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漠河县北极镇中心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导学案设计:10.1浮力
- 格式:doc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 浮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10.1 浮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10.1 浮力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0。
1 浮力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
(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2、预习范围教材第10章1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叫__________。
浮力的方向:__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__________。
2、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_______有关,跟液体的________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__________。
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三、预习检测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B.F2C.F3 D。
F4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同时轻轻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最终甲球悬浮在水中,乙球下沉入水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B.乙球不受浮力C.甲球受到的浮力等于乙球受到的浮力D.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海滨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的浮力B.在空中飘浮的氢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C.石块在水中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D。
______,h 深度液体对上表面向下的压强1,因而液体对P 2 下表面向上的压力2 液体对上表面向下的压力1。
可见,物体上、下表面受结论2: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__________来测量,即:浮=_____________。
, 读数 G , F ,_体_叫 法 力浮力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方向及产生的原因;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情境导入(观察 ppt 图片)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为什么图片中的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或浮在空气中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认识浮力(一)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 49、50 页,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浮力?2.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学以致用:小玲将一块矿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然后又将此矿石浸没在水中,测力计两次示数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则矿石受到浮力的大小多大?_________________甲 乙2.浮力产生的原因(1)请大家观察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2)思考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并完成下列填空:浸没在液体中的立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在液面下所处的深度 所受液体的压强________,故所受液体的压力________,相互抵消;在竖直方向上,物体下表面所处的 _____物体上表面所处的深度 2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h 1,故液体对下表面向上的压强 P(二).合作探究:1.探究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请同学们观察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放手后是上浮还是下沉的?如果是下沉的它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面实验:(1)如图1 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这就是钩码所受的重力;(2)如图2,将钩码浸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钩码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 (选填“大”或“小”)了,变小了多少?________.这说明钩码受到了_____力,浮力的大小是 N 。
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结论1:在液体中下沉的物 __________(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的作用。
10.1浮力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浮力大小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浮力实验器材(包括浮标、石块、弹簧测力计等)、笔记本、荧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浮力是如何产生的?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实际重力。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浮力计算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浮力计算的方法。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计算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1 浮力概念: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实际重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方向。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液体比重计、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浮力,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理解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浮力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重、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再得到浮力。
2. 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答案:根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1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本身的密度和重力无关。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烧杯、水、物体(如石头、木块等)、细线、测力计。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示数,提问: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什么?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浮力计的示数变化,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本身的密度和重力无关。
3. 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浮沉的条件,从而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本身的密度和重力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物体浮沉条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解释为什么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向上的力。
2. 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3. 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10.1 《浮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鸭子能漂在水面,是因为受到了水的。
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也受到浮力吗?2、阅读课本94页的想想做做,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3、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块,把铝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这说明什么问题?用测力计能否测物体受到的浮力?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这就是著名的原理。
用公式表示为。
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常见到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现象,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二)浮力的大小:1、浮力及其方向将软木塞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
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软木塞最终的情况。
尝试得出结论。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的作用。
学生探究:用弹簧测力计测铝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F浮=G-F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3、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造船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
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快乐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可能的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系。
(三)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1、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
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
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八年级物理课题:第十章第一节浮力设计 : 陈军审查 : 邓如升韩恩东执教: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弹簧测力计丈量浮力大小。
3、明确决定浮力大小的要素。
学习要点:影响浮力大小的要素学习难点:浮力大小的计算和生活中相关浮力问题的理解教课过程 :主问题 1. 浮力第一步:自学研究1、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察看剖析其受力状况,并画出乒乓球受力的表示图:2、浮力:定义:方向:第二步:互学研究3、浮力大小的丈量:器械:弹簧测力计、铝块、水杯( 1)如图甲所示中,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铝块,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2 )将铝块淹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铝块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选填“大”或“小”),这说明铝块遇到了浮力。
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的值,就是浮力的大小。
可得公式:F浮=—10.1 浮力导教案设计第三步:展学研究:反应练习一:1、将同一小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淹没在水中丈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上边图( 1 )所示,则小石块受的浮力多大。
主问题 2:浮力产生的原由第一步:自学研究1.物体浸在液体中,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将会遇到液体对它的压力。
试剖析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四个力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互学研究浮力产生原由: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液体压力差就等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左右表面处于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力抵消,上下两表面所处液体深度不一样,压力没法抵消)。
由图剖析可得:液体对浸在里面的物体存在。
公式: F浮=—第三步:展学研究1、如下图,体积完整同样的铜块和铁块完整淹没在同一深度的水中他们遇到的浮力大小正确的选项是()A.铜块遇到的浮力大B.铁块遇到的浮力大C.同样大D.没法确立2、将边长为 10cm,质量为 0.8kg 的正方体物块淹没在水中,该物块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是10N,浮力大小为(g 取 10N/kg).主问题 3:决定浮力大小的要素图(1)第一步:自学研究1 / 2阅读课本第50、 51、 52 面,达成研究“浮力大小的影响要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1节浮力是学生继初中阶段初步认识重力、压力、二力平衡等基本概念后,首次系统接触浮力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学习浮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受力情况,为后续学习密度、流体压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浮力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对重力、压力等概念的理解。
但浮力作为一种抽象的物理现象,对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浮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2.讲授法: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实验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阐述阿基米德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浮力大小。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ρ液gV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的应用。
难点:浮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泡沫块、金属块、弹簧测力计等)、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上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能在水中上浮?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产生原因: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明白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5. 浮力计算:介绍浮力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讲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6. 浮力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浮力公式。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1. 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产生原因: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学习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探究实验,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学习
环节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温故知新(要求:学生课前借助于课本或资料完成。
)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它们除受
到自身的重力外还受到了水对它们的力。
方向是:
2.飞艇、热气球能升上天空,说明它们也受到空气对它们的力。
3.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轻”或
“重”),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力。
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怎么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呢?公式是:
二、预习新知:
(1)浮力的定义是什么?
