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蚀中医治疗方案

骨蚀中医治疗方案

骨蚀中医治疗方案
骨蚀中医治疗方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版(2002年版)

(1)早期有跛行,髋膝酸痛,僵硬感,活动时痛,休息后好转。

(2)髋部活动受限,最早为旋转受限,以后涉及屈曲、外展和内收,患肢肌肉萎缩。

(3)后期呈屈曲内收畸形。

(4)X线片示骨坏死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头坏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建议》)

(1)主要标准

①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髋关节痛,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为主,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且内旋时疼痛加重,有髋部外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史及酗酒史。

②X线改变:a. 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b. 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c. 软骨下骨有透光带(新月征阳性、软骨下骨折)。X线摄片为双髋后前位(正位)和蛙式位。

③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

④股骨头MRI T1加权像显示带状低信号影(带状类型)或T2加权像显示双线征。建议同时行Tl及T2加权序列,对可疑病灶可另加T2脂肪抑制或STIR序列。常规应用冠状位与横断位成像,为更精确估计坏死体积及更清晰显示病灶,可另加矢状位成像。

⑤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多于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骨髓坏死。

(2)次要标准

①X线片示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②核素骨扫描示股骨头内冷区或热区。

③股骨头MRI示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伴T1加权像的带状改变。

两个或以上主要标准阳性,即可诊断为0NFH。一个主要标准阳性或三个次要标准阳性,其中至少包括一个X线片阳性改

变,即可诊断为股骨头可能坏死。

(二)疾病分期

采用1993年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提出的国际分期标准。

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

0期骨活检证实为骨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I期 ECT或MRI确诊,X线片、CT表现正常。依MRI所见,股骨头受累区分。

I-A 股骨头受累<15%。

I-B 股骨头受累15%~30%。

I-C 股骨头受累>30%。

Ⅱ期 X线片表现异常(股骨头斑点状改变、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少),在X线平片及CT上无股骨头塌陷表现,髋臼无改变,依据股骨头受累区分:

Ⅱ-A 股骨头受累<15%。

Ⅱ-B 股骨头受累l5%~30%。

Ⅱ-C 股骨头受累>30%。

Ⅲ期 X线片上出现新月征,根据正、侧位X线片上新月征累及股骨头的范围。

Ⅲ-A 股骨头塌陷<2mm或新月征<15%。

Ⅲ-B 股骨头塌陷2mm~4mm或新月征l5%~30%。

Ⅲ-C 股骨头塌陷>4mm或新月征>30%。

Ⅳ期 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扁平、关节间隙变窄,髋臼也显示有骨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变化。

(三)分型

采用2001年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apanese InvestIgatIon CommIttee,JIC)修订的股骨头坏死的分型标准(见下图)。

分型体系由四种类型组成(A,B,C1,和 C2),以股骨头MRI T1加权的正中冠状位面和前后位X线图像为分型依据。A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1/3内侧负重面;B型指坏死区占据小于或等于2/3内侧负重面;C型指坏死区占据超过2/3内侧负重面,然而C2型坏死区域向外延伸超过了髋臼的外缘,C1型没有。负重面是髋臼外缘和泪点连线中点垂线以外的区域。

(四)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

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或沉涩。

2.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燥黄或黄腻,脉细数。

3.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苔腻,脉滑或濡缓。

二、治疗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中药口服汤剂或中成药

(1)血瘀气滞证: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为主。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

(2)肾虚血瘀证: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为主。

治法:补益肝肾,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秦艽、桑寄生、杜仲、牛膝、茯苓、骨碎补、党参、当归、芍药、熟地、甘草、川芎。

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

(3)痰瘀蕴结证:以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为主。

治法:祛痰化湿,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味。茵陈、生姜、半夏、桂枝、白术、茯苓、当归、炙甘草、陈皮、川芎。

中成药:通络生骨胶囊,川芎嗪片等。

2.针灸治疗:以局部选穴为主,配以远端的穴位,主要有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风市、委中、承山、承筋、跗阳、足三里、阳陵泉、关元、太溪、悬钟、涌泉等。

3.手法治疗: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髋关节局部放松:

①操作方法:患者可取俯卧位和侧卧位,术者应用中医推拿的揉捏法、滚法和拿法,作用于髋关节周围肌肉软组织:臀大肌、臀中肌、梨状肌、髂腰肌、内收肌等。穴位:有环跳、秩边等。术者可应用肘部操作。时间以10分钟为宜。

