1]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重要标志之一和新兴技术产业,已为世人所认同,并正对现代高技术产业各领域以至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机器人是柔性自动化的集中体现。
自从美国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以来,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型的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不具备外界信息反馈能力,很难适应变化的环境。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技术参数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焊接设备,它具备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能力,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实现多角度、高精度的焊接操作。
这种机器人的技术参数包括工作半径、负载能力、重复定位精度、速度范围、控制系统等关键指标。
工作半径是指机器人从基准点到达能够进行焊接操作的最远距离。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通常具有较大的工作半径,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焊接工件需求。
负载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承载的最大负荷重量。
这个参数决定了机器人能否完成重型焊接任务。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通常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能够承载数十千克的焊接工件。
重复定位精度是衡量机器人运动精度的重要指标。
它描述了机器人在多次运动后回到同一位置的精确程度。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通常在毫米级别,能够满足高精度焊接的要求。
速度范围是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可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
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通常具有较快的速度,能够提高焊接效率。
控制系统是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复杂的算法和传感器实现对机器人动作的控制。
控制系统需要具备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安全性。
除了以上技术参数外,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还具备其他一些重要特点。
例如,它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的焊接操作,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它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设备的联动,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流程;另外,它还具备灵活的工作空间布局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焊接环境的需求。
总体而言,六自由度焊接机器人通过高度智能化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参数,为焊接工艺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它的出现不仅提升了焊接工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最初的机械手臂,到现在的智能人形机器人,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那么,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展望是怎样的呢?本文将探讨智能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智能机器人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智能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它们可以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窗、洗衣等。
此外,智能机器人还可以陪伴老年人和儿童,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陪伴。
它们可以提供语音交互,播放音乐、讲故事,甚至能够陪伴病人康复。
未来,智能机器人有望进一步发展出拥有更加复杂功能的家庭助理机器人,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建议和解答问题。
二、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智能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它们可以进行复杂的装配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车身焊接、零部件组装等工作。
此外,智能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危险环境下的工作,如核电站的辐射检测和清洁工作,以及火灾救援等。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有望在工业领域实现更高程度的自主化和智能化。
三、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它们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医生的指示,精确进行切割和缝合等操作,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此外,智能机器人还能够协助病患进行康复训练,如康复机器人能够帮助瘫痪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机器人有望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智能机器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智能机器人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们可以作为教学助手,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和答疑。
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此外,智能机器人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交互方式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学习资源。
未来,智能机器人有望在教育领域与人类教师形成合作,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新时达主攻六自由度机器人明年将做出样机
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工业机器人,但产品真正走向市场的时间将是明年,年内是争取拿出像样的样机,新时达董秘兼副总冯骏23日在接受我国证券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将是公司实施产品梯度配置的一着重要棋子。
靠电梯控制系统起家的新时达,这些年来同时还把工控变频器产品做得有声有色。
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境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拥有产销电梯控制系统和电梯变频器两个系列产品。
2012年度这两项业务的营业收入为6.94亿元,合计占总收入比例逾82%。
近几年来,该公司复合增长率连续呈20%以上的增速,显示了良好的成长性。
但是,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不满足于就此止步,一直在寻求可为企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新产品,工业机器人就是其着手主攻的新方向。
如今,新时达正在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未来将首先应用于电梯控制成套系统制造车间与电梯整机厂。
2012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达15.9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招工难和用工贵正在逐步弱化我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优势,于是,机器换人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制造商转型升级的共识。
但是,有数据显示,近几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6万台,而我国机器人的产值却不足全球机器人市场的10%。
最令人尴尬的是,国产机器人产品市场份额偏弱。
来自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共有33000台工业机器人,其中进口机器人22000台,占比66.67%。
当然,我国机器人销量2012年同比增长了30%,这一事实又表明国产机器人可以大有作为。
冯骏指出,新时达之所以瞄准工业机器人,一方面是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因素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