(2)用什么符号表示?
(3)单位是什么?方向向哪?施力物体是谁?
(4)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合
作
学
习
一、浮力的存在:
探究实验1:如图1所示,将乒乓球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你看到什
么现象?,说明乒乓球受到力的作
用。
实验结论:
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
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
是。
二、浮力的大小:
在图2中,当把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受到力和力,
方向分别为和。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
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
1.F
浮
= (平衡法)。
[及时练习1]如上图,作出水中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各小组板
演】
[及时练习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
器放在斜面上,如上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
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
1
B.F
2
C.F
3
D.F
4
【演示】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如图3所示)学
生观察,回答问题:
(1)图甲中,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的______,大小为。
(2)图乙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____,此时
示数为,原因是。
(3)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值,就是______的大小,即该铝块所受浮力
为。
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
2.F浮=___________ (称重法)。
1 / 3
[及时练习3]如右图所示,小明用测力计分别在空气
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力,则当物
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 N;物
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N。
[及时练习4]一个石块重5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
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2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
为__N。
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是______,
此石块在液体中下沉时浮力的作用(填“受
到”、“不受到”)。
3.浸没在液体中的小长方体,分析它受力的情况,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对物体水平方向上的力影响。
长方
体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分别计为h
1、h
2
为,则h
2
> h
1
,因此,液体对长
方体下表面的压强液体对长方体上表面的压强,考虑到长方体上、
下表面受力面积是相同的,所以液体对长方体向上的压力F
向上
液
体对长方体向下的压力 F
向下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总结:产生浮力的原因(如图4所示):因为液体内部存在_______ ,而且______ 不同,其所受_______也不同。
浸没在液体中的木块,其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_______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产生的原因):
3.F浮= ___________(压力差法或原因法)。
[及时练习5]如图梯形物体重为12N,浸没在液体中时,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N,则梯形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方向。
若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为4N,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为N.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1: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的浸没深度有关?
问题2: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问题3: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展示
反馈
总结浮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当
堂
达
标
1.如图5梯形物体重为12N,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为9N,则梯形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方
向。
若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为4N,则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
的压力为N.
2.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 N,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
浸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6 N,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N.若将
物块全部浸没在水中,物块所受浮力为15 N,这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变为
_____ N.
3.将一橡皮碗压入水底,并使其紧贴容器底部,则皮碗____________浮
力(选填“受到”或“不受”)
4.一块石头在水中搬运时比较省力,就是因为石头在水中受__________
的作用,方向是____________的.
5.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秤钩上, 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
是0.87N ,这个钩码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_N; 若钩码受到的浮力是0.1N
时,弹簧秤的示数应是_______N.
6.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3N,上表面受到水的
2 / 3
3 / 3
水 煤油
压力为1.5N,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 N,方向为________。
7.一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铜块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
A .铜块的体积
B .铜块受到的重力
C .铜块受到的浮力
D .铜块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差 8.木桩打到泥中时,受到水的浮力是____N 。
9.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浸在液体中,进行比较,你会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因为hA________h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以p A________p B ,(根据p =ρ液gh 可知) 所以FA ________FB ,(根据F =p S 可知) 10.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作用的是( )
A. 在水中嬉戏的小鸭 B .在蓝天飞翔的老鹰
C.深海潜游的鲸鱼
D.南京长江大桥桥墩
11.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秤下, 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 两弹簧秤的示数减小的值相同, 则两物体必须具有相同的物理量是 ( ) A 、密度 B 、体积 C 、质量 D 、重力
1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有一个边长为10cm 的立方体浸没在水中。
已知上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10cm 。
求: (1)它的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压力是多大? (2)它的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压力是多大? (3)它所受到的水的浮力是多大。
(取g=10N/kg)
拓展 延伸
1.一个1N 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 N.
2.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右图所示。
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
应是 (选填 F 1 、F 2 、F 3 或 F 4) 3.一个铁球先后浸没在盐水、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1、F 2、F 3,
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如右图,A 为木块,B 为铝片,C 为铁球,而且V A =V B =V C ,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的关系是:F A F B F C (填“<”、“>”或“=”)
5.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石块,把石块慢慢浸没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 与石块浸没的深度h 的关系图像是( )
6.如图8把体积相同的两个实心铁球分别浸没在水和煤油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 A 在水中的大 B 在煤油中的大
C 一样大
D 由于深度不同,无法比较。
课 堂 感 悟
F 1
F 2
F 3
F 4。