②操作要点:手法要柔和、均匀、持久和有力,以达渗透入里的目的。

③注意事项:不可用力过大,以免造成局部软组织水肿、淤血。

(2)手法牵引下髋关节活动:

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应用手法牵引可增加髋关节的间隙,同时配合向外、向上、向内和环转髋关节活动。活动范围可根据患者承受力逐渐加大。时间为10分钟为宜。

②操作要点:牵引要适度,与患者沟通,逐渐增加牵引力度和活动范围。

③注意事项:牵引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膝关节及踝关节。

(3)辅助髋关节活动:

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和侧卧位,操作者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分别辅助患者做屈曲、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动作,并逐渐加大力度。可根据患者活动受限的程度和方位,相应增加活动的时间。

②操作要点:操作前检查患者髋关节功能并阅读x光片,了解患者功能受限的情况。操作时由缓到快,由轻到重,逐渐加大活动范围。

③注意事项:嘱患者放松,不要紧张;操作时忌力度过猛,损伤髋关节。

(4)放松和自主活动

①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在放松的情况下,由操作者指导

患者自主做直腿抬高、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环转、蹬空屈伸动作。

②操作要点:医生必须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

③注意事项:患者在自主活动中不宜活动过快、过度。

4.康复训练:

(1)扶物下蹲法:单或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等宽,慢慢下蹲后再扶起,反复进行3-5分钟。

(2)患肢摆动法:单或双手前伸或侧身扶住固定物,单脚负重而立,患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摆动3-5分钟。

(3)内外旋转法:手扶固定物,单脚略向前外伸,足跟着地,作内旋和外旋运动3-5分钟。

(4)屈髋法:患者正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双下肢分开,患肢反复作屈膝屈髋运动3-5分钟。

(5)抱膝法:患者正坐床边、沙发、椅子上,双下肢分开,双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复屈肘后拉与主动屈髋运动相配合,加大屈髋力量及幅度。

(6)开合法:正坐于椅、凳上,髋膝踝关节各成90度角,双足并拢,以双足尖为轴心作双膝外展,内收运动,以外展为主3-5分钟。

(7)蹬车活动法:稳坐于特制自行车运动器械上,如蹬自行车行驶一样,速度逐渐加快,活动10-20分钟。

上述功能锻炼方法应注意以下肢微热不疲劳为度,每次时间因人而宜,每天早晚进行锻炼,自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贵在坚持,争取早日康复。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实际,选择蜡疗、带刃针疗法、钩活术疗法、中药熏洗疗法、中药关节腔注射等治疗方法。其他如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等亦可选用。

6.原发疾病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肾病、皮肤病等。

(二)手术治疗

1.打压支撑植骨术

(1)适应证:ARCOⅡ期C型,ARCOⅢ期A~B型。

(2)手术方法:采用仰卧位,手术操作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

①髓芯减压、病灶清除:大腿外侧股骨大转子下方做纵行切口,暴露股骨大转子,于大转子下方沿股骨颈中轴向坏死区中心钻入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透视确定定位准确后,沿导针扩大骨隧道,沿骨隧道尽量彻底清除坏死骨,注意操作过程不要穿破关节面。

②打压、支撑植骨:病灶清除完毕,充分冲洗骨隧道后,经隧道填充松质骨粒(自体骨或者同种异体骨),并用植骨棒适当

打压改善或纠正塌陷的股骨头轮廓,然后植入相应的干燥异体腓骨及螺钉。

2.死骨清除、血管束与带血管骨瓣植入术

(1)适应证:ARCO分期ⅢC期,年龄<50岁。

(2)手术方法:采用仰卧位,髋关节SmIth-Peterson's切口。

①分离带血管大转子骨瓣:于粗隆间股外侧肌深面分离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分支,切取所支配的约2×2×2cm左右大转子骨瓣,盐水纱布包裹,置于肌间隙中保护备用;

