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16例
- 格式:pdf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4
骨小梁金属A VN重建棒—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护理体会徐伟荣顾异香摘要:总结14例采用骨小梁金属A VN重建棒—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Ficat1—2级)的护理。
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和功能训练;术后正确的体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饮食指导、加强功能锻炼及正确的出院指导,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小梁金属AVN重建棒—钽棒股骨头坏死护理股骨头坏死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年轻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还要面临人工关节翻修的问题[1]。
骨小梁金属A VN重建棒—钽棒被设计用来干预治疗Ⅰ期和Ⅱ期股骨头坏死,可限制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时间,延迟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
本院于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采用钽棒植入股骨头术治疗14例股骨头Ⅰ期和Ⅱ期坏死者,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2—44岁,病程5个月—3年,均是股骨头坏死Ⅰ期和Ⅱ期塌陷前的患者,其中Ⅰ期8例,Ⅱ期6例,Ⅰ期临床表现为患侧髋关节活动后轻度疼痛,行走耐力降底,轻度跛行伴关节功能轻度受限。
Ⅱ期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伴患肢肌肉萎缩跛行,关节功能中等程度受限。
骨盆CT平扫均提示为早期股骨头坏死(Ficat1—2级)。
全组病人均于入院后4~5天行患侧髋部钽棒置入术。
1.2 结果 14例病人均无术后感染。
平均住院16天出院。
全组病人均获随访,时间为2~18个月, 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 12例 ( 85.7% ) , 行走间距延长 11例 ( 78.5% ) , 关节功能改善10例 (71.4% )。
出院后每月一次行髋关节 X线正侧位片检查,发现11例未见骨质明显变化,有3例髋治疗后12个月开始病变进展股骨头塌陷,15个月后有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骨小梁金属A VN重建棒—钽棒用来治疗Ⅰ期和Ⅱ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500 引言股骨头坏死属于一种髋关节疾病,是骨科疾病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激素、创伤等原因使股骨头供血受损或者中断导致骨组织坏死,继而诱发的股骨头结构塌陷的髋关节疾病[1]。
我院选取了3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进行手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46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髋疼痛、髋关节活动不便。
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39.12±7.53)岁;单侧26例,双侧10例,手术前根据检查图像,按照Steinberg分为3期:I期19髋、Ⅱ期22髋、Ⅲ期5髋;Harris评分在40-70分之间,病程6-20个月。
随机将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分别进行手术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仰卧位,采取股骨外侧切口,在位于股骨大转子下方1cm处切开暴露侧方股骨皮质,在透视引导下,把3.2mm导引针钻到股骨头坏死的中央区域。
对照组患者取同处髂骨皮质修成0.2cm×0.2cm的骨粒和人工骨粒混合,在坏死区域进行填充和引流管植入,关闭切口。
治疗组患者在距离软骨4-6cm的位置将9、10mm的空心钻植入,清除钉道中的坏死组织后拔出导针,然后用10mm长度60-120mm多孔钽棒植入到软骨下区,手术中要注意不要敲打,必须将死骨彻底清除后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手术后均1天就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上肢肌力练习、踝关节伸屈运动等。
手术后4天进行康复锻炼,并且在手术后一周进行复查,之后每月复查一次。
术后3周开始进行髋关节运动,术后5周开始不负重练习,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练习,3个月后完全负重,可以自由行走,半年后即可进行慢走、骑车等锻炼。
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配合张春燕,赖翠萍,梁艳芳摘要:[目的]总结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配合要点。
[方法]对18例采用多孔钽棒植入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密切配合手术。
[结果]所有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短,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髋关节评分优12例,良5例,可1例。
[结论]手术室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正确摆放牵引体位并做好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管理植入物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多孔钽棒;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11.03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4B-1010-02 股骨头坏死未经有效治疗,约80%会在病后1年~4年内进展至股骨头塌陷[1]。
股骨头髓芯减压后植入多孔钽棒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最新的手术方法,能有效降低骨内压,去除坏死组织,增强坏死区域再血管化和新骨生长,为病变股骨头提供有效的机械支撑,最终延缓或阻止股骨头坏死的病程进展,推迟股骨头塌陷以及关节置换的时间[2]。
我院2008年8月—2010年3月采用多孔钽棒植入手术治疗18例股骨头坏死病人,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10年3月我院共对18例股骨头坏死病人实施多孔钽棒植入手术治疗,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6岁~48岁,平均36岁;病程9个月~21个月,平均16个月,均为单侧;Ficat分期为Ⅰ期12例,Ⅱ期6例;均为早期股骨头坏死。
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病人在骨科牵引床上维持大腿内旋15°进行手术。
在髓芯减压完成后,植入多孔钽棒。
1.3 疗效评价 术前、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评分[3]:90分~100分为优;80分~89分为良;70分~79分为可;≤69分为差。
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及预后模型建立毛子木;尹崑;王宇泽;李鹏翠;郭丽;卫小春【摘要】背景:多孔钽棒置入作为一种较新的保髋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报道褒贬不一。
目的:分析2种多孔钽棒置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生存数据,确定影响手术成败的独立预后因素。
方法:纳入34例ARCOⅠ至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25例31髋进行髓芯减压钽棒置入治疗(单纯钽棒组),9例10髋进行髓芯减压钽棒置入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合组),治疗后随访观察Harris评分与髋累计生存率;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出现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
结果与结论:①单纯钽棒组随访(32.9±16.8)个月,联合组随访(25.3±12.4)个月;②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单纯钽棒组:(78.52±18.37),(56.97±13.04)分;联合组:(63.30±17.42),(47.90±4.75),P<0.05],单纯钽棒组Harris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单纯钽棒组髋累计生存率为(50.4±15.8)%,联合组髋累计生存率为(24.0±18.8)%,两组间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③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激素使用史、合并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为转归至出现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④结果表明,单纯多孔钽棒置入是ARCOⅠ、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延长髋生存期。
%BACKGROUND: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 is a novel treatment method for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 but its therapeutic effect is under discussion.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urvival data of two kinds of porous tantalum implants for early-and mid-stage ONFH, and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METHODS:Thirty-four cases of ARCO stages I-III ONFH were enrol ed, and 25 patients (31 hips) were treated with 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 (simple group), and the other 9patients (10 hips) treated with 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al ograft (combination group). Afterwards, the Harris scores and total survival rate of hips were recorded;the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Cox regress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mean folow-up time in the simple and combination groups was (32.9 ±16.8) and (25.3±12.4) months respectively. The Harris scores at the last fol ow-u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and moreover, the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simple group than the combination group (P<0.05). The total survival rate of hip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between groups (P=0.014). Cox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history of hormone, accompanied with other chronic diseas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made effects on the prognos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orous tantalum im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ARCO stages I-III ONFH, and it can improve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survival rate of the hips.