②病灶清除:显露并切开关节囊,脱出股骨头,清理滑膜。掀开股骨头软骨破裂处,清除死骨、肉芽组织,用高速磨钻打磨硬化骨(壁)至均匀渗血。

③髂骨取骨:用骨刀于髂前上棘后方的外侧凿开皮质骨,刮匙松质骨备用。若取游离髂骨瓣,则根据所需骨瓣大小凿取带双皮质的髂骨瓣。

④同种异体松质骨和自体髂骨松质骨混合植骨:根据死骨空腔的大小,取异体松质骨条剪碎成小颗粒状,与髂骨松质骨混合,适当打压植入股骨头内软骨下,塌陷纠正。

⑤大转子骨瓣植入:于股骨头前外方头颈交界处用骨刀开一

个大小约1x1cm软骨窗,将骨瓣植入,并轻轻锤击,使骨瓣位置稳定无松脱。若需植入髂骨瓣,则将髂骨瓣修整后,放置于头颈交界正外上方提供支撑作用。

3.人工关节置换术

(1)适应证:ARCO分期Ⅲ、Ⅳ期患者,疼痛明显伴有跛行。

(2)手术方法

①侧卧位,患侧向上,采用后外侧切口,钝性分离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暴露髋关节囊,切开关节囊,行髋关节脱位,用电锯行股骨颈截骨,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②髋臼置换,用小号髋臼锉锉除髋臼软骨,然后使用合适的髋臼锉扩大髋臼,修整完毕后用定位器确定方向,取出已灭菌的髋臼假体,置入后加以固定。

③股骨头置换,用髓腔开口器打开髓腔,接着用扩髓器及髓腔锉扩大髓腔,将大小相应的假体牢固地打入髓腔。冲洗伤口,去除所有的骨碎片,内旋复位,各方面活动关节,观察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效果满意后,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

以上手术术后根据病情,选择进行预防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等。

(三)其他治疗方法

1.中药血管灌注术:通过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旋骨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直接将溶栓药物以及扩血管药物在介入系统(DSA)监视引导下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使血管内形成的脂肪栓及小血栓溶解,阻塞的微小血管再通,同时使局部血管扩张,微循环缺血改善,疏通髋关节附近的微血管,继而增加侧支循环和改善股骨头营养,使坏死的骨质逐渐被吸收,或骨细胞增生,新骨形成,股骨头得以修复。但也有众多弊端,如不适合高龄患者,因该类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易发生意外。同时易使内膜增生引发血管闭塞,加重病情。

2.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也可选用钻孔减压、植骨、钽棒植入、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四)护理:辨证施护,包括脱离致病因素的接触环境,如戒烟戒酒,伤口换药等。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

随访内容分数随访内容分数

⒈疼痛⒉□无畸形,无下列畸形4

□无44□固定性内收畸形<10°0

□活动后稍有疼痛,不需服止痛药40□固定性伸直位内旋畸形10°0

□活动后轻度疼痛,偶需服止痛药30□双下肢长度差异≤0□活动后中度疼痛,需常服止痛药20□固定性屈曲畸形<30°0□稍活动后明显疼痛,偶服强烈止痛药10(有其中一项则不得分)

□卧床不敢活动,常服强烈止痛药0

⒊活动度(屈+外展+内收+外旋+内旋)⒋行走时辅助

□210°~300°5□不用11□160°~209°4□走长路时须用手杖7□100°~159°3□走路时总要用手杖5□60°~99°2□用单拐4□30°~59°1□用两根手杖2□0°~29°0□用双拐0⒌系鞋带,穿袜子⒍坐椅子

□容易4□任何高度椅子1h以上5□困难2□只能坐高椅子,以上3□不能0□坐椅不能超过0⒎上汽车⒏跛行

□能1□无11□不能0□轻8

□中5

□重0⒐行走距离⒑爬楼梯

□不受限11□自如4

□1Km以上8□基本自如,但须扶栏杆2□500m左右5□勉强能上楼1□只能卧床0□不能0 HarrIs评分法四个等级: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2.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

临床评价(60分)

疼痛(25分)

□A.无痛25分

□B.轻微20分

□C.轻度15分

□D.中度10分

□E.重度0分

功能(18分)

A.跛行

□a.无7分

□b.轻度5分

□c.中度3分

□d.重度0分

B.行走距离

□a.无限制7分□~1000m5分□~500m3分

□d.屋内1分

□e.卧床0分C.支具

□a.不需4分

□b.手杖2分

□c.单拐1分

□d.双拐0分

关节活动度(17分)

A.屈曲

B.外展

C.内旋

D.外旋□>9009分□>3004分□>1502分□>1502分□>6005分□>1502分□>501分□>501分□>3002分□>501分□<500分□<500分□<3000分□<500分

X线评价(40分)

A.治疗前评价分数

□0-Ⅰ期35~40分□Ⅱ期30分

□Ⅲ期20分

□Ⅳ期10分

B.治疗后评价分数

□0-Ⅰ期:Ⅱ-Ⅰ40分

Ⅱ期:

□A.囊性变或硬化灶部分被新生骨替代35分

□B.无变化;Ⅲ-Ⅱ或Ⅰ-Ⅱ30分Ⅲ期:

□A.囊性变,硬化灶,塌陷或死骨部分被新生骨替代25分

□B.无变化;Ⅳ-Ⅲ或Ⅱ-Ⅲ20分Ⅳ期:

□A.关节间隙增宽15分

□B.无变化;Ⅲ-Ⅳ10分

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分四级:优(>9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

3.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法。

(二)评价方法

1.就诊当天:可选用HarrIs评分法、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以及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价。

2.治疗后3~12个月:可选用HarrIs评分法、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评价标准百分法以及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价。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症(退行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 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 西医学中退行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个/ml; (4)中 老年患者(多40岁); (5) 晨僵感30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 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辨证分型 风寒湿痹 (1) 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 肢体多 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 等表证。舌苔 薄白,脉浮或浮缓。 (2) 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 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 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 关节活 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 脉濡缓。 风湿热痹: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活多个关节,活动 不便,局 部烧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 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 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活黄腻,脉滑数活浮数。 痰瘀痹阻:痹阻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活关节肌 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玩麻活重着,活关节僵硬变 性,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活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二、 1、 甚 、甬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 2、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 护理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 (二)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 (三)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 (四)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 (五)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保持患肢功能位。 3.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 4.遵医嘱中药湿敷。 5.遵医嘱穴位贴敷。 (二)关节肿胀 1.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间、运动情况等。 2.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烫伤。 3.遵医嘱中药湿敷。 4.遵医嘱中药熏蒸。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 (三)屈伸不利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它意外发生。 2.遵医嘱中药涂药。

(完整word版)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骨关节炎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由于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的不同,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分为: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1)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法分5级)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骨关节炎功能分级 Ⅰ级:可作各种活动。 Ⅱ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关节肿痛较甚时,根据《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可酌情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 运动康复 参考《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康复治疗应个体化,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变部位及程度选择慢走、水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抬腿训练股四头肌、静蹲训练等合适的康复方法。 中医医疗技术