【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6(020)047【总页数】8页(P7043-7050)【关键词】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钽棒;股骨头坏死;因素分析;随机森林;累计生存率【作者】毛子木;尹崑;王宇泽;李鹏翠;郭丽;卫小春【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山西省太原市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多孔钽金属植入物:孔隙率可高达98%,明显高于其他生物固定材料如钴、铬、钛等30%-50%的孔隙率,虽然碳支架构成了多孔钽金属的主体结构,但其质量仅占1%左右。
钽棒植入微创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作者:董正高书图刘又文等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钽棒植入微创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症。
方法:采用钽棒植入微创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者35例37髋。
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18±6.04)个月,以末次随访资料作为最终评价依据。
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36.51±9.27)岁。
按国际骨微循环研究会分期:Ⅰ期13髋,Ⅱ期24髋。
结果: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1.03±19.14)分,较术前Harris评分(52.27±5.21)分明显提高;优良率由术前的43.20%(16/37)提高到91.90%(34/37)。
X线片示股骨头坏死程度无进展趋势,无内置物松动、退出、断裂等发生。
结论:钽棒植入微创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可有效缓解或消除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良好的结构性支撑作用有效的延缓了股骨头塌陷,从而推迟了关节置换的时间,且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钽棒;微创股骨头坏死(osteone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病[1],多发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8岁[2],若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患者会在1~4年内进展至股骨头塌陷,数年之内多数患者需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股骨头塌陷,延缓或避免人工关节置换[3]。
目前保留自身股骨头的治疗方法虽多,但临床报道疗效不一。
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笔者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孔隙与人体骨小梁相似、弹性模量与骨相近,从而可以提供良好的软骨下骨结构性支撑的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5例37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37髋,其中男23例25髋,女12例12髋,年龄26~53岁,平均(36.51±9.27)岁。
观察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7-03-17T15:40:32.1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史然利高飞[导读] 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钽棒植入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
安徽省淮南市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骨科 232000摘要:目的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钽棒植入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至10月所接诊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任意选取56例进行钽棒植入治疗。
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以及患处X线检测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经术后1年左右回访调查可见,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X线检测发现患者基本恢复,且术前Harris评分仅为(68.51±1.94),术后为(89.74±1.84),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钽棒植入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可帮助髋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减慢病症发展速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接诊量较大,其病发机制尚未探明,但结合临床实际可以发现,因外力导致股骨头损伤,以及酗酒、结缔组织病变等导致股骨头血管损伤为主要诱因,临床对于该症的治疗对策较多,骨移植、关节置换术以及截骨等疗法均存在较高使用率,但综合疗效不佳[1]。
近几年采用钽棒植入疗法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次我院就主要对该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进行探索。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5年1月至10月所接诊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任意选取56例进行钽棒植入治疗。
本组患者中存在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在33—57岁,均值在(42.57±1.84)。
存在单侧股骨头坏死28例,双侧股骨头坏死28例。
从致病因素上看,存在酒精性15例、激素性25例、特发性16例。
本组患者均通过MRI、X线等影像学技术确诊。
1.2 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法实施麻醉,术中体位为平卧位,并将髋关节部位抬高约30度左右。
钽金属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新进展潘玉军;阮康明【摘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病,常见病因为创伤、酗酒及激素应用等.目前治疗方法是早期减少坏死股骨头中心压力,后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但都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多孔钽棒植入是近些年临床预防和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疗法,它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植入股骨头软骨下对其提供有效的支撑,经过临床随访效果满意.该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钽金属在这一疾病治疗中的现状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20【总页数】3页(P3734-3736)【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钽金属;适应证;并发症;疗效【作者】潘玉军;阮康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福州35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福州3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8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髋关节创伤、过度饮酒、长期服用激素、慢性肝病等原因造成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骨小梁坏死、股骨头表面软骨坏死、股骨头塌陷的病理过程。
然而多数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时才就诊,此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往往已发展到塌陷变形阶段,此时即使能完全修复坏死,关节的形态也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形态异常的负重关节将不可避免地发生退行性关节炎,最终不得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
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造成髋关节的病残较重,因此本疾病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可归纳为两类:①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即外伤引起供应股骨头的血管突然断裂而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②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发病机制是渐进的慢性过程[1]。
前者如股骨颈骨折、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无骨折或脱位的髋关节创伤,Ha等[2]报道了10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67例,占64%,创伤性髋关节脱位19例,占18%,7例患者既无骨折也无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