1.中药离子导入: 以制川乌、制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等药物为处方,用50°左右白酒浸泡45天制成中药药液,将药液均匀涂抹于纱布衬垫,然后将纱布衬垫置于病变关节,经直流电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治疗患处,1次/日,14天一疗程。 2.针法:根据病情选取最舒适的体位,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血海、犊鼻、肾俞等10~20穴,随证施法,留针30分钟,1次/日,14天一疗程。 3.灸法: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体位,选取血海、犊鼻、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随证加减,可使用艾灸盒,每次约5~15分钟,每日一次,14天一疗程。 4.药罐: 用3~5个火罐拔患处,每次留罐10~15min,1次/日,14天一疗程。 5.中药穴位贴敷: 以白芥子、延胡索等药物为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关元、中脘等5~6个穴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药贴于相应穴位,1~2h后取下,1次/日,14天一疗程。 6.针刀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压痛点为治疗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长短、大小相适应的针刀快速进入皮下,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向摆动,术毕取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后输液贴覆盖术口48小时。5~7天一次,2次为一疗程。 7.推拿治疗:选择合适体位,先采用轻柔的?、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治疗以舒经通络;然后使用旋转复位扳法、斜扳法、拔伸松动等手法理筋整复;再局部选穴使用一指禅推、按、揉等手法治疗;最后根据病变部位使用拿法或拍法或擦法等不同的结束手法。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8.膏方治疗:骨关节炎常在气候变化或劳累后易复发加重,对活动期病情控制后进入缓解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补益肝肾、益气温阳的膏方作为后续治疗,增强患者体质,控制病情复发。 9.穴位注射治疗:以当归注射液或鹿瓜多肽注射液等药物,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双足三里等2个穴位进行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4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相关疗效判定标准,结合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拟定。 (一)评价标准 西医疗效评估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 (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可垫软枕。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可住双拐,减轻关节负重。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增加患者舒适度。 4.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三四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三四分钟。每天可做三四遍。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骨蚀的中医护理方案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 (二)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 (三)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及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拐杖,避免患肢负重. 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关节屈伸不利 1.评估患者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协助患者生活所需。 2.遵医嘱蜡疗,协助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遵医嘱中药塌渍。 4.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饭前温服。 (2)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类药物,饭后温服。 (3)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两餐之间温服。 (4)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蜡疗(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排尿困难。 (1)遵医嘱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热熨下腹部,配合穴位按摩,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腹胀便秘。 (1)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足三里、大横、天枢等穴。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 (3)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中药贴脐。 四、健康指导 (一) 生活起居 1.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2.肾阴虚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肾阳虚者住向阳病室为宜。 3.教会患者正确的睡姿、坐姿,避免下蹲、坐矮凳子、弯腰拾物、前倾系鞋带等动作。 4.告知患者扶拐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教会正确使用拐杖和维护拐杖方法。 5.单侧患病坚持扶拐不负重行走,双侧患病则需坐轮椅,避免股骨头塌陷。 (二)饮食指导 1.血瘀气滞证: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鲈鱼、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百合等;忌煎炸、肥腻、厚味、寒凉的食品。食疗方:山楂桃仁粥。 2.肾虚血瘀证 (1)肾阴虚患者宜食滋养肾阴的食品(不宜与萝卜同服),如大枣、枸杞子、黑芝麻、甲鱼肉、桃仁等;忌辛辣香燥的食品。食疗方:枸杞大枣粥。 (2)肾阳虚患者宜食温壮肾阳,补精髓的食品,如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的食品,食疗方:核桃黑芝麻粥。 (3)血瘀患者宜食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红糖、山楂、生姜、桃仁等;忌煎炸、肥腻、厚味的食品。 3.痰瘀蕴结证:宜食健脾除湿、行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山药、薏苡仁、赤小豆、木耳等;忌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的食品。食疗方:苡仁赤豆粥、冬瓜排骨汤等。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2010年针灸科骨痹中医诊疗方案总结 1、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06-28发布)进行诊断。 共收治符合治疗标准患者100例,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2、中医治疗规范 1、毫针疗法: 治法:滋补肝肾、调和气血、疏通经气 ⑴针灸处方:肾俞、足三里、绝骨、大杼、关元、肝俞、三阴交、阳陵泉,前四穴用温针灸;关元用温和灸。 ⑵随证选穴:肾虚髓亏配太溪;阳虚寒凝配腰阳关、重灸神阙;瘀血阻滞配膈俞、血海。 2、腹针疗法: 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颈椎增生者配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 腰椎增生者配水分、双侧外陵、双侧气穴、双侧四满 膝关节增生者配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3、穴位注射疗法: 适用于瘀血阻滞者 ⑴取穴:阿是穴 颈椎增生者配风池、大椎、大杼、肝俞、肾俞 腰椎增生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 膝关节增生者配内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 ⑵方法:用10ml注射器,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0.5mg在选定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入药液1~2ml,隔天治疗1次,二周为1个疗程。 4、小针刀疗法

定点取压痛点最明显处,常规消毒,铺孔巾,用“汉章”牌Ⅰ型小针刀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方向与骨刺的竖轴垂直,作剥离松解术。术毕用创可贴贴刀口,每周治疗1次。 6、中药内服: 1)肾虚髓亏:肾气丸加减 2)阳虚寒凝:乌头汤加减 3)瘀血阻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以上疗法毫针疗法为必选,余穴位注射疗法、小针刀疗法、腹针疗法、中药内服据病情选用。 3、综合疗效分析 2010年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100例,观察治疗时间为4周,4周后指标均改善明显,各项经统计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 4、总结及优化 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知医学理论、丰富的治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诊疗方面存在着疾病名称不规范、证候分型无标准、治疗方案不优化、缺乏一种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等问题。因骨痹多为退行性病变,针灸疗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其症状,但临床疗效尚未十分理想。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痹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制定规范的骨性关节炎针灸诊疗方案,拟定各种治法的标准操作规程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法,乃当务之急。对其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和规范,并在重点专科协作组中进行临床观察。2.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抓住骨痹的主要病机,筛选有效穴位,辩证配伍,重用灸法,配合其它刺灸方法,优化整合,以其寻找出一套疗效明显、无副作用、简便易学、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_方案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 (二)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 (三)瘀血闭阻证: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四)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物理治疗。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膝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6.遵医嘱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膝眼、外膝眼等穴。 7.遵医嘱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二)膝关节肿胀 1.评估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测量髌骨上下缘腿围。 2.遵医嘱对风湿热痹症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冰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3.遵医嘱物理治疗。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塌渍。 6.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膝关节僵硬 1.评估僵硬发生时间、关节活动受限的围和生活自理能力。 2.遵医嘱药熨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阿是穴、阳陵泉、膝眼、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穴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2.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3.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4.药熨法(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7.艾灸(详见附录2)。 8.拔火罐。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口径大小适宜的火罐。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部及臀部;口径适中的用于四肢平整部位;口径小的用于关节部位。在本病中,应选用口径小或适中的火罐。 (2)其他详见附录2。 9.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设计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西医骨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osteoarthritis,OA),它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ISBN:9787117102599) 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①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0.2~2.0)×109/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还可发现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囊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 Kellgren和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Nigle Aden,Michael C.Nevitt.Osteothritis:Epidemiology.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gy.2006),根据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 0级:正常。 1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3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 4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有严重的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二)、症候分型 (1)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肾亏虚证:关节疼痛、肿胀、时轻时重、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屈伸运动时疼痛加剧;或伴关节变形,筋肉萎缩,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 (二)寒湿痹阻证:肢体、关节酸痛,或关节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活动时疼痛加重;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苔薄白或白滑。 (三)湿热阻络证:关节红肿热痛,活动不利,拒按,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或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 (四)痰瘀互结证:曾有外伤史,或痹痛日久,关节刺痛、掣痛,或疼痛较剧,入夜尤甚,痛有定处;或伴肢体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关节僵硬变形,关节及周围可见瘀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腻或黄腻。 (五)气血两虚证: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四肢乏力;或伴形体虚弱,面色无华,汗出畏寒,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保持患肢功能位。 做好生活能力及安全评估。3. 4.遵医嘱中药湿敷。 5.遵医嘱穴位贴敷。 (二)关节肿胀 1.评估肿胀的部位、持续时间、运动情况等。 2.寒、湿痹的患者可局部热敷,注意避免烫伤。 3.遵医嘱中药湿敷。 4.遵医嘱中药熏蒸。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穴位贴敷。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 (三)屈伸不利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持续时间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发生。 2.遵医嘱中药涂药。 3.遵医嘱中药泡洗。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国医通(2016)年度护理人员必修 1骨痹”出自哪部古代著名医书?(D)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千金方》 D、《素问痹论》 2取仰卧位,双下肢最大限度地外展,内收炼方法?( C ) A、卧位抬腿法 B、卧位抱膝法 C、卧位空蹬法 D、卧位分腿法 3双下肢盘腿,双手压膝,使髋关节外旋。方法?(D) A、坐位分合法 B、推膝分足法 C、坐位交叉法 D、坐位盘腿法 4外感发热风寒束表证的食疗方不正确的是: A、红糖生姜饮 ”说的是哪种髋关节 锻 ”说的是哪种髋关节锻炼 (D)

B、西瓜汁 C、绿豆汤 D、芹菜瘦肉粥 5便秘患者,采取艾灸穴位(A ) A、神阙、天枢、关元 B、肝、肾、大肠 C、神门、肾俞、太溪 D、关元、中极、涌泉 6刺络放血不正确的是:(C ) A、耳尖 B、大椎 C、合谷 D、委中 7风寒湿痹型饮食(A) A、宜进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当归红枣煲羊肉 B、清热利湿通络之品,如丝瓜、冬瓜 C、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 D、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 8术后体位护理中不正确的是(D) A、抬高患肢,屈曲15 ° B、术前有屈曲畸形的病人,膝下不垫枕

C、术前有屈曲畸形将软枕垫在小腿部位,靠自然重力使膝关节伸直,矫正屈曲畸形 D、患肢抬高,屈曲40。为宜 9风湿热痹证关节疼痛特征(D) A、痛处固定,畏风寒,得热则舒 B、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 C、膝关节隐隐作痛,关节活动不利 D、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 10患者诉两月来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关节活动不利,伴头晕,耳鸣,目眩。观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D A、风寒湿痹证 B、风湿热痹证 C、瘀血闭阻证 D、肝肾亏虚证 11进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什么?(A) A、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疼痛为宜,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 B、加大锻炼,活动越多越好 C、加强越痛效果越好 D、锻炼越累越好 12髋关节功能位是指?(A)

骨蚀中医护理方案

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虚血瘀证:髋痛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燥黄或黄腻,脉细数。 (二)痰瘀蕴结症: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苔腻,脉滑或濡软。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 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程度、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患者多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应扶双拐,保证患肢不负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湿敷、中药贴敷、雷火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 肾等。 (二)髋部活动受限 1.评估患肢疼痛与活动的关系,指导辅助工具使用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到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健侧肢体关节主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 3.加强患肢功能锻炼,但应以不负重为前提,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髋关节略感轻痛为宜。 4.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穴位按摩、雷火灸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法

1.内服药 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中药汤剂宜饭后一小时温服,观察服药后效果及反应。 指导病人严格遵医嘱服药,如止痛药不可擅自增减,以防发生药物过量。 2.注射给药 静脉滴注活血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二)特色技术 1.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4.雷火灸(详见附录2) 5.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6.中药热敷(详见附录2) 7.艾灸(详见附录2) 8.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 (2)术前2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及健侧卧位训练。 (3)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多方法。 (4)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交叉配血等。

2018骨痹 诊疗方案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骨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ISBN:9787117102599) 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2005年中

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①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0.2-2.0)×109/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 ③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还可发现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囊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 Kellgren和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根据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 0级:正常。 1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2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可疑变窄。 3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硬化性改变。 4级:大量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有严重的硬化性病变及明显畸形 (二)、证候诊断 1、肾虚髓亏: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有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2、阳虚寒凝:肢体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瘀血阻滞: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骨蚀中医护理方案

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髋部疼痛,夜间痛剧,刺痛不移,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 (二)肾虚血瘀证:髋痛隐隐,绵绵不休,关节强硬,伴心烦失眠,口渴咽干,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 (三)痰瘀蕴结证:髋部沉重疼痛,痛处不移,关节漫肿,屈伸不利,肌肤麻木,形体肥胖。舌质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及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使用拐杖,避免患肢负重. 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关节屈伸不利 1.评估患者髋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对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协助患者生活所需。 2.遵医嘱蜡疗,协助患者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遵医嘱中药塌渍。 4.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中药。 (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类药物,饭前温服。(2)肾虚血瘀证:补益肝肾,行气活血类药物,饭后温服。(3)痰瘀蕴结证:祛痰化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两餐之间温服。(4)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蜡疗(详见附录2)。 (三)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排尿困难。 (1)遵医嘱艾灸,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热熨下腹部,配合穴位按摩,取中极、关元、气海等穴。 2.腹胀便秘。 (1)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关元、足三里、大横、天枢等穴。(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脾、胃、交感等穴。(3)腹部按摩(详见附录2),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中药贴脐。四、健康指导 (一) 生活起居 1.疼痛较甚时卧床休息,下床时扶拐或坐轮椅。 2.肾阴虚者室温宜略低,凉爽湿润;肾阳虚者住向阳病室为宜。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 护理方案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痹阻证:膝关节冷痛重着,伸屈不利,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二)气滞血瘀证:膝部痛剧烈,痛有定处,关节僵硬,屈伸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三)肝肾亏虚型:膝部疼痛缠绵日久,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膝关节活动情况、膝关节形态、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可垫软枕。恢复期,下床活动时可住双拐,减轻关节负重。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地做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节等运动。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膝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见穴

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予物理治疗如低频脉冲、中频脉冲、红外线等;或采用中药热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推拿治疗与自主功能锻炼的护理 1.治疗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活动度、是否肿胀等情况。 3.卧床休息,膝关节不能伸直者可在膝下垫软垫,增加患者舒适度。 4.指导患者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坐位或仰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绷紧大腿肌肉,足向头部背屈,同时绷紧小腿肌肉,每次坚持三四秒,每分钟做10次,连续做三四分钟。每天可做三四遍。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详细

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策略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楚向东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严重危害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根据60岁以上的成人中总计有10%~15%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此病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随着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结合实际,在祖国医学中积极探讨、寻找有效的治疗骨关节炎的方法很有意义。目前该病的中医药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针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我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并由此浅谈一点中医治疗本病的策略。 一、病因病机认识 1.肝肾亏虚为本 祖国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是我们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并非普通意义上的痹症,严格意义上讲应跳出“痹症”的范畴,因为膝骨性关节炎是因“虚”致病,导致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肾亏虚,而并非风寒湿侵袭。这和一般痹症有着本质的区别。膝骨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非常高。这是因为人进入中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一方面,肝肾亏虚,气血不能化精生髓而充骨养骨,致使骨本身发生退变;另一方面,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不健,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易于侵入,留滞经络关节而致气血瘀滞,痰湿夹杂,经脉闭阻,闭阻不通,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或关节积液,久则骨质畸形。所以我们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亏损是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原因。 2.瘀血痹阻为标 我们认为瘀血痹阻是是导致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特征性病机。那么瘀血是怎么来的呢,瘀血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肝肾亏虚,气血生化无源,精亏血少,筋脉空虚,同时肾阳虚衰失去温煦推动作用,经脉滞涩,血气运行不畅形成瘀血。2、风寒湿侵袭,寒性凝滞,主收引,寒邪入经,则经脉滞涩,气血不通。

骨蚀中医护理方案

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先天不足证:发病隐蔽,四肢酸软,疼痛绵绵,神疲乏力。舌淡红,苔白。 (二)血瘀气滞证:患处疼痛,跛行。舌质可紫暗或舌有瘀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负重、活动、体位的关系。 2.注意髋、膝部保暖。 3.遵医嘱中药熏蒸。 4.遵医嘱中药塌渍。 5.遵医嘱中药外敷。 6.早期卧床休息,配合医师行患肢皮牵引。 (二)髋部功能障碍 1.评估患儿生活自理或活动的能力,协助患儿移动肢体及日常生活。 2.遵医嘱协助进行髋关节被动锻炼。 3.下地活动的患儿需佩戴支具,在他人陪伴下不负重行走,并防止跌倒。 4.遵医嘱中药外敷。 5.遵医嘱中药塌渍。 6.遵医嘱中药熏蒸。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需口服中药汤剂患儿,分次诱导服用,哭闹时用糖块安抚。 (2)告知家长服药时间。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急性期患儿卧床休息,避免髋部负重。石膏或支具固定后患儿平卧位,保持患肢外展40~45°,内旋10~15°。石膏未干时不要随意搬动,以免在石膏上形成凹陷压迫皮肤,并要防止石膏断裂。搬动时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牵拉。 4.保持皮肤和石膏清洁干燥,如石膏有异味或污染,及时更换。 (二)饮食指导 1.先天不足证:宜进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食品,如牛奶、黑芝麻、核桃仁、藕粉、胡萝卜、粟米、牛骨髓等。 (1)肾阳虚者,宜进温壮肾阳,补精髓的食品,如羊肉、鸡肉、核桃仁;忌生冷瓜果及寒凉的食品。食疗方:干姜煲羊肉。 (2)肾阴虚者,宜进滋阴填精、滋养肝肾的食品,如百合、红枣、牛奶、木耳;忌辛辣香燥的食品。食疗方:百合红枣粥。 2.血瘀气滞证:宜进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茴香、蛋、奶、鲜榨果汁等。忌煎炸、肥腻厚味的食品。 (三)情志调理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骨痹属于五体痹之一。凡由六淫之邪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出现肢体沉重、关节剧痛,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者谓之骨痹。西医骨关节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osteoarthritis,OA),它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ISBN:9) ①初起多见腰腿、腰脊、膝关节等隐隐作痛,屈伸、俯仰、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重复缠绵不愈。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③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腰弯背驼。 ④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5)查血沉、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与风湿痹、尫痹相鉴别。

2、西医诊断 参照 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病分类标准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病诊断及治疗指南。 ①该病患者血尿常规检查和血沉、粘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在正常范围。滑膜液检查色泽、透明度及粘蛋白凝块试验正常,白细胞计数为(0.2~2.0)×109/L,镜检无细菌或结晶,但可见到软骨碎片和纤维,从碎片的数目可粗略估计软骨退化程度。 ②X线平片:一般有典型表现,主要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变及骨赘形成,关节周围骨内囊状改变等。在脊柱除上述改变外,如髓核突出至上下椎体内形成软骨下结节,即所谓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es),有时须与脊椎占位性病变鉴别。 ③ CT和MRI检查:能清晰显关节病变,椎间盘突出,MRI还可发现软骨破坏、韧带病变、滑囊炎、滑膜病变等,大大提高了骨关节病的早期诊断率。 分期标准 Kellgren和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Nigle Aden,Michael C.Nevitt.Osteothritis:Epidemiology.Best Practice &Research Clinical Rheumagy. ),根据骨赘形成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形,将骨性关节炎分为5级: 0级:正常。 1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 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外寒内饮证:受凉后出现头痛、身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痰色白清稀,胸闷气憋。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或弦紧。 (二)风热犯肺证:发热,恶风或恶热,头痛、肢体酸痛,咳嗽咽痛,气急,痰黄质稠。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脉浮数。 (三)痰浊雍肺证:咳嗽喘息,咯唾痰涎,量多色灰白,心胸憋闷,气短,不得平卧,脘痞纳少。苔白腻,脉弦滑。 (四)肺气郁闭证:常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甚,或无痰声。平素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

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